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长歌 > 第十二章 龙山 (下)

大明长歌 第十二章 龙山 (下)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1:43 来源:免费小说

  第十二章 龙山 (下)

  “小西摄津守既然有如此雄心,先锋职责,就交给阁下。” 没想到小西行长居然会主动给自己打下手,宇喜多秀家满意地点头。

  他用兵素来谨慎,虽然准备打的是朝鲜官兵残部,也坚决采取苍鹰搏兔之策,不留余力。趁着所有倭寇头目都在的机会,继续调兵遣将。最后,包括小西行长的第一番队在内,总计凑起一万八千余倭寇。并且亲自担任主帅,准备将趁乱流窜到幸州的那支朝鲜兵马团团包围之后,斩尽杀绝。

  只是如此一来,虽然胜券在握,出征的准备时间,未免就要长一些。再加上各路倭寇刚刚经历过碧蹄馆之战,多少都需要喘口气儿,所以,一直准备到了第四天早晨,大军才踏上了征程。

  参战的一众倭寇,以往跟朝鲜官兵交手,都从未有过败绩。因此,不约而同的认为,此番出征,会像春游踏青一般轻松。却谁都没想到,早在他们离开出征之前,已经有三个朝鲜商贩,悄悄离开了王京,抢先一步,将消息送到了上次立花统虎踢到的铁板之处,坡州。

  “大明锦衣卫探得紧急军情,需要告知李提督,请各位尽快通禀!” 一脚踏入明军控制地段,三个用狗皮围脖儿遮了半边脸的朝鲜商贩立刻冲向哨卡,低声朝当值的总旗命令。

  “提督,提督不在坡州!” 当值的总旗刘阿八被吓得打了个哆嗦,惨白着脸大声解释。

  其余的当值兵卒,也赶紧关闭了桥头的哨卡。隐隐摆出一个攻击阵型,将所有无关人等,隔离在了十步之外。

  也不怪他们如此紧张,在大明,锦衣卫三个字,在大明素来有停止小孩夜啼的功效。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只要被锦衣卫给盯上,通常都会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至于锦衣卫内部职责如何划分,哪些部门负责对付内鬼,哪些部门负责对付外敌,则是明白的不肯说出来,肯说出来的基本都不明白。

  “提督不在坡州,他去了哪里?” 非常令刘阿八等人意外的是,三个锦衣卫当中看起来身份最高的那个,居然没有对他们摆架子。只是将眉头皱了皱,再度低声强调,“你可不要随意敷衍,否则,耽误了军国大事,任何人都保不住你!”

  “真的不在,真的不在。提督四天之前就去了开城,这根本不是秘密。您老只要进坡州一打听,就能知道。” 刘阿八有怕又急,赶紧将李如松的去向如实汇报。

  “那现在坡州这边是哪位将军率部驻扎,速速带我去见他!” 锦衣卫头目从刘阿八的表情上,看出他不敢撒谎,又皱了皱眉头,低声提出了第二个要求。

  “这……” 刘阿八本能地就想要执行,却又害怕上司怪罪自己擅离职守,顶着一脑门子汗水,不知道如何是好。

  就在此刻,斜刺里,忽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响。“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紧跟着,一队打扮古怪的骑兵,如飞而至。带队的游击单手拉紧战马的缰绳,另外一只手拎着短铳,横眉怒目:“阿八,你为何突然封了浮桥?可是有人故意闯卡?”

  “没,没有!” 刘阿八怕来人惹祸,慌慌张张地摆手,“游击,有,有人要……”

  没等他主动介绍跟自己说话之人的身份,少年游击已经丢了缰绳,飞身而下,“史,世伯,怎么是您?您什么时候,又跑到朝鲜南边去了?您还记得我么,晚辈刘继业,多谢世伯去年救命之恩!”

  “刘继业?” 锦衣卫头目也是一愣,旋即满脸惊喜地上前托住刘继业已经拜下去的手肘,“居然是你?你来得正好,赶紧带我去见此处主事的将军。有,有倭寇那边,有紧急军情我要当面向他通报。”

  “史大叔尽管上马!” 刘继业闻听,立刻毫不犹豫地拉过了自己的坐骑,然后又从亲兵手中借了一匹骏马给自己,飞身而上,“我带你去。你们几个,再让出两匹马来,给史,给世伯的手下。然后把他们的马拉回军营,用精料喂好!

