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玄幻 > 明末中兴大帝 > 第二百章 出巡

明末中兴大帝 第二百章 出巡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27 15:54:35 来源:88小说

皇上关于暂停早朝的圣旨,在朝中没有引发多大的波澜,朝中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诸多的官吏大都忙的脚不沾地,落实诸多的事情总是需要时间的,暂时不参加早朝也是好事情。

皇上的圣旨也说的很明确,因为朝中和地方需要落实的事情很多,且地方与朝中的诸多需要决断的事宜,可以交付内阁商议,最终由内阁进行禀报,不需要每日里的早朝来商议,今后就算是恢复早朝,也不需要每日都进行了。

离开南京之前,朱慈烺专门找到了左都御史路振飞和右都御史张慎言,叮嘱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说到的全部都是整顿朝纲的事宜,应该说整顿朝纲要从制度上面着手,上上下下进行全面的改革,这样才有作用,不过时间上面来不及,朱慈烺首先要稳定朝廷、稳定南方,首先要打败后金鞑子的进攻,所以当下只能从盯紧官吏方面着手。

路振飞为官耿直,仗义执言,不畏权贵,出任左都御史是最好的人选,不过这样的官员也有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眼睛里面容不得沙子,须知官场上是复杂的,千里做官只为财,朝廷给予官吏的俸禄少得可怜,养活家人都存在困难,如此情况之下,让官员清廉如水,那就是自欺欺人,朱慈烺必须让路振飞明白这一点。

至于说张慎言,朱慈烺最为欣赏的就是张慎言认定人之欲即天理,反对存天理去人欲,张慎言的这种思想,在品评官吏的时候,能够做到基本的公平公正。

朱慈烺专门提到了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到了张居正的考成法,考成法注重对官吏的监督考核,以业绩为中心,行的升职,不行的贬职,且严格执行,此举大大提升了部门的办事效率,朝廷的决定得到了最为彻底的执行,今后朝廷亦要大力推进考成法。

朱慈烺的苦口婆心,甚至与路振飞、张慎言辩论,举了很多的例子,总算是让两人明白自己的苦心,那就是当下的南方,首要的是稳定,对于官吏的监督责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拔高要求,导致督查院对官吏的监督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朝廷官吏的配备,朱慈烺已经尽全力了,史书上面的南都三清,侯峒曾出任兵部左侍郎,陈洪谧出任户部左侍郎,徐石麟出任吏部左侍郎,至于说南明三贤相,高宏图与史可法已经是内阁大臣,姜曰广是翰林供奉、掌院学士,将来也是要进入内阁的。

至于说抗清三公,江阴的阎应元、陈明遇、冯厚郭,因为三人都只有生员的功名,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启用,朱慈烺只能让龙祖山暗地里关注这三人,等到机会成熟之后启用。

江西总督袁继咸,赋闲在家的黄道周、翟式耜、黄端伯、朱大典等人,亦是朱慈烺特别关注的对象,特别是袁继咸、黄端伯何朱大典三人,袁继咸敢于直言犯上,为官清廉,黄端伯办事干练、广知博闻,朱大典能够带兵,有气节,这三人的能力都很突出,如果能够发挥其特长,对于朱慈烺将是巨大的帮助。

朱慈烺准备御驾亲征时候,黄端伯与朱大典两人已经奉旨来到了南京。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下旨,敕封黄端伯为礼部左侍郎,跟随前往山东,至于说朱大典,同样跟随朱慈烺前往山东,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朱大典曾经长时间担任山东巡抚,对于山东的情况很熟悉。

跟随朱慈烺前往山东的,还有内阁大臣、兵部尚书史可法,锦衣卫指挥使卢元达,锦衣卫副指挥使龙祖山等人。

江西总督袁继咸,当下的主要职责是盯紧江西总兵刘良佐,防止刘良佐有任何的异动。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八,辰时。

朱慈烺秘密从南京出发,乘坐漕船前往山东德州,其离开南京期间,朝廷的事情由内阁直接负责,内阁首辅唐王朱聿键总负责,南京一切照旧,除开内阁诸多大臣,六部的尚书,其余人都不知道皇上已经离开南京,前往山东了。

经过内部改装的漕船,从南京码头出发,前往山东。

两艘漕船全部由锦衣卫军士掌控,船老大不知道船舱里面是什么人,只是负责撑船。

大半天时间过去,漕船来到了淮安码头,淮安巡抚、漕运总督吴孟明来到了漕船上面,见到了皇上,吴孟明大惊失色,连忙行跪拜礼。

朱慈烺告诉吴孟明,漕运必须要保持畅通,漕粮一定要按时运送到山东德州,整顿之后的漕运兵丁,主要职责就是护卫漕运的安全,以往各个漕运码头存在的诸多帮派,若是能够听从官府的调度安排,服务于漕运,从中赚取钱财,不用理睬,若是打着帮派的名声,暗地里垄断地方漕运,甚至是抢劫漕粮货物,则要坚决予以剿灭,不管牵涉到谁,都不能够手软。

