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宋:两个月后穿越,在线急等! > 第58章 天日风力晒盐法!

难道肃王你有这个能力?

他就差将这句话喷出来。

赵枢却是笑了:“你们不能改,本王可以!”

“王爷,您可以改变当下盐的情况?”

听到这话,韩木吕,在场的户部尚书陈显等人神色一震。

赵枢那自信的表情,让人无法理解。

反正他们想破头,也想不通怎么改变。

“下官愚钝,不知该如何整改这种情况!还请王爷为我等解惑!”

韩木吕拱拱手,着实想不通如何改变。

若是有人提供一条方法,也可以让他们涨涨见识。

赵枢道:“那些商人之所以能坐地起价,是因为咱们大宋的官盐质量太差,百姓们不买。且大宋的盐整体量还是太少了!”

“如果盐质量好,量大,官盐价格降低,照样盈利。私盐失去了优势,大宋盐价肯定涨不起来。

质量的问题,本王可以制造精盐,接下来首先要从产量上下手!”

“王爷,目前大宋的产量已经不低了。如果加大人工去生产,到时人工成本太大。效果反而没什么变化。”

韩木吕道。

这个方法他们曾经想过,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是开玩笑的。

赵枢道:“盐,有海盐,井盐,池盐,矿盐等,想要改变产量,就要从生产效率上改进,并不一定要增加人工!”

“生产效率改进?”

韩木吕等人互相对视。

他们试过很多方法,大多没什么效果。

不知道赵枢说的是什么方法?

看到众人不懂的模样,赵枢没有意外。

古代人制盐比较单一,自然没有他懂的多。

盐有很多种开采方法。

古代的盐,都是取卤做原料,或柴火煎熬,或风吹日晒,水分蒸发后便能得到盐。

卤就是盐水。

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

海盐的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各代更替,并无明显差异。

光绪二十七年,盐民才用沟滩之法,改煎为晒,从而结束了煎盐的历史。

煎盐耗费大量柴草,费工费力。

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

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

那些沿海岸线架设的燃烧了几千年的烧锅煎盐设备,自然成了历史的陈迹。

在南方如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

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煎盐那样费力,历史上却一直在采用这个方法。

在西南有的井盐区因为煎盐,将周围的树木砍伐光了。

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最后也使得盐井因缺乏燃料而停产。

当然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西南井盐产区光照少,盐工们不可能想到让太阳来晒盐。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岩盐,也叫石盐。

它就是一种特殊的石头,也是一种用途非常大的矿物。

岩盐透明或者半透明,很容易敲碎,有点像冰糖,但味道是咸的。

岩盐埋藏在地下几百米到几千米的深度,经常和石膏,芒硝,还有钾盐哇一起作伴。

它们都是好几千万年以前,因为海水或者湖水蒸发结晶形成。

赵枢想要改进产量,就必须要从海盐晒制法以及岩盐上改进。

海盐晒制,赵枢已经有比较好的方法可以传授下去。

晒制海盐,并不是夏天最热的天气就好。

晒海盐的最佳季节,其实是春季。

因为春季时气温也高,偏北风大,有利于晒盐。

夏季时降水多,不利于晒盐。而秋季和冬季气温就较低了。当然,也能晒,但春季产量最高。

赵枢要和他们讲清楚自己的计划。

他知道这群盐司的官员,绝对无法想象如何改变盐目前的状态。

但就是因为很难,这才是赵枢过来的意义,也是宋徽宗将他册封户部侍郎的目的所在。

不然他过来做什么呢?

在所有盐官们密密麻麻的注视中,赵枢负手而立,随后道:“接下来,本王讲解改变盐目前状况的办法!”

听到这话,韩木吕等人拭目以待,洗耳恭听。

因为这实在是太让人无法想象了。

赵枢道:“第一,我们必须加大盐的产量,将其量提升上来。

第二,将盐价格降低,让吃不上盐的大多数百姓都买的起盐。

只要价格降低,提高盐的质量,从而遏制私盐,才能为朝廷获更大的利。

并不是盐贵,朝廷才能赚钱。

只要大宋所有吃不上盐的百姓,以及只能买私盐的百姓,全部购买咱们的官盐。

如此大宋利润不但不会降低,反正能大赚。因为这是压制私盐商人,从他们手中抢夺利益!”

众人听明白了。

赵枢的意思是提高产量,质量,让百姓们购买便宜质量好的官盐,从量上薄利多销,不但能压制大户盐商,还能赚钱。

想法是好。谁都想过,问题是说来简单,一个产量问题就足以难住盐司。

他们能用的方法都用了,如何提高产量呢?

再一个就是质量了。

他们听说赵枢制作了精盐,但小量制作和全国制作精盐是两个概念。可能效率上会有问题。

如此种种,操作起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但不管如何,赵枢的思路是对的。

他敢打压私盐商人,这一点就需要勇气。

因为背后牵扯的利益集团太大了。

很多官员私底下就牵扯了这方面的利益,这是捅马蜂窝啊。

不过赵枢做这些有个好处,那就是,他是肃王。

是王爷!还真没几个人敢随便动王爷的。

韩木吕道:“盐的产量每年都是这么多,王爷可有具体方法?”

韩木吕问的也是在场所有人的疑惑。

“你们只需要按照我说的做就可以了!”

赵枢面对众人期待的眼神,便是拿出纸笔,然后开始在上面写出方法。

只要按照他所说的,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他们不知道好方法。

“盐有海盐,井盐,池盐,矿盐等,本王会将矿盐和海盐的效率方法写下来。”

赵枢用笔仔细在纸上写出关于海盐晒制细节。

大宋海盐晒制还不是很成熟,而赵枢带来的是完整的晒盐法。

赵枢一边写,一边讲解,他说道:“高效率制作海盐的方法,名为天日风力晒盐法!按照这种方法,仅是海盐产量,就能提高四倍,甚至八倍!”

八倍?

天日风力晒盐法?

这什么东西?

韩木吕等人虽然不解,但听起来好像很牛。

尤其赵枢说的提高八倍效率,让众人面露震惊。

八倍产量啊!这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海盐晒制法了,世界上真有这么好的方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