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家父九千岁 > 第九十章 皇帝被困,明军危在旦夕,楚萧来信,太子哭殿!

瓦剌人这么明目张胆的夜袭大营明军怎么会感知不到,更何况就算进来的时候悄无声息,可拼杀的时候总会跑出去一两个明军。

一炷香的时间后,三千营和五军营的将士们从左右两翼快速而来,远远的就看到大营里一片不详之色。

“快!快找到于谦!”

看到这一幕,汉王朱高煦顿时红了眼睛,于谦可是他爹特地安排在这的,如果出了问题那就麻烦了,而紧接着还没进入大营范围他和赵王朱高燧就发现了异常。

血腥味太浓了,作为常年在战场上刀口舔血的他们瞬间就从流动的空气中分辨出了前方大营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味。

果真是发生夜袭了,该死的到底是谁打开的城门!

带着沉重的心思他们终于亲眼看到了大营里的场面,而后就连汉王和赵王都忍不住眉头紧锁。

如今的大营里已经完全变了样,能带走的战马全部消失,带不走的就被格杀当场,整个大营就像是被翻过来了一样的糟乱。

跟重要的是安排在这里的数百将士们全都倒在了地上,整个大营里的地面都被粘稠的鲜血染红,四周围横七竖八的尸体一眼看不过来,有的是瓦剌人的尸体,但更多的则是大明将士。

不用想都知道在他们赶来之前,马哈木肯定是带人把这里给屠了。

“快,快找到于谦!”

“他人呢!”

念及此处,汉王顿时大声吩咐起来,然而一时趁着夜色他们却没看到于谦的身影,难道他也被杀了?

“我在这。”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沙哑的声音从人群后方响起,而听到于谦的声音后汉王等人立刻循声望去,紧接着就见于谦就坐在大明将士们的尸堆里。

汉王等人立刻过去,可一低头就看到了于谦那几乎毫无生气的眼神。

他都经历了什么?

如今于谦的眼神里毫无半点生气,简直是死寂到了空洞的程度,然而他们哪里知道于谦在经历过那一切后如今还能保持理智就已经是奇迹了。

“到底发生什么了?!”

赵王朱高燧连忙询问,而就在这时旁边的尸堆里忽然爬出来一道身影,陈谔痛哭流涕的跪在血泊中指着于谦大声问罪道:“于谦他通敌叛国,致使马哈木夜袭军马大营,杀我大明斩马,屠戮我大明将士!”

陈谔指着于谦眼珠子都红了,他知道于谦没有跟马哈木走,但如果不是于谦有眼无珠信任那个瓦剌降兵的话今晚这一切就绝对不会发生。

闻言,赵王朱高燧顿时眼神一冷,手中的横刀就要出鞘。

然而还是汉王朱高煦比他这个名曰狂妄居士的弟弟要冷静,伸手拦住了他的横刀后沉声问道:“于谦,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闻言,于谦却没急着回答,而是缓慢的从血泊中站起身,摇摇晃晃的仰天长叹了起来。

“教导我养马的瓦剌人哈斯珠子,他实际上就是瓦剌首领马哈木,他这么些时日...一直都蛰伏在咱们明军大营里,卧薪尝胆,意图学走我们大明的兵法,套取我大明的战报。”

“如今,他已经把大明的拐子马,三角阵这些兵法,全都学去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夜他就会连夜调兵,明日一早趁着暴风雪,偷袭我大明在嘉峪关右翼的防线。”

“到时候,等南北瓦剌合兵,我们就全完了...”

嘶!

什么?!

伴随着于谦话音一落,饶是汉王这种刀口舔血的主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后方三千营的将士们更是一副见到鬼的脸色。

虽然他们知道瓦剌人能夜袭大营肯定是明军里有卧底,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卧底竟然是瓦剌首领马哈木,他这么些时日卧薪尝胆竟然就是为了学走大明的战术,这是个多么恐怖的敌人。

虽然听上去是天王也弹,可他们心中的理智却在告诉众人这就是真的,而且眼前的惨烈场面绝不会是幻觉。

那就是说,马哈木已经学走了战术,明日一早就会发动突袭!

