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家父九千岁 > 第二十九章 皇帝礼贤,太子研墨!

他这个皇帝是不是解缙心中的不二之主朱棣不知道,但看到自己孙子吓成这样,朱棣也是叹了口气收起脾气。

“是与不是都不重要了,就停他两个月俸禄权当惩罚吧。总不能让人说送了咱们一幅画,咱们朱家人却恩将仇报吧。”

“那幅画给你爹了,有空帮着你爹想想怎么提首诗在上面。”

“写首好诗,那幅画还能补救补救。”

见皇帝收起了脾气,朱瞻基暗自松了口气,赶忙搀扶着朱棣来到卧榻前坐下。

“爷爷,您叫我来有什么事?”

闻言,朱棣从一旁的枕头下面拿出一道折子,递给朱瞻基道:“这是咱们大明朝的李太白写的,你也看看吧。”

“互市之策?”

见朱棣点头,朱瞻基连忙打开了折子。

不看不要紧,这里面的内容简直是让他肃然起敬。

半晌后,朱棣问道:“写的怎么样。”

朱瞻基脸色严肃的合上折子,正色道:“恩威并施,既有支持北征的策略,同时兼容了我大明铁骑过后安抚边关百姓之策。”

说到这里,朱瞻基不得不佩服于谦的策论。

原本他还以为于谦只不过是嘴硬而已,却没想到他竟然真如他爷爷说的这般有才华。

闻言,朱棣也是长叹一声道:“小子,论识人的功夫,你照你爹和你爷爷还差点。”

“于谦这封折子里不光有北伐大军的最佳行军路线,而且还详细标明了粮草的数目,以及与边关百姓互通有无的想法。”

“大军过后边关必然百废待兴,届时必须要以天恩惠泽边民。”

“互市之策不光需要官府来主持,还需允许百姓自发与蒙古各部族的牧民通商。”

没错,于谦吸收了楚萧这些时日里的一些想法,并详细将其编撰成了互市开办之策。

大军过后皇家要允许百姓自发与牧民通商,否则只允许官府来主持互市的话,市场绝对无法形成规模。

只有百姓自己才知道,牧民和他们自己最需要的货物是什么。

但有一些重要物资,必须标明不允许买卖。

铁器、火器等等一律不允许流出大明的版图,但牧民却可以用牛羊来兑换盐巴和布匹,还可以用羊毛购买粮食和他们最爱的烧酒。

如此以来,互市才能形成规模。

到时候那些牧民有了足够过冬的物资,也就不会再跟着野心勃勃的可汗们去打仗。

毕竟在草原上,一个娃娃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不知道要吃掉多少牛羊肉,中间还要挺过无数的疾病和天灾。

一场白毛雪过后,草原上不知道要冻死多少婴儿。

能不打仗就有过冬的粮食来养活孩子,哪个部族的牧民还愿意把各家的娃娃送去跟明军拼命。

到时候牧民也就不用再种粮食了,青稞都不必了。

只需要把各家的牛羊照顾好,而数十年后这些牧民就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大明。

届时,大明便可兵不血刃的收服蒙古各部,草原上肥沃的牧场也会尽归大明版图。

这就是于谦主张的,开办互市可胜百万大军。

“爷爷说的是,看来还真的是孙儿眼拙了。”

听朱棣说自己看走了眼,朱瞻基连忙就是一个龙屁送了上去。

连续三个大才入手,朱棣的心情似乎也好了一些,随后低头看着朱瞻基感叹了起来。

“臭小子,你是个有福的。”

“这样的人用好了可胜百万大军,不过那个楚萧。”

说到这,朱棣话锋一转叮嘱道:“咱们这位状元公你更要多接触,于谦这封折子里的很多策论,应该都是吸收了他的想法。”

“论文采他或许稍弱于谦,但他的眼光和心性远不是于谦李祺之流能比的。”

“这样的人,论大局观他不输杨士奇,论谋略不输杨荣杨溥,判断力也是少年人里少有的。”

闻言,朱瞻基立刻用诧异的眼神看向朱棣。

他还是第一次听他爷爷如此评价一个人,但他识人的眼光如今哪里是朱棣的高度。

皇帝的意思是说楚萧能和他一样,站在一个最高的地方俯瞰整个大明的国运,而不是只能看到大明仅有的问题。

只是这个人的性格得敲打敲打。

少年人总想着锋芒毕露,但咱们这位状元公却偏和旁人不同,性子就跟个小耗子似的,看到皇家人就像是老鼠见了猫,总想着躲得远远的,一个不留神就要溜走。

这可不行,好不容易抓到的能干活的不得让他多磨砺磨砺,可得把他看好了。

“好了,收好喽。”

想到这朱棣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也不知道是让他收好折子还是楚萧等人。

闻言,朱瞻基连忙收好折子,随后忍不住开口问道:“爷爷,既然您这么看到这些人,那您决定给于谦个什么差事?”

于谦虽不是殿试前三甲,但就凭这封折子里的策论就足以让他入朝为官。

可闻言,朱棣却捋了捋胡子把头一歪道:“啊,这会咱们的状元公应该已经去翰林院履职了,于谦应该也在。”

“你去一趟,正好去宣朕的口谕,至于给他什么差事~”

说到这,朱棣好似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

“诶~太仆寺好像还缺个养马的,正好朕年后去北征的大营里也缺了喂马的官。”

“你就跟他说,让他先去太仆寺给朕喂喂马,年后随朕出征的时候养马的手艺应该就差不多了。”

听到朱棣的话,朱瞻基的嘴角都在抽搐。

哪里是缺了养马的,太仆寺那么大的地方缺不缺马倌儿皇帝怎么会过问。

这分明是还在气于谦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骂他大明朝是个穷逼的事,打算给于谦点惩罚。

不过朱瞻基可不敢说出来,毕竟这已经算是皇帝最大的让步了。

试想一下,恩科大典普天同庆的日子,皇帝本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表扬一下你,结果你他妈跑过来当着天下文人世子的面把皇帝给**了一顿。

这也就是永乐这一朝了,要是放在洪武年间十八辈祖坟都能给你刨出来。

还真以为咱这一朝的皇帝能有唐王李二那种脾气,被魏征指着鼻子喷口水都能唾面自干。

“爷爷说的是,孙儿这就去翰林院。”

朱棣这里他现在是一刻也不想待了,回了句话后朱瞻基连忙躬身离开了养心殿。

传世之孙有御赐腰牌,皇城内外除了后宫外没人阻拦。

从养心殿出去后朱瞻基便一路出了皇城,驾马直奔长安街北桥。

刚到翰林院,门口的官员便赶忙迎了上来。

今天这是什么日子,往常难得见到一面的皇亲贵戚可是很少到这来,可今天怎么一口气太子殿下和太孙都来了。

朱瞻基一听,怎么着我爹也来了?

于是,在官员的带领下朱瞻基便直奔前客厅,准备先给他爹请安。

可等他悄默声的客厅却看到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幕,咱们大明朝的这位太子殿下竟然在弓着身子给人研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