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麒麟阁传 > 第90章 剿抚良策

麒麟阁传 第90章 剿抚良策

作者:淮左卧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2:32 来源:免费小说

  病已看到后将军赵充国奏疏大怒,“朕调发三辅、太常犯人,又调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等中原兵,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等边郡骑兵,与武威、张掖、酒泉太守等郡兵,共计六万人给他,他竟然还敢抗旨!”

  给事中梁丘贺忙劝慰道:“陛下,赵将军奏疏中已经说明了原委。”病已怒道:“读来!”梁丘贺忙扬声道:“微臣知道粮谷调度困难,难以久持,如果继续拖延,必然生出其他变故。为明君计,为百姓谋,微臣请求在西部屯田!临羌东至浩亹县,羌人故田及公田、荒地等共计二千顷以上。另外微臣请罢骑兵数万,只留步兵一万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处。修乡亭,浚沟渠,治湟峡以西道桥七十所,即可通达鲜水左右。今大司农所转运粮草,足够一万人一年食用,无须再运,请陛下恩准!”

  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等人齐齐附议,见朝中过半的人都赞同赵充国意见,病已稍稍放心。派人给赵充国去信,询问赵充国打算屯田多久,何时能够灭羌。

  赵充国再次上书道:“若要灭羌,必须贵谋而贱战,争取一战定乾坤,而不是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所谓百战而百胜者,未必是善于打仗者,而恰恰是以己之不可胜待敌之可胜!羌人虽然是蛮夷,但趋利避害,爱亲戚,畏死亡,与汉人无异。今远离故土,骨肉分离,且失去良田美草,人人暗怀归心。只要陛下班师罢兵,派一万人屯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机,贼人必败无疑!微臣驻守金城,贼人先后降者一万七百余人,此羌人自相瓦解之征兆也,微臣以为决战时机指日可待!”

  病已望着赵充国奏疏,感慨道:“赵将军说得有理,你们怎么看?”前将军韩增扬声道:“陛下,赵将军上奏屯田等优势:一是留田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屯田积蓄,以为防备,招抚并用,威德并行。二是大军压境,形成威慑,令羌人不得返回肥沃土地,积贫积弱,必然内部瓦解。三是我军兵农合一,且战且耕,不失农业。四是军马一月之食可供田士一年之食,罢骑兵可以节省大量费用。五是轻装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扬威武。六是闲暇时伐木材,修治邮亭,作为哨岗,再充实金城。七是待敌人疲敝,挥军进发,乘敌之危;或坚守不出,坐看敌人受饥寒疾疫之患,坐得胜利!八是坚守不出,可以避免伤亡,又没有路阻、远追的弊端。九是内不损威武,外使贼人无法乘虚进攻。十是不惊动羌族其余部落,无节外生枝!十一是趁机治湟中道桥,可通行至鲜水以至西域。十二是节省费用,徭役中息。”

  十二条奏事上呈,群臣议论纷纷,大半附议。病已感慨道:“如果赵将军早上呈十二条奏事,朕也不用派军远征!不过如果按照赵将军的意思,屯田驻守,需要多少年才能平定羌乱?如果羌人趁机进攻,他如何制止?”

  旨意下达,赵充国望着奏疏,字字读道:“‘决战时机指日可待’是指何时?今年冬季吗?还是指明年?将军只计算我军,而不计算敌军,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若敌人闻我军罢兵,立刻聚集精兵猛将,袭扰我屯田士卒或修道兵卒,袭杀我大汉子民,将军区区一万步兵如何能够制止?”

  左右纷纷苦劝,赵卬也赶紧劝谏道:“父亲,陛下已经震怒,天威不可犯啊!”赵充国叹气道:“待我再修书一封!当初陛下降旨,有功则赏,有罪当诛,微臣所以派遣羌人宣谕陛下旨意。罕、开两部落得知陛下心意,纷纷坚守不出,不敢助纣为虐。如今先零羌杨玉阻断道路,时时入寇,当为首恶。如果陛下要诛杀当先击先零羌,不该诛讨无辜。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馀。’又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现在先零羌打算祸乱敦煌、酒泉,咱们不如以逸待劳,此取胜之道也!如果先攻罕羌,先零羌必然相助,得不偿失。如果布军于敦煌、酒泉,重创先零羌,则罕、开之属可传檄而定!否则,恐十年也难平定羌乱!”

