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麒麟阁传 > 第97章 子不类父

麒麟阁传 第97章 子不类父

作者:淮左卧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2:32 来源:免费小说

  左冯翊韩延寿被押解前往右扶风渭城集市,数千百姓争相恐后从左冯翊赶来送别韩延寿。望着百姓扶老携幼追在车后,韩延寿苦求道:“驸马都尉,能不能慢一点?”金赏回头望着百姓纷纷追来,命士兵外围戒备,让百姓入内围与韩延寿拜别。

  百姓纷纷拿着肉和酒喂韩延寿,韩延寿感激落泪,不忍拒绝,每人送的酒都喝了一口,约饮酒斛余。最后韩延寿拜托掾史替他拜别百姓,见百姓不肯离去,韩延寿高呼道:“各位乡亲辛苦了,你们能十里相送,延寿死而无憾了!都回去吧,延寿拜别诸位了!”百姓纷纷啜泣,纷纷惋惜。

  其中一位宗亲握着韩延寿的手道:“娃儿,你爹娘走得早,不全怪你。记得来生好好做人,别再走上邪路了。”韩延寿泪如雨下,使劲点头。

  腊月,出现日食。光禄勋杨恽感慨道:“韩延寿死,上天降不祥征兆,天昏地暗,唉……”第二日杨恽入宫觐见,上奏道:“陛下,如今天狗食日,是不详之兆!”

  病已也知道日食是天降灾难的征兆,左思右想,叹气道:“朕心里有数。你觉得该怎么办?”杨恽小心翼翼道:“天降不祥征兆,必然有冤案。微臣请陛下派人巡查天下,为冤案平安昭雪,将有罪之人绳之以法。”病已听出几分弦外之音,皱眉问:“有话直说,你觉得最近哪一件案子是冤案?”杨恽一惊,思忖再三,下跪道:“陛下,微臣以为陛下圣明睿智,不需要微臣置喙。”

  杨恽虽然没有直说,回到家却叹气道:“陛下相信了奸臣的话,错杀了韩延寿!”奴仆悄悄将杨恽的话泄露给了太仆戴长乐,戴长乐大喜道:“这个杨恽,我就知道他常常诽谤陛下!上次他陷害本官,这次该我以牙还牙了!”

  戴长乐上奏病已,病已吃惊道:“你怎么知道的?”戴长乐不敢直说,只是遮掩道:“陛下,杨恽继承其外祖父的秉性,一直口无遮拦,这可不是第一次。陛下如果不信,可以召来众臣询问。以前杨恽诽谤朝政,微臣一直觉得无伤大雅,最多训斥下。但这次杨恽竟然敢借天象指责陛下,要为罪臣韩延寿翻案,其心可诛!”

  病已目光如炬,满脸寒气,“他哪里是为韩延寿翻案,分明是想借这个机会攻击法家,为儒家挽尊!为韩延寿翻案无非是想趁机攻击朕的依律治国,恢复他们想要的以儒治国!哼,如果废了法家,天下就能大治?痴人说梦!杨恽既然执意诽谤朕躬,那就派你去查。”

  戴长乐亲自调查,果然发现杨恽多次与人谈论病已,且时常拿病已开玩笑,又诽谤朝政,借天象指责病已。奏疏上呈,病已大怒道:“朕待他如手足,让《太史公书》流芳百世,又让司马家族十人担任太守、国相,杨恽竟敢如此悖逆?立刻押入死囚,等候处置!”戴长乐大喜。

  杨恽大骇,狱中上书申辩道:“微臣糊涂,自视太高,以至于忤逆了陛下。但臣与陛下曾相知相交,也曾共患难,一起剿灭了霍家叛乱,微臣对陛下一直十分敬仰,从没有半点污蔑。偶有戏谑、怨言,都是一时癫狂,望陛下恕罪!”

  病已握着奏疏,想起当初杨恽大功,无奈叹气。回到后宫,正巧遇见太子刘奭前往椒房殿探望皇后。病已抬手道:“奭儿,最近几位师傅教授的怎么样?”

