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娇娥锦绣 > 第103章

重生之娇娥锦绣 第103章

作者:黑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45:31 来源:免费小说

  “后来果然是个男子啊,方才太医令都说了是个郎君。”

  娇娥舒了口气,看来张延寿本就打着主意,要在上巳节揭穿古力是个女子的事,好在他们发作在前头……如今再揭穿就更不可能了。

  刘病己也听到了这些话,眼中闪过一丝寒意,莎车国的事情尚未有个定论,这里就有人想给他拆台子了,若是查出来定不轻饶。

  张延寿莫名觉得背上一冷,扭头看了看周围,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又扭过头去看于永和阿里比试去了。

  两座高台,相隔的不远,众人能够看个仔细。灞河边的百姓们已经将比赛用的高台围了起来,这可是本年度长安城最轰动的赌约了,全城的百姓即使不参与,也没有不知道的。

  高台下人声鼎沸,高台上阿里和于永二人却安静的很。

  这是一场结果已定的比赛,西域那边有异常,代表大汉的于永必须要赢,代表大宛的阿里也不敢赢。只是赢得那一方必须赢得漂亮,输的那一方要输的尽力。

  第一场,比赛箭术,双方打了个平手,于永是虎贲中郎将,自然弓弩都用的及其顺手。阿里是在在马背上长大的弓箭手,这样在固定的靶子上射环,压根没有什么难度。

  只是古力交待过,西域那边可能有些意外,今日不要触了大汉皇帝的霉头,不要太过张扬。阿里本就为自个一时冲动,给古力惹来这么多事而后悔,现在自然是古力说什么就是什么。

  两人毫无悬念地打个平手。

  百姓们在底下激烈的争执,有说大宛国的箭术更超群的,有说于永的弓弩更厉害。

  匈奴的使臣带了一帮人在台下大喊:“阿里,你是怕了大汉不成?真是给草原上的勇士们丢脸,这样的比赛又有什么意思?”

  这声音自然也传到了皇帝所在的高台,众人脸色都很不好看。

  第二场,是比赛马术。马术不用说一定是大宛国的强项了,匈奴人又在底下此起彼伏地喊:“阿里,你若是再在这个上面输了,又何必来比试呢?”

  刘念和娇娥嘀嘀咕咕了一阵,走到父皇耳边又说了几句,刘病己的脸色变得好看了些,笑着瞧了瞧娇娥,对刘念道:“这个主意好,你和太子一起去说罢。”

  刘念转了转眼珠,笑道:“喏。”

  拉过刘奭,兄妹两交头接耳了一阵,便带上小黄门,站到高台上。

  小黄门对着对面的高台喊道:“于中郎将,阿里侍卫官,太子和长公主有话要说。”

  众人静了下来。太子刘奭和长公主刘念因为年幼,甚少出来露面,如今二人说有话要讲,百姓们都静了下来。

  “此次比试,虽由你二人私下挑起,但如今全长安城都在关注你们的比试,也有许多人下了注,皇家也决定与民同乐,在灞河边上建了比试的高台。如今这比试便不光只是你二人之间的比试,更代表了大汉和大宛两国的比试。”

  此言甚对,百姓们在底下应和,大家伙心里就是这个意思,如今被太子和长公主说的清楚明白。

  “既然是两国之间的比试,就当体现出来大汉和大宛国之间的态度,不应当拼死觅活,而应当在友好之中比高下。”

  “对,咱们大汉的百姓怎么是那种穷凶极恶之徒,处处都讲礼仪,自然要以德服人,以礼服人。”,人群之中的儒生们觉得这话说的很合心意,纷纷搭腔了。

  舆论被引导,百姓们觉得这话说的很有道理,真不愧是本朝的太子和长公主,年纪轻轻就有这般见识。

  “都这样说了,接下来还怎么比?”,匈奴人怒问。

  ☆、第126章 危矣

  只听见一个清亮的童声不紧不慢地道:“自然是有法子比试的,但在比试之前先应该划条道出来,这个道便是公平合理了。”

  前面几句都是小黄门在代替太子和长公主喊话,声音又尖又细。现在自然是太子本人了,声音从高台下传下来,带着些空灵。

  众人愣了一愣,齐声叫道:“太子殿下说的甚是。”,匈奴人也不好再叫喊,毕竟是大汉的太子亲开尊口,只好将手抽在袖子里,紧闭着嘴听着。

  张延寿的腮帮子跳了跳,以前的太子被疏家叔侄教的遇事总是退缩忍让,刘钦与之相比,风采逼人,倒更像一个太子。

  如今太子丝毫不怯阵,口才也好了许多,再这样下去,刘钦的光芒都要被挡住了,危矣。

  对面高台上,于永看的清楚,太子刘奭和刘念两个小人儿互牵着小手。刘奭穿着玄色的太子服饰,正努力做出一副毫不畏惧的大人模样,刘念在一旁给哥哥鼓劲,那双小鹿一般的眼睛正瞪得大大的。

  于永看了眼阿里,两人立即跪下施了一礼,大声道:“请太子殿下赐教。”

