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长歌 > 第一章 伏波 (中)

大明长歌 第一章 伏波 (中)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1:43 来源:免费小说

  第一章 伏波 (中)

  “咔嚓!” 撕裂长空,照亮船舱中三张年青的面孔。

  李彤已经开始蓄须,张维善的笑容里明显多了几分疲倦,只有刘继业,仿佛丝毫没有受时光的影响,还像三年前一样高大白净,英气迫人。

  非但长相一如昨日,他的性情也是如此。不待雷声散去,就皱着眉头提醒,“姐夫,守义,你发现没有?邓老前辈跟关叔,好像以前就认识!”

  “发现了,但是,我不相信关叔会害你!”李彤喝了一杯酒,身子暖和了不少,声音听起来也中气十足。

  “邓前辈是重楼兄推荐给我的,能被重楼兄推崇的人,绝不会是个奸佞之徒。” 张维善也笑了笑,大声回应。

  “那倒是!”刘继业眨巴了几下眼睛,轻轻点头。

  关叔是王二丫父亲的旧部,也是从小将王二丫看护到大的长辈。无论以前出身有多神秘,都不可能害自家女儿伤心。而漕运总兵王重楼,则是三人在官场中遇到的,难得的几个值得信任的前辈之一。并且多年来,始终不求回报地给三人提供支持。如果连关叔和王重楼都无法相信,这世界上,恐怕他们除了彼此之外,已经找不到第四个可以相信的人。

  “先前在云南,邓老前辈宁可拼着丢官罢职,也将被擒获的缅甸土匪给杀了个一干二净。” 唯恐刘继业继续疑神疑鬼,张维善拿起毛巾擦了把脸,笑着说出一段往事,“当时清流恨不得逼着朝廷将其斩首示众,以示大明的天朝气度。而现在,事实却证明了,他杀得一点儿都没错。整整三年多,匪徒在缅甸互相之间无论打得多激烈,却没一箭一矢再敢落入大明境内!”

  “有胡思乱想的精力,你还不如去跟周建良学学怎么指挥船上的弟兄。他这个人虽然贪心了些,一身本事却不含糊。咱们出海之后,能顺顺利利走到现在,他绝对功不可没。” 李彤又抿了一口酒,带着几分鼓励的口吻补充。

  “我不是胡思乱想,我是怕百密一疏!” 刘继业被自家姐夫和好友,说得脸色发红,扁着嘴摇头,“为了这次出海,咱们可把浙江海防营和漕运舟师营的全部家底儿,都搭上了。万一哪里出了纰漏,非但两年多来的努力全都白费,也辜负了王总兵和李提督他们的期待!”

  这话,可是戳到了两位好友的心窝子上。顿时,让李彤和张维善都收起了笑容,沉默不语。良久,二人方各自举起酒杯,将里边的陈年女儿红一饮而尽。

  “轰隆隆隆……”一连串的雷声滚过,震得船舱战栗不已。

  如山巨浪,将四桅沙船抛向半空,又甩入谷底。李彤、张维善两个人心情,也如脚下的沙船般,不停地起起落落。

  两年多了,一晃功夫,七百余天就被抛在了身后。昔日东征战场上的喊杀声,渐远渐微。昔日并肩作战袍泽,也渐渐失去联系,彼此各不相顾。

  两年来,他们身处肥缺,说一不二。每天,他们哪怕是躺着睡大觉,甚至离开军营四处游山玩水,都不愁没有白花花的银子进账。每天,他们哪怕是喝酒赌钱,甚至驾鹰纵犬,招摇过市,也不担心各自的前途。

  被皇上钦赐了麒麟袍服和秋水雁翎刀的爱将么,不外出作战时,骄纵跋扈一些有什么关系?况且他们又都那么年青,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岂能如垂垂老朽那样规规矩矩?

  在外人看来,他们能够安于各自的职位,既不像某些“老兵痞”那样,嫌弃朝廷的封赏太少,叫嚣闹事。又不像某些当朝新贵那样,凭借万历皇帝的赏识,上蹿下跳,已经非常难能可贵。像这样沉稳又知道进退的年青人,未来的前途都不可限量。只要假以时日,必可青云直上!

  然而,那些尸位素餐,甚至是居心叵测的家伙,哪里会明白,日进斗金也好,青云直上也罢,根本不是李彤和张维善两个想要的!

  的确,他们当初投笔从戎,就是为了不再平庸地混日子,为了能尽快地博取功名,封妻荫子;为了获得各自身后 那个庞大家族的认可;为了重现祖辈一次次照进自己睡梦中的辉煌!

