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娇娥锦绣 > 第138章

重生之娇娥锦绣 第138章

作者:黑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45:31 来源:免费小说

  娇娥给身旁的侍女使了个眼色,侍女上前将那位还在磕个不停的夫人扶了起来,那位夫人面色羞惭,低声道:“我家小娘子已经都嫁了出去,但也可以交束脩的,就……就教教我呗。”

  众人看她狼狈,又觉得这话有些好笑,都笑了起来。

  娇娥严肃地道:“兴办绣学,起初需要大家鼎力支持,日后平陵县的百姓们富足起来,绣学也是要赢利的,今日众位夫人上交的束脩,就权当是份子钱吧,交了份子钱的人家,家里的小娘子可以免费来绣学学绣艺。”

  一波三折,这那里还有不说好的。

  林天背着手在一旁看着,狭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面上看不出表情,只有那微微凹陷进去的小窝,透露出他内心的欢喜。

  表妹真行。

  娇娥让李夫人将那软帛上的字念了一遍,都是些绣学的规程,日后分红的约定,最后要大家将钱数和人名都写了下来,再按上手印,等夫人们回去后再派人送来县衙。

  夫人们见又可以有名声,又能赢利,钱不是白白的出去,心下欢快起来,笑着道:“县令夫人真是聪慧能干,想得这些章程真正是好,将来平陵县的百姓们必然要给您和县令烧香呢。”

  诸如此类的好听话,不要钱地往外甩。

  林天笑着道:“烧香也有你们和你们夫君的份呢。”

  “哈哈,”众人笑嘻嘻地离去了。

  林天转过身来,深深地瞧着脸颊粉红的娇娥,心里的忧愁都没有了,有妻如此,足矣。

  张敞再怎么磋磨,也有娇娥伴着他,只要有娇娥,他什么难关都过得去。

  ☆、第170章 喜讯

  娇娥被看得有些羞涩,垂下粉颈,轻轻地道:“看什么看呢,真是……”

  夏婆子等人知道娇娥害羞,互相使个眼色,都退了下去,只留下一对小夫妻在亭子里。

  林天牵住娇娥的小手,笑嘻嘻道:“夫人要多穿点,天气这么冷,瞧这小手凉的,为夫给你暖暖。”

  娇娥又好气又好笑,左右看了看,才伸出手去在林天的鼻子上拧了一拧,嗔道:“坏蛋,又来作弄我。”

  “瞧瞧,为夫关心夫人,还要被夫人责罚,为夫好难做呢,”林天带着浓厚的鼻音抱怨。

  两人笑闹了一番,林天将娇娥搂进怀里,轻轻吻了吻娇娥的鬓角,笑着道:“表妹方才突然发威,训得那些个夫人晕头转向的,表哥觉得这真是美呢……有娇娥帮着平陵县的妇人挣钱,他们都要觉得你是仙女下凡了,届时为夫还要求表妹点化一番。”

  娇娥挣了挣身子,道:“今日怎么总是为夫、夫人的挂在嘴上,听不习惯呢。”

  林天严肃地道:“这怎么能行,必须习惯,我是不是你的夫君?你是不是我的夫人?”

  娇娥愣了,乖顺地点了点头,林天才又贼兮兮地笑了笑道:“以后我若是丢了官,没让你做成大官夫人,你可别生我的气。”

  “哼,”娇娥大怒,从林天怀里挣脱出来,正想发脾气,却见林天的脸色不怎么好,她立即明白林天这两日正在担心和新来的太守相处不睦。

  “我挣了金山银山,就用来养你好了,你以后在家里帮我看孩子,”娇娥戏谑地道。

  林天:“……”

  娇娥怎么能这样?!夫纲都不振了。

  这时,赵成兴冲冲地捧着一卷竹简来了,快走到两人跟前,还特意地放重了脚步,隔着老远就在嚷嚷:“大人,夫人,长安城里来喜讯了。”

