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种田之农妇 > 第8章

穿越种田之农妇 第8章

作者:雪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0:32:04 来源:免费小说

  接着又有人点头赞同,“咱们都是一起经过生死的,也不瞒你们,当初我娶媳妇的时候,就是借钱娶的媳妇,连同造房子的钱也都是借的,提亲时自然都说是自个挣来,等人进门了,还不是同我一块挣钱还债。”

  一时间,众人说起自己娶妻或是儿子娶媳妇的事情,桩桩件件,让赵远山是大开眼界。

  他竟不知道,提亲里头还有这么多说道。

  刘叔见他这模样,笑道:“远山,这人那,没有十全十美的,好比杨姑娘,她无父无母,又带着一个幼弟要养活,现如今一般人娶她还得想想,一下子两张口,可不是件易事。”

  “多谢诸位叔叔伯伯还有婶子了,远山心里已经明白个该怎么做。”赵远山笑了笑,道。

  等杨婵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赵远山等人也已经将馒头饼子买了回来。

  “下一站便是杭州城了,要走八十多里路,脚程快的话,天黑前就能到,歇上一晚,后日中午就能到新安县。”赵远山声音中透出淡淡的兴奋和忧伤,矛盾不已。

  杨婵点点头,她明白赵远山的心情,叫醒杨平和小草,一起到溪边洗漱,而后简单吃过早饭,就跟着他们一起出了。

  中午休息之时,赵远山突然拉着杨婵到一边安静的地方,杨婵只看了他一眼,就知道他肯定是打算将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

  果不其然,赵远山终于支吾着将曾订过亲的事告诉杨婵。

  闹了半天是为这事,杨婵不禁好笑,现代的初中生就开始谈恋爱,婚前同居的也比比皆是,他不过是订了婚,连人姑娘的面都没见过,她有什么好介意的。

  突然,杨婵皱起眉,她怎么忘了,她这具身体曾订过婚,还是当今皇子。

  见杨婵面色不对,赵远山心不禁沉了沉,莫不是她介意,他突然有些后悔同杨婵说出自己订过婚这件事。

  不是怕娶不了媳妇,而是他,真的中意杨婵这个人,想同她过一辈子。

  “我,我也有件事要同你说。”杨婵想了想,直接开口,“我也曾订过一门亲,也没见过人,至于那人,已经死在这次灾荒之中。”

  不是杨婵想要咒三皇子,而是她一个订过婚的女人,如何再嫁给别人。

  “你是说?”赵远山愣了愣,随即略带高兴道:“如此也是证明你我二人有缘。”

  横了他一眼,杨婵笑道:“什么时候学会说这种话了。”然后扯了扯赵远山的袖子,小声说道:“我只希望,你是真心对我好。”

  “当然是真心的。”赵远山有些着急,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杨婵垂眸笑了一下,她自然知道他是真心喜欢她这个人的,初见面之际,她就将自己弄得狼狈不堪,这一个多月吃不好睡不好,早已经瘦成皮包骨,头发枯黄干燥,皮肤也是暗淡粗糙,绝对比一般的乡下妇女都要难看,所以根本不存在赵远山看中她美貌之说。

  “我知道,我相信你。”杨婵握住赵远山的手,道:“也请你相信我,虽然,我有些事不能告诉你,但是我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等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将所有事都告诉你。”

  赵远山是童生,又不是书呆子,杨婵和杨平的伪装兴许能瞒过一般人,却瞒不过朝夕相处的他,或者,还要加一个李峰。

  既然他今天和她坦白,她不如也说的直白一点。

  “我信你。”赵远山反握住杨婵的手,“至于旁的,你想说便说,我只知,我赵远山,娶得是你杨婵这个人。”

  ☆、第13章 终回家乡

  刘叔原先是泥瓦师傅,经常出去给人造房子,走南闯北的认识了不少人,这回去的路上,经常遇到熟人,有些甚至带着家人并到他们这个小团体来,才小半路走下来,就从原来的十几个人增长到四五十人,而且数字还在不断上涨中,绝对壮观。

