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红色王座 > 第1310章

红色王座 第1310章

作者:想见江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6 11:44:07 来源:免费小说

  余下的主要精力,便放在修路上。

  此次主修的是两条路,一条以云锦湖管委会为中心,环结四十八个行政村,一条连接玉女——翠屏景区,绕接221国道。

  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其实是蕴含了深刻的经济道理的。

  此外,一地乃至一国经济的发展,无非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

  如今,云锦的出口——蜀香王对外销售,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

  短时间内,薛老三无意去冥思苦想弄出别的什么工厂。

  着力进取的自然就剩了,投资和消费,消费就不说,以云锦的穷困,哪里谈得上消费拉动经济,那就剩了投资了,外来投资暂时不敢奢求,好在蜀香王一役,斩获七千万。

  云锦管委会如今也算得上财大气粗,有了大搞基建,拉动地方经济的物质基础。

  流水的钞票花出去,两条道路同时开工,短短两月不到,环村石子路便高竣工,而那条连接景区和国道的主干道,因为是水泥路面,进度缓慢。

  饶是如此。数月下来,数百万花出去,别的地方没见到光彩,倒是湖畔的小集市。热闹了起来,以前不过只有小摊儿,而今竟然有了棚子。

  整日里吵吵闹闹,从清晨五点。直闹腾到夜里十一二点,方才歇市。

  除了这两条道路外,和翠屏——玉女景区方面接洽也极为顺畅,陈、李二位老板本就视薛向为靠山,靠山发话,哪里还好推搪。

  更何况,云锦湖的水资源和自然风光的确极佳,老话说山水,山水。有山有水才是胜景。

  是以。云锦湖纳入翠屏——玉女景区体系之事。也办得极是顺畅。

  当然,诸事顺心,也难免有不如意的。如今薛老三就颇为一件事烦恼。

  而薛老三所烦恼的这件事,若是传出去。定然得遭人吐口水。

  原来,这家伙换上了富贵病——为钱多了没处花发愁。

  倒非薛老三矫情,而是如今德江的账面上,真得躺着天量财富。

  七千一百万的现金,除去蜀香王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和人工,每瓶不过两毛钱,每瓶的净利润则是八毛,总得算来,总利润高达五千六百余万。

  除去修建两条道路,开销了五百万,账面上还躺着五千余万。

  更有意思的是,这五千余万还没想出花销的法门,又有人来送钱了,峨眉制片厂德江分厂厂长李老汉喜颠颠上门来了。

  原来,《世外高人》海外上映的票房下来了。

  年前,李老汉便和薛老三谈了一次,就是关于运作《世外高人》赴港上任的,薛老三有小妮子这张底牌在手,自然又占据了上风。

  商谈结束后,薛老三便把此事托付给了小妮子。

  薛向难得求到她名下,小妮子真当正经事儿办了起来,不仅亲自过问了此事,还动员亚视的资源,帮着《世外高人》做了大量宣传。

  而《世外高人》本身的拍摄手法,就极度新颖,而影片内容一改故事片套路,别出机杼,片中的真山真水,功夫绝伦的世外高人,无一不引人眼球,动人心魄。

  可以说,《世外高人》甫一上映,就火遍港岛,短短两个月便改写了港岛开埠以来的票房记录,总票房达到两千五百余万港币。

  按照一九八四年港币对人民币三点三比一的汇率,便是近八百万人民币。

  除去发行费用,七七八八的杂费,《世外高人》港岛上映,又给薛老三带来了近二百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然而,彼此,李老汉带来的,还不止是港岛那块儿的利润。

  原来,小妮子帮郎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世外高人》在港岛上映取得空前成功后,她便又一口气将《世外高人》发行到了东南亚一带。

  除了宝岛因为政治因素,《世外高人》没有登陆外,其余各地,凡《世外高人》所到之处,无不风靡。

  扣除七七八八的发行费用,李老汉给薛老三又带来了六百万人民币的分成支票。

  可以说,这个惊喜是强烈的,既然拍电影如才赚钱,他甚至想干脆改行拍电影算了,这可比苦哈哈想着法子给区里开辟财源迅捷多了。

  当然,这玩笑念头,不过一闪而逝。

  薛老三真正要发愁的是,这五千七百万元的天量资金,到底要用到何处。

  云锦区内的老百姓,有一户算一户,按户头平均分了?这无疑是蠢蛋的想法,薛老三断不会取。

  大规模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靠投资拉动经济?可以目前的云锦来看,最值得投资的无疑只有交通,道路。

  其他什么基础设施建设,恐怕无异于挖坑,填坑,做无用功罢了。

  百思不得其解,这些时日,薛老三几乎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这日,薛老三又是到天亮才勉强睡去,戴裕彬知道近日自家首长精神不假,所以,直到下午,才提溜了食盒,打开了薛向的办公室大门。

  薛老三揉揉睡眼,翻起身来,用冷水擦一把脸,冲戴裕彬打趣道,“你小子别我旷工,你也跟着旷,好几日不见你小子上午来上班了。”

  戴裕彬笑道,“您可别冤枉好人,我上午是没来,可我晚上也没回呀,一来一去,您还得付我加班费呢。”说话儿,便打开食盒,一盘盘地往木茶几上摆弄起来。

  方摆好,他忽地一拍额头,掏出张卡四边略微透明的卡片,朝薛向递来,“首长,下来了,这是您的。”

  瞧见戴裕彬手上那玩意儿,薛老三像是被电了一下,愣了片刻,方才伸手接过,眼睛盯在上面扫描,笑着道,“照相师傅手艺不怎么过关嘛,我可比这个帅气得多。”

  原来,薛老三手里拿着的正是他的身份证,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批身份证。

  说来,早先共和国人民是没有身份证的,只有户口簿,因为那个年代,所有人都是能找到组织的。

  农村的有村委,街道的有街道办,做工的有工厂组织,严密的组织之下,人口的流动是微弱的,即便要出远门,也少不了组织的介绍信。

  可改开以来,人口流动加剧,个体户盛行,显然以前的身份制度就有些不使用了,总不能任何人出门都得带着自己户口那页纸。

  是以,这才有了身份证的问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