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帝月谋 > 第154章 凌烨求娶

帝月谋 第154章 凌烨求娶

作者:浣水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0:35:06 来源:书海阁

汪德兴如在梦里,一路飘回家,脑海里全是冯昭的声音,从诵奏疏,到诵赋,就连她最后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而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这才是冯公后人,即便是女子,亦不输男儿。

可笑他儿子,居然与人和离了。

若是未曾和离,这个女贤便是他汪家妇,若有她在汪家,汪家后人必然兴旺,门风、家规也会因她而改。

越国公秦谦一入府,当即提高嗓门:“来人,告诉夫人,立马备一份厚礼送往晋国府,本国公要谢谢冯昭世侄女,她为军中除了一害,你家三爷、六爷、七爷、八爷在镇北军能熬出来了。”

管家忙道:“国公,崔伟那厮倒了?”

“倒了,被晋国夫人在金鸾殿上给告了一状,不仅他倒了,便是他胞兄,他侄儿崔峻也一并倒了,陛下要对威远候动手了。哈哈……痛快,痛快,小妮子的胆儿真大,敢指着陛下痛骂,吓死我老秦还以为陛下要砍了她,可她没事了,哈哈……”

刑部奉令捉拿崔峻,偏家里没有,便是他的两个外室那儿也寻了,依旧没有,威远候府上下吓得不轻,生怕引来灭门大祸,各房太太、奶奶们开始琢磨如何脱身之计。

晋国夫人那恶妇把他们给告了,明明陛下应该砍了她,却高高抬起,放过了她,还要治自家的大罪。

这消息清风观主师徒三人都知道了。

观主(大长老)面露沉思,“此女大才,有勇有谋,贫道只是与她分析了利弊,她就敢去做。你不必去太原授她医术武功,贫道跟她同往,收她为弟子,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两个护法面露讶色,“师父……”

“主意已定,不再更改。她能出口成章,到底不如男子学过文章词赋,我亲自教导,必成一代大贤。”

大贤,还是一个女子,观主竟对她抱有如此高的厚望。

冯昭在地室听到大长老新的决定:这是玩脱了!

她只想学医术武功啊。

清风观主道:“昭儿,你不必学那些东西,你要学的,乃是造福万民之策。医术,教中精通者不少,武功高强者亦有不少。有他们劳力便可,你的智慧得用在大处上。”

冯昭愣愣地望着观主,“大长老要我做什么?”

“做一代大贤,造福万民,光耀千古。”

这么厉害!

啊,啊,我不行的,我就是唬人的啊。

你不要这样,我真是一个小女子。

“贫道不会看错人,昭儿要相信自己,你所晓的生辰八字是假的,你是天命所归的月神命格,命中注定光耀千古,普照人间。”

冯昭:我在哪里?我又做梦了?他说的这些话又是什么鬼?

女性大贤,但凡贤者,尽皆学富五车,都是思想家、文学家。旷古砾金,啊呀呀,我只想学医术,再学一点武功保命。

“就这样定了,从即刻起,我会将毕生所学传授昭儿,待你孝期满时,希望你能出口成章,文学素养能达到学士之才。”

冯昭几番游说、央求,最后以落败为终,才华横溢的大长老要亲自教她,而明日他会以颜道长的身份入府教导。

“颜道长……”这是她杜撰出来的人物。

清风观主微微一笑,“贫道姓颜,颜色的颜,名长卿,颜长卿是也。你那颜体亦确实贫道二十年前所创,为甚贫道不记得在你家巷子的雪地上写字?”

冯昭觉得自己见鬼了,这种事也能闯上,现代历史上于唐时有颜真卿,这里有人颜长卿,而彼此非那人,且朝代推算,也许……这个时空的颜大家是他。

“十几年前,颜体初成,沙地、雪地、水中都能习字,几近疯魔,直至八年前,你祖母仙逝,颜体大成。”

他说此处,掏了几本书,《颜长卿说注解》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拢共有六本。

“且拿回去看,明日我上晋国府,便以你师父之名,正式传授你书法、文学,去罢。”

冯昭苦着脸,不想占别人的便宜,就真的冒出一个颜长卿,还真是一个道长,而且还是爱她祖母一生的男人。

她迈出紫檀木衣橱,屋子里多了一个人,听到声响,他豁然转身,对着他长身一揖,“凌烨代镇北军多谢夫人出手。”

冯昭抱着书,打量着凌烨,“下次别再像鬼魅一般出现在我内室,要是被发现,影响不好。再有,明日我师父颜道长就要入府了,他乃世外高人,若是看到他,会罚我的。”

清风观主是因她祖母之故,对他看顾有加,拿她当后辈。

凌烨凝了又凝,“今日来寻夫人,原就是来告别的,明日一早,我便要离开皇城回转镇北军。”

