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血荐中华 > 第323章 北伐中原 记得朕说的话

血荐中华 第323章 北伐中原 记得朕说的话

作者:西方蜘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8:27 来源:免费小说

  王竞尧的话说来不慌不忙,从容镇定,一点的火气也都不带,但这句句字字,却都如一把利刃一般刺入了王实甫的心中,他的头深深垂下,甚至连一点都不敢抬起!

  看着他的表情,王竞尧很随意地笑了下,接着将目光投向了关汉卿:“先生的‘窦娥冤’写的好啊……”

  他这么一说关汉卿心中反而“咯噔”了一下,这个说话不带一点火气的皇帝陛下,这样的语气说自己只怕没有什么好事。

  “朕没有读过什么书,不能像杨显之先生那样提出什么意见。况且,先生的书写的的确好,不过结尾未免有些不那么令人满意了。”果然,王竞尧随后说道:“依朕看来,全书写到窦娥冤死,六月飞雪也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非要弄个她的父亲当上了官,他那官当的不好啊,是鞑子的官啊……”

  其实王竞尧这么说未免过于牵强了,再怎么样《窦娥冤》也只是一出戏曲而已,不过王竞尧这么说的真实目的却并不在这一处戏剧上面。王竞尧看到关汉卿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笑了笑,将身边的一个卷宗让太监递给了关汉卿。

  “朕这么说原来先生还是没有明白。”王竞尧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说道:“其实几位先生的大名,早就有人告诉过朕了,这份卷宗上面,写着先生们的一些事情,你们自己看看有没有这么一回事情。”

  几个人凑到卷宗前,才看了几眼,立刻一层层的冷汗从额头上冒了出来。

  原来,当初王实甫和杨显之等人奉了忽必烈之命,请关汉卿出山为朝廷排戏,结果关汉卿和朱帘秀大受感动。这几个人围坐在关汉卿家中,热烈地讨论起忽必烈来。

  从忽必烈拜汉儒为老师,又说到了他在建国以后,朝廷内部蒙古守旧派、实利派和太子党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提到了太子党身边的那些义理派中赫赫有名的名字,如姚枢、王旬、刘秉忠等等,在议论中非常怀念过世的太子真金……

  他们谈着谈着,忽然觉得蒙古人不再那么可恨,天下不再那么黑暗了。他们把元朝和宋朝做了仔细地比较,他们仿佛看到了光明,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在这份卷宗中,详细到了他们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甚至连朱帘秀在边上插的一句嘴:“真想不到那个忽必烈有这么好!”,也赫然记录在了其中。

  关汉卿等人冷汗不断地冒出,太可怕了,实在太可怕了。那天谈话的内容,现在要让他们这些当事人说出来,他们也无法全部记得,可是这份东西上居然如此详细。早就有所听闻,大汉帝国的探子遍布天下,难道在自己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探子?

  看着不动声色的大汉帝国的皇帝,关汉卿等人忽然感觉到了他竟然是如此的让他们惊心……

  王竞尧微微摇了摇头,这些所谓的“才子”们,只要统治者对他们稍加青睐,或者投来关注的眼神,或者把束缚他们手脚的绳子放得宽松一些,他们就会觉得欢欣鼓舞甚至感恩戴德,而不会去管统治者究竟是汉人还是蒙古人。

  “继续看下去。”王竞尧闭上了眼睛,似乎懒得再和他们说话。

  那卷宗后面记录的是关汉卿和王实甫等人到了元朝的皇宫,精心编排了《窦娥冤》和《西厢记》的排演。忽必烈看完之后,下了道圣旨说演得很好,关汉卿等人当时就热泪盈眶,山呼万岁。

  其后忽必烈和南必皇后召见了关汉卿夫妇。

  得到忽必烈召见的关汉卿,热泪喷涌,对忽必烈说道:“说实话,我们过去对陛下有误解……我剧本里骂得是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决不是,决不是…….其实大元朝还是好的……”他激动的都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

  经历了这次召见后,关汉卿夫妇开始不遗余力的为蒙古人招揽戏剧方面的人才,男的有马致远,康进之……女的戏子有赛帘秀、燕山秀、朱锦秀……

  “全都看完了吧。”王竞尧忽然睁开了眼睛:“如果朕记得不错的话,关先生,贵夫人朱帘秀的父亲就是死在蒙古人手上的吧?我总认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若是朕杀了你们的亲人,你们可以记恨朕一辈子,朕绝不会怪你们,可是对仇人那么感激,朕就有些不理解了!”