  刘奭得了二人响应,百姓们的声援,神色一振,手轻轻往上抬了抬,声音中带着笑意,更加从容道:“二位无需多礼,请起。”

  待二人起身,刘奭清了清嗓子,依旧不紧不慢地道:“比试之精髓在于公平,大宛和大汉之间本就友好,你二人之间的比试自然更讲求一个公平友好了。这公平二字很好解释,如叫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比试绣花,一个勇士和一个儒生比试讲经,自然是没有公平可言的了。”

  百姓们听了自然都说是,一个泼皮还在底下笑道:“若是和婆娘比生孩子,那我自然是要输地。”,旁边的人发出一阵大笑。

  等众人平静下来,刘奭略略说的快了点:“于中郎将和阿里侍卫官都擅长格斗和马术,但大宛和大汉之间的马匹和格斗之间又存在差异,在比试马术上,如选大宛马匹,则对于中郎将不公平;如选大汉马匹,则又对阿里侍卫官不公平。”

  百姓们点点头,都觉得有道理,那怎么办呢?“要不抛个钱币,猜一猜?”,有人已经提出了办法了。

  “太子有何高见?”,于永自然知道刘奭是有了主意了。

  “这里有个办法,是孤的妹妹长公主想出来的,你二人可看看是否可用。二位的马术自然都精通,对自己的马性也最熟悉,与其换不同的马匹比试谁先到终点,不如试试就用自己的马看谁最晚到终点,时间就为一炷香如何?”

  众人愣了一愣,从来都是比马快的,那里有专门比马慢的。

  匈奴人将手从袖子里抽出来,大叫道:“从来草原上只看那只鹰飞的高飞得远的,那飞不动的又有何用?”

  有人觉得有道理,又有人觉得这个法子未免有些儿戏,只有少许人觉得这个法子尚可。

  张延寿有些得意,小儿还是嫩了些,不知道太子眼下如何下台。

  王奉光看了看刘病己,犹豫片刻,还是没有出声,只是用眼睛去扫堂下的娇娥,都是这个小娘子给长公主出的馊主意,太子一向在民间没有什么名气,今日出场的表现如何也决定了百姓对太子的看法。

  许广汉为外孙捏了一把汗,心中对娇娥便有些不喜。

  娇娥压根顾不上众人如何看自己,她的一颗心都系在堂外那两个手拉着手的小孩上了,不过是和刘念闲谈时提了提,没料到刘念就敢到皇上面前去说,更没有想到太子和长公主就这般得了皇帝的许可。

  希望太子和长公主能压得住罢,娇娥有些后悔,刘念处处讨人喜欢,亲热有加,她就忘了对方身份和地位的特殊了。

  只听外面太子笑道:“这场比试是比的两位马术的高低,最高的马术不是让马跑的最快,而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掌握马,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快慢存乎一心,这才是马术的精髓啊。”

  阿里听了疑惑地看了看于永,于永摸了摸鼻子,笑道:“长公主的法子甚好,臣没有必胜的把握呢,臣愿意一试。”

  阿里也想了想道:“阿里也愿一试。”

  双方都认可了,台下的百姓也觉得太子说的有道理,大汉之人在儒学兴起之前,盛行的都是黄老之学,大家都知道牙齿虽然硬但是比舌头先掉的道理。太子这话让人觉得没法反驳啊,一味逞强斗狠,的确并不是最厉害的。

  匈奴人那里懂得这些,只觉得大汉的太子小小年纪在百姓中就有了威望,大汉的百姓们也太容易接受太子的说辞了。

  接下来的比试由于规则奇怪,胜负难定,让百姓们伸长了脖子在看。于永和阿里两人上了自己的坐骑,又要看着香,又要想法子让马儿一直动,但又要比对方走的慢,到弄的狼狈不堪,两人背上的汗都出了出来,真是比任由马儿奔驰要累的多了。

  最后的结果是于永胜,于永抹了抹额头的汗,心道:侥幸侥幸,若不是经常跟着皇上出游,养成了控制马速的习惯,还真的不一定能赢呢。

  阿里心里觉得憋屈,这一场并不是他想让,而是就算让也没有法子让,但还是达到了让的结果。

  百姓们看着二人狼狈,觉得有趣,又因为大汉赢了,在台下一阵高呼。称赞太子沉稳,长公主聪慧,皇上英明,大汉江山稳固。

  这呼声传入堂内,娇娥方才松了口气,王奉光和许广汉的脸色好看了些,张家兄弟的脸又黑了下去。

  下一场比赛该是格斗,太子兄妹二人得了趣,又头凑着头有了新主意,商议片刻,走到刘病己身边,附在耳边嘟囔了一阵,刘病己笑着道:“去吧。”

  这显然是对太子的表现很满意,张延寿的嘴角朝下扯了扯,刘钦一脸嫉恨地瞧着哥哥,刘施却毫不在意,笑着看着对面高台上的于永,道:“于中郎将比起那个大宛国阿里,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还用比吗?”

  王奉光笑道:“大公主何处此言?”

