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唐之神级驸马 > 第二十六章 魏征的荐书(二)

大唐之神级驸马 第二十六章 魏征的荐书(二)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32:56 来源:免费小说

  “伯父若是不信,大可一试。”

  赵文振说起来并不是个好炫耀的主儿,奈何事情都已是逼到了头上,不好生表现表现,又怎能指望魏征这么位关系并不算特别近的父执出手帮衬。

  “嗯,好,子曰;视其所以,后接何语,当作何解?”

  这一见赵文振表现得如此之自信,魏征还真就来了兴趣,只略一沉吟,便即问出了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来。

  “此言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此言之解当为:欲了解一个人,当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过的路,考察他的心之所系,如此。这样一个人又怎么能掩藏得了自身呢?”

  赵文振结庐期间的苦读可不是白给的,区区《论语》而已,早就已背得个烂熟于心了的,这不,魏征话音方才刚落呢,赵文振便已话赶话地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需于泥,前后接何语,当何解?”

  《论语》乃是儒学的根基之文,但消稍有点根基的儒生,于贴经之际。大体上都不会出啥岔子,正因为此,哪怕赵文振答得既快且准,魏征也自不是太在意,紧着便又出了一题。

  “此言出自《易经》之需卦,全句为: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是曰:灾本在外,不慎,则自我招寇,故,行事须得小心谨慎,方能不败。”

  儒家经典中,最难的就是《易经》了,言语暗晦不说,前后文也自毫无连贯之处,当初赵文振在精研儒家经典时,于《易经》上所花的时间最多,几乎是靠着死记硬背才将《易经》以及大量的经文注释全都深刻在了脑海里,扯倒是能扯上一大通似是而非的东西,可实际上么,他对《易经》之卦术真就不算精通,当然了,用来应付贴经考试,那却是绰绰有余了的。

  “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后接何文,其意何在?”

  这一见赵文振连最为烦难的《易经》之问都能随口答出,魏征可就真不敢再轻慢了去了。但见其面色一肃之余,紧着又出了一题。

  “此文出自《史记》之孝文本纪,全段如下: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此仁政也,乎法之所以为法,当以公正为要,不偏不倚,不苛不松。惩前戒后,辅以德育,方是根本,徒以威吓,则大失为政者之本心焉。”

  《史记》可是本大部头来着,全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枯燥而又无趣,通读一遍都是件极其吃力之事,就更别说背诵了的,在这年月。贴经最难的考点全在此处,当然了,于旁人来说,很难的事儿,在赵文振那几乎堪称过目不忘的记忆力面前,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罢了。

  “大善,不意贤侄竟是通才,进士功名弗难取也!”

  赵文振这等滔滔不绝的言语一出,魏征忍不住便叫了声好。

  “伯父过誉了。”

  唐初文风并不算鼎盛,加之朝廷刻意打压王、崔等所谓的高门,不许这些高门子弟参与科举,故而,每回参与科举考试的士子并不是太多,真有大才者也同样不是太多,赵文振对拿下进士名额自然是有着绝对的信心的。所不敢肯定的不过只是名次问题罢了。

  “老夫若是没记错的话,贤侄前些日子可是曾在陛下面前言称要绥靖边疆的,如今却又欲改行文事,怕不是无因罢?”

  魏征到底是宦海老手,尽管对赵文振表现出来的文才颇为的欣赏。但却并未就此给出个承诺。

  “好叫伯父得知,小侄确是有不得已之苦衷,您且先看过这份调函便可知根底了。”

  魏征其人的眼睛里可是容不得沙子的,要想请他帮忙,靠哄骗。那是注定要倒大霉的,对此,赵文振自是心中有数得很。

  “调任雁门关?当真胡闹!”

  魏征只扫了一眼调函的内容,脸色顿时便阴沉了下来,没旁的,概因这份调令完全不符合朝廷用人的常规,无故贬谪的意味实在是太过明显了些。

  “伯父息怒,兵部用人自有定规,小侄亦自不敢挑肥拣瘦,只是小侄亦有私心,不瞒您,小侄与普安公主两情相悦,实不敢让公主殿下虚度光阴,故而,不得不设法暂且留京,但消婚约得定,小侄又岂是偷奸耍赖之徒,该戍边时,小侄自不敢后人。”

  这么份调函当然是不合规矩的,问题是调函既已发出。那就已是既成事实,哪怕是打御前官司,也是枉然,道理很简单,太宗纵使明知此举是太子一系的报复手段,也自断不可能真驳了太子的面子,反倒会对赵文振的桀骜不逊有所不满,这等蠢事,显然是干不得的。

  “嗯,贤侄有此觉悟怕不是好的。这么份荐书,老夫断不吝焉。”

  魏征虽以敢于犯颜直谏而闻名朝野,但却并非不知轻重之人,只略一寻思,便已明了了赵文振的顾忌之所在,爱才之心顿时便就此大起了。

  “多谢伯父成全,小侄感激不尽。”

  这一听魏征答应给出荐书,赵文振紧绷着的心弦顿时便是一松。

  “贤侄文采过人,只是这一手字怕是还得多练练才成。”

  自贞观元年以来,魏征可是没少向太宗推荐人才,荐书啥的,自是常写,这会儿大笔也就只一挥,很快便已草就了一份,只是在将荐书递给赵文振之时,却突然来了个神转折。

  “……”

  这可不就尴尬了?前任的字糟糕透顶,赵文振本人的毛笔字也同样不太灵光,哪怕在结庐守孝期间没少描贴,水平也确实有所提升,可惜离一笔好字还真就差得太远了些,顶多也就只能得个中规中矩的评价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