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红色王座 > 第1796章

红色王座 第1796章

作者:想见江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6 11:44:07 来源:免费小说

  如今,大好机会摆在眼前,谁肯落后。

  一时间,会场遍布各种论点,语调激昂。

  发言权的抢夺尤为激烈,毕竟,书本就这些内容。新颖的观点也就有数的这些,前面的人多讲几点,后边的人就少说几点。渐渐到无。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常副校长想了个办法。玩个击鼓传花,轮着谁谁讲,如此这般,才控制住局面。

  会场比预料中的嘈乱一些,薛向自也看不得闲书,兼之还得应对那时不时传来的“花杯”,只好将闲书收了,正襟危坐。

  注意力投注在会场上。薛老三自也听清了各人的发言。

  总体来说,质量颇高,显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论的方面也各有侧重,毕竟特色社会主义,囊括了四项基本原则,反某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经济体制改革战略目标。政改构想,对外政策,一国双制等方面。

  如此多的方面。随便拎出一个,就能做出许多文章。

  是以,发言的人数虽众,但论点依旧不断,选中之人竟无一个冷场的。

  听了半晌,薛向觉出些意思,有两个题材,几乎是无人敢碰的。

  一个是经改,一个是政改。

  政改倒好说。这是个禁区命题,不到一定层级。最好题都别提,因为根本不够资格。

  至于经改。本该是热门话题,如今是经济出干部的年代,此次选送央校的厅干均有担任过经济主官,于经济一途,皆颇有建树,从此点出发,该是更多人选择这个方面,展开论述。

  实际上,发言的二三十人中,仅有三五人选择经济类的话题,谈的也都是擦边的小门类,至多也就谈到国企税费改革,于市场经济,物价改革,特区新政等,根本无有涉及。

  其中缘由,自然跟眼下的大环境有关,反某化让很多经济新举措的定义模糊了起来。

  谁也不敢料定自己的发言,会不会被归列为反某化的行列,一旦被列入,那便是仕途上的极刑。

  正因为风险极大,谁也不敢跨进这两大雷区。

  又半个钟头过去了,场面上的热闹终于渐渐止歇,薛向凭借极度灵敏的伸手,倒是一次也不曾接到过花杯,华丽的低调着。

  最后一名同学发言完毕,丁世群拿着话筒,站起身来,“同学们的发言,我听了,很好,很有见地,不愧是我党精华所在,这场头脑风暴刮得很是激烈,我心甚为啊!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位同学不曾得到机会发言,这让我很遗憾啊!”

  丁世群此言一出,满场大哗。

  什么人物尽是如此有份量,能到丁校长如此评价。

  丁世群道:“薛向同志,你是不是应该说几句?”

  “薛向,这人竟是薛向?”

  “薛向是谁?”

  “我知道,篮球打得挺好,足球也踢得不赖,运动明星。”

  “四肢发达的家伙,不都是头脑简单的么?丁校长怎么就知道他的名字。”

  “你们忘了,上次这位跟霍无病的那场无头官司,可是打到了校务委员会,丁校长不知道他的名字才是奇怪呢。”

  薛向大名一出,非只底下嘈杂一团,主席台上一众专家,教授,校长,部长亦在交头接耳。

  “是安远政局家的那个薛向吧?”

  “除了他还有谁?”

  “是这后生啊,那丁校长方才的名字算是点对喽。”

  “这小子的确有几把刷子,早些年很有几篇大作问世,皆名震当时,近年来,破是沉静,不知是否江郎才尽。”

  “郭老多虑了,你我皆知做理论非是做诗,做诗需要灵感,这理论可是学问,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曾做得半点假,薛向早年的几篇文章,功力不浅,便是这些年毫无寸进,对眼下的时局也当有一番见解。我观此子,怕是年龄渐长,愈渐深沉,不屑显露风头。”

  丁世群出口刹那,薛老三的注意力正投在前面座位靠背的深紫木纹上。

  他在绞尽脑汁想着丁世群折腾这出大戏的目的,思来想去不得要领。

  起先,他还以为是丁世群的政绩之作,眼下,这位正在图谋岭南一号,极需支撑点。

  待得丁世群叫出他的名字,瞬间,薛老三明悟了。丁世群摆出这偌大擂台,竟是为了自己。

  他真不知是该生气,还是该高兴。这位丁校长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吧,站起身道。“丁校长,我哪有什么心得,让您失望了。”

  丁世群道,“薛向同志别谦虚,须知过分的谦虚便是骄傲。”

  精心布下的棋局,又岂容薛向逃脱,当下,他又道。“诸位同学们,恐怕对这位薛向同志多有不熟悉,那我就简单介绍介绍。要说咱们的学员中,藏龙卧虎,俊杰如林,以我之见,这位薛向同志当属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当然了,我这样说,肯定有不少同志不服气,同志们别急。听我细细道来。薛向同志十七岁就参加工作了,当时选派到江汉省的一个村庄做大队长…………”

  丁世群对薛向何等了解,这番娓娓道来。竟将薛向生平说得一丝不差。

  靠山屯分田到户,发展大棚蔬菜,科学养猪;超高分数考上京大,以学生身份担任京大哲学系团委副书记,后出掌校宣部干部,一手打造了系列报道;尔后,分配萧山,开创萧山港,功耀辽东;再调任明珠督查室。打黑除恶,极受好评;最后。再德江的几年,更是将德江的经济搞得蒸蒸日上。由蜀中的中下游地区,一跃成为三甲,率先完成地改市,功勋卓著……

  其中,薛向几次在大报上发表的著名文章,丁世群也未漏过。

  一番介绍持续了十几分钟,事无巨细,丁校长介绍得极是详细,好似今次召开的不是最新理论讨论会,而是薛老三的追悼会,须备述其生平。

  便连薛老三自己也不曾知晓,这七八年,自己竟折腾出如此多的大场面,进而生飘飘之感。

  丁世群介绍完毕,满场尽皆无声。

  感叹丁世群所言无差者有之,毕竟这桩桩件件,对一位基层干部而言,皆属伟业;

  认定丁世群这是故意吹捧者有之,都是寻常人,薛向才多大,未必都是他的功劳,许是贪了集体班子的功劳也未必。

  心中哂笑者亦有,这帮人自觉丁校长是在粉饰,再说,薛向干了事实,立了功劳,可能坐到这间礼堂来,谁不是满满辛苦,累累功劳,也未必就比薛向差了。

  丁世群面带微笑,看着薛向,台上台下,众人的反应,尽数落在眼中,心中得意,挥了挥手,鼓舞道,“同志们,咱们让薛向同志给大伙儿讲讲好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