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 第279章 笨山猴

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第279章 笨山猴

作者:MR卡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2:07:48 来源:88小说

很快,徐盛接到了斥侯的回报,言潘睿亲率大军前去救援沙摩柯。其中部将樊胄领兵一万为前部,潘睿亲领一万兵马为后部,两队相距十里左右。

徐盛寻思,潘睿将两万兵马分为前后两部,一方面是所有兵马扎堆不利于指挥作战;另一方面定是顾忌到丁奉在途中还有埋伏。故而分两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这么一来,丁奉的五千兵马将被潘睿、沙摩柯、樊胄三万兵马围追堵截,势难幸免。

只愿丁奉能够事先想好脱身之计吧。

“哎。”徐盛看着病榻上几近昏迷的鲁肃,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千军易不易得先不提,一将是真的难求。

然则江东豪杰在这些年逐渐凋零,先是大都督周瑜,老将程普相继病故,吕蒙、韩当等人战死,如今鲁肃又垂危,凌统战死,诸如黄盖、太史慈等也相继亡故,可用之人越来越少。这么一来,年轻且有战斗经验的丁奉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想到这里,徐盛突然做出一个决定,对朱然说道:“义封(朱然字)可率主力送鲁都督回到豫章郡,然后与吴侯大军汇合。某提一支偏师去接应丁承渊。”

朱然道:“徐都督为一军统帅,岂能亲冒矢石,深入虎穴?以然之见,当由徐都督率主力与吴侯汇合,然提一师去接应丁承渊。”

徐盛道:“此乃军令,义封不可推辞。”

朱然无奈,拱手应道:“唯。”

江东诸公,因孙家与世家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导致人心难测,皆以自身家族利益为先,可是江东的武将丝毫不缺军人的血性。

无论是当年面对八十三万曹军,还是如今面对荆、益、交三州联军,江东诸将皆能做到舍身亡死,相互信任。比起那帮子尔虞我诈的文官集团,更值得称颂。

却说潘睿领后军,并非是为了去救沙摩柯。

按照情报所得来的消息,丁奉不过五千步卒,沙摩柯虽然中伏,但兵力一倍于丁奉,又有樊胄领兵一万前去接应,潘睿认为是足够的。

他之所以领后军的目的,就是给徐盛呈现一种“我军已尽数出动”的假象,使其安心出城,然后潘睿再回师追击。

谁知徐盛因为不忍丁奉独自陷入险境,又率五千人马前来接应,便正好与潘睿来了个对对碰。

荆南之地,烽火不休。

死的不只是士兵,还有被波及到的无辜百姓;毁的不只是军械,还有良田、屋舍。

回到江陵的李奇顾不上与任絮温存,对于孙尚香的离去,更是只字未提。

在他面前的长案上,堆满了各地的军政汇报,看得李奇胆战心惊,堪比百万敌军压境。

就拿益州的粮食产量来说,在李奇初入蜀地的时候,亩产不过两三石;后来改进了农具,并将这些农具半卖半送的推广出到田间,使得粮食产量稳定在了三石左右,同时解放了一部份劳动力来从事副业。后来引进早稻,开垦良田,使得平均亩产达到了五石至六石,其中最高记录,亩产接近十石。

当世名士评曰:“夫田种者,一亩十斛(石),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意思是说,一亩良田能够产出十石粮食,这是天下公认的最高水平了。

这无疑是益州的高光时期:百姓丰衣足食,还有余力开展副业;农副、蜀锦商业繁茂,盛极一时,也因此使得不少中原流民趋之若鹜,人口大幅度上涨。

但是近几年来,李奇先定凉州,又图司州,兵祸不断,情况就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了。

先是军粮、甲胄、弓弩等器械的生产,以及城池修缮耗资庞大;

接着是雇佣羌骑,购买草料,又是大量钱粮流出;

