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权色官途 > 第393章 夜

权色官途 第393章 夜

作者:严七官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5:42:21 来源:88小说

唐延年,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林安然脑海里盘旋了好一阵,终于找到了出处。

余嘉雯曾经对林安然提起过,在太平镇的青石坳岛上有个叫唐延年的老渔民,搞养殖是一把好手,可是因为某些原因现在已经不再养鱼。没想到居然这么巧,就是唐月儿的爷爷。

在院子里没坐多久,村支书苏进才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几个村干部赶了过来。

村支书苏进才已经四十多岁了,是个有些胖的中年人,一张脸上永远红呼呼的,像块烧红了的烙铁。

他刚进院子,林安然就问道一股子酒味,想起别人说过这里的村支书好酒,登时印象大打折扣。

郑志坚赶紧招呼苏进才过来,为他介绍林安然。

大家一一握了手,林安然话中有话说道:“苏支书今天是遇到什么喜事了?喝得脸都红成这样。”

苏进才神色顿时发窘,好一阵才自嘲道:“林书记,不怕你笑话,在这岛上实在也没什么可做的,工作之余也就是喝两杯打发打发日子。”

林安然倒是没想到苏进才说话这么直白,想想他说的也没错,这岛上几乎与世隔绝,岛上的都是渔民,平常出海的出海,没出海的就在家修理渔具,实在是没什么可为的。

你说让他一村长去搞什么经济发展,似乎也有些过于强求。

俩人说话间,唐延年从房里拿着一锅淘了一半的米出来,看到苏进才,打了个招呼说:“进才,你到这里来做什么?”

苏进才道:“年叔,我来给林书记汇报工作来了。”

唐延年听了有些发懵,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看了看林安然。

苏进才也意识到,唐延年根本不知道坐在自家院子里的是什么人,便解释道:“这位是太平镇新上任的林书记,他今天到这里是来检查工作的。”

唐延年又愣了,没想到自己的孙女的救命恩人居然是太平镇新任的党委书记,对于这位新书记,唐延年是略有耳闻。平日里他隔三差五会摇着木船出太平镇市集上出售自己制作的渔具。集市这种地方是坊间传言的汇聚地,小贩们和镇上来买东西的群众都会在交易之余谈一些镇上的新闻。

其中就有谈到这位新来的书记,据说十分年轻,今天一见,果真如此,看起来才二十多岁。

林安然赶紧抱歉道:“唐大爷,我刚才没来得及说明,请别见怪。”

唐延年见林安然这么客气,更是出乎意料,以往也不是没有见过镇干部来岛上,一个个官范儿十足,对着苏进才都人五人六的,更何况对村民,哪有这般客气。

他不好意思起来,这毕竟是自己孙女的救命恩人,管他是什么官儿。

“林书记客气了,你们继续谈工作,我淘米去。”

说着走到一个大木盆旁,将淘米的水倒进去。

林安然注意到,那个木盆里居然还有衣服,于是奇道:“唐大爷,我听说用淘米水洗衣服,可以更白?你是不是打算这么浆洗一下衣服?”

唐延年愣了一下,哑然失笑,他根本就不知道淘米水还有这种用处,便道:“林书记,你说的我压根儿不懂。”

苏进才在旁摇了摇头,苦笑说道:“林书记,你误会了,这不是什么浆洗衣服。只不过是想省点水用而已。”

林安然道:“这里很缺水吗?”

苏进才道:“当然缺!十分缺!”他见林安然问起这事,登时有了精神。

“这青石坳岛,本是火山喷发形成,岛上岩石多,打井成本相当高。而且由于是海岛,井打浅了没水,打深了又很容易被海水渗透。原本岛上有三口井,现在两口已经被海水渗透了,废掉了。目前只有地势最高的一口暂时还能挺住,不过也有渗透的迹象了。”

他站起来指着马鞍山山脊,说:“林书记你看。”

林安然站起身,顺着苏进才手指方向看去,只见马鞍山的一侧,在嶙峋的火山岩石上,一排排人工雕凿出来的类似排水渠一样的沟渠映入眼帘,沟渠一直延伸到山脚。

苏进才说:“那是我们村自发凿出来的集水槽,下雨的时候,水都沿着那些槽慢慢流到山脚的蓄水池里,这种方式也是我们收集生活用水的一个方法。唉,这两年用水越来越紧张,真是什么法子都想过喽。”

林安然问:“那现在淡水够不够用?”

苏进才赶紧摇头,说:“当然不够,青石坳岛上有五百二十二户人家,光靠一口井和这蓄水池的水怎么会够用?”

林安然说:“如果不够用,水从哪来?”

