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帝月谋 > 第222章 赖晚-农妇日常2

帝月谋 第222章 赖晚-农妇日常2

作者:浣水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0:35:06 来源:书海阁

灶神、财神都是手绘,现下还没有印刷版的,且对于农家来说,这不是年年换,而是实在不能再贴了,方才换新的。但对联是每年都换,殷实的就将家里所有门的都贴上,差些的就只贴堂屋,还有的是贴堂屋和灶房。

秋燕对着里头喊道:“姐,堂屋对联快没了,要补堂屋对联。”

马铁柱一面给人取东西,一面道:“你娘怀着弟弟呢,不能累着。”

“对联是姐姐准备的,娘备灶神、财神,不费时,一幅一百纹呢。要是在皇城,细细地绘好,一幅得上百两。”

马铁柱道:“你说胡话,你没去过皇城,哪里知道那里的事,听你娘说的?她住在宫里,她哪里知道,还不是听那些小宫娥胡吹。”

秋燕不说话,险些说漏嘴,原来习惯新生活并不难,现在虽是累些、辛苦些,但比以前的高门大户后宅有意思多了。她有娘还有爹,又有一个姐姐,将来娘生了弟弟,日子更好过了。

原来,她们还可以过另一种生活,她喜欢这样的日子,得暇跟着娘读读书,认认字,再学些女红、绘画,没想到在乡野,写对联,画灶神、财神也能赚钱。

李公子立在外头,看着他家红火的生意,镇子上还有一家杂货铺,但没他家生意好。

父女俩时不时将铜钱丢进自家的钱箱子里,里头的铜钱越来越多,摆放的对联越来越少。还有买灯笼的,这些灯笼多是买了架子,家里自己再蒙了纱与红纸上去,上头绘了吉祥的图案,或写了吉祥的大字。

秋燕扯着嗓子,“姐,堂屋对联没了,快送些来。”

“来了!”

秋香应了一声,一上午就听到爹爹与妹妹催促的声音,她捧着叠好、配好的对联,掀起布帘进了铺子,“娘今儿起来,就喝了一碗蛋汤。”

李公子仰头看着铺子上挂的灯笼,上头的图案与大字都很好,画有工笔画派的手法,大字亦有颜书的风格,从这些字画来看,定是学到了冯夫人的字画精髓。

马铁柱道:“今儿生意忙,晌午让张记食铺送吃的来,你娘不能饿着。”

秋燕忙道:“娘肯定说,能省就省。”

“哪能依你娘的,吃一顿食铺又花不了多少钱,身子最重要。”

马铁柱坚持要从食铺买吃食。

秋燕一面忙着算钱,一面道:“待家里积蓄多了,爹添几个仆妇,会下厨的、再一个清扫浣衣的、再一个跑腿小厮……”

马铁柱道:“你倒会安排,本钱还没赚回来,就想着添下人。”

秋燕笑了一下,“你咋和娘一个样儿,抠得很,将钱留着那儿是能生钱儿子还是能生钱孙子。”

“这话你就在跟前说说,要被你娘听到,又得挨骂。这种话是你一个闺女家能说的。”

秋燕嘟着嘴,“村长家的小梅还能说比这更难听儿的,到了我这儿就不能说。”

“你能说吗?你娘是读书人,你们也是念过书,怎的好的不学,尽给小梅学……”

父女俩一面拌嘴说话,一面忙乎。

马铁柱觉得这样的日子亦不错,若是再有个儿子,他的人生就圆满了,他可有祖上传也的猎户武功与手艺,而妻子杜春花也是一等一的贤惠人,顾家又会读书识字。他马铁柱当年放弃升官,换了娶媳妇,这笔交易做得好。

秋香出来,便见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站在自家铺子外头仰头看,看了灯笼、花伞,又看对联、灶神、财神、观音图等。

她是不想娘再绘这些东西,又伤神又伤眼,娘的眼睛早年因为刺绣,眼神就不大好。她不知道,赖晚得了冯昭给的药膏亦吃过两回,还往眼上抹了一下,现下眼睛竟是好了大半,但与正常视力有所差距,回到了当年出宫时的视力。

