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长歌 > 第十二章社鼠(上)

大明长歌 第十二章社鼠(上)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1:43 来源:免费小说

  第十二章 社鼠 (上)

  在大明朝,文臣武将之间壁垒赫然。

  立国之初,武贵文贱,武将们将文官压得无法抬头。而土木堡一役,大明朝实权在握且懂得内斗的老将,被英宗皇帝尽数葬送,整个武将体系青黄不接,从此文臣才把控了朝堂,一步步将武将踩在了自己脚下。

  所以,才有了“琼林宴把盏者方为英杰”这句话。虽然侵犯了北宋名相韩琦的版权,却道出了大明士林的一个共识。那就是,读书人参加科举出仕,才是正途。此外,全都是歪门斜道!而胆敢给走“歪门邪道”者放行的人,无论其官职高低,必会激起公愤,导致整个士林携手共击之!

  所以,两个国子监的学生杀的是真倭,假倭,并不重要!他们是主动出击,还是被迫反抗,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身为文贡生,却由武入仕这个口子不能开。否则,文武之间的界限就要大乱,文官们努力了百年才早就的大好局面,就要毁于一旦。

  而如果应天府尹王福瑞以先前的那套说法看待三个案件,牵涉于其中的两个学子,非但没有过错,并且需要官府当做义士大肆表彰。二人哪怕不参加科举,甚至不用熬到国子监卒业,就有可能平步青云!

  应天府尹王福瑞虽然不是一个昏官,可他跟两个年青的文贡生既不沾亲带故,又无财产往来,凭什么为了二人去得罪整个士林?当即,此人心里就有了决断,拱起手,心悦诚服地向严锋行礼,“多谢年兄提醒!今日若非兄长提醒,王某差点就犯下失察之错。下面人偷懒,硬把三个不相关的案子往一起联系,王某立刻就将案卷发回刑房,让他们严查,一定不给妄人钻了空子!”

  “贤弟客气了!” 见王福瑞如此上道,严锋老脸上,立刻就写满了嘉许。笑着起身,拱手还礼,“你一直忙着教化百姓,对士林中的一些禁忌不太留意,也是应该。不过,愚兄会努力帮你看着,尽量发声提醒,只要你不嫌愚兄多嘴便好!”

  “不嫌,不嫌,兄长多虑了。王某知道好歹!” 王福瑞笑着躬身,再度向对方行礼。

  “贤弟虚怀如谷,今后前途必远在所有同年之上!” 南京右佥都御史严锋笑着还了个礼,随即快速补充,“其实还有一件案子,可能江宁县那边还没来得及向贤弟汇报。“桃花巷那边有个姓吴的举子,昨夜居然被人灭了满门……”

  “严兄是说那个喜欢搬弄是非,包揽诉讼的吴四维?” 应天府尹王福瑞眉头轻皱,立刻给出了回应,“那件案子,没有经过江宁县,而是直接惊动了府衙。刑房典吏带着仵作和衙役们,一大早就赶过去了。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典吏和捕头们都认为是熟人作案。”

  “熟人作案?” 严锋听到“搬弄是非,包揽诉讼”八个字,脸上的笑容就已经消失,再听到典吏和捕头们的初步结论,立刻阴云满面,“好一个熟人作案,一句话,就将吴举人从受害者,变成了凶手的同党。然后再花上一两年慢慢去梳理,运气好恰巧遇到了凶手,就将案子结束。运气不好,也是恶人内部分赃不均引发的火并,可以不了了之。”

  “严兄……” 应天府尹王福瑞心头听得心中发堵,然而,有刚才的前车之鉴在,却不敢怪严锋信口雌黄,只能强压下怒气,冲着对方低声请教,“严兄莫非以为此案另有蹊跷?如果严兄掌握了确凿证据,还请明示。夏粮北运在即,王某真的不愿让城内人心惶惶!”

  “那两个贡生带领家丁在秦淮河上行凶之时,吴四维曾经带领几名同乡举子力阻。而昨夜那两个举子前脚遇刺,后脚吴四维就被人灭了满门,这时间未免赶得太巧!” 严锋撇了撇嘴,冷笑着给出了回应。

  按道理,他一个正四品高官,即便落了势,被政敌一脚踢到了南京,此刻也应该注意点儿身份,不去直接找两个白丁的麻烦。可那吴四维乃是他麾下重要一卒,刚刚准备拱过河去当车使,就被人用刀剁掉了脑袋,这口气,他又怎么可能咽得下?

  更何况,在他眼中,张维善和李彤两个,也绝非寻常贡生。极有可能,就是对手派出来头前探路的小卒。自己的小卒被灭,他若不能以一换二,如何又能扳平局势?如何能逼出对面的车、马、跑、相?

  “严兄莫非以为,是那两个贡生,带领家丁登门寻仇?” 应天府尹王福瑞,被严锋的话吓了一跳,赶紧端正态度,大声追问,“严兄可有真凭实据?若是有,王某这就可有发下火签,让差役抓他们两个归案!”

  “这不是明摆着么,时间,作案动机,都对得上!” 严锋瞟了王福瑞一眼,对此人的啰嗦很是不屑,“贤弟只要派人把他们拘进府衙内,吓唬一番,肯定就能水落石出!”

  “严兄,小弟这边断案子,可不像先前驳回底下人所做结论那么简单。” 王福瑞闻听,立刻苦笑不得地摇头,“驳回底下人所做结论,小弟只需要一句话就够了。而断案子,却要真凭实据。且不说还有同知、刑房典吏,以及若干同僚子在旁边看着,单纯那两个人头上的贡生功名,小弟也不能随便就拘他们前来问话。当然,如果严兄手里拿着真凭实据,就另说了。小弟即便拼着被南京吏部和刑部申斥,也一定替吴举人雪了这灭门之冤!”

  话,说得很委婉,也很漂亮。但底线,也亮得非常明白。地方官府断案,不像言官弹劾同僚。言官弹劾同僚,不需要凭据,风闻奏事就行了,这是大明太祖给他们的权力,后世皇帝即便气个半死,也不敢擅自更改。而地方官断案,自古以来就得讲究人证物证确凿,否则就是蓄意栽赃陷害。一旦留下首尾,当事官员难免会吃不了兜着走!

  “贡生算什么功名?” 见对方不肯依照自己的指点行事,严锋心头懊恼,说话声音瞬间转高,“只要你想办成铁案,严某一句话,就让有司剥夺他们的学籍?”

  “小弟相信以严兄的本事,夺了他们的学籍,易如反掌!” 应天府尹王福瑞听得心中一凛,却愈发不敢轻举妄动。

  他先前之所以答应严锋,不给两个学子拿着倭寇的头颅邀功领赏的机会,是因为此事对他来说非常简单,且不会落下任何把柄。而凭着严锋一句话,就硬将两个贡生当做杀人的嫌犯拘进府衙审问,却会让他冒上极大的风险。

  他跟严锋之间的交情,仅仅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还不在一张榜单上。凭什么要为此人赌上自家前程和好不容易才积累下的官声?

  “在此之前,还请严兄体谅王某的难处!” 顿了顿,王福瑞压低了声音,迅速补充,“况且严兄可能有所不知,他们两个,也不能算是寻常贡生。一个出自临淮侯府,另外一个,则还有机会承袭英国公的爵禄。严兄身为御史,可以不惧权贵。可王某这边,却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两位勋贵之后拘进衙门里。若是没有真凭实据,拘时容易。待到不得不放人的时候,可是难上加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