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麒麟阁传 > 第85章 为民改名

麒麟阁传 第85章 为民改名

作者:淮左卧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2:32 来源:免费小说

  病已来到合欢殿内室,皱眉道:“爱妃要让朕看什么奇珍异宝?”灵芸轻轻脱去外袄,媚笑道:“臣妾难道不是奇珍异宝吗?”病已大笑,与灵芸缠绵一番。见灵芸举教子无方,不适合执掌后宫,便没有提起立皇后之事。

  几日后来到兰林殿看望戎黛玉和五皇子刘竟。刘竟又偶感风寒,躺在床上发高烧,黛玉急得直抹眼泪。病已急问:“有没有请侍医?怎么没有派人告诉朕一声?”黛玉满脸愁容,哽咽道:“这孩子常常生病,臣妾也是怕耽误了陛下正事。”

  病已搂着黛玉,感慨道:“你们和孩子就是朕的正事,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侍医怎么说?”黛玉摇头道:“说过几日就好了。臣妾也不知道,每次这孩子生病,总是像得了一场大病般。”

  两人在旁边守护了一整日,黛玉茶不思饭不想,病已只好陪她一起守饿着。直到第二日刘竟好转,黛玉才露出会心一笑。侍女仙儿前来禀报,说常宁殿派人来传话,华婕妤请病已过去。病已一惊,嘱咐几句,匆匆离去。黛玉忙追了出去,握着病已手道:“陛下辛苦了,让您陪我饿了一天。臣妾等下做点好吃点,陛下会过来吗?”望着她渴望的眼眸,病已轻轻点头,露出一丝笑意。黛玉顿时笑上眉梢,忙回去照看刘竟。

  病已来到常宁殿,见华合德急得直搓手,忙上前询问。华合德抓着病已衣袖惊慌道:“陛下,瑜儿……瑜儿不见了!”病已惊道:“怎么回事?”华合德急切道:“臣妾也不知道,臣妾询问了宫里所有的人,他们都说没有见过瑜儿,这可怎么办?”

  病已忙召来众宦官、侍女询问,侍女菊儿说没有见过刘瑜。病已又询问道:“宫里宫外都找过了吗?”众人纷纷点头,唯独菊儿皱眉道:“好像只有娘娘的房间没有搜过。”华合德突然大叫一声,众人大惊,都还没反应过来,她早已飞奔而去。

  众人来到华合德门外,只听屋里传来一个小孩的奶声:“娘,你怎么才来啊?”华合德又气又怒,忍不住将刘瑜抱在怀里责备。病已摆摆手,众人纷纷散去,唯独菊儿守在门外。步入屋内,病已双手背后,静静听着华合德教育刘瑜。

  只听华合德嘱咐道:“瑜儿,你是皇子,无论何时,身边都要跟着几个宫女和太监,懂不懂?”刘瑜歪着小脑袋不解问,华合德耐心解释道:“宫里虽然是咱们的家,但处处都有危险,万一伤到了,你再也见不到娘了,知道吗?”刘瑜努力点点头。

  病已命侍女菊儿将刘瑜领了出去,好生照看。搂着华合德笑道:“小孩就是这样淘神,你多派几个人照看就好了。不过,你刚才说宫里处处危险是什么意思?”华合德掩面一笑道:“臣妾就是随口一说,陛下千万别放心上。陛下许久不来了,晚上陪陪臣妾吧!”病已一惊,笑问:“爱妃一向人淡如菊,怎么突然像变了一个似得?”

  华合德笑而不语。病已摇头道:“朕答应了黛玉,要去她那儿,明日吧。朕有件事想问你,这后宫不能没人打理,你愿意打理后宫吗?”华合德一愣,忙摆手道:“臣妾不是当皇后的料,陛下还是立其他姐妹吧!”病已大笑道:“为什么?”华合德叹气道:“臣妾不想步许姐姐后尘!”病已黯然神伤,默然不语,他总算明白了,原来之前华合德都是装给皇后看得。苦笑道:“难为你了。好生照料孩子,朕走了!”

