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162章

我们的1654 第162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联合国俘虏们分批次陆续被运到了基隆地区的八斗子。

  集中到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近代新式的煤矿首先便是诞生于此地。

  1876年主持福州船政局的清廷两江总督沈葆桢在基隆设立台湾矿务局,购买外国机器,聘请英国的矿师和工匠,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用机器开采的煤矿,基隆煤矿。它直到1878年正式建成投产,日产柴煤能力为300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随同台湾的沦陷被日本侵占。

  1905年后,随着纵贯全省的铁路建成,采煤业随之发展,原煤源源不断地向上海、福州、广州推销。

  在汉唐集团的推演过程中,有技术员笑道:“李董不是当初要把高雄港口的修建交给小日本吗?干脆咱们把铁路建设也包给他们吧,听咱指挥就行了!”

  众人哄笑着同意了。现在不急不急,小日本你们都慢慢地等着。

  从后世的材料看,这个八斗子煤矿不算深,最深不过为九十米直井。直井的直径为四米直径。

  汉唐集团经过研究,决定直接上马那面世界常用的方法之一,单工作面倾斜长壁采煤法……每一个工作面为两条回采巷道,一条为运煤和进风的运输巷道,一条为运料和回风的回风斜巷,这种方法简单,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节省了运输煤料的动力支出。

  这么一个好的煤矿,只能日产三百吨?也太笨了些吧……我们有小型悬臂式掘进机、凿岩机……还有新式挖掘机。

  当然,如果再带上履带式装岩机,耙渣机,效率会更快,但是它们都被否决了,汉唐集团的人认为,别再浪费宝贵的吨位了,到时候组织人力干吧。

  汉唐集团在收复台北和基隆时,对当地的老百姓许过诺,让他们四处去采挖石炭,到时候可用粮食与他们交换。

  这两地的明人移民多为闽人……别说是用粮食换了,就是让他们白白采挖,他们都会老老实实地去做……他们看得出这些人比红毛蕃还厉害。

  当郭怀一奉命来建设前进基地的时候,分别与这两地的人交换了粮食,装上了煤带走,当地的明人农民顿时大喜,果真啊,这帮子人说话算话!

  原本此地的明人农民与山上的土著不合,原因很简单,当初热兰遮城荷兰殖民者认为明人农民要比土著更善于种植,于是在分配租种王田上,偏向与明人农民;同时在他们发生纠纷时,又偏向于土著,对他们略施小恩小惠……这种两面派的手法,只能是让两帮子人之间龃龉不断,但双方都不敢于把事情闹大……这些红毛蕃真敢开火铳枪镇压,双方都为此死过人。

  汉唐集团的人心想,这可能就是欧洲人善于搞势力均衡的一个案例?

  当时,当地的土著人可真吓坏了,在他们眼里如天神一样的红毛蕃,那时都交了投降,就像一只只小山猪一样,乖乖地登上了那可怕的大铁船……更可怕的是,那帮子人中还有能和本地人说上话的……太明显了,他们都是一伙的!

  但是,土著们以为的报复并没有来,却被通知可以去开采石炭,到时候那些人会前来用大米等粮食交换……大多数土著们不敢不做,但也有主动往深山里搬的部落。他们一直不相信明人农民的话。

  汉唐集团的人这次使用的新式炸药是氯酸钾炸药。

  氯酸钾百分之百是布袋化工区出品。但它的配料是从那面世界带来的。经过孙德发董事反复试制,找到了两种比较合适的配比。

  第一种配比,是采用百分之八十五的氯酸钾加百分之十的植物油……最好是椰油,再加上百分之五的铝粉的比例。

  经过铅柱压缩法测试,其爆炸的猛度相当于2号岩石炸药,用tnt来计算,爆炸的猛度相当于它的百分之六十七。

  2号岩石炸药是个什么概念?只要位置对,这世上就没有它炸不开的岩石了……汉唐集团又拥有了改造大自然的一把利器了。铝粉是从那面世界带来的,幸好需要的少,还可以对付。如果用完了后,汉唐集团还生产不出来铝的话,用锌粉也是可以的。

  第二种配比,是采用百分之七十五的氯酸钾加百分之十的纯硫,再加百分之十五炭粉的比例。

  这三种配料均需研磨到150目以上,经测试其爆炸的猛度相当于tnt的百分之三十五,完全可以用在一般的地质状况,适于大面积的使用。至于雷管和导火索,一般化工人员都会……不当一回事的。

  当实验报告发到网上时,汉唐集团的人有的高兴有的担心……氯酸钾炸药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安全……普通炸药,我们好像也能解决吧?