  刘奭忙躬身道:“父皇,几位师傅尽心尽力,没有半点怠慢。只不过儿臣有一事不解,询问几位师傅,他们都不敢说。”

  “说,父皇帮你参详参详。”

  “父皇,《诗·小雅》有一篇诗文十分晦涩,儿臣不懂。”

  “《诗经》?哈哈,父皇最喜欢《诗经》,说来听听。”

  “是。《诗经》有一篇写道:‘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病已面色大变,挥手示意,羽林令史高、侍中金安上忙领着护卫齐齐伫立远处。病已怒道:“这是太傅黄霸的话,还是少傅周堪让你说的?”刘奭慌忙跪拜道:“父皇息怒,儿臣……儿臣偶尔看到,是自己要问。如果冒犯了父皇,儿臣罪该万死!”病已恨铁不成钢,双手背后,一言不发。刘奭不敢起身,只是一直跪着。

  过了许久,病已扬天叹道:“朕真是不幸啊!年少时遭遇家门不幸,险些被下狱而死。后来虽然恢复了谱牒,可朝廷一直不封官拜爵,形同庶人。好不容易成了皇帝,又有大将军压制。如今大将军死了,朕想为天下百姓谋福,一手依律治国,一手以儒治国,却遭到群儒非议,如今连你也不明白朕的一片苦心!”

  刘奭磕头不起,心下暗惊。病已无奈招手道:“起来吧!你们都以为朕要效仿孝武帝,施行酷法治国。其实非也!朕不会效仿孝武帝施行严刑酷法,也不会效仿孝文帝完全施行仁政儒术治国。咱们汉家自有制度,本来就是一手兴仁政王道,一手兴法治霸道。奈何高祖以下列宗不懂先人智慧,要么一味效仿周朝,仁义治国;要么一味效仿秦朝,严刑酷法。”

  见他似懂非懂,病已感慨道:“朕明白告诉你,如果废法兴儒,豪强必然荼毒天下,百姓必定揭竿而起,天下早晚分崩离析。只有儒法结合,才能既打压不法豪强,又安抚百姓;既选拔真正的贤才,又不至于得罪贵族;既令行禁止,外御敌寇,又能镇压内部反叛,稳定朝局;既分权制衡,以免权臣当道,又能提高办事效率,为百姓谋福。……这些好处这些俗儒明明看到了,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为了国家谋利,为了百姓谋福,恰是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抱负,实现所谓的太平盛世!”

  刘奭抬头不解道:“父皇,施行儒术治国才能实现太平盛世,不是吗?”病已冷眼一瞥道:“谁说的?”刘奭接着道:“周代礼崩乐坏,孔圣人制定礼仪,教化世人,所以百姓去恶向善,人人守礼。当初孝文帝也施行仁政儒术,与民修养生息,所以天下太平,国家日益向好。”

  病已仰天长叹:“乱我汉家者,太子也!你懂什么?谁教你这些的?孔子的礼仪使百姓向善,但使国家富强了吗?春秋霸主、战国雄强哪一个是施行儒术治国了?齐桓公用管仲变法,晋文公用狐偃变法,相继成为霸主。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吴王阖闾用孙子治军,魏国用李悝变法,秦朝用商鞅变法,都迅速强大起来。如今我大汉外患不绝,靠仁政能强军富国吗?”

  刘奭不敢言语,病已摆手道:“去吧!”刘奭唯唯诺诺告退。望着刘奭远去的背影,病已苦笑一声。想起当初皇后许平君聪慧娴静,自己又睿智英武,没想到竟生出这般妇人之仁的儿子。病已也不知道该责备自己,还是怪罪太傅和少傅。

  来到鸳鸯殿,琴棋见病已眉头紧皱,忙浅笑问:“哥哥,敬武一直叫嚷着要去出宫看望钦儿。不如把钦儿召入宫来,咱们一家吃个团圆饭吧?”病已魂不守舍道:“好!”琴棋瞅出异常,先吩咐香儿去照顾敬武,又吩咐侍中谒者去召淮阳王刘钦入宫。

  病已斜依案几,若有所思。琴棋亲自斟茶,默默坐在一旁静等。病已思忖许久,忧心忡忡。如果让刘奭继承大位,他必然会全面废黜严刑,兴起仁政,以儒治国。到时候不法豪强横行,外戚坐大,宦官内外勾结,百姓水深火热,起义必然此起彼伏,社稷随时倾覆。病已有心废了太子,重选贤能。但想到许家的恩惠,许平君的贤惠,病已心有不忍。又想到太子幼年丧母,与自己境遇相似,更心在滴血。

  许久后,淮阳王来请安。琴棋忙扶着病已起身,病已笑道:“钦儿,朕给你安排的师傅教得如何?”刘钦笑道:“启禀父皇,更生师傅博学多才,智慧广博,儿臣十分佩服。长翁师傅聪慧睿智,见识独到,儿臣十分敬佩。”

  病已大喜道:“朕考一你考!《诗经·小雅》有一篇诗文十分晦涩,你听好了:‘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这首诗文是什么意思?”

