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红色王座 > 第817章

红色王座 第817章

作者:想见江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6 11:44:07 来源:免费小说

  原来,汪紫衣说让汪明慎给薛向调一级,不过是和薛向开玩笑,她可知道汪明慎最烦他们汪家子弟掺和政事。

  可真当听薛向报了字号后,众人还是惊诧极了。处在这样的官宦家庭,他们太知道正处级意味着什么了,那可是数以千万计的官员,终其一生,都难以越过的坎儿。

  薛向多大,看年纪,也就是大伙儿的同龄人,他们这帮人中甚至还有没有工作,花家里钱的,和薛向比比,那真是能找个石头缝钻进去了。

  “薛三哥,你今年多大啊,别说没我大啊,我十八岁了呢!”

  汪紫衣这是学着袁克利早上故事中的京城衙内对薛老三的称呼。

  薛向摆摆手,“瞎说什么呢,我可比你大多了,对了,你还是按汪书记的指示,带我去他书房吧,正事儿可别耽搁了。”说罢,又冲另外几人告个罪,谦谦姿态做得极足,让众人对他的好感直线上升。

  写好那篇策论,足足花了个把钟头,倒非薛向思路凝滞,而是牵笔引文之际,文思泉涌,许多口述时,未曾思谋全面的问题,此刻也有了想法,尽管他运笔如飞,可近万字写下来,也着实费了番功夫。

  洋洋洒洒,二十多页,写好后,薛向便用桌上的镇纸压了,书房内的其它地方,他是动也没动,便退出房门,将门带上了。

  他方下得楼来,大厅里的餐桌上。已经开始上菜了。

  汪明慎远远瞧见他,便招了招手,薛向快步上前,在紧邻着汪明慎左手边的wèizhi坐了下来。

  汪明慎夫人已经不在了,在座的八个青年中,就属汪紫衣和一个叫汪名章的年轻人,是他的侄子侄女,其余诸人,要么是他姊妹家的,要么是他亡妻娘家的。总之。和一群青年围坐,汪明慎的心情是极好的。

  晚餐很丰盛,十七八个菜,摆了满满一桌子。晚上喝的是袁克利从国外捎回的葡萄酒。汪明慎年纪大了。倒也好这一口。

  第一杯酒,自然是众人祝愿汪明慎生日快乐,薛向待众人祝福声入耳。才知道今儿个是赶巧了,慌忙也跟着说起了吉祥话儿。

  哪知道,众人方将一杯酒饮尽,大门忽地被推开了,一个身材高大,姿容俊伟的中年人出现在了门口,远远便叫:“老师,祝您生日快乐!”

  众人循声望去,汪明慎猛地站起身来,推开了椅子,快步迎了上去,袁克利、汪紫衣等人也远远叫出了“韦叔叔”,显然此人和汪家的关系极近,便是汪明慎的一干晚辈都识得。

  那人出现霎那,满桌子的人都迎了过去,独独薛老三一动不动,怔怔立在当场,手中的筷子也早跌落在了桌边。

  不错,眼前这人,他是认识的,分明就是后世,人人耳熟能详的光真同志!

  薛向万万没想到会在此处,和他相逢!

  “咦,还有客人啊,这位是谁,我却是不识,想必能入得老师法眼的,当是青年俊杰!”

  汪明慎方拉着光真同志,步到桌前,他便含笑看着薛向,开口了。

  “你好,光真部长,我是薛向!”

  不待汪明慎出言,薛向先做了自我介绍,因为他知道光真同志现在是机电部副部长,所以,他便以官称呼之。

  “你认识我?”

  光真同志微微错愕,他新入职机电部不到一年,行事低调,不显山,不露水,他真没想到一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就能呼出他的名字和官称,毕竟中央部委的部长们,也是车载斗量,机电部可谓是比较冷清的衙门。

  汪明慎笑道:“光真呐,这位就是你上次跟我提到的薛三篇啊,怎么着,这会儿,对面相逢人不识呢?哈哈……”

  “你就是薛向?”

