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长歌 > 第三十章掀桌(下)

大明长歌 第三十章掀桌(下)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1:43 来源:免费小说

  第三十章 掀桌 (下)

  “不知道好歹,不知道好歹!这南京城的文武官员,全都长的是狼心狗肺!” 龙江关码头,李如梓举起佩刀,将水师官船的桅杆砍得木屑乱溅。

  船老大心疼得嘴角抽搐,伙计们也一个个不停地皱眉。然而,他们却谁都没胆子上前阻止李如梓的破坏行为,更没胆子大声喝令对方停手。

  原因不仅仅是李如梓身上穿的武将常服,大伙心里头,实在是觉得理亏。李如梅、李如梓两兄弟与一群豪杰,舍命大战倭寇,救下八卦洲数百万石存粮的英勇事迹,早已在水师当中传了个遍。凡是听闻此事的弟兄,无不对当日参战的豪杰,暗暗挑起大拇指。然而,南京六部的官员们,非但没有感激李家兄弟的救命之恩,反倒联手上本,弹劾李家兄弟和洛七等人,擅离职守!

  在大明朝,武将不经请示脱离军队乃是重罪。虽然李家兄弟是在平定哱拜叛乱凯旋而归的途中溜到南京散心,身边没有带领一兵一卒,但是,如果朝廷中有人盯着不放,兄弟俩连同与他们一道“溜号”的朋友们,也全得吃不了兜着走。(注1:哱拜,明代宁夏副总兵,万历二十年春叛乱。很快就被名将李如松平定。是为三大征中的第一征。)

  更何况,此番回北京接受校阅,乃是大明皇帝对凯旋之师的特别嘉奖。不去北京见皇帝,却跑到南京来管别人的闲事,说是“欺君”,恐怕都不为过。

  所以,尽管李家在军中树大根深,尽管兄弟俩先前在平定宁夏叛乱的战斗中功劳显赫,二人听闻南京六部官员的恩将仇报行为后,也只能赶紧结束游历,以最快速度去与凯旋过来的大军汇合。至于“击败倭寇,保护大明夏粮”的功劳,兄弟俩是想都不用再想!

  “老六,别砍了,一旦砍断了桅杆,咱们走得更慢!” 作为比李如梓年长许多的五哥,李如梅倒是非常看得开。见自家弟弟一刀砍得比一刀用劲儿,快步走上前,笑呵呵拉住后者的胳膊,“咱们自己问心无愧就行。只要在弟兄们入京之前跟他们汇合在一起,谁都不能告咱们欺君。至于功劳,有宁夏平叛所立的那些,已经足够。再多了,反而未必是好事!”

  “是啊,六哥,我父亲也说过,朝廷中许多官员,都觉得武将个个脑袋后都长着反骨。”不待李如梅的话音落下,骆七笑着上前,轻轻拉住了李如梓的另外一只胳膊,“先前剿灭哱拜的功劳,已经足够咱们几个都连升好几级。二哥如今是宁夏总兵,中军都督府同知,此番班师回朝,弄不好就能升都督。二哥是中军都督府佥事,这回估计也能升同知。三哥,四哥都是指挥使,如果五哥和你再变成指挥使,皇上即便再信任李家,麻烦恐怕也是一大堆!”

  “清者自清!我们李家,世代忠良,才不怕那群疯狗乱咬!” 李如梓气得两眼冒火,却只能悻然丢下钢刀,低头朝着甲板上狂啐。

  他心里非常清楚,五哥李如梅和好朋友洛七,说得都是金玉良言

  辽东李家在平定哱拜的战事中,立下的功劳实在太大了。大到朝廷几乎无法酬谢的地步。如果按照正常的标准论功行赏,甭说一门两都督四指挥使,就是一门六个总兵,都极有可能。如此,朝廷在北方的军队,就有将近六成,要由李家掌控。在太平时节,如此庞大的实力,对一个家族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儿。

  最鲜明的前车之鉴,就是大明已故太子少保戚继光。尽管此人想尽各种手段自污,甚至不惜让人编造自己怕老婆的谣言,依旧无法让朝廷相信他的忠诚。到最后,竟然被朝廷以贪墨的罪名赶回老家,贫病而死!(注2:给事中张希皋弹劾戚继光的罪状之一,就是贪污军饷。而戚继光最后却穷得吃不起药。)