  人多也有好处,像杨平,原本就只能赵远山抱,如今有了不少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加入,便能帮忙抱一会,这样一来,他走的路便少了许多。

  到达杭州城之际,刚好是吃晚饭的时候,走了这么久的路,所有人都已经饥饿辘辘,杨婵几人带的馒头足,要比别人好些。

  先在城郊找容身之所,因难民实在太多,找的几处地方都已经被人占了,最后只得在城外的难民安置处整顿休息。

  “咱们要不要连夜走回新安,这样明早就能到,虽说累些,但是到了自己家,再累也值了。”刘有财高声问道。

  这话得到不少人赞同,流离失所这么久,谁不想回家,就算家中房子财产都没了,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根还在那,只要回去,那些身外之物,早晚都会靠双手挣回来的。

  杨婵有些犹豫,昨晚加上今天,他们走了一百多里路,就算前世身体素质好的时候都有些吃不消,何况现在这具娇小姐身体,加之前几月都没吃好,早已经累得不行。

  何况他们还有两个孩子,如今也是面色苍白中带着青,实在赶不了路。

  “不了,我们还带着孩子,还是歇上一晚,明早再回去。”赵远山同杨婵一样的想法,这么多路下来,他一个大男人都受不了,何况杨婵和两个孩子。

  他一出口,又有不少人附和等明早,反正已经到了杭州城,回去新安也就剩下那么些路,倒是不必急。

  最后,一部分先行一步,打算连夜回去,还有不少则打算过了夜回去,留下的大多是当初一起住过破庙之人。

  晚饭之际,杨婵依旧拉了几个人去吃面,明天还要接着赶路,不吃饱可没力气。

  杭州和扬州各有特色,都是江南一带最为繁华的地方,杨婵自穿越到古代之后,就从来没有逛过街,这会见了,女人的天性便显现出来。

  当然,主要目的她还是记得,而且她也知道现在不能用银子,不然被人察觉出不对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吃过面,几人起身回去,赵远山扫了眼被杨婵看了好几眼的银簪子,又回头看了眼杨婵头上的木簪子,打算等以后来买。

  可惜赵远山不知道,杨婵头上插着的是两只乌木钗子,且是最上乘的,千金难买,因其同她发色一个颜色,所以她就用这当发夹用了,李叔不识货,只将她头上的金簪等取走,故而才能留下,且一般人也发现不了。

  休息了一宿,天才亮就准备朝家里走,不过一个时辰,便已经走了小半路程,就连杨婵都被带出那种回家的兴奋感。

  不过响午,众人已经回到新安,见到城门那会,一群人静寂一片,没有想象中的哭或是高兴,因为这些活下来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的心情。

  走的面色潮红的杨婵没有他们那样复杂的心情,只是想着终于可以不用这么日夜拼命的赶路了,回头望了眼走来的泥路,她都有点想象不出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

  到达新安县还不算完,他们还要往安溪镇走,当然,到了这新安县,也算是他们熟悉的地头,已经有种归家的感觉。

  众人在县城中并没有碰到熟人,估计是已经回了安溪镇,想到那些人可能已经回家,众人立马来了精神,匆匆吃了个馒头,才休息半个小时就打算接着走。

  新安县到安溪镇三十里路,一个多时辰便能到,自然是早回去早好。

  杨婵从没来过新安县,要说对这县的第一印象,那便是败破,大多房子都被水冲坏了,有些甚至整个房子都冲没了,只剩下一点地基的轮廓,让人能看出那里曾是房子。

  不过此次朝廷还算下力办事,估计上头查的严,这才没几天,整个县城已经收拾干干净净,已经有不少地方在重建,看着来来去去,异常忙碌的人们,她相信再过不久,新安就能让她见到真正的模样了。

  进入安溪镇,杨婵先牵着两个孩子找了处地方坐下来歇息,赶了这么久的路,终于是离家越来越近了。

  安溪镇比之县城还破败,不过回到这的人见到这副景象,并没有悲痛哭泣,反倒满怀希望的去排队重新领取自己的田地。

  杨婵牵着两个孩子跟在赵远山身后,望着前边的刘叔他们,问道:“远山,咱们往后住哪里?”