  可随着汗水和血水洒在东征战场,随着一次次与弟兄们并肩而战,随着一次次为了胜利而欢呼,为了袍泽阵亡而落泪,他们梦想早就发生了改变。他们想要的,早已经不光是个人的飞黄腾达,他们还想要,让所有的付出都能看到结果,让所有的鲜血,都不要白流。

  他们殷切的希望,能早日饮马釜山港。他们恨不得早日,将倭寇全都赶下大海。他们做梦都想着,通过东征之战,让倭寇今后看到大明的日月旗就瑟瑟发抖。他每时每刻,都期盼,明军号角所致之处,四夷纷纷俯首,群贼闻风远遁……

  然而,自打两年前回京献俘至今,“东征”两个字,却无人再提。从万历皇帝到朝中群臣,都仿佛得了健忘症一般,忘记了发生在朝鲜的那一场场血战是因何而起,忘记八卦洲曾经的大火和辽东境内曾经的狼烟。忘记了丰臣秀吉当初逼迫朝鲜跟日本一起进攻大明,所放出的那些厥词。忘记了倭人到现在还占据着釜山港,屯兵二十余万,随时可以向北方发起进攻!

  两年来,“怀柔”两个字,早已取代了东征,成为朝野双方的共识。无论是大学士赵志皋,还是兵部尚书石星,都对此念念不忘。而因为图谋入阁失败,愤而辞官回家的清流领军人物顾宪成,更是把“怀柔”俩字,挂在了嘴边上。在他的极力推动下,一些儒林宿老,甚至提出了仿照汉唐旧例,派遣一位公主去嫁给丰臣秀吉动议。全然不顾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已经年近花甲的事实!

  如是怀柔之计真的有用,李彤和张维善倒也不会郁闷成这般模样。可亲自与倭寇面对面厮杀,亲眼见过倭寇的凶残与狡诈,亲眼看过朝鲜各地如何在倭寇践踏下变成一片片废墟的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那些贪婪且短视的贼人,没被逼到山穷水尽之时,会主动撤走,会将吃进肚子里的肉,如此轻易便吐出来!

  两年来发生的一切,也无时无刻不印证着他们的推断。尽管当朝的大佬们,不遗余力地替倭寇弥补谎言中的疏漏。尽管万历皇帝一再让步,甚至准许日本的使者小西飞,骑马进出宫门。可两年前有多少倭寇盘踞在釜山,现在还是多少!倭寇两年前以什么借口拖延时间,现在也一模一样。双方的和谈,没有任何实质上进展。只是一而再,再而三,于文字如何表达细节上纠缠不清。

  而每次文字表达细节上出现改变,小西飞都要求派人回日本向丰臣秀吉请示。信使往返一次,少说都得耗时三个月。四次往返,就是一整年。在这一整年之中,参加东征的大明东将士,不停地去草原和高原上,应付塞外各部挑起的事端,距离朝鲜越来越远。而赖在釜山的倭寇,装备却越来越精良,训练也越来越充足。

  在这期间,倭寇的动静,不是没有传回大明。孙暹手下的锦衣卫,屡屡冒死向朝廷示警。但是,这些警讯,却一概被视为杞人忧天。醉心于不战就屈人之兵的皇帝、阁老和尚书们,比着赛掩耳盗铃。为了各自的颜面和利益,他们拒绝相信一切对“怀柔”不利的事实!为此,万历皇帝还在阁老赵志皋的提议下,将质疑倭方诚意的右佥都御史曹学程打入了大牢。

  有了曹学程这个不识时务的前车之鉴在,谁还敢再对“怀柔”之策说个不字?满朝文武,仿佛全都变成了小西飞的长辈,对这个嘴里没一句实话的家伙,关怀备至。为了促使日本相信大明不会追究日本挑起战争的罪责,接替宋应昌担任备倭经略的顾养谦,甚至以镇压“叛乱”为名,对一些发出怨言的浙籍老兵,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

  由于朝野舆论的高度统一,那次镇压,被掩盖的非常完美。甚至在很久很久之后,李彤和张维善两个,才终于从大醉酩酊的洛七嘴里,得知了当时的真相。不过是一些士兵在返乡途中,抱怨朝廷让袍泽的血白流在了朝鲜。不过是几个百总因为朝廷答应的奖赏迟迟没有兑现,堵住了上司的帐篷讨要说法。如果顾养谦和他麾下的心腹们,能拿出对待倭寇的两成耐心对待这些老兵,绝对能让老兵们个个心满意足。然而,为了立威,顾某人得到属下的汇报之后,却毫不犹豫地派出了大队人马,将老兵们团团包围,砍杀殆尽!(注1:关于顾养谦下令斩杀东征老兵之事,见于史册。历史上,此人为此举,没付出任何代价)

  “我日他八辈儿祖宗!” 没等洛七的哭诉声落下,刘继业已经拍案而起。整顿铠甲,就准备驾船直奔辽东。

  亏得与洛七同来看望二人的李如梓,还保持着清醒。果断扑上去,从背后将刘继业牢牢抱紧。“永贵,别冲动。事情都过去一年半了,你还真能砍了顾养谦的脑袋?!他,他可是备倭经略兼蓟辽总督,官职和实权都比我哥还大,身边随时都带着五百家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