赖晚发现药膏的神奇,越发舍不得多用,只将马铁柱身上五处厉害伤疤与暗伤治好了,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伤倒是留了下来,还有一些刺眼的小伤痕也都消失了。征战二十一年,哪能没有伤,全没了也不是一个事儿。就算是这样,马铁柱解了上衣,身上纵横交织的伤疤也能吓人一跳。

秋燕想到赖晚是跟着冯昭学过工笔画的,即便后来先是为了照顾大姑娘,后又为了照顾十一姐,耽搁了不少,但基础在那儿,画技也在那儿。赖晚的画、刺绣都是一等一的好,在她降为妾室,又无嫁妆的年月里,她凭着自己的画技与刺绣也能赚到一些零使。

她那时便偷偷地绘灶神、财神、观音,虽不及旁人,但放在三姨娘碧烟的铺子里出售,每个月亦能一笔收入,比她做姨娘一月五两的银钱要多得多。

只是赖晚的身世在那儿摆着,也至她唯的女儿高淑兰极不喜她,待高淑兰记事起,便一个劲儿地讨好寿春郡主与二老夫人,反而对赖晚这个亲娘置之不理。但最后,还是赖晚将自己的积蓄与碧烟还回的嫁妆全都置成了高淑兰的嫁妆。

高淑兰出嫁前那一月,对赖晚是很感动的。可也仅仅是感动,嫁予晋商之后,对高府也没甚感情,甚至还带着一股怨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幼时怨恨亲娘出身不好,出嫁后怨恨高家没能将她如愿嫁入官宦人家做官太太。有些怨总得寻个理由和出口。冯昭建议她们不要去找高淑兰、高淑芬,便是这个原因,若是寻过去,落井下石有可能,置之不理也有可能,既是无益,不如绝了这条路。

而此刻,秋香到了铺子,也帮着马铁柱、秋燕一起取货、算账,待这一波百姓采买完毕,秋香拽了一下马铁柱:“爹,那个人瞧半晌了。”

马铁柱见是年轻公子,瞧着打扮模样是个读书人,“秀才老爷想买什么?”

李公子尴尬地笑了一下,指头屋顶挂着的绘花、写字灯笼再有一排排的花油伞:“店家,这些灯笼和花伞,花式很特别,是哪里进的货?”

秋燕警铃大作,仿若看到一个抢生意的来了,道:“你想干什么?”

买了灯笼架子回来,娘又手把手教爹做灯笼,那上头的花和字大半都是娘绘上去、写上去的,娘说这样可以省一笔成本。灯笼和花油伞的价儿,全都是娘给订的,一天也卖不了几只,但是娘说这花式好。

秋香轻斥道:“燕儿,你不能好好说话,我们是开门做生意的,娘常说得和和气气,和气生财。”

秋燕双手叉腰,这小模样与马村长家的孙女马小梅有得一比,秋香觉得秋燕是将马小梅那彪悍的派头学了个十足,就似一发现不对,就要动手打架了。

秋燕以前养在后宅,胆小怕事,可来了仁和镇后,觉得这里什么都好,尤其是与秋香一起劝赖晚留下来跟马铁柱过日子后,她就真当自己是马铁柱的亲闺女。

秋燕指着李公子,“有你这样瞧半晌的,你到底买不买东西,若是不买,就赶紧离开,别妨碍我家做生意。”

马铁柱斥道:“燕儿,怎么说话呢?人家多看看,我们又不会丢什么东西?”