  光真同志却是震惊了,倒不是因为薛向的身份,而是因为上次他和汪明慎就内参上薛向的文章发表各自观点时,汪明慎可是对文章的作者薛向很不以为然,几认定为欺世盗名之辈。而这会儿薛向却成了汪明慎的坐上宾客,实在是矛盾。

  不过光真同志何等城府,惊诧之色方展便敛,“你的文章,我可是都读过,有思想有见识,很值得学习呢。”

  薛向笑道:“光真部长过誉了,您的那篇《同工不同酬》,才是一针见血呢!”

  “哈哈,你们都是人杰,可别光顾着说客套话呢,今天是我老头子的生日,可别抢走主题嘛!”

  汪明慎很是开怀,说话也放开了不少,还招呼卫士给拍一张照片,直欢喜得如过生日的寻常老人一般,可谁又知道这一晚的照片,会成为两位巨人第一次会面的最好见证呢。

  众人重新入席,薛向和光真同志对面而坐,汪明慎居中,他们三位皆不是好讲酒的脾性,酒桌上的气氛并不热烈,可话题始终跟得紧凑。

  三人皆是有大见识之人,抛开国内政局,只点评行业得失,当真是话逢知己,滔滔难绝。

  倒是袁克利、汪紫衣等人听得云山雾绕,却又不敢插嘴,草草吃完饭,便跟汪明慎招呼一声,出门寻乐子去了。

  袁克利倒是想撺掇汪紫衣叫上薛向,毕竟他还是想借机多和薛向这位大衙内攀扯攀扯关系,以便发展在京的生意,奈何汪紫衣却不肯朝前凑,早早和几个女伴先溜出去了。

  客厅里少了一帮年轻人,三人的话题却越发热闹起来了,光真同志方说了一桩他在机电部遇到的憋屈事儿,汪明慎便拍了桌子。

  “这帮小鬼子,真是没一个好东西,凭什么咱们自己用自己的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得像他们缴费,这是勒索、讹诈!光真,这事儿跟他们顶到底,要不,有一就有再,这帮鬼子惯是欺软怕硬!”

  这话也就是关起门来,汪明慎才会说,毕竟他这等大员,一言一行,都容易闹出政治影响和外交纠纷。

  却说汪明慎一言斥罢,光真同志却是欲言又止。

  原来,光真同志方才道出的那件事,乃是一桩特殊事件。

  说的是漳州电扇厂,研究出一款五页扇,该电扇是利用特殊曲面工艺,设计出了完美的五片扇叶。

  这种电扇,不仅风力极大,而且在控制噪音方面,也有很好的优势。

  当时,这电风扇研制出来,就付诸了生产,结果就引得日本商人组团而来,人家只说了句“慕名而来,学习先进jingyàn”,那位民族自尊心爆棚的厂长,便大喜过望,组织了欢迎仪式,并特地为为这日本商人组织了专家研讨会。

  哪知道人家是有备而来,其意本身就是来偷艺的,这个专家研讨会一开,技术就等于对人家敞开了。

  这不,日本人学了技术,就到国际上注册了专利,待漳州的五叶扇打开国内市场,吸引来外商,已经签订好了供销合同时,日本商人又出现了,人家亮出了专利证明,当即就表明五叶扇厂侵权,若要出口,必须向他们支付专利费。

  当时,这事儿就从地方闹到了中央,最后结果几乎早就注定了,除了忍气吞声,吞咽苦果,还能如何呢?

  自此,五叶扇厂凡是要对外出口这种型号的电扇,每台电扇都得向日本商人交付高达十元人民币的专利费,可谓丧权辱国至极。

  结果下来当天,五叶扇的厂长就喝了耗子药!

  可以说,这是一起国门刚打开,没弄懂国际规则,就贸然进军国际市场,所付出惨痛代价的最典型的一桩案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