  赵远山那个村子没了,总不能安排他们一家住着,如此不是安排别人住到他们那村,就是将赵远山安排到别的村子当中。

  “我也还不清楚。”赵远山摇头,他们村算是大村,有三百多口人,边上的地也很肥沃,绝对不会荒了。

  许久,终于轮到了赵远山他们,果然如赵远山所想,镇长不会放弃他们那个村,其中有些村子被泥石流给埋了,活下来的人便安排到了赵远山那个村子,照原有的田地补给他们。

  赵远山他们家在原来的村子属于中等人家,有四十亩良田,家中算上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堂弟堂妹的,有二十多口人,其中有两个堂弟和他还有他自己的亲弟弟还要读书,这样一来,四十亩天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镇长看了赵远山一眼,不禁咧嘴笑道:“竟是远山,好好好,你没事就好。”

  没想到他们还认识?杨婵扫了镇长一眼,这人瞧着年纪,约莫四十五六,该是远山父亲那一辈的亲朋。

  “老师。”赵远山恭恭敬敬的作了个揖,眼前之人正是他之前的先生,对他颇为照顾,没想到如今当了镇长。

  “诶,原先的老镇长没了,因我有个秀才功名,县丞大人便让我做了镇长。”镇长感叹一句,摆手示意没事,开始给赵远山重新书写田契。

  四十亩良田,二十亩旱地,还有三十亩的山地,这些原先都有登记,重新立一张按个手印就好,赵家如今就剩赵远山和小草两个,东西自然由赵远山这唯一的男丁来继承。

  “远山,这回水患,不少人家都绝了户,田地也空了出来,如今都被官府收回来,皇恩浩荡,圣人下旨,可免三年赋税,若是家中无田地,可免费租种,买的话,上等良田是八两银子一亩,中等的则是五两,这要是平常,上等良田怎么都得十二两,甚至十五两的也不是没有,要是有些闲钱,不如买地。”镇长也是真心为赵远山着想,不然也不会说这些。

  “老师。”赵远山露出苦涩的笑容,“当初只来得及逃命,哪里还管的上银钱。”

  镇长点头,“无事,我也不过是说说。”

  在古代,田地才是一户人家最重要的财产,和顺年间,除非急用,一般不会有人将田地给卖了。

  所以像赵远山他们村的良田要是放在水患前,就是十五两都没人卖,如今只八两银子一亩,绝对是白菜价。

  杨婵想了想,她当初藏起来的两张田契肯定不能用,谁知道有没有探子在监视,她又不会做生意,钱存在钱庄还要利息给他,不如拿来买地。

  摸摸平哥儿的头,更是坚定了心中想法。

  ☆、第14章 置办家财

  除了补田契之外,每人还有二两银子安家费,像杨婵他们四人,就有八两银子。

  别小看这八两银子,在古代完全能可以起一座还算不错的房子,当然,想要青砖瓦房是不可能。

  赵远山拿了银子就给杨婵,连同田契一起,没说半句多余的话,她愣了一下,郑重接过,这银子同她身上的钱财绝对比不了,但是对于眼前这个男人来说,是他的全部,这个动作也是表明以后由她来当家。

  压下扬起的嘴角,杨婵带着几人到偏僻的地方,道:“我娘走前,曾给我一些钱财,一份是给我做嫁妆的,还有一份是留给平哥儿读书娶媳妇用。”见赵远山没什么疑问,她接着道:“平哥儿还要再过一两年上学,这银子留着也是留着,我想着不如拿去买田,也好有些进项。”

  “这是你娘留给你们姐弟的,你自己做主就好。”赵远山点点头,“安溪镇有钱人家也不少,我方才还看到镇北的田员外,估计也是想买田,你既然要买,就趁现在,好田多也便宜。”

  “好。”见他同意,杨婵点头笑道。

  正如赵远山所言,银子是她的,她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不过既然两人要结成夫妻,自然是要有商有量,互相坦诚才好。

  见几人去而复返,镇长摸着下巴一小撮胡须问道:“可还有事?”