开玩笑,要知道如今三千营和五军营的兵力加起来也才三万人,如果明日马哈木突袭右翼他们就必须出城血战,若是不出就只能等着右翼被攻破,然而三万人对十几万大军根本就不够。

可如果闭门不出,等过几日马哈木与阿鲁台所部合兵,三大部族加起来二十多万兵马就能直接攻打嘉峪关,破城而入。

意识到事态紧急,汉王朱高煦也是片刻不敢耽误,也不管于谦和陈谔恢复神志没有架上他们就直奔皇帝大营。

军帐内,听着汉王一字不差的汇报,朱棣和沐春等人也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不过朱棣到底还是这大明的皇帝,心智上他泰山崩于眼前而不乱,随即看向了眼前这个受挫的会元公一脸自责的模样,忍不住开口劝慰。

“行了,大男人受点挫折就这么哭哭唧唧的。”

“啊,感谢老天,你活下来了就好,去掉些浮躁,去掉些狂妄,成了才,也是值得的。”

“记住,只要还没到最后一刻就别轻言胜败,你说说,你要是早点学学楚萧那臭小子的圆滑就不至于这样了,所以,你得永远记住今天的教训,别让咱们大明这数百个将士白死。”

拍了拍于谦的肩膀,朱棣还是很庆幸马哈木放过了他,要不然他为于谦所做的这一切就白费了。

闻言,哭红了眼睛的于谦也是一脸愧疚的看向了皇帝,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何楚萧总让他圆滑一点,今日数百人因为他的单纯而命丧黄泉,若他再一意孤行此生简直就不配为人。

遥记得楚萧痛打他时的场景,若是他那时就能铭记于心也不至于会发生今晚的事。

念及此处,知道是皇帝和楚萧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成才,于谦在心里重重的给楚萧鞠躬,接着又第一次发自内心的给朱棣跪下道:“于谦,谨受教。”

老皇帝背着手点了点头,余光瞥到了同样跪在地上的陈谔当下又摇了摇头,看来他的试验已经初见成果,你说这解缙好歹也是三榜的进士,怎么就学不会楚萧那臭小子的圆滑,他老头子就这么不会看人么。

“把张辅他们都喊过来,准备连夜制定战术!”

虽说今晚发生的事谁也不想看到,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朱棣立刻开始做战前准备。

马哈木那条老狗确实算得上是枭雄,没想到他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混入了明军大营,还把拐子马这些战术全都给偷学了去,这是打算用他们明军的战事在明早借风雪掩护偷袭右翼城防啊。

闻言,帐篷里的众人和感到的英国公张辅等人也全都陷入了沉思,没想到马哈木那家伙竟然能做到这一步。

“陛下!”

念及此处,沐春大将军便上前一步道:“末将愿意请战,今晚就紧急调动三千营兵马,若明日一早马哈木真的趁着暴风雪突袭右翼城关,末将愿意亲率一万人出城血战瓦剌,势必击退马哈木的突袭!”

没办法,马哈木既然要率军攻打右翼他们就必须主动出击,否则一旦右翼被攻破的话嘉峪关以内的百姓就会更加惨烈,为今之计,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当年朱文正大将军能死守洪都,他沐春也要效彷先人。

然而,这次听完他的话后还没等朱棣开口,他身后的英国公张辅便阻止道:“不可,若只靠一万兵马和瓦剌以及鞑靼的十几万大军拼杀,根本就是毫无胜算,只能白白浪费士气。”

“为今之计,只有我等率领三千营和五军营分别固守左右两翼,硬撑到我大明后方数十万大军来支援,方可出城和马哈木决一死战!”

