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唐之神级驸马 > 第一百四十四章 铁需淬炼方成钢

大唐之神级驸马 第一百四十四章 铁需淬炼方成钢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32:56 来源:免费小说

  赵文振的状元可不是混出来的,不说别的,光是对经典的熟稔与理解之深,当世就没几个人能跟他相提并论的,理所当然地,他所开设的培训班对于那些急欲提升自我的儒家子弟来说,吸引力自是无穷之大,哪怕绝大多数人的岁数都比赵文振要大上不少,可近三个月的培训下来,所有参与培训班之人,无有不以师礼待赵文振者。

  名望当然是好东西,不过赵文振之所以肯费心思去办培训班。可不光是为了名望,收拢可用之人才方是真正的目的之所在,最终,在聂无畏等心腹的从旁帮衬下。赵文振圈定了二十余名可栽培之人选,当然了,这些人是否真能成材,那还得历练后方才能知端倪。

  贞观十年二月初八,积雪已基本消融,东西两官学也已正式开学,各部落头人们不管乐意还是不乐意,都只能紧着将自家未成年子女送到了官学中。再有便是两支新军的军官家眷们也基本上都将子女送到了伏俟、库山两城,结果便是入学者赫然多达一千六百余之巨,年龄上更是参差不齐,大的已过二十,小的才刚满七岁,好在赵文振早有准备,分别在两座城中各自划出了几栋大宅院作为官学用地,实行集中教育。

  二月十二日,两封急信几乎同时送到了伏俟城,一封来自长安,为管家福伯所写,内容是普安公主已于二月初五顺利分娩,产下一子,太宗亲自赐名赵安,对此,赵文振振奋之余,对太宗霸道地剥夺了自己的命名权一事,还是有那么点小小的不满的,可也没辙,皇权大如天,他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赶紧上本谢恩;至于第二封信么,来自白兰族巴彦部头人麋达迭,说的是吐蕃与羊同使节团已联袂而来,言称有要事要与赵文振当面协商。

  “据线报。吐蕃与羊同使节团五日后便会到我伏俟城,对此,诸位有甚想法且就都说说看好了。”

  对吐蕃与羊同联合使节团之来意,赵文振心知肚明得很,但却不打算急着说破,而是将此事当成了考题,丢给了聂无畏等人。

  “赵师,窃以为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这两伙生番合在一起,应是来寻岔子的。”

  赵文振话音方才刚落,法曹参军何栋便已抢先站了起来,朗声应答了一句道。

  “哦。此话怎讲?”

  何栋,天水人,年二十有三,刚中了举人便即应诏进了青海,思维敏捷,为人干练,深得赵文振之喜爱。

  “回赵师的话,羊同去岁参与了慕容显德的叛乱,今尚有七千余战俘在我青海各处服苦役,该国使节团应是为此而来,至于吐蕃使节团么,按学生想来。该是羊同拉来助阵的。”

  听得赵文振有问,何栋赶忙紧着又躬了下身子,而后方才自信满满地给出了答案。

  “嗯,那依你看来,此事当何如之?”

  何栋所言仅仅只是表象而已,并未说到根子上,然则赵文振却并未急着点破,而是不动声色地又往下追问道。

  “敢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两生番来要人也行,却须得付出足够之代价。”

  何栋虽是文人,可也颇通军略,一向不惧战,这会儿慷慨陈词起来,还真就昂然得很。

  “不妥,赵师明鉴,我青海之新政方才刚实施未久,民心尚未彻底归附,倘若大战骤然而起,却恐青海一地又糜烂矣。此事还是须得慎重些方好。”

  何栋话音方才刚落,这都还没等赵文振有所表示呢,一名三十出头的官员便已站了起来,紧着出言反对道。

  “那依文渊之见。当得如何应对呢?”

  这一见站起来的人是一向行事稳重的录事参军林河(字文渊),赵文振当即便是淡然一笑。

  “窃以为当以拖为上,赵师不妨先虚与委蛇,而后再打发此两国之使节团去京师一行。但消能拖上个一年半载,待我青海绥靖之后,自无惧焉。”

  林河显然也觉得一战恐是难免,却并不支持急战,想的便是稳字当头。

  “文渊此言差矣,那两生番畏我大唐甚焉,担心的便是我大唐会以青海一地为根基行西进之举措,此番前来,除探我虚实之外,未尝没有逼我一战之心思,拖延之策虽好,却无可行之余裕。”

  林河之言一出,在场众人颔首者不在少数,可聂无畏却并不以为然,紧着便提出了反对之意见。

  “道诚(聂无畏的字)所言不无道理,此战难免矣。”

  “赵师。窃以为我青海恐须得尽早备战了。”

  “战又何妨,有赵师在,岂容生番造次!”

  ……

  聂无畏年岁较长,地位也高(大都护府主薄),在众人中一向素有威望,他这么一开口之下,附和者自是不在少数。

  “阿尼玛卿,某若是没记错的话。你与吐蕃、羊同皆交过手罢。”

  赵文振并未对众人的议论加以置评,而是面色淡然地便将问题丢给了默默端坐在下首位上的阿尼玛卿。

  “回大都护的话,末将早年确曾与这两国之兵马打过几次,羊同军兵战力也就一般而已,可吐蕃之军力却是不容小觑,尤其是该国之重装步军,装备齐整,悍不惧死,实非等闲可比,往昔吐谷浑与吐蕃军交手数次,皆靠兵多而胜,而战损往往皆倍之。”

  慕容伏允当政时,阿尼玛卿可是常年驻守河口一带的,对吐蕃与羊同两**队的战斗力自然是心中有数得很。

  “嗯,吐蕃国虽小,兵锋却是颇为鼎盛,该国国主松赞干布雄才大略,手下贤臣良将不少,确非易于之辈,今,畏我大唐吞并,断不能容我青海绥靖稳固,定会全力来攻,此一战势不可免,然,某又何惧哉,尔等须知铁需淬炼方成钢,且就以两国之来犯,铸我青海之魂好了,此战过后,青海便成我大唐之牧场矣!”

  和平从来都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对此,赵文振自是比谁都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