  “在没跟倭寇交手之前,我还有点害怕,万一被言官发现咱们私自脱离军队,会给家里招灾惹祸。呵呵……” 正愤懑间,五哥李如梅声音却又传入了他的耳朵,隐隐约约,竟带着几分庆幸,“等见了重楼兄所作所为,我才明白,像咱们这种人,偶尔犯些不大不小的错儿,才是真正的会做事。所以啊,重楼兄能执掌禁军十多年,然后又被外放到漕运总兵这个天下一等一的肥差上,真的半点儿都不奇怪。”

  “他们……” 李如梓双拳紧握,用脚将甲板跺得“咚咚”作响。

  自家哥哥说的,又是一句大实话,让聪明的他,根本没办法,也没力气去反驳。

  王重楼上任第一天,不去接印,不去拜会南京城内的同僚,反而到秦淮河上找昔年的老相好小春姐,种种行为看似荒唐,却包含着一个非常高深的做官道理。那就是,犯错要衡量轻重,并且选好时机。

  同样是自污,他去秦淮河上找小春姐,就是丝毫没有生硬的痕迹,并且令人觉得他有情有义。让紫禁城里的那位皇上听闻了,能够对此事一笑了之。而选择把错误犯在上任之前,非但能令此人的漕运总兵生涯,不会落下任何污点。还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哪怕麾下的漕兵再多,他这个漕运总兵,都没有足够的名望,带着麾下的弟兄们谋反!

  “南京六部那些狗官,像护食的乌鸦般,唯恐咱们抢了它们嘴里的死老鼠!” 见李如梓好像依旧无法释怀,洛七笑了笑,继续低声给李如梅帮腔,“却不知道,他们的这几声乌鸦叫,反倒是帮了咱们的大忙。只要咱们能及时与大军汇合,一并去接受皇上的校阅,欺君这个罪名就无法成立。至于其他罪名,都可以拿平叛中的战功相抵。反倒省得咱们也想方设法自污了,万一自污得太着痕迹,反倒又成了别人手中的把柄!”

  “那倒是,唉——” 李如梓想了想,终于叹息着点头。

  他今年只有十七岁,洛七与他同龄。五哥李如梅虽然大了一些,也不到三十。都属于气血方刚的年纪,打完了一场恶战之后,偷跑到江南寻花问柳,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罪。所以,只要避开了欺君这一条,言官们弹劾的再凶,朝廷都不会对他们处罚得太狠。顶多也就是个功过相抵,官职原地踏步而已!

  “只可惜,让子清和守义两个,也跟着吃了挂落!” 叹过之后,他又悻然补充,“功劳对于咱们来说,的确多余。但是对于他们哥儿俩……”

  “你放心,即便不受咱们的牵连,’识破倭寇阴谋,保护八卦洲夏粮’ 的功劳,也落不到他们哥俩儿头上!” 李如梅看了他一眼轻轻摇头。“那个功劳太大了,他们哥俩儿根本吃不下。甚至有可能,连口汤都喝不到!”

  “嗯?” 李如梓听得满头雾水,两只眼睛瞬间瞪了个滚圆。

  “倭寇前前后后在南京城里折腾了小半个月,南京守备衙门,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司,南京六部,应天府,地方水师和卫所,那么多衙门,数百名官员,全都没发现。就他们俩贡生发现了,若是如实向上汇报,得多少人丢官罢职?!” 有心给自家弟弟普及一些官场中的常识,李如梅叹了口气,继续笑着补充,“所以啊,这个战报发到朝廷,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模样呢?给他们两个定的功劳越大,别人的罪责也就越大。相反,把前面的事情,与最后这一场恶战,分开来说,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他们俩,顶多是那天误打误撞,跟着王重楼登上了八卦洲,恰好遇到倭寇逆江而至,不得不血战自保。而前面那些事情,与倭寇必须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这……” 李如梓听了个目瞪口呆,好半晌,才喃喃地呻吟,“这,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么?就不怕,就不怕今后被皇上知道?”

  “今后被皇上知道,又能怎么样?皇上还能为了给俩贡生出气,将整个南直隶的文武官员,都撤职查办?” 李如梅笑了笑,方正的面孔上,写满了无奈。“他们俩如果聪明,就不要挣扎,听从别人的安排,也许还能多少得到点好处。如果仗着立下了大功,就选择硬顶。唉,说实话,虽然张家和李家,都是勋贵。可他们,他们毕竟不是主枝……”

  “不行,我得回去!” 没等五哥把话说完,李如梓忽然俯身捡起了刀,随即,一个箭步窜到了船尾。

  船已经拔锚启程,他却丝毫没有犹豫。又一个箭步,直接窜上了码头。随即,撒开双腿,转眼间就消失于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注:鲁院学习,更新不及时,勿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