“爹,我觉得这小子眼神不对。”

就差说:这小子鬼鬼祟祟不是好人。

马铁柱颇是无语,他记得自家泼辣的明明是大女儿,为什么与记忆里的不同,反是这个小女儿很是厉害,口齿伶俐便罢了,连性子也是得理不饶人的。看来果然是糊涂得厉害,连这种事也能记错。

李公子想偷师,想学工笔画,想学颜书,可家里没有这方面的人指点,堂兄是会的,可每每回来,尾巴都能翘上天上,仿佛他是天之骄子,其他人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一副懒得与兄弟们说话的模样。“我……我想……想买两对灯笼,再挑几把花油伞送给家中的妹妹们。”

秋燕原是凶神恶煞的厉害模样,立时笑成了一朵花,“啊哟哟,公子你早说啊,看上那对灯笼了,让我爹给你取下来。花油伞喜欢什么式样的,我与你说哦,这可是在别处买不到的,这些全是我们家自己绘的。”

李公子两眼放光,“你们家自己绘的?是谁?你们家请了工笔画师傅,还是请了颜书才子?”

秋燕厉声道:“你是打听秘密的,还是来买东西。若是打听秘密,恕我们无可奉告,若是买东西,欢迎之至。”

秋香娇嗔地瞪了一眼,“燕儿,你就不能好好说话。”

她的声音绵绵软软,一开口就跟羽毛一般,轻轻柔柔地从人的心头扫过去,李公子方定睛秋香,只觉得这姑娘,生得不丑,但亦不是很美,眉清目秀,眼睛透亮,举止亦好,丝毫不像生在山野人家,颇有些大家闺秀的端方得体。

秋燕道:“一看他不安好心的样子,我能好好说话,我没像小梅姐一样拿棍子赶人就是好的。喂,你到底买不买东西?”

秋香低声道:“爹,你去张记食铺买饭菜。娘怀弟弟,想吃味重的。”

马铁柱打量着李公子,从箱子拧了一串铜钱,往斜对面的食铺子走去,点了三个菜,清一色全是害喜妇人爱吃的酸辣味,付了钱还剩了十几纹,人在食铺里,一双眼睛时不时看着自己铺子。

张记掌柜娘子吃吃笑道:“马掌柜,你还担心有人欺了你闺女不成?”

“大的性子太绵软,小的太厉害,你说都是一个爹娘生的,怎么就是两性儿。”

张掌柜道:“我家三个小子,老大太老实,老二耍奸偷懒,老三淘得你一天狠不能揍三顿。”

张娘子是很喜欢马记的大闺女,知书达理,女红、绘画都是一等一的好,想说给自家儿子当媳妇,但张掌柜说,马家是马娘子说了算,怕是瞧不上他们家,弄不好马家要寻个秀才老爷、举人老爷。

秋燕追问着李公子,“挑好了哪两对灯笼了。”

李公子看看这对,又瞧瞧那对,有的是人物,有的是动物,还有的是花,又有的是鸟,还有鱼,更有胖娃娃抱鱼的,真真是不带重样儿的,这便是人家自己有人会画,想绘什么都成,只是这些式样,在旁处还真没看到过。

“麻姑献寿的不错,仕女赏花也不错……”李公子沉吟着。

秋燕眯了眯眼,“这可真真儿的好呢,这是我娘和姐姐绘的,这图样在纸上练了许久,李公子的眼光真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李公子看了眼秋香,秋香在那儿整理对联,压根没看到。

秋燕隔着街大喊:“爹,这位公子挑好灯笼了,你快来取,你个头高,我够不着。”

马铁柱应了一声,回了铺子,拿了棍子将麻姑献寿的一对灯笼取下,又取了仕女赏花。

秋燕心里盘算着,回头狠狠地宰一笔,一看这小子就是有钱人,“公子眼光好,一看就是雅人,还瞧中旁的没?”

