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娇娥锦绣 > 第77章

重生之娇娥锦绣 第77章

作者:黑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45:31 来源:免费小说

  “还有那冯世奉呢?”娇娥大叫道:“他可是前将军韩增推举的人,据说他能打仗,有大才。皇上为何派他护送大宛的客人回伊循城?”

  冯世奉前世护送大宛国的客人回伊循城,中途遇到匈奴和莎车国作乱,莎车国杀了汉朝派往莎车的使者,重新立了莎车王,并且联络自鄯善国以西的各国和大汉绝交。

  冯大人当机立断,采用皇帝符节通晓其他依附大汉的小国,由他统一指挥,灭了莎车国,击退了匈奴,并从大宛国带回来一匹千里马。

  皇帝大喜,差一点就要将他封候。

  这样的人物,大哥若是想建功立业怎么能不多多亲近请教?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阵子赵兴一心在石渠阁查找西域的记载,剩下的便是询问古力大宛国的情况,他想掌握一切信息,做好了长期耗着的准备,也做好了被皇帝派去送死的准备。

  史书上又不是没有记载,皇帝想打仗了,需要借某个臣子的脑袋一用。

  他在重重的压力之下,想得太多,却忽略了一点,他是皇帝派出去臣子,所作所为应当得到皇帝的认可。他的确应当多多请教这些大臣们,在皇帝的心中这差事究竟怎样算是办成功了。

  赵兴心中清明了些,笑着道:“妹妹,哥哥被你提了个醒,回去要作一番策论,去找萧大人和冯大人求教,马上便是正旦,正旦过后萧大人又要赶回冯翊郡了。”

  ☆、第96章 正旦

  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正月初一,举国欢庆,朝会在德阳殿举行。

  夜漏不到七刻便鸣了钟。

  刘奭早早便起来,由小黄门伺候,穿好玄色朝服,头上依旧是梳着总角头。他在铜镜前照了又照,今日将要随着父皇一起出席朝会。

  这一日的朝会与往日不同,今日是岁首,朝会是大朝,父皇不在宣室开朝会,要到德阳殿去接受百官朝贺。

  严祭酒告诉过他,这是大朝受贺。

  作为天子要在这一日受四海之图籍,作为太子也需要体现出皇室的体面,让人觉得大汉江山后继有人。

  刘奭日日苦练礼仪,自从腊日那日父皇告诉他要一起上朝会,祭陵,太子便期盼着那一日的到来,也努力准备着。

  昨夜,父皇百忙之际还检查了礼仪,看没有任何差池,满意地点了点头,甚至轻轻拍了拍他的小脸。

  父皇兴致很高,没有去妃嫔那里,而是牵着他的手进了麒麟阁,拿出大汉的堪舆图,兴致勃勃地指点着大汉的国土,还告诉他大朝那日有胡、羌等国的使节来贺,他们都来自这堪舆图上所绘的何处。

  刘病己指点着西域地带兴致勃勃地告诉他,武帝曾经打败过匈奴人,让那些茹毛饮血的匈奴人五十年不敢来犯。父皇将来也要让匈奴老老实实地不敢作乱,要留给他一个平稳富足的大汉。

  看着羊皮卷上绘制的图线,高大俊美的父亲在烛光下兴致勃勃的脸,刘奭的热血也沸腾了起来,他和父亲之间不仅有了血脉上的传承,还有大汉天子们都有的宏愿传承:开疆扩土,建清平盛世。

  小小的刘奭,眼睛闪闪发亮,他将小手放在堪舆图上,指着匈奴的地界道:“父皇,总有一日,我们能将他们全部囊括在大汉之内,将这些地盘封给刘姓王来镇守。”

  刘病己的嘴唇轻轻的咧开了,和刘奭在一起,体会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快乐,这快乐是复杂的,难以表述的。

  年轻的皇帝蹲下身,伸出手掌,道:“奭儿,阿父和你击掌为誓,我们父子两一定能做到。”

  刘奭的小嘴咧的大大的,又尽力收拢,抿着嘴,不让这快乐太明显。太子挺了挺胸膛,觉得长大了不少,伸出一双小手,庄重地道:“阿父,奭儿答应您的,一定能做到。”

