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武侠 > 醉道红尘 > 第111章 明月照沟渠

醉道红尘 第111章 明月照沟渠

作者:牙齿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12-29 16:29:31 来源:免费小说

  飞蝗遮天蔽日月,幼儿垂泪老泣血,野火燎原烧不尽,张网支罗捕不绝。

  旧年腊月,五黄太岁横空出世,霜雪与往年相比,少了七八成都不止,硬生生扭转凛冬气候,教北境荒原无边枯草返青,不必受白灾之害。

  如此一来,蝗虫产下的恶卵并未彻底冻死,待春暖花开时,统统孵化出来,至少有万万之数,腾空而起时,遮天蔽地,白昼倏忽间入夜,叫人心惊胆也战。

  天降蝗灾,受灾范围穿州过郡,绵延北方千里地界,飞蝗所过之处,田里的青苗统统被啃噬一空,哪怕是农户举火熏烟、支起网罗,也挡不住无数蝗虫扑腾而来,从缝隙里钻进去,肆无忌惮地啃咬吞食一空。

  其时,民生多艰,哀鸿遍野,旁门左道修士看到机会,纷纷下山出手治蝗,有御使无数飞鸟横击蝗群,也有擅长禁制驱虫,甚至动用法力真元,使出先天一气大擒拿手磨灭。

  可惜,蝗虫不知有亿万之数,旁门左道修士人数毕竟有限,防得住一线,守不住整片,哪怕有几个郡县侥幸免除蝗灾之殃,大局却早已濒临崩溃,摇摇欲坠了。

  蝗虫食苗民自苦,官吏虐民若奈何,丰年尚且卖儿女,苛捐杂税猛如虎。

  本朝太祖开国建制,并非如前朝那般,皇帝被文官联手架空,不得不拱手垂衣,而是提三尺剑扫平天下所有不服,彻底清扫腐儒余毒。只可惜,历代皇帝久居宫中,长于妇人之手,性格逐渐偏向阴沉,闻权术阴谋而喜,见兵马演武而厌,导致大权渐渐旁落。

  开国百年,勋贵与帝室联姻,势力逐渐坐大,呈现出尾大不掉之势,皇帝不得不扶起文官,用士林清议予以制衡,待文官集团初露雏形,又启用宦官太监,用酷吏、兴大狱,罗织几个贪赃枉法罪名,将文官班底换了一茬又一茬,随后借几个内臣的人头,平息天下悠悠众口。

  不得不说,本朝历代皇帝或有奇葩、或有昏庸,在权谋、制衡之道上,都是遵从太祖遗训,手段相当老辣,与帝道而言,俱是历史上有数的明君,只是对于臣民而言,未免有些残暴,失去了仁义。

  当国朝跨过二百年寿,得益于甘薯、冬薯等良种普传各地,能养活更多人,天下户籍与开国时相较,翻了两倍不止,人丁更是暴增六倍有余,臻至前所未有的两万万之多。

  如此一来,哪怕本朝禁绝土地兼并,对各地豪强大户名下田亩多有记录在册,一旦越过红线,当地官府就会强行推恩,将大家拆分成几个小家。

  只是,历朝历代以降,碍于冗官冗兵的教训,乡间赋税稀薄,养不活多余的官吏,使得皇权下不了乡野,别说亭长、里正这一级,宗族势力强横的乡村,还是族老耆宿说了算。

  背后,既有人口暴增带来的土地兼并需求,也有豪强大户不满朝廷如此刻薄的原因,导致各地耕读传家的穷书生,屡次科考不中后,对朝廷充满怨望。

  由于这些读书人地位尊贵,掌握着地方上的话语权,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地方上许多人,这点点滴滴的怨愤汇聚起来,便是一股气势磅礴的伟力。

  只是,他们平时不显山露水,完全是在海底下暗流汹涌,随着北方蝗灾肆虐的消息,从各种隐秘的渠道流传出来,朝廷无力赈灾的窘迫,尤其是对地方上官官相护,联手瞒报灾情的无动于衷,有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士林风评的燎原大火。

  有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还是比较隐晦的说法。朝廷无能,百姓卖命!那是正儿八经地打满朝文武的脸。更有甚者,说天降蝗灾,是帝室失德,这就有点狠了。

  一时间,勋贵麾下缇骑四出,到处抓捕妄议朝政的狂徒,不止是偃师、孟津、新安、永宁等四个京县,就连远至西凉国鱼粮、茶马两道,都有操着京城洛阳白话的骑士出没,哪怕是举人、学子也不放过,导致人人自危,道路以目。

  如此一来,士林更是愤怒,接连有人敲登闻鼓、告御状,朝廷文武商量着对策,互相都在扯皮中,哪里管得了这些琐碎小事。

  直至范阳道治所,北平府小吏周梅臣盗用缇骑银剑令,向御史台上了一副轴画《万里江山饿殍地狱变》,朝廷上下起先是震怒,立即下令捉拿此人下大狱,随后才开始重视北方灾情。

  也不知是谁想出了办法,比照商人向边军输送粮食换取盐引的故例,提出类似的赈灾法子,即商人向北方受灾各地送去赈灾口粮,粮食入仓后,得了送粮地官员的签字画押,即可往沿海盐场取货。

  甚至有人提出以爵位相诱的策略,只是被有见识的大臣联手压下了。毕竟人家几代人的积累,才有名爵赐下,封妻荫子,光耀门楣,区区几个商人就想凭着手中财货,利用一场大灾的机会,与朝臣们平起平坐,哪怕是有名无实的爵位,那也是万万不可的。

  卖官鬻爵,轻贱名位,实乃取死之道!