以前,他觉得她与是有可能结为夫妻,他不计较她和离,她亦莫嫌他鲁莽,可今日她闹出的动静,让他深刻地明白,她不是单纯的武将之后,而是鸿儒冯公之后,她一身才华,是他配不上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来之前,便已经放弃了,是彻底地放手。

是他告诉冯昭关于镇北军中的事。

冯昭道:“战场无眼,你要多加小心。”她悠悠轻叹一声,将手中的几本书搁到妆台前,又取了一只盒子,从里头取了两只瓷瓶,“这是我师兄调制的伤药、解毒药,给你许能派上大用。伤药是丸子,用时捏碎成粉,能有奇效。解毒药若是毒重,吞服两枚,若伤口有毒,扳下半枚与伤药粉末同用。”

凌烨心下一喜,“多谢夫人。”

对她,他很敬重,他知她是奇女子,才华横溢,力压满朝文武,为了西北百姓更能以死相谏。原来世间还有这样的女子,亦心系百姓、苍生。

“夫人,若烨求娶夫人为妻……”

他壮着胆子道出,却懊悔了,觉得自己这一身杀孽,配不上这样的奇女子。

冯昭道:“你是因为我是冯氏嫡长女身份求娶,你非真情而娶,我视你为友,你莫再提此事。”

“烨多谢夫人不究在下鲁莽。”

冯昭道:“往后若需银钱、粮草,可与我捎句话,虽然现下我府中银粮已尽,待得入秋,又有新粮、店铺银钱入府。”

凌烨心下感动,“夫人开铺赚钱,广置田庄,亦是为了天下百姓,烨佩服不已。烨之一生,最重祖父,而今烨最敬重的便是夫人。”

冯昭微微一笑,不知是喜是悲,她可不是为己,那为民请愿只是个由头,她不以那事开头,后头又如何让朝中有正义的官员向着她,好对付威远候。

她算是先施恩、感动于朝臣,再图报复威远候府。

但这些道理,她不想与凌烨细说。

凌烨道:“待烨回到镇北军,定从军中为夫人挑选一批英勇武士,以护夫人安危。”

冯昭道:“将军言重了,我身边已有女护卫,你不必如此。”

“我进来许久,她们至今未发现,可见武功太差。”

外头,被凌烨嫌武功差的碧心,好窝心啊,我不装作没发现,你能见夫人吗,我们拜月教弟子最重英雄,我是看你是一代豪杰,才故意的啊。

碧心一个翻身,“将军错了,你是三更一刻来的,在此坐了半个时辰,其间翻了案上的书籍,坐了又站,站起又走,拢共坐回五次,站六次,走动三次,即便动作极轻,碧心却已知晓。非奴婢不阻将军,而是奴婢敬重将军是英雄,非崔峻贼子之流。”

她说得轻柔淡定,再不开口,就算再说一大堆了,今儿开始,她和碧心、青丝都感动得心脏要跳出来,已经发愿要跟夫人一辈子,一生就算是死也不背叛夫人。

冯昭笑了。

凌烨很是尴尬。“姑娘警觉,如此,我就放心了。”

他抱了抱拳,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头是北疆雪山采来的两株极品雪莲,听闻有护肤之效,希望夫人能喜欢。”

“将军所赠,我收下了。”

“夫人保重,烨告辞!”

凌烨退出宁心堂,上了屋顶凝望了许久,她之光芒仿若明月,而他只是一介莽夫,是他奢望了。

像她这样的奇女子,必是孔孟那等的圣贤方可迎娶。

冯昭对外头偏厅上将歇的碧心道:“碧心,记得明早唤我,我去城外送赈灾使一行,银钱米粮且亲自交给他们,我再叮嘱唠叨他们几句方才安心。”

“是,夫人,待得时辰奴婢就唤你。”

内室,传来冯昭解衣上榻的声音。

窗帘静垂,这是外头轻纱,里头有厚布的窗帘,冯昭不想人知道她屋里有秘密,故而用了这种厚布窗帘来挡视线,即便里头灯火透明,亦看不见里头的人影,不晓她在做什么。

*

冯昭翻看着《颜长卿注解》,这是对孔孟学说的注解,很是精辟独到,冯昭最不喜看这类书,她宁可看话本子,可今儿却看进去,实在是注解说得很有新意,能引起人的共鸣。

看了一章后,她合上书,将书放到枕,沉沉地睡去。

碧心知她睡熟,吹灭了几盏灯,只余一盏昏暗油灯,立在榻前,看着冯昭,一脸敬慕、崇拜之色。

天刚微亮,冯昭还没睡到一个时辰,便被碧心唤醒,沐浴更衣,吃了一碗燕窝羹便出门了。

待迈出宁心堂,却见冯晚跟着侍针学剑术,拿着一柄木剑挥舞,只得一刺,一挥、再一转身的动作,一直反复地练习。

冯晚道:“姐姐要去哪儿?”