  这份庄重的快乐伴着刘奭入眠,伴着刘奭起床去参加朝会。

  今日,他要和父皇站在一起,接受百官朝贺,接受胡、羌等国使节的进觐。以后,他要跟随着父皇的脚步,开疆扩土,建清平盛世。

  刘奭被小黄门引到了德阳殿的偏殿,见到一身玄色朝服,带着冲天冠的刘病己已经站在那里。

  刘奭恭恭敬敬地行了礼,站在父皇身后。

  此刻的大殿中,公、卿、将、大夫、百官已经入殿,然后是蛮、胡、羌的使节,最后是郡国上计吏鱼贯进入德阳殿。

  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上殿进觐,其余则上陛(台阶)进觐。

  宗室诸刘都戴着两梁冠,穿玄色襌衣,立于西面。三公、九卿以及郡国的计吏位于中庭北面。

  朝贺人数最多时逾万人,刘奭紧跟着父皇进入了德阳殿,看见眼前黑压压的一片,殿中还有数百虎贲手执弓箭,羽林卫士手持大戟站在两边,不由得有些紧张。

  以往上朝,不过见到些天子近臣,眼前近万人的阵仗,让刘奭不由得心头一紧,有些担心失仪,丢了太子的身份。

  父皇扭头看了他一眼,那双上挑的丹凤眼里包含着殷殷期许,刘奭想起来了昨夜和父皇的击掌盟誓,若是这样的大朝都应付不了,怎么能够完成和父亲的约定呢。

  刘奭沉了沉气,一步步都迈得那么稳定,每一步都像是一样的长度。

  刘病己站在座前,众人行礼毕,刘病己方坐下,太子则静静站在一侧。

  德阳殿一次涌进一万余人,这个平常看起来十分宽阔的地方显得颇为拥挤。朝礼毕,公、候们向刘病己进献礼物,太官代表天子赐给献者食酒。

  太子一言不发,板着一张小脸,看着一轮轮的进献。

  接着是胡、羌等族的使节进献礼物,刘奭瞪大了眼睛,这都是父皇昨夜在地图上指的哪些地方来的。

  接着是天子受四海之图籍之时,各郡国的上计吏呈上本年度当地情况的文书。

  两刻钟的功夫,几十个郡国方进献完毕。

  朝臣们齐声向皇帝上寿,口呼万岁。

  这声音震动了大殿,向远处传了出去,刘病己偷眼看看刘奭,见太子并没有受惊,静静站在一侧,皇帝心中大悦。

  不论什么情况下,太子就要像个太子,且不论内里如何,气质风采一定要像个太子的样子。

  刘奭今日的表现,让刘病己很放心。

  太官代表天子为群臣赐下酒食,太子也坐在专属的小席子上,陪着皇帝进食。

  无数双眼睛瞧着太子,太子意味着未来一国的传承,太子代表了一国的未来,今日太子一举一动都非常合乎礼法,没有任何怯场,刘奭的表现能以得体二字来形容。

  朝会上按例要举行三种表演:有走索,有藏身之术,有化形之术。这些表演趣味盎然,许多人饮酒作乐之余,看到妙处,会忍不住喝出彩来。

  御史府的贡事御史们忙碌个不停,他们要检查殿下是否有失仪的官员,如有失仪者则会被弹劾,轻的罚俸禄,重的丢官。

  太子静静地坐在那里进食,一板一眼,举止之间自有风范,就连那些热闹的表演也没有引动他分毫。

  许广汉看太子如此,心中感慨,眼睛不由得便有些湿了。许嘉在一旁见了,连忙道:“阿父可以放心了,太子被教导的很好。”

  放眼望去,张安世和魏相都没有来参加朝会,两个老臣都病的厉害。大家都知道朝局年后又会有变化了。

  许广汉怀着心事,只有过完正月之后,皇后册封完,方才能安下心来

  大宛国的使节自然是古力,古力这次换了大宛国的打扮,她那湛蓝的眼睛,雪白的皮肤,红的像花一般的嘴唇,引得很多人注意。

  匈奴的使节在席间频频敬酒,想要打探些大宛国公主选亲之事,都被古力顾左右而言他挡了去。

  刘病己宣了冯世奉和赵兴进殿,太官安排两人坐在大宛国使节的身侧,便于双方熟悉一番。

  赵兴目不斜视,一举一动都学着冯世奉。

  古力偷偷地撇了撇嘴,两人前两日方吵了一架,古力气的卷起铺盖卷回了行辕,太学也恰好要放假了。

  憋着一股子气,古力和冯世奉、匈奴的使节相谈甚欢,赵兴只是默默听着,行止之间依旧是个温润如玉的博士官弟子的模样。

  “赐酒子房。”,刘病己看见这个如玉的美郎君,静静坐着,便一时兴起,赐下美酒。

  赵兴端起酒觥,一饮而尽,道:“谢陛下赐酒。”,如玉的两颊飞起潮红,眼睛水润的像是被洗过一般。

  刘奭看着这如玉的人儿,赞道:“父皇,孩儿竟不知,这世上还真有如此美郎君。”

