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167章

我们的1654 第167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凤姐听了后,仰起了脸,深深做了万福,说:“但听大人吩咐……”

  侯致本厂长看去,那凤姐眉目清楚,面色还算白晳……还带着盈盈的欣喜……他心里动了动,又连忙压住某个念头,努力地去想别的问题,这个拉火装置……最好还是统一型号的好,便于使用,也便于生产,可是也不行……手榴弹的拉火无法和爆破筒匹配……这是个问题!

  侯致本厂长于是就把自己不在时的管理工作交给了凤姐,交待清楚了工作要点和安全后,他又偷着观察了几次,还行,凤姐组织能力还不错,他的要求都被她一一照办了。

  至于肥皂生产……因为它和玻璃产品的生产一样,都是穿越者们的神器,所以大家差不多都看滥了,在这里也就仅提几句了。

  生产肥皂,汉唐集团的人更在意的是生产肥皂的副产品……甘油。

  硝酸甘油是汉唐集团必须拿下的产品,绝不仅仅为了炸药,甚至这一点都被排在了第二位。汉唐集团更需要的是硝酸甘油的医药功能,无论是舌下给药片,还是皮肤贴药,还是软膏,它都能迅速被吸收,扩张血管的效果和速度都是一流的。

  这种治疗心绞痛的良药都要生产出来,就像生理盐水和葡萄糖一样,都是必需品,其重要性大于对炸药的需求,尽管目前台湾北部地区正轰轰烈烈地开发着,但氯酸钾一号和二号炸药,完全可以应付得了。

  汉唐集团的技术员们的体检报告都在马军院长手里,他在网上发布过一个消息,语气依然是冷冷的。

  他说:“别以为你们现在年轻了二十岁,就可以无限透支自己的健康,再不注意劳逸结合,就还会回到过去的那种状况,你们知道当时体检后整个集团里有心脏病和潜在的心脏病的患者比例是多少吗?百分之十七!”

  有技术员嘻嘻哈哈地说:“那时啊,有了病不敢去医院,所以这病越积越多,现在呢,咱是正宗的高干标准,有您这个大医生坐阵,我们可不怕……”

  马军院长冷笑了一下,说:“当我们医生是万能的啊?当年啊,你是没见过那些医闹,那脸子变得才快呢……”

  “看吧,马院长,你啊,赶紧忘了过去吧,现在是新时代了……”

  下面跟了无数笑脸,写满了“就是”“就是”的回贴。

  马军院长难得笑了一下,说:“反正是治疗心脏药的药物都要备齐了才行,宁滥勿缺……”

  “那是当然!”大家都很快回答道。

  至于炸药方面的用处,也可以顺道研发一下……无论是硅藻土类的达纳炸药,还是胶质达纳炸药,都不当回事情。

  孙德发董事和王强经理,把原先为了配制氯酸钾炸药而准备的实验室,又改装了一下。使它更适合实验的要求。

  这个实验室是建在一处山坡的背阴处,距离居民和工厂大约有两千米远。它完全是个木板房,在木板墙的内外都堆上的沙袋,房顶也铺了一层沙子,好方便到时候喷水降温。

  木屋里的地面也都是沙子地。

  这个木屋有两个门,在两个门外都有一人多深的防爆地壕,用来临时躲避不测之事。

  孙德发董事和李强经理在一个清晨里,来到了这里,他们先用水桶打来溪水把屋顶洒了水,然后一起把从冷库调来的冰块一一从手推车上搬下来,摆放到木屋里。

  过了一会儿,王强经理测了一下室温,二十五度,符合爆炸物的实验条件,而且温度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王强经理说:“孙董,还是我来试制吧,这都是简简单单的实验。”

  孙德发董事说:“得了,王经理,你没做过,没有经验的,绝没有你想得那么可怕……你帮我拍好dv就行了……”

  在dv中,孙德发董事在实验台上准备好蒸馏水,滴管,食盐,碳酸钠100克,1个烧杯,2个烧杯,用来装冰的容器,浓硝酸(13ml),浓硫酸(39ml),三支温度计,甘油20ml,蓝色石蕊试纸。

  孙德发董事先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和一匙碳酸钠,搅拌使它溶解;又搞了一个装满冰盐混合物的容器。

  他把的烧杯放入这个容器中,慢慢注入13ml浓硝酸,待它冷却到低于20度后,又慢慢的加入39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把混酸继续冷却到15度……然后又经过了重要的几步,最后制成了大约5ml硝酸甘油。

  最后一步最为关键,孙德发董事小心地用滴管把硝酸甘油移到装着碳酸钠混合液的烧杯中,这时甘油里面的过量的酸会同碳酸钠反应,使硝酸甘油更稳定,然后他不停地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硝酸甘油,直到它不显酸性。

  孙德发董事看着试管里的甘黄色的油状液体,对着dv说:“看吧,只要我们遵守大自然的规律,那么大自然就会回报我们健康和安全。以后中小规模生产没问题了。”