青丝、碧心各抱宝剑,严整以待状。

冯昭道:“冯吉、鲁先生那儿还有一批银粮,我令他们交给赈灾使大人,有些不放心,过去看看。”

“我同姐姐一起去罢。”

“晚儿,昨日之事,你不该出手,姐姐的名声已经毁了,可你是娇养的女儿,还许了人家,你若再行如此,有违女儿家规矩。陛下要恨,就恨我一人。你在家好好待着,我去去就回。”

“姐……”冯晚只当她可以和冯昭一样,却忘了人言,她其实和姐姐不一样的,姐姐和离了,名声已差,不在乎更差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姐姐是摔残的瓷瓶,你却是完美的玉瓶,当顾惜人言、名声,我不希望他日你嫁入高府,有人拿你行事任性来议论你的言行。”

冯晚想到高进,立时气馁了。

这到底是古代,既然冯晚选择了嫁给高进,而高进、高府都是书香门第,不可能事事由她。

冯晚恭敬地道:“晚儿谨遵姐姐教导。”

侍针低声道:“县主,夫人真为你着想,处罚下人的事,夫人只说是她严惩的,却没有一人说县主出手了。”

“我知道,坏名声,姐姐替我扛了。”

明明更狠辣的人是她,姐姐怕她误了。

这便是亲情,这世上不会有人再能为她做这些。

冯昭带人出了晋国府,这次不再是坐马车,而是骑马,骑马这种事,做得多了,便熟络了。

待她到得城外时,鲁先生与冯吉已押着浩浩荡荡的粮车、银车出来,一起同往的还是之前住在庄子上的八百灾民,他们从里头选了一个头儿,作为押送这笔灾银、灾粮的队长。

昨儿连夜在几处庄子、铺子里驾了几口大锅做干粮,今晨各人分得干粮后,灾民们搀老扶幼,还得冯昭相赠了数辆牛车,老弱病残便可坐牛车回西北。

对于此举,灾民更是感激了,尤其听说晋国夫人以死相禀,替西北百姓争取到了赈灾粮。

城内,杨勃带着浩浩荡荡的两千队伍,押送赈灾银、赈灾粮的乃是陛下从御林军拨出的二千御林军侍卫。

晋国府护院禀道:“夫人,杨大人出城了。”

他们所站的位置是西城外三里,也是去西北的必经之地,要从这里进入西北官道。

杨勃远远儿见前面有一行人,黑压压的,人数不少,正在疑惑,却见一个翠衫少女骑马而至,远远就喊道:“奴婢晋国夫人身边侍女碧心,今夫人备了银粮,想请大人一并送往西北。”

杨勃骑马近了跟前,抱拳一揖:“见过晋国夫人。”

这女子年纪不大,却有勇有谋,值得他敬重,有贤德之人,不在年纪,至少昨儿之后,满朝文武有不少对她心生敬意。

冯昭朗声道:“大人,这是我用府中上下管事、仆妇、丫头、小厮、护院等捐赠的粮食,亦有我的嫁妆银钱。另外,这八百余名灾民,原是西北人,想托付大人还他们回西北,他们能帮助押送这批银粮回去。”

杨勃问道:“是多少银钱粮食!”

冯吉抱拳一揖,朗声道:“银钱八万七千两,粮食四十五马车、牛车,折五万一千八百六十七石。这些车就不必再回来了,牛车赠予西北百姓,马车赠予赈灾使,到了西北,赈灾使变换成银钱再换成粮食。”

杨勃心下感动,抱拳行了一礼,“我代西北百姓多谢夫人大义。”

“杨大人,这些百姓每人已带十斤干粮,一路有劳你照拂他们。祝杨大人一路顺风!”

杨勃再行一礼。

冯昭看着长长的队伍从面前走过。

以前钱少,这不又添了一些,还是晋国夫人出手阔绰有魄力,听说她的嫁妆都填进来了。

碧心问道:“这些钱到了西北,粮价很高罢?”

“杨大人是户部尚书,这笔帐他会算,从皇城西北有千里之遥,这一路上会经过顺天府,到了那儿,一队先行,另一队会留下将钱换成粮食,装车之后再前往西北。”

在冯昭的记忆里,杨勃亦是能臣,他定会算账,为了西北百姓,更是巴不得将一两银子扳成二两花,哪里肯高价买进,他多买二斤粮,就能多救一个百姓。而百姓们看到粮食,就会跟着他走,自然就回到了西北。

怕就怕,人太多,粮太少。

翌日朝堂,便有李相大人提议捐钱,各凭心意,李相捐了一千两,谢相亦是一千两,各部尚书或八百、或一千,到了左右侍郎多的六百少的三百……

而后宫,李贵妃带着六公主写了数百份帖子,派宫人送到满朝文武的手中,由他们转予自家夫人。

冯昭刚回府,陶嬷嬷迎了过来道:“禀夫人,二房大太太到了,县主正陪她在凉亭里说话。”

冯崇礼妻见冯昭过来,唤了声“晋国夫人”。

冯昭福身行礼,“见过大叔母。”

冯崇礼妻笑道:“今儿也没别的事,就是你大叔父想为西北百姓捐了银钱,可……不知道捐多少合适,怎么个捐法?”