  “这是朕的子房,朕派他出使西域大宛,在那里开展互市。”,刘病己笑眯眯地给儿子解释道。

  “孩儿也想赐酒于子房。”,刘奭听到西域两个字,心中一动。

  刘病己点了点头。

  “赐酒子房。”,刘奭扬声道:“祝福子房出使能扬我大汉之威,”

  赵兴连忙饮下,谢道:“臣一定不辱陛下使命。”

  刘病己看着赵兴,满意地点点头,刘奭心中暗喜,但脸上依旧极力地忍住不表现出来。

  张彭祖嘲讽地笑了笑,饮下了杯中酒,若不是生父病重,并且再三嘱咐不能再妄动,他怎么能让赵家的这个儿子在殿上。

  赵兴你能活着去西域,可未必能活着回来了。

  于廷尉也看着这个就要去西域的外孙,赵义这个不怎么样的女婿,竟然有这么好的儿子,真是……于大人端起面前的酒咕嘟嘟饮下。

  要忍耐,张家眼下张安世还没死。

  于廷尉看了看皇帝身边的太子,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年后朝中格局会发生大的改变,那时也许真的要战队了。于家已经别无选择,只有站到许家,站到太子这一侧,他的女儿和女婿已经没得选了。

  就算是女儿和赵义和离,赵兴也已经被张家盯上,这么好的外孙,他可舍不得不认。

  宴毕,按例应当去祭陵,但刘病己要求今年的朝会增加一项:讲经论学。

  此番讲经论学,要求群臣自发组成几派,辩论经学一番,学理不通者把所坐之席让给经义通达者,最后来数一数谁赢了多少张席子。

  疏广、疏受叔侄二人闻言不由得有些惊慌,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自有深意,这般的辩论经学所为何来?若是皇帝决定推行儒家教义,这般行为自然有所解释。

  可皇帝明显和武帝一样,外儒内法。

  疏家叔侄两人的身份特殊,一个是太子太傅,一个是太子少傅,若是辩经输了去,会怎么样呢?

  这不由得不让人多想。

  太子已经有近一个月都没有上课了,每隔五日随着皇帝上朝,剩下的时间要么玩耍,要么陪着长公主刘念在石渠阁内自行询问掌经博士。

  疏家叔侄已经觉得坐不住了,是不是皇帝特有所指呢?

  萧望之听了心中欢喜,他最喜欢辩论经学,有了这样的机会怎么不辩论一番呢,只可惜老对手夏侯胜年纪太大,已经辞了官。

  严彭祖也兴奋起来,他早就断定疏家叔侄可能失去了皇帝的欢心,如今皇帝提出辩论经学,可不就是一种暗示吗。

  严祭酒在石渠阁给太子讲思子台的由来,害的太子大病一场,又在宣室中被林天辩倒。这两件事让他觉得快要被皇帝看不起了。

  今日正好是雪耻的机会。

  ☆、第97章 经筵

  听说皇帝要在朝会的宴席之后增加经筵,德阳殿内的群臣们都沸腾了。

  大汉朝的百官们有一大部分是出自儒家,推崇儒学,但大都是师从某位儒士,经学多为家传,所以能将一门经读通的人很少见。

  但这个世上有一种人叫做大儒。

  大儒通全经,大汉朝最璀璨的两位经学家一位是夏侯胜,一位便是萧望之。

  赵兴为了听夏侯胜和萧望之辩经,林氏的生辰宴都缺了席,无他,因为太难遇见了。

  听两位大儒的辩经,胜读多少年书啊。

  夏侯胜从小跟从其父夏侯始昌学习《尚书》及四书五经,也涉学洪范阴阳五行之说。后来又师从欧阳生,学问日渐精深,创立了今文《尚书》,称“大夏侯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