  一连串的安排下去,转眼间,就将所有事情布置得井井有条。然后,一抖缰绳,带着史姓锦衣卫和此人麾下的两名亲信,直奔坡州军营。

  刘继业身边的亲兵之中,也有人认出了史姓锦衣卫头目,就是去年在刘继业受伤之后,亲手替他做紧急医治的史世用,所以也不怀疑此人的目的。留下几个人负责照顾锦衣卫们的坐骑,余者策马紧紧跟在了自家游击身后。

  “李提督为何撤去了开城?我军真的如倭寇吹嘘所言,在碧蹄馆吃了大亏么?眼下负责坡州防务的将领是谁?他麾下有多少兵马可用?你跟他的关系如何?” 既然是自己人,史世用也不多客气。一边策马狂奔,一般连珠炮般向刘继业发问。

  “不瞒世叔,倭寇在吹牛皮。我军根本没有战败,充其量只是跟倭寇打了个平手。您老请想,倭寇六七万人,围攻李提督四千兵马,打了三天两夜没讨到任何便宜。他们得多厚的脸皮,才吹出一个“胜”字?况且在杨副总兵和我姐夫带着援军赶到之后,提督立刻下令我军反攻,硬生生将倭寇又逼退了二十余里,差一点就追到了朝鲜王京!” 刘继业口才相当伶俐,根本不用斟酌,就将史世用抛出来的问题一一解决,“只是我军的确人困马乏,根本不可能将王京拿下。所以提督才带着大伙,退回了坡州。结果到了开城之后,发现朝鲜人答应的军粮马料一样都没有,不得已,才又带着弟兄们退往开城修整。眼下负责坡州防务的,是我姐夫,他现在已经是实授参将,张守义也做了加衔儿参将。他们两个,现在各领一个营头。总计大概有人马五千出头,真正大明健儿,大概是两千人上下。剩下的三千人,则是慕名来投的朝鲜义勇!”

  “一大半儿都是朝鲜义勇,怎么会这样?提督,提督的六弟,不是跟你姐夫相交莫逆么?” 没想到负责坡州防务的,居然是自己的老熟人。史世用心里,顿时又是高兴,又是失望。

  高兴的是,自己根本不用费任何口舌,就能向对方证明自己的身份。失望的则是,李彤和张维善麾下,大明将士总计才两千出头。想要守住坡州都捉襟见肘,更甭提能在听了自己舍命送回来的紧急军情后,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没办法,辽东军中,敢拼命的,早就被各级将领收做了家丁。不敢拼命的,带上战场反而是累赘!” 知道史世用为何会有此疑问,刘继业斟酌了一下,笑呵呵地解释,“所以,姐夫麾下如今能聚起两千儿郎,已经相当不易。至于守义,他前几天刚刚才加了参将衔,获准单独立营。根本来不及回辽东招兵买马,所以,暂且只能拿朝鲜义勇填补。”

  “唉——” 史世用听罢,忍不住长长叹气。

  别人不知道朝鲜官兵的战斗力,作为大明多次潜入朝鲜刺探倭寇军情的老资格锦衣卫,他却对此一清二楚。自打倭寇登岸以来,严格的说,朝鲜官兵就没打赢过一仗,没守住过一城。

  虽然在朝鲜官方邸报中,将牛皮吹得震天响,那些所谓的大捷,却没有一次斩首超过两百。并且伴着一个又一个大捷,朝鲜国王带着大臣逃到了辽东,朝鲜王子被倭寇逼得常年以船为家,轻易不敢上岸。(注1:朝鲜国王曾经亲口承认,自己麾下的军队没胜过一仗,没克过一城,多亏大明出手,才保住了江山。但随着时间推移,朝鲜的历史学家就渐渐都不认账了。编造了无数大捷,却很难禁得起推敲。以著名三大捷之一,幸州大捷为例。影视作品拍得惊天动地,事实上,朝军在此战中,只斩下倭寇首级一百一十,耳朵两对儿。”

  “怎么,世伯为何叹气?是怕朝鲜义勇滥竽充数?” 不忍见史世用一脸沮丧,刘继业想了想,非常热情地给他吃起了定心丸儿,“您老难道没听过一句俗话,老虎带着一群羊,也能撵得狼群满山跑。若是换了一头羊带着一群老虎,就全都得变成了恶狼的口中食儿!”