  群臣议论纷纷,齐齐附议。见众志成城,病已感慨道:“赵将军堪比廉颇、蔺相如,有他在,国家无忧矣!赵将军给朕算了一笔账,羌人三大部落合兵五万多,加上其他部落,约有七万兵以上。如果都要讨伐,恐怕没有十几年也灭不了他们。百姓刚刚过上好日子,朕不忍使他们再受战争之苦!就依了赵将军,全力对付先零羌,接着屯田西部!”

  不久许延寿、辛武贤也齐齐送来画策,病已权衡左右,既采纳了赵充国离间羌人之策,又采纳了许延寿提出的杀一儆百的威震策略。传旨令赵充国坐镇指挥,强弩将军许延寿出张掖,破羌将军辛武贤出武威,中郎将赵卬出金城,三路夹击先零羌。

  许延寿率军一万出张掖,与先零羌主力遭遇。之前许延寿举荐严延年出任长史,随军出战,这时严延年疾呼道:“将军,敌军一到,迅速布阵吧!”许延寿知道羌人善战,立刻摆出锋矢阵,两翼布上骑兵。羌候杨玉大喜,见汉军不多,立刻指挥一万大军进攻。两军交战,许延寿挥旗指挥两翼骑兵包抄,很快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杨玉大骇,顿觉不妙。果然激战数日后,死伤大半。杨玉见汉军死伤不多,料定形势不妙,急忙撤军。许延寿瞅准时机,迅速出击,俘虏四千人。杨玉只带两千人仓皇逃走,险些没命。

  辛武贤率军一万出武威,遭遇了先零羌犹非一万大军。辛武贤奋力厮杀,激战数日,斩杀三千,俘虏两千。犹非遭遇重创,忙引军退去。途中遭遇赵卬一万大军,犹非大怒,命一千人挑衅,引赵卬出击。赵卬果然上当,追到令居时,突然觉察不对劲。左右疾呼:“不好,咱们辎重被劫!”赵卬急忙回攻,不料粮道被劫,困在令居县无法联系赵充国。

  赵卬大惊,派人向病已报告。病已怒道:“这个赵卬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立刻传旨,八校尉与骁骑都尉、金城太守一起出兵打通粮道,接回赵卬大军!”

  三路齐出,联合搜捕山间的羌兵,终于寻到了犹非老巢。赵卬为了戴罪立功,亲自率军出击。金城太守等人纷纷劝阻,赵卬冷笑道:“你们怕我建功吗?”众人只好依了他,一起率军出击。

  犹非察觉不妙,迅速奔逃。赵卬率军疾追,斩杀数百。犹非刚逃到浩亹水北岸,又遭遇了辛武贤大军截杀。两军鏖战,犹非且战且退。这时赵卬率军赶来,三面合围,犹非大军死伤惨重,四散逃去。

  赵卬大喜,立刻宴请辛武贤,笑道:“多谢太守出手相助,否则愚弟这次就闯了大祸了!”辛武贤也笑道:“我两位弟弟都在你父亲帐下,以后还望赵兄多美言几句!”其实赵卬比辛武贤还小几岁,两人都是过了半百的人,相见甚欢,喝得不亦乐乎。

  辛武贤酒量惊人,门风很严,而赵卬却嗜酒贪杯,酒后喜欢胡言乱语。辛武贤一开始只当是醉话,没有在意。后来赵卬语出惊人道:“不瞒兄弟,如果不是我爹,这羌人根本灭不了。不是我夸口,我爹可是为大汉三代立下了汗马功劳!”辛武贤忙附和道:“那是,当年孝武帝时,赵将军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险些被匈奴困死。关键时刻,听闻是赵将军率百名勇士,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救出大军!”

  赵卬大笑道:“那都是小功,不值得一提。还有呢!”辛武贤一惊道:“莫非还有大功?哦,我想起了,先帝时,武都氐族叛乱,赵将军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的身份带兵平定此次叛乱,后来升为水衡都尉。接着又出击匈奴,俘获西祁王,因功升任后将军。”赵卬摆手道:“不是不是,还有更大的功劳!”