初期,益州仗着前些年的积蓄还能应付,可是战争不止,这些开销就会不断的产生,以至于存货开始大量减少。此外,原本屯田的士兵被拉出去打仗了,这粮食的总产量自然就下降了。自给不足,就还得大量征用民间的粮食。这使得民间粮价飙升,那么百姓也就没有太多的余钱进行额外的消费,以至于其他产业跟着倒霉。比如远在交州的刘巴,就明显感觉到益州与交州的商业贸易萎缩了不少。

农副商贸的萎缩,使得人均收入大大下降,又反过来影响农副商贸,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李福将这些因行业倒闭而不能谋生的百姓统统拉去屯田,将原本的几近闲置的军屯改为民屯,使得粮食产量得到一定的复苏。

但是军屯是完全归官方和军队所有,民屯就得分一半给百姓,所以到手的粮食仍然是少了很多。

后期,孙权袭击荆州,将原本正在稳定发展荆州尤其是江陵、公安及荆南四郡拖入战争的泥潭,严重摧毁了荆州的工、农、商业。

要保荆州,就又得靠益州输血。

无论是钱粮还是人口(比如从益州来的三万援军)都严重加重了益州的负担。

所以当李奇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及时停止了长安附近的战事。虽然没有与曹操签定什么和平协议,但是曹操长年征战,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且华阴有重兵防守,曹操攻之不利,李奇这才能够安心回到江陵。

回到江陵仔细看了这些军政开支之后,李奇当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再这么拖下去,打仗能不能赢不好说,可能自己内部就已经崩了。

还是拿粮食来说,一个普通的士兵的食量是“月食一石半”(考证《汉书.食货志》),那么一个普通士兵一年就要吃十八石粮食,十万士兵就要吃一百八十万石粮食(这还不包括盐、菜、肉类等开销)。

按照益州高光时期平均亩产六石来算,十万士兵需要三十万亩良田高产来养活。另外,种田的要不要吃?行政官吏、普通百姓、商贾要不要吃?

世道艰难一旦起来,就免不了有人会报怨了。

其实那些没有文化的百姓报怨几句,李奇还是可以理解的。

哪怕在他穿越之前的后世,人人丰衣足食,吃饱了喝足了,躺在床上刷着小视频,也依然不乏报怨之人,更何况战乱年代,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报怨几句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有一种人的报怨,李奇不能容忍。那就是官吏。

坦白说,我花钱请你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请你来骂我的。

现在李奇的手上就拿着一封来自于庞羲的密报。

据庞羲所说,书佐彭羕对李奇这些年来的举动十分不满,常在酒后骂李奇“老**子”,“笨山猴(因李奇当过山贼)”等等。

这个彭羕,李奇还是知道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彭羕因为性格嚣张自矜,对人大多轻视不睬,在刘璋的手底下就混得不好,经常被人举报。后来更是怂恿马超造反,直接把自己玩到阴曹地府去了。

所以李奇对这个人没有什么好感,当年刘璋投降李奇后,很多拥护李奇的人像程畿、吴懿、法正等都得到了重用,而彭羕显出一副拥戴新的明主的样子,却依然还是个书佐,这就令他大为不满了。可那个时候,李奇重点发展益州经济,使得民生得以改善,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基本上都表现出拥护李奇的样子,彭羕也找不到什么可以抨击李奇的地方,故而泯然于人海。

现在益州出现问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彭羕可算是找到理由抨击李奇了。

当然,彭羕并不是骂两句“老**子”,“笨山猴”就完事儿,他得找“共情”来引起其他官吏的附和。

众所周知,汉代官员的俸禄是按照“石”来计量的,比说如彭羕的俸禄是月谷八石,并不是直接给他八石粮食,而是折价成“现金”给他。但是这个折价是有统一标准的,至少在短期内不会随着粮价的波动而变化。那么问题就来了,现在益州的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相应的货币就在贬值,跟原来同样多的钱,是买不到八石粮食回来的。

换句话说,官吏的工资被降了。

所以彭羕认为,李奇球机伯不懂,让官吏们吃大亏了,不是“笨山猴”是什么?