“二房公中能拿多少钱出来?”

“二十五万两。”

是二十八万两,可二房人丁兴旺,全拿出来后,还得生活。

冯昭默了片刻,“捐二十万两,直接以现金方式送,送到户部手里,指名说是这赈灾西北的银钱。”末了,她补充了一句,“皇商捐钱,往往第一个捐的会有意外之喜,大叔母快去罢,莫让他人抢了这个先。”

她得了示意,连连应承,“我回去了,改日再来探望你们姐妹。”

记忆里,确有一个江南布商捐了第一笔款子十万两纹银,当时皇帝大喜,听了李贵妃的劝,大笔一挥,赏下亲笔所书的“义商之家”,而此人自此之后名利双收,生意越做越大,成了绸缎供应皇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冯家嫡长房西北赈灾,原是余氏生前就在做的事,只是到了冯昭手里,得已延续。朝廷赈灾,冯家在那边铺排的人手、物力就可收回来。

冯崇礼妻刚离开,二门上的门婆子禀道:“夫人,你师父颜道长来了。”

冯晚面露喜色,“姐姐最敬慕的那个老道,果有其人,他回来了?”

她倏尔起身,提着裙子跳出凉亭,就见清风观主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小道翩翩而至,小道士背了一个包袱。

冯晚道:“这……不是清风观主么?”

“我知道清风观主是颜道长不久。”

冯晚见过他写的字,只觉得写得好极,没想他就是颜道长。

冯昭近了跟前,长身一揖,“弟子冯昭拜见师父。”

颜道长四下一扫,“成了,贫道留在你身边指点你学问,那处院子不错,我就住那儿了。”

那是素心院,介于宁心堂与静心堂的中间。

颜道长对身后的小道道:“徒孙,去罢,跟府里的仆妇去拾掇院子,我要教小师叔做学问。”

“是。”

颜道长指着左右,“备文房四宝。”

金桔应了一声,领了两个小丫头回去预备。

待他们过来时,颜道长亦拿出一本书诵读,仿若学堂的夫子教幼童一般,每诵一句,便解释一遍。

冯昭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地微微颔首。

冯晚有时听明白,有时没听懂,听起来颇有道理,可细想又不知所以然。这时候年纪与阅历的差异便出来了,可颜道长是姐姐的师父,她又不好插嘴问训请教,这很不礼貌。

待丫头们摆好书案、文房四宝,颜道长还在讲《论语》。

“昭儿功课耽搁太多,从即日起,每日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一个半时辰,上午学文章、经史,下午是经史、文章,往后每三天会有一次上午的诗词,下午的书画。”

冯晚听得很痛苦,她可不想学,看颜道长认真,小心翼翼地起身开溜。

颜道长见她跑了,不以为然,他是冲着冯昭来的,至于那个一心想做贤妻良母的冯晚,愿学就听几耳朵,不愿学亦由了她去。

冯晚学了三天,对思想家、文学家亦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特有被文人认可的新思想,其次得有文学代表佳作,但无一例外,引领一大批文人的追随。

而思想家必是辩论家,这嘴皮一定要够利索。

所谓思想家,就像是悟道一般。

第一天在凉亭授课后,往后每日上午、下午,到了时间,冯昭便去宁心堂。

每日晌午,她有半个时辰的吃饭、休憩。

而晚上回去,还要看账簿,打理庶务等,忙得跟陀螺一般,却有种回到现代上大学的样子。

冯昭不知道的是:李贵妃从晋国府的事里得到感悟,弄了一个宫中茶会,将满朝文武的女眷都请入了宫,自己再率先摘了首饰,添了银钱,六公主跟着学,便是后宫其他嫔妃亦纷纷解囊。

安康长公主亦代太后捐了几盒子的首饰、银钱,镇国公夫人、越国公夫人等,纷纷慷慨解囊,夫人们一身尊贵的来,出宫时,个个身上不见一件首饰,就连同来的姑娘、小姐亦全都如此。

李贵妃这次的茶会,收获颇丰,其捐的首饰,比朝堂上百官的捐款还要多上十倍不止。

喜欢帝月谋请大家收藏:(wuxia.one)帝月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