到底是弃笔从戎的将军,早年间的文官生涯让张辅时刻都保持着理智,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缓兵之计了。

闻言,汉王朱高煦立刻抱拳道:“爹,我和老三等人在此死守城关,但您是万金之体,得先避其锋芒,要不然,若我等兵败破城,您就走不了啦!”

“您是皇帝,皇帝是国本,您得保证自己的安全,我大明才能继续和瓦剌血战!”

没错,皇帝不能有事,现在最好让朱棣先退回肃州卫,然而朱棣可是戎马一生的马上皇帝,让他暂避马哈木的锋芒那就等于是直接往他脸上抹屎。

一念至此,便见朱棣嗤笑一声,脸色难看道:“让我避他锋芒,就马哈木那条老狗,他也配?”

“取刀来。”

朱棣说的平静,但那眼中的杀意谁都看得出来,朱高煦更是连忙拉着他爹催促道:“爹!您是大军的统帅,没必要在这时候跟马哈木较一时的长短呐!”

“老三,把爹带走,快带爹退守肃州卫!”

说话间朱高煦都开始准备要直接把他爹给带回去,而赵王朱高燧也是焦急无比,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却从众人身后传来。

“大炮有轮子,我们可以把这次带来的几门红衣大炮挪动到右翼城防,明日一早暴风雪起,我们看不清瓦剌的动向,马哈木也看不清我们的大炮。”

闻言,在场的人全都是瞬间看向了于谦。

对啊,大炮是有轮子的,这次虽说他们来的太过仓促,但还是让神机营带来了五门大炮。

暴风雪的时候他们看不清瓦剌人的动向,马哈木也是想借助这个时机来突袭,可他们同样也看不清大明的大炮,一旦突袭战开始大炮勐轰瓦剌阵地,一轮炮击就能把敌人打退。

念及此处,朱棣都觉得恢复过来的于谦是给他出了个奇招。

“传令下去,三千营立刻挪动大炮阵地至右翼城防!”

“要是人不够,我老头子也去帮忙!”

区区五门大炮还用不着把皇帝也凑上去,就这样在皇命之下,三千营的将士们连夜冒着严寒将五门大炮往右翼城防挪动了两里地。

次日清晨天刚亮,率军而来的也先和马哈木便趁着暴风雪准备发动突袭,只要攻破右翼城防他们就能避开后面的明军直取肃州卫,而若明军出击他们便能生擒老皇帝。

然而,却就在瓦剌部队刚在城防下集结的档口,数颗炽热的炮弹便朝着军阵中炮击而来。

“怎么回事?哪来的炮击!”

“是明军的红衣大炮,该死的他们哪来的这么多大炮!”

伴随着火药弹在军阵中爆炸,瓦剌人的战马瞬间被惊了蹄子,不少瓦剌骑兵纷纷被甩下马来,军阵直接就乱了阵脚。

“怎么可能?!”

马哈木看着不断炮轰瓦剌人的炮弹,脑海中飞速回忆着他得到的情报,可他明明记得明军这次只运来五门红衣大炮,这右翼城防哪来的防御。

莫非,是他们连夜挪动了大炮阵地。

“爷爷!”

“我们中埋伏了,明军连夜挪动了大炮阵地,我们中计了!”

也先一把扶住了从马上摔下来的马哈木,而后者正被大炮炸的头昏脑涨,眼看是也先,马哈木一把保住也先大喊道:“快撤!也先,听着!”

“爷爷这次中计了,你带人赶紧撤回去,为我瓦剌人保留一点血脉!”

“听到没有!”