  “老师,这位是我未婚妻,她同我一样,家中都已无父母长辈,过些日子,等我们安顿好了便要结亲,还望老师届时能当学生的主婚人。”赵远山并没有说买地一事,先求了镇长。

  镇长一听,侧头打量杨婵,都是刚过灾荒,面貌身材不提也罢,不过单那双眼睛,和站在他面前这不吭不备的得体姿态,足以看出此女出身不错,身上隐隐带着一股书香之气,可能还是出自书香门第,或者,出身更好都有可能。

  许久,他压下心中疑惑,笑道:“自然是好,等你订下婚期,知会老夫一声即可。”

  “多谢老师。”赵远山长揖到地,而后才缓缓道:“这位是我内弟,岳母走前,曾留些银两与他读书用,这会还小用不上,就想着不如买了良田。”

  镇长点点头,翻开册子,找到赵家村,看了看,道:“赵家村共有两百三十五亩上等良田,其中你家有四十亩,被搬到赵家村的外村人分走六十五亩,方才田员外买了五十亩,还剩八十亩,不知你打算要买多少?”

  那个田员外还真来买田?听赵远山的意思,这人算是镇上的富户了,他也只买了五十亩田,若是她一下将八十亩都买了会不会引起旁人的主意?

  这样一想,杨婵就道:“要三十亩上等的良田,记我弟弟名字,这是户籍。”将户籍递给镇长,心下松口气,还好将杨平户籍办下来了。

  “好。”镇长接过户籍,心下想到,这女子果然出身不简单,却不知为何会流落民间,并且会嫁给赵远山?

  杨婵不知道,就算是三十亩的上等良田,也不是一般人说买就买的,好在这会边上没什么熟人,不然少不得会出些流言蜚语。

  三十亩田契很快就办好,杨婵犹豫许久,微红着脸道:“再另买十亩良田,记我的名字。”这是她打算给自己做嫁妆用的。

  赵远山不会看不起她身无分文,不过他既然打算给她一个婚礼,她便不打算把自己嫁的太寒暄,可能做不到十里红妆,但置办一份在乡下还算体面的嫁妆还是能做到的。

  见她满面红霞,赵远山和镇长都猜到她为何要买地,赵远山抬手握住她的手,嘴角微微扬起,这些天不再出去寻食,两人相处的时间更加多,他也慢慢从细节处发现她和平哥儿两人的不凡。

  尤其方才听她一下买了三十亩良田,其实他心中也在好奇和猜测她的身份,同时也害怕她会不会不打算嫁给他了,现在见她如此娇羞买下十亩田,顿时心中放下诸多担忧。

  四十亩田,就是三百二十两银子,杨婵取出两只荷包,一只装的是银子,零零碎碎有四十多两的样子,另一只则是金子,里头有两块寸金,一块寸金十六两,便是三十二两,几个二两重的金花生和一些金瓜子,还有一张五十两银票是早前卖首饰得的。

  取出两块寸金,竟是刚好够付良田的银子,杨婵早前就看过寸金,上头并无花纹和刻字,所以很放心的给了镇长。

  这样的动作还是吓了镇长一跳,在古代,平头百姓能用上银子的并不多,大多是用铜钱,至于金子,更是少有人能拥有,许多人连见都没见过。

  再有银子和金子说是一两金换十两银,但是拿到黑市,一两金能换到十二两银子到十五两银子不等,绝对属于稀缺之物。

  赵远山也是一惊,他没想到一直和他一起的小女子,身上竟然带着这么多钱财,想想杨婵最初的戒备,也不难理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