  望着病已失落得离去,华合德长叹一声,默默低语:“陛下,不要怪臣妾,臣妾这辈子只想安生过日子,护着瑜儿一生平安,不愿卷入无休止的宫斗中。臣妾对不起陛下,望陛下不要责怪臣妾。”

  数日后病已来到披香殿,望着十一岁的太子刘奭和六岁的公主刘施,病已只觉伤心往事齐齐涌上心头。想起当初与许平君在尚冠里的平淡生活,病已时常感慨,如果自己没有当这个皇帝,或许平君不会被奸人毒死。命侍女冰儿将太子和公主领走,病已独自与王思瑶在殿里叙谈。

  王思瑶听闻立皇后之事,愣了许久,逐渐抬头道:“臣妾愿意当皇后,替夫君解忧!”病已十分诧异,笑问:“为什么人人都不肯,唯独你愿意?”思瑶笑而不语。待病已走后,思瑶望着病已远去的背景,喃喃自语道:“生同衾死同穴……”

  二月,病已立婕妤王思瑶为皇后,封其父王奉光为邛成侯。选在吉日举行册后大殿,众嫔妃纷纷参加,群臣齐齐到场。病已命守尚书令梁丘贺宣读立后诏书。

  梁丘贺铿锵有力道:“元康二年二月丙寅,诏曰:自霍氏废,中宫凤位空悬数年,朕闻为圣君者必立后,以承祖庙,建极万方。婕妤长陵王氏温婉淑德,秉性谨慎,内敛端庄,驭下宽厚平和,尊上持躬淑慎,堪为后宫典范。着即册封为后,内驭后宫诸妃,以兴宗室;外辅朕躬,以创盛世。使使持节授皇后玺绶,令母仪天下。赐天下男子爵,各自二级;三老、孝悌、勤农三级;流民一级;鳏、寡、孤、独、贫不能自存者粟,人各五石。”

  思瑶接过皇后玺绶,穿上凤衣,戴上凤冠,三拜九叩,随后与病已站在一起,稍稍后退半步。病已抬起思瑶玉手,扬声道:“皇后已立,望天下万民早立妻室,开枝散叶!”

  夏五月,淮河水患严重,百姓流离失所。丞相魏相上奏,病已令遭受重灾的郡国免除一年租赋等,并派特使赈济四方。同时命郡守、国相等二千石官员巡视各郡国属官,凡治狱有失公允者,全部罢黜。

  诏书曰:“狱者,万民之命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为良吏矣。今官员失其本心,或表里不一,或欺上瞒下,祸乱一方者不在少数。朕尚且被蒙骗,四方黎民何以伸冤?今令二千石各察官属,凡擅兴徭役祸害百姓者,或沽名钓誉而懒政惰政者,或欺上瞒下文过饰非者,尽罢黜,还百姓太平!”

  待灾情过后,少府萧望之上奏,“启禀陛下,微臣斗胆进言,还望陛下恕罪!”群臣诧异,病已也好奇道:“有话直说。”萧望之叹气道:“陛下自登基以来,百姓难以避讳,先后有数万人被抓入牢狱。微臣斗胆请陛下赦免!”

  病已询问丞相,魏相也附和道:“微臣赞同少府说的。年年都有数万人因为避讳不当而被下狱,往年的已被赦免,但今年人数尤其多。”病已忧心道:“数万人为避讳而入狱,传扬出去,朕怕是要遗臭万年了!你们都说说,除了赦免这些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魏相上奏道:“陛下,不如下一道旨,命各级官吏放宽避讳,以免百姓遭殃。”群臣纷纷附议。病已又问萧望之,萧望之跪地道:“微臣斗胆请陛下改名讳!自古天子之名,都是名字生僻,百姓容易避讳。而陛下名字十分简单,且两字都是寻常百姓常用之字,难以避讳,望陛下体恤百姓,做盛世明君!”

  病已没有立刻答应,匆匆散朝。后单独召见给事中梁丘贺,梁丘贺早知病已心思,笑道:“陛下是不是为改易姓名的事忧心?其实改也行,不改也行,如果陛下想改,微臣可以为陛下想一个好名字;如果陛下不愿改,微臣也有方法避免百姓遭殃。”

  见梁丘贺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病已也立刻明白他心思,不禁笑道:“给事中明明有了答案,何必问朕?”梁丘贺笑道:“陛下也已经有了答案,何不直说?”两人纷纷大笑。

  细细商议一番,梁丘贺建议取名“询”。病已细问,梁丘贺笑答:“陛下,询者,谋也。《尚书舜典篇》载‘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陛下足智多谋,是盛世明主,当以询为名。另外,询有咨询的意思,《国语》云‘咨才为诹,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陛下海纳百川,事事兼听,当以询为名!”

  病已拍掌赞叹道:“好名字,刘询,朕意已决,就以刘询为名。”五月二十日,病已下诏,诏书曰:“听闻古时天子之名,晦涩难懂而容易避讳。今百姓多触讳而下狱,朕心甚痛。自今日起,朕更讳为‘询’,之前因为避讳不当而入狱者全部无罪释放,赐钱五万,良田二十亩。”百姓额手称庆,纷纷为病已祈福。病已表面上更名为刘询,但对旧名早已有了感情,私下仍然以刘病已自居。

  诏书刚下不久,病已贬少府萧望之为左冯翊,原左冯翊卫官赐致仕还乡,赏赐无数。萧望之以为病已嫉恨自己,知趣上书请病,打算辞职归乡。病已收到萧望之奏疏,大笑道:“萧望之这是跟朕杠上了!他以为朕贬斥他,其实朕是另有深意。侍中,你可知道朕的意思?”

