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唐之神级驸马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注定失败的上本(一)

  尽管才刚回到自家府上,可有些事却是拖延不得的,哄好自家婆娘当然是第一要务,这个没得说,家和才能万事兴不是吗?至于其二么,那当然是吴、乔两位有着救命之恩的侠士之安排了——太宗既是有了许诺,赵文振自然是不会亏待了二人的,在午间设宴款待二人之际,顺带着便问了问二人的意向。

  吴镇年事已高,加之也就只粗通文墨而已,自忖难以在仕途上站稳脚跟,也就婉拒了赵文振的好意。不过却答应举家搬到京师,出任赵家的客卿,负责教导赵家家丁们武艺,而乔铭到底年轻。进取心相对较强,有意去大理寺任职,对此,赵文振自然是乐意帮忙的,于他目下的地位而论,安排乔铭去大理寺担任一个专门负责缉拿逃犯的评事(从八品下),当真算不得啥难事儿。

  “文振兄,这才刚回京呢。怎地又忙上了?”

  处理好诸般事宜,又好生睡了个午觉之后,赵文振这才算是有了些精神,却不曾想他才刚在书房里坐下没多久,吴王李恪就熟门熟路地摸了来。

  “呵,赶巧有份折子要拟,殿下且请坐罢。”

  对吴王李恪的突如其来,赵文振其实还真就有些头疼不已的,可也没辙,谁让普安公主唯一肯亲近的兄弟就只有李恪一人呢,有着普安公主的特许,李恪这货进出公主府就跟进自己家一般随意。

  “《论武举疏》?哟,这主意不错呀,我大唐如今虽说名将荟萃,然,大多都已年过半百了,若再不设法提携新人,后继难免乏力焉,此本章若上,小王自当附于骥尾。”

  李恪在外头,那一向是翩翩君子之形象,唯独在赵文振这儿,那真是死皮赖脸得很,压根儿就没管赵文振乐意还是不乐意。伸头便凑到了文案前,只一看折子的抬头,登时便来了精神,叽里呱啦地便扯了一通。

  “多谢殿下厚爱,只可惜此本章断无通过朝议之可能,若是下官所料不差的话,或许在小朝会时便会被驳回。”

  太宗一直以为李恪跟自己最像,这话,在赵文振看来,还真就一点都不假,只可惜李恪到底不是嫡子,要想登上帝位。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些,当然了,赵文振也就只是在心里头感慨而已,说么,那是万万说不得的。

  “这……”

  一听赵文振说得如此之肯定,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

  “殿下的差使办得如何了?”

  完全靠儒家来治理天下的弊端实在是太多了些,解释起来复杂得很,在没有决定要全力扶持李恪之前,赵文振自是懒得去多费这么些唇舌的。

  “还行罢。”

  听得赵文振问起了法律条文注释的事儿,李恪很明显地迟疑了一下之后,这才给出了个含糊的答案。

  “下官听闻魏王殿下如今正夜以继日地赶着书稿呢。”

  李恪这等表情一出,赵文振便知这货肯定是在压进度了。无他,左右不过是想着借此差使在京中多拉人脉罢了,这等想法看起来似乎很合理,可其实却是在自寻死路,原因很简单,太宗可不是老糊涂,京里头的事儿,少有能瞒得过他的。

  “不瞒文振兄。若是一切顺利的话,《律法释义》一书当可在中秋前完稿,只是……”

  李恪到底是聪明人,只一听赵文振这么句看似不着边际的提点,立马便猜到了此中之真意,问题是他又不免担心差使完毕后会再度被外放,若真如此,那大位估计就真没他的份了的。

  “律法虽已成文,然,掌握是否到位,终归还得看人不是么?”

  事涉夺嫡之争,哪怕私下关系再好。赵文振也自不可能将话说得太明,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含糊的提点罢了,至于李恪能不能听得懂,那就得看他的领悟能力了的。

  “文振兄教训得是。小王受教了。”

  李恪不愧是有明君气象之人,还真就是一点就透……

  “众爱卿,朕今日召卿等前来,只议一事。唔,徐恩,宣罢。”

  虽说对《论武举疏》的前景不甚看好,然则太宗既是有要求,赵文振自是不敢轻慢了去,也就只花了两天时间,便即将本章给赶了出来,太宗阅后,龙颜大悦,第一时间便将各部尚书以上者以及太子、李恪、李泰三个已然成年的儿子都召到了两仪殿中,打算就此事先统一一下认识。

  “诺!”

  听得太宗有所吩咐,侍立在侧的内侍监徐恩自是不敢稍有迁延,紧着应诺之余,一个大步便抢到了前墀的前端,抖手摊开了赵文振所上得本章,略一清嗓子。朗声便宣道:“《论武举疏》,圣天子在上,微臣赵彦有本上奏……”

  “陛下,老臣以为此策万不可行!”

  徐恩话音方才刚落,这都没等太宗有所表示呢,就见特进魏征已一个大步从旁抢了出来,高声便给出了反对的意见。

  “哦,爱卿何出此言?”

  这一见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居然是魏征。太宗不由地便是一愣,没旁的,概因魏征可是一向与赵文振交好,往昔在朝议时,两人几乎都是一唱一和的,而今魏征竟是打了赵文振一个当头炮,还真就叫太宗有些个反应不过来的。

  “陛下明鉴,自古以来,只有马上得天下,安有马上治天下者,今我大唐四海晏平,万邦来朝,已开盛世之基,当与民生息,行教化之道,岂可过度宣扬武事,故,微臣以为开武科之举殊有不妥。”

  在对外战事上,魏征一向是持着坚决反对之态度的——数年前,在商议攻伐吐谷浑时,魏征一开始也是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的,也就是慕容伏允那厮自己作死,硬要鸡蛋碰石头地去攻打大唐的鄯州,否则的话,魏征也不会转变了态度,说穿了,魏征就是个虔诚的儒家子弟,热衷于教化之道,却极度厌恶武事,哪怕他对赵文振一向很是欣赏,可一旦涉及到了根本之争时,魏征也自不可能站在赵文振一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