  赵成你来的真好,林天立即振奋起来,连忙伸手接过,解开封蜡,打开一看,笑容立即就爬在了脸上。

  “这可真是好事……”林天喜滋滋地叫。

  “什么好事?快说说,”娇娥等不及了,便来伸手抢。

  “别抢别抢,为夫念给你听啊,”林天连忙哄劝,那里还有心思想想此刻夫纲是不是振了。

  原来赵兴虽然因西羌之战无法顺利开展互市,却在匈奴的背后干了件大事,让西羌失去了有力的臂膀。

  匈奴握衍单于嗜杀,因小事杀死了左奥王的两个弟弟,左奥王悲愤莫名,病死,按例应当立左奥王的儿子为左奥王。

  但握衍单于的小儿子看上了大宛国的公主古力,古力拒绝了他的求婚,声称不会嫁给连王都不是的男人。

  握衍单于就将小儿子封为左奥王,留居在王庭。左奥部落的贵族咽不下这口气,共同拥立已故左奥王的儿子为新的左奥王,众人一起率部众向东迁徙。

  右丞相立即率骑兵几万人前往追击,损失数千人,没有取胜。

  这个引子,是由古力促发的,这个结果又被赵兴所借用。

  赵兴凭借三寸不烂之色,说服大宛和乌桓为首的五国,合力袭击匈奴东部边疆上的姑夕部落,掳获了大量的人口的和牲畜。

  这是这么多年来,连着两场让握衍单于没有脸面的战争,让西域诸小国看到了在大汉的支援之下,将匈奴打败的可能。

  赵兴又派人陈说利害,来恐吓正恐惧单于怪罪的姑夕王,握衍朐单于暴虐凶残,好杀人,又一直不喜欢东部地区的各部落的贵族。

  姑夕王一番动摇之下,干脆和一些不满于握衍单于的东部贵族的合起来,另立了一个呼韩邪单于。

  匈奴人说做就做,既然立了新单于,就立即率军队要和握衍单于一战。

  这下子匈奴人那里还有心情借兵给西羌与大汉作战,自顾不暇,立即调兵回匈奴忙乎去了。

  赵充国知道后,大叫:“子房好样的。”

  一向谨慎的老将立即下令进攻西羌,大汉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将西羌赶回了湟水的那边。

  冯世奉见女婿和女儿如此了得,立即上奏朝廷,并给亲家也发了一封喜讯。

  有了冯世奉这样的岳父,赵兴的功勋自然没有人敢抢。

  只是朝堂太震惊了,到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等着进一步证实这件事。

  所以赵义发给林天和娇娥的喜讯竟比邸报这些来的还要快。

  朝堂上,刘询正哭笑不得,他的赵子房果然是个能干的,只动了几招,便将匈奴弄得内乱了。

  一众臣子在争论,这消息的可靠性,如果这个消息可靠了,又该怎么表彰赵兴。

  赵兴此番作为,真是不好评价。

  若是论功勋,自然赵兴的所作所为大于五路大军的效果,本来要鏖战半年或者一年的战事,如今有了迅速结束的可能。

  更何况,赵兴制造了将匈奴四分五裂的可能。

  这一直是刘询所期望的,他的曾祖父孝武皇帝发了几次大军去征讨匈奴,都只是重创匈奴各部。

  匈奴人只要赶着马和牛羊逃到沙漠的腹地之中,大汉便拿他们无可奈何。

  找着了草地和水,他们就能在一两年内缓过劲来,卷土重来。

  而千里奔袭对于大汉来说,耗费甚巨,难以长期承担。

  赵兴竟然借着这形势,将匈奴弄得内乱,不仅大汉不用花费什么,还间接地解了西羌之乱的困局。

  可从职掌上来说,赵兴当时离开长安城去西域,明面上的职掌便是开展互市。他作为使者,掀开了匈奴的内战,有些不务正业了。

  以张延寿为代表的臣子认为,若是以后的使臣都不去干正事,反而管了别人的事,职掌混乱,此风不可长,若是表彰了赵兴,岂不是等于表彰了这种作风,日后的臣子们都会乱来。

  所以,不但不应该表彰,还应当派人前去训诫一番。

  以戴长乐、赵广汉等人为代表的臣子认为,这是不世的功勋,赵兴完成了互市最具有实质性的涵义,那便是让西域诸国联合起来,削弱匈奴,让大汉的边陲得到安宁,如今赵兴提前做到了。