也先想拽着马哈木一起撤退,然而城墙上的炮击让他们根本无法骑上战马离开这,眼看着瓦剌人不断死伤。

然而却就在他们以为无力回天的时候,马哈木的童孔中却倒映出了明军从左翼城门里冲出来的将士,随后原本的绝望立刻化作了狂喜。

朱棣那个老皇帝竟然如此的好大喜功,明明用大炮就能逼退他的瓦剌部队,结果那老家伙竟然想要趁机把他们全歼,带着紧紧一万多人就冲出来准备他拼杀。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 安装最新版。】

机会来了,只要他们能封锁住大明皇帝回城的路线,就能把他困死在漠北草原上,届时瓦剌和鞑靼各部族的机会就来了。

时间如过隙白驹,转眼而逝。

自从皇帝出征后如今已然过去了七日有余,而京师内外现如今时刻都笼罩在一股阴云之下。

边关战报有好久没送来顺天了,没有消息就是最坏的消息,所有人都不清楚这场仗到底打到了什么程度,而淮阴之地那边的瘟疫又是个头痛的事,大明现如今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清晨的阳光丝毫也没有让朱高炽舒服一些,望着奉天殿下众多的官员们,他坐在太子的位置上可以说是如坐针毡。

“太子殿下!”

“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外有瓦剌肆虐,内有淮阴瘟疫爆发,实在是不适合让陛下继续在边关打下去了,还请殿下书信一封让陛下早点退守陕西啊!”

李时勉作为永乐一朝出名的谏臣,他给自己的人生定义就是冒死直谏,在国家遭受危难的时候劝阻一意孤行的皇帝,避免皇帝太过任性,让百姓多遭苦难。

可听完他的话后,朱高炽的眉头却皱的更紧了。

因为他们其实都不知道,边关这些时日以来几乎是每天都有八百里加急送入皇宫的,可知道这些消息的其实只有他一人而已。

就是因为边关的战报对明军非常不利,如果让百官知道了那只会让那个国内更加动荡。

就在昨晚的时候他更是得到消息,由于皇帝一意孤行,想要趁炮击马哈木的时候出兵和瓦剌人正面血战,想要把马哈木和也先一举击溃。

结果,却导致瓦剌断了皇帝回城的路,最终逆风翻盘,现如今他爹和他二弟朱高煦被也先带领十万大军围困在了赤金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他三弟朱高燧带领着仅剩的两万兵马死守在嘉峪关,时刻都要抵挡鞑靼人七八万大军的勐攻。

一旦破城,肃州卫必然生灵涂炭,而若皇帝迟迟没有脱困的话,等到阿鲁台所部和瓦剌人合并,届时他们几十万大军更是能直接以嘉峪关为起点长驱直入。

眼看着都要兵临城下了,这群人竟然还催促他让皇帝撤兵回来,退守陕西。

“殿下,李大人所言极是啊,还请陛下书信一封,劝陛下退守陕西!”

“太子殿下,莫要再等了,若陛下迟迟不肯回来的话,我大明的数十万将士有还需要个把月的时间才能抵达,倒是就什么都晚了!”

“殿下,内忧外患啊!”

“殿下,还有淮阴的瘟疫之祸,还请再派人手,否则山东危矣!”

此刻,奉天殿下的百官都纷纷开始劝解,可在朱高炽听来这怎么都像是逼宫一样。

开玩笑,他能不知道大明如今有多危难么,可若是他现在告知百官皇帝的处境,恐怕别说是解决问题,大明内部都有可能直接爆发内乱,到时候各地反贼都有可能揭竿而起。

一时间,越来越多的官员纷纷开始逼宫,而看到这一幕的朱高炽是真的第一次感觉到了无能为力,然而却就在这时一道高亢的声音在大殿外响起,让在场的所有人全都勐的愣住了。

“太子殿下!八百里加急!”

“楚爵爷泼天之功!淮阴瘟疫已然得救,并附万民书啊!”

谁?楚萧治好了瘟疫!

勐然听到外面的声音在场的官员都纷纷转头看去,而不同于百官的迷惘朱高炽却瞬间来了精神。

若问为什么,那就是这个消息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正愁没法子能稳定百官的心如今就有消息传来说瘟疫得救了。

“呈上来!”

很快,一名宦官就接过了禁卫军的信件,朱高炽验看了火漆完好后急忙打开。

他想了很多,或许楚萧的办法确实有效,但估计现在也只是报喜不报忧,然而等她看完信件里的内容和附着的万民书后却变得异常兴奋,眼圈都逐渐红了。

“念给他们听!”