  最后他们收拾了一下,连没有融化完的冰块也带走了,小气的样子。

  硝酸甘油万万不能冷藏,在低于14度以下的温度里,它比平时更危险。

  两人说笑着走了,他们还要为土法生产磷的事情忙活去。

  第二百一十二章 汉唐集团竟然没有官盐

  在自然界中,磷主要是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的,比如磷酸钙。

  在那面的世界里,工业上用磷酸钙矿来制取白磷,就是把磷酸钙,砂子(二氧化硅)和焦炭混合,在高温反应炉中翻炒,于是便会发生这个反应:

  4)2+10c+6sio2=6casio3+p4+……

  在密封条件下,把得到的磷蒸汽冷凝就得到白磷。

  汉唐集团有高温反应炉,那是要和以后的电石生产共用的一套设备。

  但是,接下来,汉唐集团就没有那个好命了。台湾是个缺少磷矿的岛屿,没有现成的磷矿等着他们去采挖。

  明大陆的磷矿总量排在世界第二,但主要在鄂、湘、川、黔、滇等内陆五省,离海边最近的还是在江苏的锦屏地区……汉唐集团实在是鞭长莫及。

  于是他们把主意打到了鸟粪石和骨骼上了。

  鸟粪石是天然的磷肥,这一点不用多说了。

  骨骼的成分由30%的有机质和70%无机质所组成,而70%的无机质当中磷酸钙占了95%。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骨粉可以肥田的原因。

  在明大陆的一些沿海地区,一些地方打捞上了小杂鱼,一时吃不了,便都沤地了。这都能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汉唐集团处理鱼获的地方主要在河口基地,那里有本时空世界最大的鱼类综合加工厂,再远一点的地方,有一处鱼骨堆积场,那里真是鱼骨的海洋了。

  汉唐集团的人懒得动用宝贵的设备去烘干它们,于是放任它们由太阳暴晒……晒个一两天后,着明人劳工去运回一批,用石滚简单碾碎,等布袋盐化工区来船送各种原料时,让他们带走。

  最好都带走,全河口基地,就这一处地方最招苍蝇了……幸好离得远,要不然那个味道,不是一般人能承受了的。

  这种现状与宋士达董事所追求的花园式工业区的概念严重不符,但又没有办法,生活的现实往往又是大于人生的追求……那个地方还要保留很久。

  现在,布袋盐化工区俨然要成为第二个鱼获处理基地了。

  许多明人渔民打完了鱼,到热兰遮城交了渔税以后,领了新的小旗子,把它挂在船帆上。这样,常在海岸沿海巡逻的机帆船看见了他们后,就不会让他们停船查税了。

  如果当天能在热兰遮城的市场上,直接把缴税后剩下的渔获都卖了,那就更好了,渔民可没有闲工夫蹲在市场里卖货。

  如果还剩下若干鱼获,他们便直接驾船去到布袋镇,那里的盐价现在很便宜,可以直接买盐处理一下,不再用自己亲自携带盐了,同时还省了空间。反正都是顺路,布袋镇本来就是离厦门最近的地方。处理完再运送到厦门去卖,很方便。

  孙德发董事顺势给他们在岸上指定了一块平整的地方,让他们集中处理鱼获,在指定位置把鱼的内脏沤肥,鱼的骨头晒干,到时自然有明人劳力前来收拾。不允许他们随意丢弃。

  此处离工业区和岸边的三家盐场都比较远,不会造成污染。后来,有渔民嫌处理鱼获时船上船下的跑,怪麻烦的,便在此地搭建了竹棚。

  一来二去的,这里也变成了一个渔民集中区,又有布袋镇的明人农民主动前来购买渔获,这一点渔民当然高兴,要不然他们需要带回明大陆贩卖,就近解决岂不更好?当然也有一些小行商们前来卖一些生活必需品。

  孙德发董事知道这里的变化,可他连管都没想管……先让他们自主发展去吧,很多发展的问题,往往是管理者本身带来的问题。先给他们一个空间自由成长。

  随着鸟粪石和鱼骨粉收集工作的进展,汉唐集团的人开始试生产白磷。经过认真准备和小心生产,试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果以那面世界的成本来计算,他们得赔死,但,他们是在这个时空……大家都对生产的结果表示满意。可如果想就此来一举解决磷肥的问题,他们还是要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不过至少大家看到希望了。

  有了白磷也就有了红磷,转化过程非常简单。一个隔绝空气加热就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

  有了白磷和红磷,就有了磷酸,这生产过程更是简单,点燃后就是五氧化二磷,与热水反应即成正磷酸。这里一定要是热水才行,要是冷水,那就变成了有剧毒的偏磷酸。

  至此,汉唐集团的化工公司可以大声地说,他们可以生产那面世界里有的主要酸碱了……当然,在产量上远远不行,但至少在这个时空无敌了。

  在中秋节即将来临的日子,布袋盐化工区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毎一个技术员都是笑呵呵的样子。

  快乐是可以传染的,许多明人劳工都能感受到汉唐集团的快乐,尽管他们不知道汉唐集团的人不仅是为将要过一个中秋快乐,但是他们的心里也跟着高兴起来,是啊,中秋节要到了。

  但是,这快乐却不属于史头盐场的人。

  史头终于建起了自己的盐场,他每次巡视完自家盐场,都要恨恨地冲着远处的潘家盐场啐了一口……什么玩意儿,人家刚要建好盐场,他们潘家也跑来抢食……你们不就是广州潘家吗?