  立下这样的功勋是大汉的栋梁,绝对不能寒了栋梁的心。

  刘询颇有些厌烦,这两派人马一个亲赵一个反赵,争论不休,真是让人头疼。

  拍了拍案几,刘询大声道:“眼下情况未明,等到最终的战报来了再论。”

  因此,邸报并未将这事发出去。

  赵义虽然作为丞相长史代替重病的魏相参加朝会,却因要避嫌,不能替儿子说话,所以在信简上,将张家骂了个狗血淋头,又为儿子立下的功勋骄傲不已,最后在信的末尾写道:“娇娥吾儿,你母亲经常念叨你,广哥有几次想姐姐都哭了,赵霸已经能够满地跑了,调皮的很。为父也很想念你和天哥,吾儿要谨记在家时的庭训,做好天哥的贤妇。”

  娇娥听了嘟着嘴道:“父亲就是不放心我,一点都不相信人。”

  “为夫立即给岳丈大人回信,夫人可真是贤明呢,一定要写写绣学一事,让岳丈好好夸夸你,”林天连忙保证。

  娇娥又眼泪汪汪,“我也想母亲和广哥了,霸哥可能都忘记我了。”

  林天全身心地哄着娇娥,早把自己的那点子担心丢到爪哇国里去了,那里还记得什么张敞,什么张延寿。

  他们都没有哄娇娥开心重要。

  可惜,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不管林天是重视也罢,轻视也罢,最终都还是要和这位上官相见。

  五日后,林简便按郡里发的文书的要求,和其他县令一起赶到了扶风郡的郡府,参见上官。

  这个新太守来了没有多久,就已经到处都是他的传闻了。

  扶风郡的老百姓们都喜欢尹翁归,尹太守的重拳,让扶风郡短短的时日内,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扶风郡的豪族世家,盗贼们就不喜欢尹太守了,如今换了个新郡守,扶风郡会朝那边走,各方势力都睁大着眼睛瞧着。

  但是关于张敞的情况传来的并不多,张敞出生世家,从低层官吏做起,因积劳攀升,后又被刘询派去守了海昏候刘贺几年,并没有什么能够大书特书的事。

  若是非要找出来一些,那么便是张敞平易近人,惧内了。

  张敞到了扶风郡,就经常和妻子儿女们穿着常服在街道上行走,还会和街道两旁眼熟的商贩打招呼。

  这一点让百姓们对他抱有了极大的期望,这是一个亲民的郡守,想来应当也不算坏。

  豪族们打算继续观望着,毕竟有些郡守很擅长博取名声,擅长伪装,对于这样的人,应当多看看他以后实际上是怎么做的。

  张敞还有一点被人津津乐道的是,非常听夫人的话,夫妻二人及其恩爱,据说张太守经常亲自为夫人描眉。

  众人都觉得这位上官颇好香艳。

  林天听了这样的消息,却对张敞有了几分好感,待到郡守召见县令门时,这份好感又加强了。

  张敞考量到众县令一路跋山涉水来郡府,给他们准备了糕点和茶水果腹。

  尹郡守是节俭的,这样的事情都会预先通知他们自带干粮,郡府只管茶水。

  而张敞却能设身处地的顾虑到这些小事,林天不免对这位郡守又添了几分好感。

  ☆、第171章 发作

  林天想,也许自己将张太守想的太坏了。

  众县令都聚在大厅中,等着郡守召唤,几个一堆地说着闲话,有些谁也不搭理闭目养神。

  林天想搭话没人理,闲坐着无聊,便侧耳听旁人说些什么,他很想融入县令们的小圈子,但却备受冷落。

  大汉的县令大多是积劳上来的,许多人连续在一个县里留任,年纪都比较大,而林天还是个童官,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谁会有心情和一个未及冠的小郎君说话呢,更别提还要同朝为官有别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