苏进才叹了口气,无奈道:“到岛上的码头那里买。有人专门开船到太平镇那边去装水,然后到这边卖,一桶水五毛钱。”

林安然重新坐回石桌边,低头沉思一阵,问苏进才:“老苏,你告诉我,现在岛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苏进才想都不想,似乎这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回答了:“一是交通,没渡轮,都是木壳船出入,风浪稍大点就过不去了;二是用水,这问题刚才跟您说过了;三是学校,咱们村也有两千多人,可是连个小学都没有,孩子们都要到岛外上学,很多人拿不出这笔住宿费,只好辍学了。”

苏进才和林安然谈工作一谈就忘了时间,直到所有的饭菜煮好,大家都不敢打断两人对话。

直到七点钟了,眼看天色彻底要暗下来,陈港生才敢过来叫林安然吃饭。

林安然和苏进才聊了一个多小时,对青石坳岛的情况大致有了个了解。同时对苏进才的印象也大有改观,这人虽然好酒,不过看起来要比黄公胜之流要称职许多,对岛上的大小事务了如指掌,对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对问题原因也毫不避忌。

如果说太平镇是个被遗忘的角落,那么青石坳岛简直就是消失的岛屿。几乎就连镇上的镇政府机关对这个岛屿也采取了一种无视的态度。

当年钱凡搞两水一牧,太平镇所有的村庄都开发搞养殖,唯独这青石坳岛依旧在计划之外。原因是,这个岛屿交通不便、用水紧缺,要在这里发展养殖业,比在太平镇沿岸发展的投资预算要大出许多。

所以,当太平镇沿岸的村子都在风风火火搞养殖的时候,青石坳岛反而是一片沉寂,日子还是老样子。所以在这次基金会风波里,青石坳岛反而是出人意料一个完全没牵连的村子。

因为当年没人愿意到岛上贷款给这些完全没有价值的村民们,沿岸村子里的村民向基金会贷款就像上厕所一样简单,青石坳岛的人却不行,去了,问了,人家就黑着脸:“你要贷款干嘛?到青石坳岛上敲石头去么?”

的确,除了一岛屿的火山岩,青石坳岛真的拿不出什么可以用来发展的资本了。之后,大家再没人提贷款的事情,老老实实摇起自己的小渔船外出打渔去。

不过,更为奇迹的事情又发生了。

钱凡在太平镇一带重点投资的养殖业因天灾**遭遇灭顶之时,倒是青石坳岛有几家渔民自己在自己的村旁海上做了三个鱼排,却安然无恙,一点没受到当年气候、病害等等原因的影响。

这功劳,就是唐延年的。

那三个鱼排是青石坳岛几个村民自己做的,无一例外都是到唐延年那里请教了养殖的经验,按照他说的做,才避过了那年的天灾。

至于唐延年为什么会养殖,林安然问了一句苏进才,苏进才却似有难言之隐,看了看唐延年蹲在院子角落里洗菜的背影,摇头不答。

吃完饭,苏进才邀请林安然到村委去过夜,林安然心里早有算计,于是让陈港生、郑志坚和刘军跟着苏进才去村委休息,自己留在唐延年家过夜。

郑志坚对于林安然要留在唐延年家过夜的想法赶到不可思议。村委好歹也有几张像样点的床,在这里恐怕要喂蚊子了。

不过他知道林安然一向做事出人意表,也就没再多说,苏进才见状就说等安排了几人便过来这里继续和林安然聊天。

陈港生笑道:“我也在这里先待一会,待会睡觉再回村委里去。”他知道林安然肯定有什么事情要做,而唐延年家估计也腾不出多余的床铺安排其他人,自己就在这里待到深夜,然后再回去村委不迟。

等苏进才等人走了,陈港生悄悄问林安然:“书记,有事你也别瞒着我,干嘛非得留着里?”

林安然偷偷看了看唐延年,低声说:“余嘉雯曾经和我提过,整个太平镇,养鱼养虾最拿手的就是唐延年,如果想在这里发展养殖业,就必须要和他聊聊,如果必要,甚至要请他出山。”

按照苏进才和余嘉雯的说法,唐延年虽然懂养鱼养虾,不过却从来没从事过这一行,其中必有缘故。

留下来,就是要找机会和唐延年聊一下,找到其中的原因。

陈港生惊道:“书记,你要在这里搞养殖业?”在他看来,钱凡倾一市之力都没搞好的发展战略,林安然却要拾人牙慧,是否有些不靠谱?

林安然说:“钱书记在去世之前曾和我见过面,他把自己多年搞农业养殖业积累的经验都给了我,我仔细研究了很久,像太平镇乃至城关县这种地区,如果按照我们在开发区搞的那套,铁定是不行的。因地制宜,这才是关键在,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什么?就是优质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所以在这里搞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是有可为的。”

正说着,唐延年收拾完了碗筷,拿着一堆渔网渔具走到灯光下,修补起来。由于这里电也没通,所以唐延年家用的还是煤油马灯。

林安然凑到他身边坐下,看着他在马灯下修补渔网,问道:“唐大爷,这是您的渔具?”

唐延年摇摇头,便动作麻利地穿针引线,便道:“不是,帮村里的人修补的,赚几个手工钱。”

林安然故意将话题引到打渔上去:“您现在不打鱼了?”

闻言,唐延年手微微一抖,竟刺破了自己的手指,沁出一滴鲜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