  当时孙德发董事为此事专门去了一趟热兰遮城,他当时解释道,第一点,我们会是分开运输,现场配制;第二点,高纯氯酸钾,只要不与可燃物混合,它的物理敏感性不是很强的,我的附属文件里有落锤试验报告,大家可以看一下;第三点,高纯氯酸钾只需要专业人员护送即可,我可以专门护送,我们要相信化学常识。

  又有一个技术员质疑道,硝酸铵类炸药才是正道啊,我们为什么偏偏去搞高成本的氯酸钾炸药……

  孙德发董事当时解释说,对我们目前的化工生产来说,它反而是最适用的。

  那个技术员立刻说,明白了,明白了,适用性大于成本,大于一切!

  过后,这一名技术员主动去拜访了孙德发董事。

  他的名字叫金明池。

  金明池技术员大大方方说:“我就是质疑您的那个人……”

  孙德发董事真诚地说:“好啊,欢迎您继续质疑……”

  “不,不,我这次来是要报名和您一起参加爆破组的……”

  孙德发董事马上拿出ipd,想查一下他的资料,这位技术员平常比较低调。

  金池明技术员轻笑着说:“您不用查了,我当时是以挖掘机司机的名义应聘的,很多经历我没有讲……”

  “噢,您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汉唐集团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像没有人因为说什么而受伤。您是来点茶,还是百年孤独?”孙德发董事热情的问道。

  金明池技术员认真地想了下,说:“百年孤独吧,要张家的……加冰块。”

  两人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聊了起来。

  金明池技术员完全把自己的经历都讲了出来,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其实是一个那面世界的逃犯。

  第二百零五章 联合国俘虏的看管问题

  金明池原先在一家石料采矿场干过活,由于他在技术上是多面手,老板很是器重他。那家矿场的老板也挺仗义,对他也不错,工资都是三个月一结算,挺高。当时,其它打工者的工资结算都要半年。

  同样,大家也知道石料这东西,回款慢,一般大项目都是针对绿化、交通之类的,公家的钱,回款就是个慢,绝不是老板有意拖延。

  石矿开采中需要大量的炸药,按理说向正规厂家,也就是公安部门专门指定的厂家购买炸药,市面上的价格是每吨1.8万元。这就有点太贵了。

  两人平常没事一核计,这方面的成本挺高啊!关键是本地还有一个土政策,凡是矿山爆破都要请公安部门指定的爆破公司来起爆才行,要不算违法的。这也是一笔费用。

  金明池是矿山技术中专毕业,先是在北方一家国营煤矿工作,后来煤炭资源枯竭了,领导调走了,像他这样的底层技术员和工人一样都下岗了……在他工作的这十来年中,采矿这一行当中的各种技术应用也比较熟。于是,金明池给老板出了个主意,咱们自己配制炸药吧。

  当时他还帮老板算了一笔账,老板听了后大为满意,当时就拍着胸脯说,以后出什么事都算在他头上了,你就大胆地整。

  于是,金明池便开始“自我研发”炸药,他先是购买了十多吨硝酸铵等化学原料,然后以一定的配比与木屑和柴油混合,土法上马制造“土炸药”了,这样造出来的炸药,每吨成本仅为3000元左右,连市价的零头都不到了。