  史头领着一帮子兄弟们,没早没晚的倒腾着苦卤石,终于有一天换够了所需的水泥……他高兴地向杨建国技术员说:“我等暂且不能运送苦卤石了,要兴建我等自己的盐场,安场厂亲口对小的说过,眼下苦卤石足够用了……如果以后再有用到小人的地方,但说无妨。”

  杨建国技术员懒洋洋地说:“哼哼,要自己创业……哪里那么容易?”

  史头一脸陪笑地告辞了,转身刚走了没几步。

  杨建国技术员又懒洋洋地说:“刚吃饱饭,就有单飞的想法了?我听说潘家可也要建盐场。”

  史头连连赔笑,忙着说,无妨,无妨,大家各做各的。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潘家的加入很有妨。

  首先就是建设盐田的速度。

  当史头和兄弟们刚刚建成了一半时,他们潘家才开始兴建,可等他们建完后,潘家也建完了,他们的规模虽然比不上布袋盐场,但却比史头他们的盐场大两个还多……他们人多,而且听说是高价买来的水泥。汉唐集团怎么可以随便卖他们水泥呢?!

  然后就是盐田的提水风车设备。

  汉唐集团设计的提水风车很不同,白天要面对大海,晚上则要把它推转过来来背对大海,好像是说利用什么热交换引起的对流什么的……不过很好用。

  史头算了算,这一架提水风车至少要省十个人……但是价格可不菲,至少那轴承什么的,他史头精心研究过,寻常铁匠大概是造不出来……听说是红星工业区的大工匠呕心沥血才制成的。

  史头当然不知道那只不过是红星锻压厂明人手锻车间手工出品。

  史头一狠心贷款买了三台,这还是因为好心的安得福场长说,到时候可以用盐来顶贷,不要利息。

  那个杨建国技术员又阴阳怪气地对他说:“你这是想大发展啊,别忘了人家潘家可是直接买了九台。”

  史头当时苦笑了一下,随便对杨建国技术员作了个揖,就离开了。

  那时,箭已经在弓上了,早知道潘家真干这一行,他就不做了,现在已经做了一半,不做下去,无法对兄弟们交待了。

  再说他们辞去盐场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后,布袋盐场又招了许多盐工,回去已经没有出路了,除非他们再次扩大面积,就像他们所谓的二期工程那样,可是看汉唐集团现在的表现,他们无心如此,也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

  两家盐场是同时完工的。让史头欣慰地是,至少他们自己还放了一大挂麻雷炮,凭空添了不少喜庆,而他们潘家呢?寂寂寞寞地引海水进田了……

  那潘家像他们一样,也是在盐池边搭了竹棚子,上百个盐工就在那里歇息了……呸,怎么不刮起大风把你们的风车吹坏,将你们的竹棚刮飞,总是学着我等做事,还是大家族呢,狗屁!

  当然,这些只是史头私下里的怨言,摆不得台面上,引海水那天,那潘家盐田的一位长者,带了份贺礼来访。

  手下兄弟们的面色不好看,史头却是满面春风……合情合理地应答,并让手下的弟兄赶紧去回礼。

  史头对自己的兄弟们说:“你们都瞎了狗眼,他一件玉佩就值我等的盐场了,亲自来访,我等面子足够大了,此人绝不是好相与之人……”

  不过事情也不是那么糟糕……潘家盐场似乎对本地卖盐兴趣了了,第一批盐收上来后,除了以盐顶税,上交给了汉唐集团一部分外,他们竟然直接来船送走……

  这一点让史头感觉到了希望,他立刻让兄弟们担着盐,用独轮车运着盐,去热兰遮城市场,去赤嵌农业基地,去二层行溪贩卖,甚至还准备去台湾北部地区贩卖,听说那里的外来人家越来越多……

  哈哈,汉唐集团的人竟然不晓得盐在明大陆是绝对不可以私人贩卖的,趁着他们不知,多卖些……这价钱嘛,他们没有官盐这一说,就没有参照了,但只要比汉唐集团的便宜些才好卖,史头每次看到他们布袋盐场收盐的数量时,真的让人有一种无力感,他们那是在堆山啊。

  不过他们更多的是用在布袋镇里的那些厂子里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布袋海岸边自发形成的那个小市场,渔民们经常可以看到史头盐场的人推着好几独轮车的盐,挨条渔船挨家竹棚的给送上。

  渔民们知道他们三家盐场的盐价都差不多,史头盐场还亲自送上门,倒是省了他们自己去买了,便也纷纷买下那盐。

  史头拿着斗笠扇着风,笑呵呵地看着手下的弟兄们收着马票或是银两……他心里发誓道:待我等积攒更多后,一定要再建个比潘家还大的盐场!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看就不是恋爱高手

  临近中秋时,赤嵌农业基地的基干民兵们也都要放假,也该让人家回家过中秋节了,明人们还是很在乎中秋这个节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