  朝廷又不是掏不出赈灾的钱粮,何必将尊贵的爵位,作为某种赏赐,给卑贱的商人呢?

  前朝之所以衰落败亡,还不是被各地官商、儒商掏空了国库根基,一个禁绝朝廷与民争利的旗号,聚拢起多么庞大的势力,利益之争,简直就是维系文官集团的关键纽带。

  事实上,由于朝廷重臣扯皮成风,颁布正式的谕令时,北方河东、范阳、平卢三道,方圆千里灾区,受灾民众多达八百万,早就吃空了家底陈粮,太行山以东广漠的平原,没有一丝绿色,各地出现无数饥民吃大户的场面。

  蝗虫怎么能跟饥民相提并论,前者所过之处,无非是啃噬青苗绿叶,后者可是什么都吃,什么都拿,什么都抢,过的了今天,就不去想明天,只管下一顿有着落就好。

  就在天灾渐渐转成**时,四海商会的运粮船队走海路北上,沿着曲曲折折的海岸线,抵达最远的平卢道,毕竟海上航线门清,水文地理又是相熟的人领航带路。

  大概是商会幕后大佬发了慈悲心,卸下几十万石的粮食后,打出招募人手开垦东宁岛的旗号,还是一家老小都带走,实在是为地方官吏分忧解难,大大缓解了当地饥民暴走,揭竿而起、举事谋反的可能。

  故土难离,对于生存下去都成问题的人来说,完全不是事。背井离乡,迟早还会有回来的一天,毕竟叶落归根嘛!

  商会执事们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皮子,将东宁岛说地天好地好万般好,鼓动更多人随船队南下垦荒。

  不得不说,这一招顺应时势,不仅有当地官府的支持,至少是默许首肯,也有饥民本身的需求,无非是给陷入绝望中的灾民们,打开令人眼前一亮的生路,给他们一个求生的选择机会。

  船队归航的途中,拖家带口的饥民们吃着掺入昏睡药草的薄粥,别说有好事之徒趁机搞事,就连在船上走动都很是少有罕见。

  再则,每艘船上都有专门延请的医者、药师,一旦出现瘟疫、恶疬,都备足了辟疫的丹药,更有无数不惧风浪的吊网、固定在船板上的高低床,可以容纳下足够多的人。

  四海商会此举救人无数,不仅于人道而言有大功德,对朝廷赈灾也起了很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原本就因咸鱼大卖而兴盛起来的造船业,以及无数出海捕鱼的大大小小的船只,都在四海商会的船队走海路北上过程中,看到了发大财的机会。

  谁都知道盐铁之利是何等的丰厚,四海商会向北方再去输送粮食,不仅换取正儿八经的盐引,可以去官办盐场取货,同时还从灾区裹挟无数灾民南下,据说都是签过短期卖身契的“长工”,三年东宁岛垦荒所得,商会拿走至少六成。

  先不说灾民垦荒收获拿走多少成数,单单是十几万灾民形成的势力,足以教任何势力动心了。毕竟,南海以南,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不仅探寻出丰富的矿产,还有广漠的森林。

  刀耕火种,都是寻常事,海外拓荒建国,才是重中之重。不少蹈海为生的人,已经看到了分封建制,称王称霸的曙光。

  这支隐藏在幕后的黑手,正在用光明正大的阳谋,搅动整个帝国的风云,不仅很好地抑制住灾区恐慌情绪,还让朝廷滞后的决策政令,有了更好的参照。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变相的三角贸易,只是如此一来,蝗灾引发的灾民暴走,继而开启帝国黄昏副本,就变得越发艰难了。我这般做法,实在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只手挽天倾!”

  此时,游毕方已贵为五品清宁洞天真君,却因六扇门神捕辛无害,被他一封青辞领受天诛之事,上了咒禁司的黑名单,声名闻达于部分朝廷大臣。

  只是,游毕方万万没想到,自己一石三鸟,全心全意为自己谋取人道功德,早就被朝廷钦天监正等人识破,不仅没有得到朝廷嘉奖,反而让朝廷越发忌惮。

  若不是碍于天官天爵,没准第二波恶客已经破门而入,捉拿游毕方去京城天牢大狱了。

  洞天真君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丝的恶意缠绕而来,忍不住苦笑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