  闻听此言,史世用先是笑着点头,然也继续摇头长叹,“唉——,话虽然这么说,但你们这两个营的兵马,实在爷太少了些!当初也怪我了,该替你们,跟上头打个招呼来着。某些家伙虽然狗眼看人低,却不至于冒着得罪锦衣卫的危险,故意不给你们补充足够的兵员!现在,唉,等我赶到了开城,黄瓜菜早凉了。”

  “世叔想要我等率部与倭寇交战?!” 刘继业是何等的聪明,立即从史世用的话语里,听出最近可能是杀敌的良机。犹豫了一下,笑着在马背上拱手,“世叔放心,只要机会合适,我等绝不会拿麾下兵马少做借口。”

  “不是借口,是实情!” 史世用越想越沮丧,叹息着摇头,“算了,等会见了你姐夫再说吧。好在这次倭寇打的是朝鲜官军,不是咱们大明的任何一路人马。”

  “既然世叔这么说,那就等见了我姐夫,咱们再做决定!” 刘继业感激史世用的救命之恩,所以也不让对方为难,笑了笑,再度于马背上拱手。

  既然已经确定坡州这里没有多余兵马可派,史世用也没心情再跟刘继业扯东扯西。用力抖动缰绳,将胯下坐骑催得风驰电掣,不多时,就来到了明军的驻地。

  早有弟兄抢先一步,将消息汇报给了李彤和张维善。后二人听闻来的是史世用,赶紧放下手头所有事情,各自带着亲信迎出了辕门之外。先双手抱拳,拜谢了史世用当初的指点之恩,然后前呼后拥,将此人请进了中军。

  见李彤和张维善两个对自己如此热情,史世用心中愈发觉得遗憾。犹豫再三,终于咬了咬牙,赶在要求二人将自己送往开城之前,沉声说道:“倭寇在前面的几次战事中,损失都极为惨重,导致其第一、第二和第三番队,实力大损。其第一番队主将小西行长和第二番队的主将加藤清正,在军中也失去了话事资格。如今联手号令群寇的,乃是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隆景。二人为了竖立威望,特地选了驻扎在幸州的朝鲜官兵,作为软柿子去捏。如果你们有办法令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隆景无功而返,其余倭寇番队主帅,势必会趁机而动,让他们两个分别去做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第二!”

  他的话音刚落,张维善的声音紧跟着就响了起来。黑漆漆的瞳孔内,涌满了建功立业的渴望、“幸州在哪?距离此地多远?世叔,去攻打幸州的倭寇,大概有多少人马?”

  “幸州就在汉江下游,距离王京五十多里远处。倭寇大约出兵一万六千到八千之间。驻守幸州的是朝鲜名将权粟,其麾下儿郎大概有四千。虽然有山城可做依仗,未必能守过三天!” 顾不上嫌他失礼,史世用想了想,将自己知道的情况合盘托出。

  他原来的打算是,请李如松派遣精锐,去抄倭寇的后路。如此,宇喜多秀家腹背受敌,必败无疑。而各个倭寇番队主将,彼此之间倾轧极为剧烈。只要宇喜多秀家战败,回到王京之后,原本被他强行压制的小西行长、黑田长政、福岛正则、长曾我部元亲等,肯定会联手将其拉下来,换另外一个人去号令群雄。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能保证自己刺探到的所有军情都准确无误,也能以最快速度,将情报送回了明军这边。却没想到,李如松居然早就带着明军主力返回开城,此刻留在坡州的明军,只有两个营头,其中一个营,还是刚刚获准组建!