  刘施一脸不屑地道:“这不一看就看出来了吗?于大人一表人才,站在那个又黑又瘦的阿里身边,一个是美玉,一个是焦炭,自然是买于大人赢了。”

  王奉光一想到今日这场赌注,自己不得不买阿里赢,真是憋屈,偏偏眼跟前就有一个只凭着容貌下注就能赢得,真让人牙疼。

  刘病己笑了笑,等着太子和长公主再去征服一道长安城的百姓。

  小黄门又让百姓们静静,于永和阿里这次聪明了,连忙施了一礼道:“请太子和长公主赐教。”

  太子将二人表扬了安抚了一番,又道:“两位格斗,刀枪无眼,不如试试孤想的这个新法子。”

  两个小黄门抬来石灰桶,里面放着两只长棍,棍的一头用软布厚厚地包着。

  众人哗然,不知太子何意。

  太子道:“无论是刀枪摔跤都会有所损伤,孤想今日本就是上巳节,百姓们在灞河边洗浴求一年无病无疼,比试上也求个安稳为好。”

  “这桶里都是石灰水,你二人身上都穿着玄色衣物,可用长棍沾取石灰水,在对方身上点到即止,就按照印迹来判断输赢如何?”

  百姓们想起今日是上巳节,可不是都为了求个吉利,心中都觉得太子仁厚。看热闹的匈奴人心中觉得憋屈不已,本想借着这个机会搞事,结果什么都搞不起来,这大汉的太子也太软了些,若是自家的小王子,自然是越凶残越好,不闹出个把人命来不会罢休。

  阿里已经麻木了,这样花样繁出的比试让他烦不胜烦。

  于永看了看百无聊赖的阿里,心里觉得好笑,对方挑起让人无法拒绝的比试,眼下又有了注定的结局,心里很不好过吧。

  这次比试,自然又是于永赢。

  阿里也说不出什么来,他这一局,本打算相让的,但是到了最后,才发现即使不让他也未必能赢。

  阿里擅长的是刀、弩箭和摔跤。这长棍自然没有法子像刀一般使,近身格斗之术无法施展,而大汉之人大都使用戈戟,那和长棍有什么区别?

  太子是个小狐狸啊,在仁厚的外表之下,隐藏着必须让他输的小九九,阿里虽然本就打算输,但还是觉得被暗算了。

  看着浑身上下都是白点的阿里,台下的百姓们大声叫好,于永摆出了胜利者的姿态,举起双手,绕场走了三圈,阿里在一旁尝到了败者的滋味,这不是自己相让得来的失败,是无可奈何的失败。

  百姓们恋恋不舍地散去,刘奭和刘念二人这才笑嘻嘻地走了回来,许广汉欣慰地瞧着太子,这样的太子不知不觉间开始散发着光芒了。

  封赏了于永和阿里,皇帝和太子还要赐宴送别疏家叔侄,这番尊师的戏码才算完。

  刘念和娇娥依依不舍地作别,刘病己笑着安排:“弘恭将赵家娘子送回赵家去吧。”

  此时赵家的帷帐还未收去,林家和赵家应该都还在灞河边上等着娇娥。

  张延寿、张彭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赵家兄妹二人都入了皇帝的眼了,这赵家娘子是个绝色,若是再长个几岁,只怕入了后宫,赵家更加坚不可摧了。

  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不甘心。

  疏家叔侄被引上高台时,心情很是复杂,方才太子和长公主在台上一番表现,他叔侄二人是看在眼中的。

  几个月前的太子怎么敢在成千上万人面前侃侃而谈,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主意。

  如今的太子不一样了,疏受对疏广道:“萧望之的话是对的啊,皇上的确是不愿意再让我们教导太子了,太子的变化惊人,更像是未来的国之储君了。”

  疏广道:“叔叔,我们如今还能全身而退,回到族中就将金子都花掉罢,免得招祸。”

  疏受点点头,“我也正有此意,皇上为了太子隐忍不发,太子性情仁厚,我们对张家也没有什么用了,散财免灾吧,只要我们老实度日,也不会有什么人来找我们晦气了”

  两人心情都有些复杂,如今皇上和太子都赐金,回家也可在族人面前显摆一番,以此作为护身符,可又不能引起族人的眼红,最好的办法也无非是请族人们一起将这些金子花掉了。

  有了不爱钱不爱名的好名声,也算是有了道护身符,只要族中之人不自寻死路,安慰日子还是过得,这对于疏家叔侄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

  席上,刘病己和太子依旧对疏家叔侄二人非常尊重,疏家叔侄将不慕虚名、知道进退表现的非常到位,以至于张延寿心中暗暗不满,好在知道下一任太子少傅是严祭酒,否则真不知道如何布局了。

  ☆、第127章 改名

  弘恭等人一路护送着娇娥回到了赵家的帷帐,一路上娇娥虽然带着纱帽,但也引起不少人的注目。

  赵义见了弘恭只知道是位中黄门,却不知道这就是在皇上面前深得信任的弘恭大人。赵兴却是认得的,连忙说破弘恭的身份,众人齐齐施了一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