  刘钦闭目思忖许久,笑道:“儿臣知道了。日月出现凶兆,是天地没有按照正常规律运行。四海内没有善政,是天下有贤才没有被重用。寻常时月食常有,百姓无时无刻不警惕;现在又出现日食,叹息将有大灾降临。”

  病已赞叹道:“好!那你可知道日月代表什么?这首诗背后是什么意思?”琴棋浅笑道:“哥哥,钦儿才十四岁,哪里懂这么多?”刘钦接着道:“禀父皇,日代表阳,指君王;月代表阴,指百姓。日月出现凶兆,是君王没有重用贤才,以至于百姓冤狱四起。现在出现了日食,所以有些人借此指责父皇德行有亏,重用酷吏,远离贤才。儿臣以为他们只是想借天象为韩延寿等人翻案,然后攻击父皇依律治国的政策,推行儒家的仁义道德。”

  琴棋忙轻咳一声,笑道:“这孩子胡言乱语,哥哥千万别当真。”病已长叹道:“是梁丘贺让你对朕说得吧?说得好,说得极对,极对!钦儿,你觉得该如何治理国家?是严刑酷法,还是仁义道德?”刘钦笑道:“父皇,儿臣以为既不能严刑酷法,也不能完全靠儒家仁义。秦二世而亡,就是因为严刑峻法,激起六国民怨。而儒家仁义只能教化百姓,不能镇压不法权贵,如果没有法家辅佐,国家必然衰败。”

  病已陡然起身,大笑道:“钦儿明察好法,这才是朕的好儿子!”病已越想越难过,有心立刘钦为太子,又不忍背弃许平君。思来想去,只好作罢。琴棋见父子俩气氛尴尬,忙吩咐人摆筵。

  席间病已喝得大醉,琴棋在旁照顾,刘钦缓缓告退。病已躺在琴棋怀中,幽幽问:“妹妹,如果将来太子无德,钦儿该怎么办?”琴棋一惊,“哥哥的意思是?”病已叹气道:“让钦儿早点去封国吧!如果朝廷出事,他还可以勤王护驾。当年如果没有梁王,孝景帝哪有天下?另外,我打算让卫尉韦玄成卸任后,去淮阳国担任中尉,辅佐钦儿。他曾装病让爵,这份仁义足以影响钦儿。”

  琴棋偷偷抹泪,想了想,这也是对刘钦最好的选择,竟又破涕为笑。想起这些年得到的宠爱,暗暗心满意足。望着病已熟悉的面庞也已经逐渐老去,琴棋轻轻趴在他胸前,缓缓闭上凤目,呢喃自语道:“钦儿才十四岁,还没有出过远门,不如等钦儿十八岁后再让他。”

  翌日前往椒房殿,皇后思瑶亲自出迎。来到椒房殿,只觉异香扑鼻,温暖异常。思瑶笑道:“夫君,奭儿刚走。”病已笑道:“朕不是来看太子的,是来看望皇后的。最近天气转凉,注意身体。年关将至,你是皇后,该给各宫备些东西了。另外,准备筵席,请各宫都来凑凑热闹。”思瑶笑道:“夫君放心,臣妾心里有数,已经安排下去了。”

  病已赞叹道:“有你操心,后宫让朕省心不少。最近奭儿怎么样?”思瑶愁眉道:“还是老样子,太子良娣司马氏一直没有子嗣。其余十多个孺子也没有动静,臣妾是没有办法了。”

  想起太子詹事的奏报,病已皱眉道:“奭儿只宠爱那个良娣,其他孺子怎么可能有孕?多劝劝奭儿,身为一国储君,要为汉室延绵子孙,不能光顾自己享乐。何况这些女子入了宫,又嫁给了他,他要尽丈夫的本分,不能让人守活寡。要是他不听,就把那些孺子全部赐还出宫。”

  思瑶大惊,“夫君,这……传出去恐怕不妥。”病已摆手道:“你要是觉得不妥,更该好好劝劝他!当初先帝没有子嗣,这江山险些易位!”思瑶只好点头,心里却打了退堂鼓,刘奭的脾气向来固执,思瑶自忖未必能劝动他。

  很快新年到来,病已召来皇后思瑶、婕妤琴棋、卫文君、华合德、戎婕妤、公孙灵芸等人,又请来太皇太后,召来一群儿女共度佳节。唯独太子刘奭领着良娣司马凤,其余都是尚未婚嫁的皇子、公主。众人其乐融融,十分和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