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唐之神级驸马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李恪归来

大唐之神级驸马 第二百一十五章 李恪归来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32:56 来源:免费小说

  赵文振的烦恼对于时人来说,其实压根儿就不是个事儿——李大亮最多时,曾一次得了太宗一百名美婢的赏赐,结果么,这厮一个都没留,全部赏给了手下将士;程咬金也曾得过八十名美婢的重赏,老程同志毫不客气地选了最美的十名当侍妾,其余的都打赏了出去,至于张亮更绝,这货在得了八十名美婢之后,全都尝试了一遍,然后才陆续转手赏给了他的义子们为妻。

  旁的重臣们可以视美女如财货,可赵文振办不到啊——除了玉淑姐妹之外,其余十五名秀女,赵文振一个都没碰过。任由她们自主择人,大半都已嫁给了军中未婚之将士,剩下六人不愿嫁的,此番都由聂无畏等人护送着回了长安,这些没有肌肤之亲的女子倒是好处置。愿留则留,愿走么,赵文振也可送上份厚礼打发了去,可玉淑姐妹俩却显然不能如此处置了去,无他,赵文振可没跟旁人分享女人的嗜好,只是一想到普安公主,赵文振的头自不免便大了好几圈,一个下午熬将下来,愣是没批好几份公文的。

  “禀老爷。吴王殿下来了,正与公主殿下在内院正堂叙话呢。”

  甭管怎么忧心,家终归还是得回的,这一下了班,赵文振紧着便策马往城外的公主府赶了去,待得到了府门前的台阶处,这都还没等他翻身下马呢,就见内院总管秦和已紧着迎上了前来,低声地禀报了一句道。

  “哦?”

  这一听李恪(去岁年底改封为吴王)已至,赵文振紧绷着的心弦立马便是一松,无他,有李恪这个兄长在,普安公主再怎么着,也不致于当场发飙不是吗?一念及此,赵文振的精气神当即便是一振,也自没甚多的言语,在将马缰绳丢给了随行的赵明之后,大踏步地便行进了府门之中。

  “秋妹,这京师地面邪啊,瞧瞧,这才刚说到你家赵郎呢,人可不就到了,哈哈……”

  内院正堂中,李恪正与普安公主说说笑笑着,这冷不丁见得赵文振走了进来,李恪的眼神陡然便是一亮。

  “下官见过吴王殿下。”

  尽管对李恪的就藩归来很是开心,然则赵文振却并未表现得太过亲昵,无他,一者是礼不可废,二来么。到目前为止,赵文振还没决定到底该支持谁——李恪为人豪气,颇有太宗之风范,确实有明君之气象,可李治其实也不差,哪怕年岁尚小,可政治敏感度却是相当了得,加之又是嫡出,上位的难度远比李恪要低得多,至于性格偏弱啥的,倒也不算太过严重的问题,唯一的麻烦便是这小家伙会不会跟原本的时空那般与武媚娘勾搭上,真若如此,那就绝对不能让李治上了位,只是这一点么。赵文振心下里也自没个定数。

  “你啊,就别跟小王来这一套了。”

  见得赵文振如此规规矩矩地冲着自己行礼,李恪登时便笑不下去了,伸手抚了下额头,满是无奈地便吭哧了一声。

  “三哥、夫君,你们谈,妾身这就备膳去。”

  普安公主虽说一贯不理外务,可眼力价却是断然不差的,自不会不清楚自家兄长一回京就跑自家府上来的缘故之所在,这便款款地起了身,在丢下了句交待之后,便即将侍候在堂上的所有下人们全都带走了。

  “殿下这气色不错,想来在扬州应是大有所得罢。”

  厅中既已无旁人在,赵文振也自不会再拘礼了,于入座之余。笑呵呵地便打趣了李恪一句道。

  “尚可,扬州虽屡经洗劫,可到底是文风鼎盛之地,恢复起来确是不慢,去岁中进士者达六人之多,只是跟青海一比,却是不如远甚啊。”

  谈起扬州一行,李恪的脸上立马便浮现出了几丝自得之色,不为别的,只因他在扬州主政虽说只三年。可确实挖掘出了不少人才,除了中进士的六人之外,还陆续往朝中举荐了五名干才,这些人等虽说目下官职还低,可却无疑是他李恪未来崛起之根基。

  “呵,殿下过谦了。”

  青海本身是没人才的,之所以能一炮而红,完全是靠着赵文振一己之力强行拔上去的,下一届或许还能再中上几个,再往后,怕是得长期挂零了的,而反观扬州,在李恪大力垒实教育基础的情况下,人才只会越出越多,这其中。感念李恪恩德的肯定不在少数,两下里其实完全没有可比性。

  “文振兄,小王此番只是奉旨回京述职的,依兄台看,小王是当留还是当走?”

  扬州虽好。可惜远离政治核心,在有意大位的情况下,李恪自是不甘长期偏居一隅,只是他又不敢确定自己下一步到底该何去何从。

  “扬州一地,于殿下而论。不过人生驿站而已,实无须太过记挂,今,殿下既是已历两地之刺史,地方政务当是熟稔了的,唔,某观我大唐之律法虽已完备,惜乎注释却少,以致于地方上断案时,屡屡出现误引误判,殿下若是有心,不妨从此处着手好了。”

  大唐的《贞观律》虽说已于去岁年中得以成文,条款也勉强算是完备,只是注释过少,缺乏案例示范,以致于地方上在断案时,往往无所适从,在赵文振看来,适用性明显堪忧,只不过因着不在其政之故。他也自不好提出增补意见,倒是李恪可以拿此事来当切入朝局的最佳突破口。

  “文振兄所言甚是,我大唐如今虽说蒸蒸日上,然地方上却是出现了不少律法难以界定得新问题,此增补一事,小王自当上本奏请,只是小王对法家一道不甚了了,还请文振兄务必助小王一臂之力。”

  听得赵文振这般说法,李恪的眼神不由地便是一亮,只是一想到自己在律法方面难称大家。心下里难免有些个发憷不已。

  “某于青海时,确曾对此事有所思忖,唯不全尔,今,殿下若能拿下此差使,某自当尽绵薄之力。”

  在赵文振看来,法律就是治理国家之准绳,再重要不过了的,虽说他限于身份,不好直接插手律法的增补事宜,可从旁帮衬一下李恪么,赵文振倒是乐意的,当然了,也就只限于从旁帮衬而已,这一点,赵文振虽不曾明说,可意思却是表达得很清楚了的。

  “好,既如此,那后日早朝时,小王便即上本也就是了。”

  一听赵文振愿意帮助自己,哪怕不是亲自出马,可对于李恪来说,也已然算是个不错的好消息了的,他自然是不肯错过了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