  而等他再上马跑到开城,找到李如松。后者重新聚集队伍,然后安排出征,恐怕一切为时已晚。以朝鲜官兵的战斗力,纵使是权粟领军,也守不了幸州多久。只要赶在明军抵达之前将幸州拿下,宇喜多秀家就可以稳操胜券!

  “世叔,请恕小侄多嘴。” 正遗憾得扼腕间,耳畔忽然传来了李彤的声音,“世叔可有把握,这个消息不是倭寇故意所泄?小侄不是怀疑您的本事,而是提督前几天刚刚因为朝鲜人送来的军情有误,遭到了倭寇的重兵埋伏。我军虽然最后血战得以脱身,却令小侄至今心有余悸!”

  “准,怎么会不准,史某可拿人头担保!” 从没被人怀疑过送假军情邀功,当即,史世用的脸孔就涨成的猪肝色,抬起手,指着自家的脑袋,大声发誓。“如果今天所说的军情,有半点儿失实之处。不用你去上面告状,史某一定会自刎于军前,以儆后来者效尤!”

  “世叔不必如此,您对继业有救命之恩,还曾经亲口指点过小侄和守义,我们怎么可能怀疑您?” 虽然被史世用的激烈态度,弄得满脸尴尬。李彤却依旧不肯冒险,只是将语气放得更软,声音放得更低,“小侄只是想问一问,您到底是从哪里得知,倭寇即将对幸州用兵。又是凭借什么手段,连倭寇主帅是谁,具体兵力,都查得一清二楚。

  “你爱信不信!” 史世用何曾被人如此怀疑过?被气得火冒三丈。“反正凭你手下这两三千人马,也救不了幸州。至于老夫凭什么手段将敌情查得如此仔细,还用不到向你一个新晋的参将汇报。老夫告辞,你们三个好自为之!”

  说罢,一拱手,转身就走。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看了,连忙冲上前,扯胳膊的扯胳膊,抱后腰的抱后腰,一边赔礼道歉,一边连声哄劝。

  史世用虽然恼怒,却也知道,李彤的怀疑,并非吹毛求疵。所以 ,很快,火气就小了下去。然而,他只是原谅的李彤的失礼,却坚决不肯说出情报的来源。无论三个少年如何软磨硬泡,至多解释一句,”倭寇那边彼此倾轧,不择手段”,就再度紧紧闭上了嘴巴。

  李彤当然不会怀疑史世用会放着好好的大明四品锦衣卫高官不做,改行去做倭寇的死间。然而,却不敢保证,倭寇会不会是故技重施,在幸州那边设好了圈套,正等着自己过去钻。因此,好听的话,对史世用说了一大车,却迟迟做不出任何决定。

  “也罢,你刚刚独当一面没多久,谨慎一些,倒也没错!” 无法跟几个晚辈计较太多,史世用喘了片刻粗气儿,忽然理解地点头,“此次战机,错过就错过了。反正驻守幸州的,不是大明将士。”

  这些全都是大实话,对于李彤和张维善二人而言,的确是来日方长,没必要这么急着去表现。而倭寇那边,既然将领彼此之间互相倾轧严重,大伙也有的是机会,去推波助澜。至于幸州,乃弹丸之地,不值得明军冒险去争。更何况,此时此刻,李彤和张维善两人,也的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世叔见谅!” 从舆图上转过眼睛,李彤诚心实意地向史世用表示歉疚。然而,眼角处,却忽然又有余光闪烁。

  再度快速将目光投向地图,他猛地将手指点向了朝鲜王京与幸州山城之间一个不起眼的所在,“世叔,您熟悉朝鲜这边情况,可知此寨,名字为何,山高几何?”

  “这里?” 史世用瞪圆了眼睛看了又看,好一阵儿,才皱着眉头回应,“这个地方,应该唤做龙山驿。此地前后都是树林,根本算不得险要,距离朝鲜王京也没多远。倭寇连守军都未必派的所在,你在这里,还能做出什么花样文章来?”

  “世叔,我不需要做文章,只需要让倭寇觉得我在龙山做文章,就已经足够!” 李彤笑着接过话头,忽然间,脸上写满了年青人特有的自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