  建章卫尉金安上笑道:“陛下是不是想让萧望之积累功绩,然后提拔他?”病已又问梁丘贺,梁丘贺笑道:“陛下应该是考验萧望之,如果他是可塑之才,这次担任左冯翊就是个好机会;如果他不是,左冯翊大概就是他仕途的坟墓。”

  不久金安上亲自探望萧望之,萧望之装病不起。金安上大笑不止,萧望之怒道:“本官有病,侍中却当面大笑,是不是太失礼了?”

  金安上正色道:“比起失礼,府君失职罪过更大。”

  萧望之冷言道:“本官有病,众所周知,且已请假,怎么能算失职?”

  “比起失职,失去陛下信任更可怕。”

  萧望之身躯一颤,苦笑道:“难道阁下是来看我笑话的吗?如果是,恕本官不远送!”

  “哈哈,府君聪明一世,怎么现在却糊涂了?陛下对府君寄予厚望,希望将来重用您。这次之所以调任左冯翊,是因为之前府君担任平原太守时日太短,陛下还没有看出府君的治政才能。如果府君能够迎难而上,必然前途无量!”

  萧望之大喜,连忙起身道谢。立刻命人备马,直奔左冯翊府办公。

  不久西域战事再起,匈奴单于再度率军进攻汉朝在车师的屯田吏卒。之前匈奴大臣都认为汉朝在车师屯田对匈奴威胁极大,车师有肥美的土地,且靠近匈奴,如果让汉朝积蓄充足粮草,必然从西部对匈奴发起进攻。单于欣然赞同,也认为汉朝在西域屯田对匈奴是致命威胁,不可不争,于是屡屡率军进攻汉朝在车师的屯田兵。只不过屡屡进攻,屡屡失败,所以这次瞅准时机,卷土重来。

  校尉司马憙病重,卫司马郑吉独率七千兵马前往救援。两军相遇,在交河城下,匈奴三万大军包围了郑吉七千兵马。郑吉不得不退往交河城,选拔百名死士突围,前往敦煌求援。

  病已收到敦煌奏报,大怒,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后将军赵充国慨然起身道:“陛下,渠犁的援兵有限,敦煌的救兵就算去了,也会被匈奴围城打援。既然匈奴主攻西域,咱们不如出兵攻打匈奴右地,迫使匈奴主力回救,围魏救赵!”前将军韩增等人纷纷附议。

  丞相魏相起身反对道:“陛下,救乱诛暴被称为义兵,兵义者出师有名,无往不利。敌人进犯,我不得已而起兵,被称为应兵,兵应者心怀忧愤,哀兵必胜。为小事争强斗狠,不顾大局,被称为忿兵,兵忿者小不忍而乱大谋,得不偿失。贪人土地,争人财物,被称为贪兵,兵贪者目光短浅,不能谋远,败亡有日。依仗国家之大,民众之多,扬威于敌国,被称为骄兵,兵骄者穷兵黩武,外强中干,败亡在即!当初先帝穷兵,险些葬送了国家,望陛下三思!”

  病已想起孝武帝穷兵黩武险些把国家掏空,以至于农民起义不断,险些葬送了大汉天下。深吸一口气,皱眉道:“照丞相的意思,是不能出兵了?”

  魏相长叹道:“陛下,咱们与匈奴还没有彻底撕破脸,小不忍则乱大谋。几年前匈奴为了表达善意,放回所有俘虏的汉民,至今没有侵犯大汉边境。眼下虽然在车师交兵,毕竟是争夺他人土地,不是生死之争。如果咱们贸然出兵进犯匈奴,匈奴必然以牙还牙,进犯汉境。陛下请细想,我攻匈奴,匈奴西迁;匈奴攻我,子民被掠,财物被抢,咱们得不偿失。再者如今边郡困乏,粮草短缺,士气不振,更有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足见民怨之大!现在群臣不忧惧内患,却要发忿兵与匈奴争强斗狠,微臣以为这大概就是孔子说的‘恐祸起萧墙也’!”

  病已感慨不已,扬声道:“内忧更胜外患,现在对于匈奴,还是需要忍让,待时机成熟,朕必夺回西域,将匈奴彻底逐出西域!另外,派长罗侯常惠率张掖、酒泉上万骑兵前往援助卫司马。告诉常惠,如果击退了匈奴,迅速退回渠犁,放弃车师故土,保住玉路南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