  辛武贤摇头叹气道:“恕在下孤陋寡闻,不知道贤兄指的是什么?”赵卬招招手,贼笑道:“我悄悄告诉你,你可不能乱说。当初霍大将军在位,听闻陛下对车骑将军张安世很忌惮,想暗中除掉他。你不知道吧?据说这个张安世一心向着先帝,对陛下十分不屑,加之又与大将军关系颇好,所以惹怒了陛下。”辛武贤脸色大变,吃惊道:“这……这可是灭族的大罪!贤兄不要再说,我全当没听过。”

  赵卬得意笑道:“这里就你我两人,说的都是不传六耳的话,我都不怕,你怕什么?”辛武贤皱眉道:“那陛下为什么没有动手?”赵卬贼笑道:“还不是因为我爹出手了!我爹听到传闻,立刻入宫面见陛下,对他说:‘张安世是个人才,手拿簪笔侍奉先帝数十年,从没有失误,可见十分忠诚谨慎!’”

  辛武贤饶有兴致问:“后来呢?”赵卬贼笑道:“我爹一席话救了张安世一家,哈哈……你说这功劳大不大?”辛武贤忧心道:“大,太大了!”暗地里犹疑不决,既担心赵卬日后醉酒吐了真言,牵连自己;又担心赵卬继续胡言乱语,有伤病已圣名。

  三路大军俘虏八千,斩杀上万。消息传来,赵充国大喜,一边上书请求赦免羌人,一边亲率两万大军进攻羌人老巢。先零羌老幼还不知道杨玉和犹非大败,突然见汉军杀来,慌忙放弃辎重武器,狼狈逃跑。赵充国缓缓追击,往湟水方向赶。辛武贤的弟弟辛汤疾呼道:“将军,敌人已经望风披靡,何不迅速出击,建立大功?”赵充国摇头道:“穷寇莫追,缓缓追击则敌人慌不择路,急追则敌人必拼死抵抗。”

  在汉军的追赶下,上万羌人四散逃去,近半逃往湟水。见无路可进,羌人纷纷涉水渡河,淹死上千人。赵充国迅速三路围击,俘虏五千人,斩杀上千人,大败羌族。又回军俘虏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大军来到罕羌领地时,罕羌严阵以待,后来见赵充国大军秋毫无犯,人人欢喜道:“汉军果然讲信用!”其余羌族部落纷纷派人来表忠心,希望归还汉土,返回故地。赵充国大喜,派人赐礼品,送还羌族俘虏。辛武贤弟弟辛临众吃惊道:“将军,这些都是反贼,贸然遣返恐怕不妥!何况咱们还没有请旨!”赵充国大笑道:“能不能平定羌患,不在于杀人,而在于诛心!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取信羌人,他们才会甘愿臣服!你们只为自己盘算,没有为国家谋划!”

  赵充国执话音刚落,朝廷旨意到达,病已降旨赦免其余羌人,命其将功赎罪。赵充国大喜,高呼道:“陛下圣明!”自从放还羌人俘虏,羌人各部纷纷上书请求归附。不久羌若零等部落首领斩杀犹非、杨玉的头颅,率众来归。

  病已大喜,罢归强弩将军和破羌将军,只留赵充国在金城屯田,收拾残局。病已询问该如何论功行赏,赵充国上书道:“陛下,唯有剿抚并用才能安定四夷,像强弩将军和破羌将军采取的杀戮政策不可取,只会酿成无穷无尽的祸患!微臣以为领兵以计为本,败多算而胜少算,才能防患于未然,百战百胜。”病已询问群臣意见,众人都不敢评论。病已心里明白,事情牵涉皇亲许延寿,众人都害怕得罪许延寿。

  退朝后,病已召来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宗正刘德、给事中梁丘贺、侍中金安上等人。病已面色凝重道:“都说说吧,是否该赏赐许延寿和辛武贤?”

  魏相上奏道:“陛下,群臣都担心得罪人,所以都不敢明说。老臣侍奉陛下多年,只好实话实说,望陛下恕罪!赵充国说得对,今日许延寿和辛武贤的功劳都是建立在赵充国疲敌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赵充国的疲敌和离间计,二人很难建功!如果褒奖许延寿和辛武贤,就是认同二人的剿杀政策,势必重蹈覆辙,激励后人效仿二人。不如厚赏赵充国,让剿抚政策成为朝廷认可的安抚四夷政策!”

  众人齐齐附议,病已叹气道:“好,那就依了赵充国,赐许延寿和辛武贤金百斤,不另外赏赐。至于赵充国立了大功,赐金百斤,封他的儿子赵卬为右曹,将他的孙子擢拔为郎官。”

  许延寿没有一丝不满,坦然接受;但辛武贤暗恨不已,认为赵充国是故意打压二人,夺人功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