  以前矿山开矿时,矿工在石头上打下十多米深、直径十厘米左右的洞,然后向由公安部门指定的爆破公司申请炸药,由对方把炸药放入洞里爆破。

  有了自制的土炸药后,金明池等人在向爆破公司申请炸药前,先在洞里装三四米深的“土炸药”,然后再找专业爆破公司放他们提供的炸药,两种炸药便混在一起爆破了。

  矿山按照这种方法操作,爆破了五六次,没发生什么事情,这一下子就给老板直接省了三分之一的成本,他们俩个人都觉得这法子不错。

  爆破公司的人也纳闷,怎么这岩石炸药越来越猛了呢?效果那是真好啊。

  后来不知道哪方神仙看中了这个采石厂,老板原先求的靠山罩不住了。

  眼看着采石厂就要被人整顿走了。要说老板也挣了些钱,可是一喝酒,驴脾气上来了,把偷着配制的炸药都搬出来了,手里拿着菜刀,比比划划地说,谁要敢来整顿,老子定和他一起灭亡!

  金明池当时正好有事外出,不在现场,当他在回来的路上,听说什么特警都出动了,立刻转身就跑,三个月的工钱都没敢要,心疼死了……后来的结果他就不知道了,好像没什么事了,要么是老板全扛下来了,要么是靠山们讲和了……但金明池一直害怕,这事揪出来就大发了。

  金池明技术员当时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百年孤独,双眼泪汪汪地看着孙德发董事说:“你看,一个破采石厂,值得吗?吓得我一直睡不好觉。”

  孙德发董事满面春风地说:“你知道司马建国的事吗?”

  “知道,所以我才来找你报名参加的……”

  孙德发董事说:“你和他还不一样……一个采石场当然不算什么,面子,势力范围,不可挑战的权威性,这才是大事情……”

  金明池技术员眼泪直接下来了,说:“这些都关我什么事情?我只有在这面的世界才睡得安稳……”

  汉唐集团的技术员们查看了当地明人农民采挖煤炭的地方,发现都是一些小煤窑,小煤坑,作业面过于狭小,煤炭沉积厚度也不高。于是决定直接采用爆破的方法,打开作业面后,上俘虏们人工清理吧,不值得为它们动用挖掘机。

  联合国俘虏的看管问题是个大问题。

  尽管汉唐集团已经把他们按照欧洲地区重新安排了组合,也把原先在热兰遮城附近劳动的俘虏们打散了安插进去,以期起到带头作用。

  等真的要发给他们劳动工具了怎么办?那些铁锹、铁镐都是可以随时变成锋利的武器……

  虽然汉唐集团直接控制了粮食供给这个大杀器,但是直接管理也是个问题。

  汉唐集团的人实在不想动用赤嵌农业基地的基干民兵,也不想把其它地区的安保队员全抽光……迫于无奈,梅乐芝经理找到了郑斌,提出想雇佣三百名监工,也算是看守的要求。

  汉唐集团打算让他们在一线管理,然后安排明人安保队员和土著安保队员在二线监控,汉唐集团的人在三线遥控……这个地面上的安保系统就比较完美了。

  同时,安排紫水号运送完必备的矿山设备后,就暂时留在基隆。又从学校把飞行队长刘海洋调了出来,也让他带着动力滑翔伞随船而上。

  这样,海里,天空,地面上就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安保系统。只要在关键的地方安排上铁丝网,做好防护,就应该是没有大问题了。

  三爷郑斌听到了梅乐芝经理的要求后,心中大喜,你们汉唐集团的人可算是求着我郑家了……他面上不动声色,故意沉吟了一下,说:“我郑家现在手下有精兵五千,可战之兵无数……区区三百名看守,白送您又能如何?!”

  梅乐芝经理笑了一下,这又是古人夸张的说法了,他没有回答,知道他还会有后话。

  三爷郑斌把心中盘算多日的想法说出来了:“梅经理,只不过考虑到汉唐集团重视公平二字,这样如何,那些红毛蕃中有一些善于开炮,开火铳之人,还有一些好水手……只做挖矿之事有些浪费,如果可以交给我等使用,必有更大的用处……”

  梅乐芝经理一下子明白了,他郑家三兄弟这是要组织一支红毛蕃部队啊!