别说,彭羕这么一宣扬,还真有些官吏深以为然。

所以庞羲呈上密报,检举彭羕妖言惑众,同时表示自己是严重拥护李奇政权的,绝不容许有人诋毁李奇政权,他的眼里容不得沙子。

看到这里,李奇又有些想笑。

庞羲也算是个投机份子了,只是他在李奇最需要被投机的时候投机了李奇,所以虽然谈不上重用,但职责权力也还是有的。现在彭羕作死,庞羲再一次抓住了机会。

任絮一直在旁边给李奇泡茶,送糕点,却不敢有言语打扰到他。

现在看到李奇面露微笑,才说道:“有什么好消息了吗?”

李奇道:“好消息谈不上。”

说着,将庞羲的举报信递给任絮看了,问:“夫人以为如何处置?”

任絮诚惶诚恐,道:“妾身安敢议论政事?”

如果换了孙尚香,绝对是“砍了他!”

任絮却是颇知礼仪之人,知道自己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说。就算李奇主动相问,也应该知道进退。

李奇却笑道:“无妨,这是在家里面。而且,我也想听听旁人的看法,尽量避免独断专行。毕竟,我所认为的,也不是一定正确嘛。”

任絮道:“明日可与属官们商议。”

她依然坚持不参与政事议论。

也罢,人家好好的一个良家妇女,能够坚守的东西,就让她坚守吧。

李奇放下案卷,回归家庭,履行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次日,李奇召集属官议事,首先提及荆南战事。

据前方军情回报,丁奉部被樊胄袭击时,因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最终只能整军撤出。沙摩柯把握住机会,施以反攻,丁奉败走;同时徐盛与潘睿在野外对对碰,双方混战良久,直到徐盛听闻丁奉败走,才罢兵后撤。

此时的孱陵已被廖化袭取,至于邓艾,正往下隽拦截朱然。

甘宁出列,拱手道:“当日主公将江陵重地托付于宁,今孙权未退,荆南战事未平,宁之责也。宁愿请兵赶赴荆南生擒孙权。”

现在的江陵城中有三路人马,一是原驻郡兵四五千人及世家赞助的私兵三四千人,二是李奇从长安带回来的四五千人,三是益州援兵一万人,合计两万余人。

江陵毕竟是治所,现在没有了刘备的江夏,就像是对孙权敞开了东大门,所以李奇不主张再把江陵的兵派出去了,不是每次都能靠城中世家私兵解决问题的——而且现在世家能够贡献的私兵都已经贡献出来了。

李奇道:“甘将军还是留在江陵继续把伤势养好……”

说到这里,李奇又怕甘宁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因为他丢城负伤而降低了他的能力评级,从此不再重用。

于是李奇又补充道:“他日时机成熟时,我必定让甘将军亲率大军,踏平江东,以报背刺夺城之仇。”

甘宁还想说点什么来争取一下,贾诩却道:“今江夏陷于孙权之手,我们得对南郡东部做一定的防御措施。诸如襄阳、宜城等地,皆可由水路抵达,不得不防。”

贾诩这话,不仅点明了当前的工作重点,也让甘宁释怀——现在的确还不是大举反扑孙权的时候,还有很多防御性的工作要做。

至于现在的荆南之战,李奇经过慎重的考虑:一是荆南还没到需要救援的地步;二是于禁、潘睿一直在主导战场,且未出现败绩,你不可能在不派援军的情况下单单空降一员大将去接收他们的指挥权,这样会让于禁、潘睿心寒。

所以,就这样吧,反正还有邓艾呢。

与此同时,刚刚回到许都的曹操也密切关注着荆南的战事。

在看完有关荆南战事的塘报之后,曹操喃喃自语道:“这个孙仲谋,真是把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打出了悬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