经过数月时间整顿,漕运的情形大为改善,工部将清理漕运河流作为主要的工程之一,已经投入一百多万两白银,漕运总督府则是重点整顿漕运秩序,斩断了很多伸向漕运的黑手,不过朱慈烺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漕运存在的诸多弊端,还要更进一步的清理,而这种全面的清理,与整顿吏治紧密相关,须知每个利益集团的背后,都是一大群的官吏。

漕船没有在淮安码头停留,直接前往徐州。

五月十二日,辰时,漕船抵达徐州。

对于漕船的速度,朱慈烺不是很满意,南京距离徐州七百里地左右,若是走陆路,快马加鞭最快三天至四天时间,不过他不能苛求,天黑之后漕船必须要抛锚歇息,白天的时候,河面上来来往往的漕船和商船数量不少,有时候需要等待避让,船老大已经尽了最大的力,白天几乎都没有歇息。

按照惯例,一艘漕船从淮安码头抵达京城,快则两个月,慢则三个月,这还要看运送漕粮数量的多少,以及运河有没有堵塞,朱慈烺令漕运总督府整顿漕运,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提升漕运的速度,如果一艘漕粮从南京出发,能够在一个月时间内抵达京城,那就趋于正常了,这样的情况之下,漕运才能够真正的救急。

史可法想着通知徐州知州侯君昭,以及徐州总兵廖元杰,副总兵胡华山,朱慈烺没有同意,他的行程是高度保密的,绝对不能够泄露出去,如果漕运沿途的官府都知道他这个皇帝前往山东德州,还怎么可能隐秘行踪。

漕船在徐州码头靠岸,朱慈烺决定到徐州城内去看一看。

徐州是南直隶的门户,也是朝廷的战略缓冲地带,现如今大量的兵力调遣到山东,秘密集结在聊城以及济南府等地,他们的后方就是徐州,一旦抵御后金鞑子的战斗失利,后金鞑子步步紧逼,则大量的兵力将要迅速赶赴徐州,构筑新的防线,拼死抵御后金鞑子,护卫南直隶的安全。

当然,朱慈烺有着充足的自信,这一幕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朱慈烺的决定,让卢元达和龙祖山等人高度紧张。

皇上御驾亲征,最为操心忙碌的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卢元达了,为了能够护卫皇上的安全,卢元达抽调了一百名锦衣卫军士,全部都是最为精锐的军士,这里面就包括了原来护卫皇宫安全的三十名锦衣卫,包括刘宁和孙川等人都跟随前来了。

皇上乘坐漕船前往山东德州,肯定还要巡视地方,沿途不可能不下船,所以卢元达和龙祖山等人商议,制定了严密的护卫措施,原皇宫之中的锦衣卫军士,一共二十五人,个个身怀绝技,他们听从锦衣卫百户沈昌的号令,贴身护卫皇上,其余锦衣卫军士则分为两个层次,三十人组成外围的圈子,由锦衣卫百户孙川负责统领,其余锦衣卫军士则散落在四周,由锦衣卫百户刘宁负责统领,卢元达负责整体的调度,龙祖山则是负责搜集地方情报。

皇上不管到什么地方,卢元达都是负责贴身护卫的,也就是说,他时时刻刻跟随在皇上的身边。

对于卢元达和龙祖山的诸多安排,朱慈烺没有提出异议,单枪匹马微服私访是不可能的,万一安全出现问题,那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只是每一次到州县巡查,都要出动一百名锦衣卫,这样的阵势令他有些头疼,所以此次前往山东德州,朱慈烺也就是在最为关键的几个地方去看一看,其余地方基本不会走下漕船。

史可法也很忙碌,他是内阁大臣、兵部尚书,军事上面的诸多准备事宜,都需要兵部直接去落实,而且大都是绝密的调遣,不能够泄露出去丝毫的消息,离开南京的时候,史可法一再嘱托兵部左侍郎侯峒曾,务必竭尽全力做好兵部的事宜,若是遇见困难,可直接找到内阁首辅唐王朱聿键请示,兵部的事情都很紧,决不能耽误时间。

相对轻松一些的是黄端伯和朱大典,朱大典暂时只有督查院左佥都御史的官职,还没有多少具体的职责,黄端伯虽然是礼部左侍郎,可还没有真正的上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