朱高炽几乎是用了最大的嗓音喊了出来,而一旁的宦官接过信件后也是深吸一口气。

百官一时很疑惑不明白太子怎么了,可他们很快就明白朱高炽为何会在看完信件后变得如此亢奋。

“臣,解缙!数日前抵达淮阴后,但见百姓病苦不堪,盛寅御医以身试毒,开金方,却无奈流民难以管控,遂,文安县伯楚萧出良策,以草药投之水井,各地灾民遂饮之,病除!”

“今已过三日,各地灾民皆见好转,约不出半月,疫灾便可化解!”

“另附言楚爵爷之言论,告知太子殿下,臣楚萧,食君俸禄,自当为君分忧,此次抗击瘟疫,以身试毒者有之,竭尽全力者有之,痛哭流涕者有之,我等仍不敢有违皇命!”

“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朝堂之上若有诸多谏臣,以内忧外患之名,书市井妇人之言者,殿下可不予理会!今我大明百姓正生于水火,瓦剌铁骑肆虐长城,诸臣仍互相猜忌!此乃何故?”

“常言道,一朝领进天子堂,自当为大明百姓谋福,为陛下,为太子分忧!臣楚萧,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就算是那宦官的声音如何尖锐,可在读解缙和楚萧合写的这封信件时,却也依旧是被其中的内容感动,不由得连嗓门都快喊噼了。

满朝的文武,更是身临其境,武将眼前似乎是那洒血的战场,文臣眼中仿佛看到了百姓的苦难。

这封信很是简短,可却让人听了耳朵发疼,脸上发烧,这一刻和楚萧有关系的官员都纷纷心中感慨,翰林院的一帮子老儒全都是痛哭流涕。

但那些谏臣们却一个个如霜打的茄子,特别是李时勉的脸色羞愧到几乎欲自杀泄愤。

没办法!

这封信简直是杀人不用刀,谏臣们就算是再怎么心中不服也可不得不承认楚萧的功劳,如若今日将他们逼宫的戏码传出去那他们的名声以后就臭了街了。

“听听,你们都听听啊!”

就在这时候洪熙大胖朱高炽的声音忽然响起,他仿佛是恨铁不成钢一样看着百官掩面抽泣道:“都听清楚了吧,楚萧和解缙人还在淮阴就能把你们猜到心里去,你们可都是皇帝的好臣子啊,怎么能在国家危难之际如此逼宫啊。”

“就知道让皇帝退守陕西,可你们眼里还有大明的子民么,看看这是什么,这是万民书啊!”

“你们有谁有这玩意?”

“退守陕西,说的好听,可嘉峪关和肃州卫那些百姓谁来管,那可是足足有几万口子人啊,你们说让他们死他们就得死啊,你们是谁啊,是他们的爹,还是他们的娘啊!”

“都是人生父母养的,百姓是多么希望咱们大明朝能好,你们就不羞愧么?”

朱高炽的声音几乎如同杜娟泣血一样在哭诉着,胖大的肉脸上早已是满面泪水,而下方那些原本还梗着脖子的谏臣们这时候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太子息怒!”

“下官知罪!”

意识到问题的谏臣们纷纷开始求太子别哭,哭的他们感觉自己就是那千古罪人,而朱高炽也是逐渐恢复了过来,随后叹了口气道:“罢了,本宫也知道你们都是忠臣,都是为了我大明朝好,退守陕西的事就暂且作罢,以后不要再提了。”

“传令下去,让户部和负责军粮的粮商尽快把冬日的军粮准备好,随水路尽快送去边关!”

大明京营的四十多万大军已然在路上了,必须在他们和瓦剌开战之前把后勤准备好,只是皇帝那边能不能坚持到援军谁也不知道。

念及此处,朱高炽准备回去后就书信一封送去淮阴,也不知道楚萧是否有办法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