“那对一马当先颇有气势,上头的九匹马亦栩栩如生。”

“爹,取一马当先灯笼。”秋燕的嘴笑得合不拢,钱啊钱,这些都是钱,“公子好眼光,这可是我们家工笔画法里最顶级的一对灯笼,看到用的画技没有,纯正的冯派工笔画,旁处可是不多见的,这一对是我们店里的镇店之宝,为了绘这一对灯笼,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你可想好了,这对灯笼最贵,用料是上等的细纱,在纱上绘画,这可比纸上难多了……”

李公子仰着头,就听一个冷傲的声音,“小姑娘,可别糊弄我表弟,纯正冯派工笔画,这种话你也敢说?在皇城,真正的冯派工笔画可就在那几家,晋国府、司马府、程府再是皇城女院的罗山长一脉……”

这声音的后面,又跟了三个年轻学子,一个个面带傲气,他们有的是本镇的天之骄子,还有的是在县里都是出名的才子,年纪不大便是秀才,还有的已是举人。

一个微胖的少年大声道:“本县知县是我舅父,我可告诉你们,你们今儿要是不说出一二三来,我便让舅父封了你家店子。”

马铁柱抱拳道:“几位公子,在下马铁柱,二十几年前在北疆镇北军从军,得朝廷赏赐,与宫娥马杜氏成亲。这是我们的两个女儿,她们不懂事,若是冲撞了……”

秋香看他低声下气,心下着恼,当即朗声道:“爹,这一马当先的灯笼,是娘用了多少日子才画成,原就是为了镇店用的,若有人买,其价绝不能低。他们说要问出所以,我与他们分辩一二便是。”

她倒吸了一口寒气,这些人咄咄逼人,若是一味退让,自会得寸进尺,秋香指着灯笼,道:“大周工笔画法源自当朝冯女贤,乃她自创画派。而此画派的绘画技巧颇有讲究,又分皴擦、染法、点、撞色撞粉、褪色法、罩染、碰染、接染、点蕊、平涂、擦染……”

秋香指着一马当先的灯笼,将里头用到的绘法技巧一一道来,说得诿诿动听,明明是一个柔弱的半大少女,却令他们听得聚精汇神,只说了这些技法应运,却没有如何用,但凡画者,都有自己的秘法,可听她道出里头的门道颇多。

什么绘画里常遇到土、石、树桩等物类,用笔中常以皴增强质地和厚重感,亦是线的补充,较讲究用笔。一般要求自然而顺势,不故作姿态。而这时即要用皴擦。

微胖少年问其间一个冷傲少年,“余兄,你学过冯派工笔画,她说得可对?”

冷傲少年姓余,是誉国夫人娘家余氏的族侄,因族里出了一位誉国夫人,余家的名声还不错。他问道:“你在皇城女院读过书?”

“没有,我娘是宫里出来的宫娥,入宫十余载,物是人非,没得去处,得朝廷恩典嫁给我爹。我娘在宫里学会读书识字,得了贵人青睐指点一二,学得工笔画与刺绣之技。”

胖子立马叫道:“我在县学听人说了,说是仁和镇有一个从北疆退役的老兵,娶了位曾在太后身边服侍的宫娥为妻,不会就是你家?”

马铁柱抱拳道:“公子说的正是我家,我娘子杜氏是从宫里出来的。”

李公子难掩激动,“学问不分男女,小子想拜夫人为师学习冯派工笔画……”

秋燕见众人被秋香唬住,立时有几分得意,“休得再提,我娘是不会教你的。一马当先的灯笼,你们若要,二百两银子便拿去,若是不要,我们自继续挂上。”

冷傲少年抱拳道:“我不要灯笼,我想求一幅《一马当先》的工笔画作,只要绘好了,我付三百两。”

秋燕唤了一声“姐”,眼神灼灼地看着秋香。

秋香微锁着眉头,旁人不晓,可他们家里都知道,这《一马当先》是赖晚打的底稿,指点秋香绘出来,她用了许久时间才成,每天绘一点,是她最成功的一幅画。那对灯笼的定价原是一百二十两银子,偏秋燕要与人较真,硬是抬到了二百两。

秋燕低声道:“姐,这可是三百两银子呢。姐……”

场面僵持着,秋香想到她们母女三人的身份,可是罪臣女眷,原是要送往北疆军营,现在顶替的身份清白,若是太过张扬怕是瞒不住。

“姐……”秋燕的声音带着央求,有了钱,她们就能富贵起来。

喜欢帝月谋请大家收藏:(wuxia.one)帝月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