  郑芝龙的手下曾经有一支由300名不同民族黑人组成的部队。这些黑人都是基督徒,对郑氏父子忠心耿耿,深得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两人的信任。

  根据比利时传教士鲁日满的记录,这些黑人多是咖吠哩人,据推断,他们可能是南部非洲的班图人。这些黑人作战英勇,是优秀的火枪手。郑芝龙最信任他们,用他们护身、充兵役,可以说黑人部队为郑氏集团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

  在郑芝龙的军队中,还有由白人和日本人组成的部队。与他们相比,黑人部队军饷虽低,但更加忠实可靠,并且“猛过白番鬼”。不仅如此,郑成功军中的黑人还擅长铸造和使用火枪,又为郑氏军队提供了武器和后勤保障。

  有一次,黑人通宵达旦地庆祝耶稣升天节。黎明时鸣号放枪,巨大的声响令郑芝龙吃了一惊,还以为遭到敌人进攻。得知原因后,郑芝龙不但没有惩罚他们,还下令赏赐酒水、糕点,并赐银作为白天继续庆祝的费用。由此可见对他们的看重。

  郑芝龙对黑人如此之宽容,也不难怪会有那么多的黑奴前来投奔,那时澳门的葡萄牙人贩运的黑奴经常逃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黑人士兵逐渐能够听懂汉语,但仅“能晓人言而自不能言”。

  这支经过千锤百炼的黑人精锐部队,在郑芝龙降清后继续为郑成功服务,成为了郑成功的贴身卫队。在郑成功进攻南京的战役中,黑人部队在南京城墙下和长江边与清军浴血奋战。

  现在他们也许正在和郑成功在粤西招兵纳粮呢。

  三爷郑斌看见梅乐芝经理陷入了沉思中,有些慌乱,莫非自己的要求过分了?连忙又说:“梅经理,我们挑选的这些人自然不能按平常士兵折算……一比三还是应该的,要精壮还是要矿工,您随意开口……另外,感谢您没有收我等建屋之材的税收……”

  梅经理说:“这是两回事,你们和潘家的建材,我们都没有收税,那是私人自用的。你的提议我负责传达一下……”

  三爷郑斌千恩万谢地离开了,但他的提议却让汉唐集团的人眼睛一亮,是啊,我们这些人的思维都没有转过来。

  这些联合国俘虏中有一些合格的士兵炮手啥的,那都是现成的炮灰啊,去和南下的鞑子对轰,还不知道谁输谁赢呢……只当矿工,有点屈了。

  最后双方达成了共识,郑家挑选三百人……按一个红毛蕃换一个监工,二个矿工,但都要带家眷……外带三十头大牲口。

  三爷郑斌忙不得地签上了字,字迹挺漂亮。梅乐芝经理格外问了一句,你小时候念过私塾?

  三爷郑斌说,我们这一支郑家,都念过……

  汉唐集团设想的安保体系慢慢实现后,开矿,汉唐集团向大自然索取物资的行动开始了。

  那时,当着所有人的面前,孙德发董事和金明池技术员在几个并排的小煤窑口边,用岩石凿钻出爆破洞口,然后填装上第二种氯酸钾炸药,插上雷管后,又绑上导火索。

  汉唐集团的雷管是火雷管,电雷管其实也能制造出来,但用红星军工厂的林胜利厂长说,蛋疼啊,浪费电线。

  火雷管是5厘米左右高,0.5厘米粗的小圆柱体。外面是河口基地出产的牛皮纸,浸过桐油。里面裹着经过精细化并压实处理的黑火药,经过测试,可以产生二百公斤以上的爆炸猛度。尾端留有一点五厘米的空腔,到时候好捆绑导火索。

  导火索由普通黑色火药、牛皮纸、白色的丝线一层一层包裹,然后浸过桐油,再刷树胶做成的,非常结实,耐折,一根导火索足吊起一个人的重量,反复折叠也不会松散。据测试,完全浸到水里两个小时后,依然能够正常燃烧。

  为了这两样,红星兵工厂的林厂长还专门去了一趟布袋化工区。

  摆设完爆破装置后,孙德发董事看了看后面众人的安全情况,感觉没有问题了,便点头示意金明池技术员点火。

  那导火索有5米长,点燃后正以每秒一厘米的速度燃烧着。

  孙德发董事和金明池技术员按照爆破要求,小步向着事先安排好的掩体跑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