  关汉卿等人大气也不敢出一声,的确,因为当初蒙古贵族看中了朱帘秀,结果朱帘秀不从,其亲生父亲就被活活打死,关汉卿也正是因此带着朱帘秀隐居了起来,一直到忽必烈召见后这才出山。

  “汉人中有许多有气节的文人,很多。”王竞尧站了起来,来回走动了几步说道:“比如本朝的文天祥文大人,陆秀夫陆大人。还有汉人中最有文人气节的嵇康。哎,嵇康一死,广陵散绝,朕每每想到这事,总觉得唏嘘不已。他宁肯从容引首就戳,也不肯同流合污,这是何等的骨气,何等的气节。三千太学生在刑场上拜嵇康为师,嵇康死得其所!”

  关汉卿等人再也忍耐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

  “起来吧,都起来吧,汉人的气节都被你们这么跪掉了。”王竞尧淡淡地说道:“你们不用害怕,朕不想杀你们。朕和你们说这么多,只是希望借助几位先生的笔,告诉全天下的读书人应该怎么做。这天下不会永远是鞑子的天下,汉人不会永远受到鞑子的欺凌。你们的才名满天下,也许正是这样的才名,才掩盖了你们气节上的问题。可是朕告诉你们,朕会让史官把所有的一点一滴都记下来,朕不会让真实的历史淹没。汉军早晚都会二次北伐,等到我们打到了大都,难道你们还能随着鞑子一起跑到草原去吗?”

  这时外面开始下起了雨,小太监赶忙为皇上拿来了一件外衣,正想给皇帝披上,王竞尧却推开了,说道:“朕知道你们这次是为管道升而来,不错,管道升是嫁给了朕的将军,你们这些才子们心中大多不满。可是朕不怕你们骂朕。嫁给大汉的将军,总比嫁给一个汉奸要强得多。去吧,去吧,朕这就派人护送你们回到鞑子那边去,但希望你们能记得朕今天说的话……”

  当失魂落魄的关汉卿等人离开后,柳月舞低声问道:“陛下今天召见他们,似乎不光光为了训斥,而是另有目的?”

  王竞尧慢步来到门口,看着外面稀稀拉拉落下来的雨点,笑了一下说道:“不错,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骨气,不过,朕将来还用得着他们,所以,今天先提前给他们上一课……”

  ……

  雨渐渐的越下越大了,在皇后的宫中支起了两个火盆,满室都是暖洋洋的。姚楚菲臃懒地坐在椅子上,看着改名为王渡崖的儿子在屋子里蹦来蹦去,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本来她和皇上的儿子取名为“王汉”,只是后来有官员进言,说“王汉”与“亡汉”谐音,非常的不吉利,因此王竞尧取了“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这两句诗,为儿子改名为王渡崖。

  儿子越长越大了,从小就和当今皇上一样,身子健壮,长到现在没病没灾的。现在儿子在姚楚菲的心目中,是她的全部精神依托,有的时候连姚楚菲自己都觉得,她对儿子的爱,甚至要超过了皇上。

  “皇后,尹睫淑来了。”宫女进来说道。

  “哦,让她进来吧。”姚楚菲淡然说道。

  姚楚菲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已经从尹睫淑最近的神态和表情中猜测出,她和皇上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关系。不过她倒并不吃醋,身为皇上的,哪个不是嫔妃成群的?自己掌管着后宫,母仪天下,总不能贸然阻挡皇上吧。

  相反,姚楚菲还几次进言皇帝,劝他给尹睫淑个名分,封她做个妃子。但不知道为什么,连依那乔心这样的异族女子,王竞尧都封其为“良人”,偏偏就不愿意给尹睫淑个封号。

  这尹睫淑长的妩媚,为人又乖巧,时不时的来给皇后请安问好,自己的儿子也和她处得来,因此非常得姚楚菲的欢心。每每想到这些,姚楚菲总觉得有些愧对尹睫淑。

  一进来后,尹睫淑先给皇后请了安,接着又逗了王渡崖几句。姚楚菲笑着让儿子自己到一边去玩,让尹睫淑坐在了自己的身边,命人给她送上了一杯热茶。

  “外面天气寒冷,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姚楚菲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说道:“陛下厉行节俭,我这也没有什么参茶之类的招待你。”

  尹睫淑谢恩之后,说道:“只怕陛下是历朝历代最节约的君王了,有这样的皇上,尹睫淑看来北伐早晚必定成功。”

  听到她夸奖自己的丈夫,姚楚菲微微笑了下,接着忽然叹了口气:“昨天我又和皇上说了那事,可皇上又以日后再说为由,把事情给挡了回去。我真的不知道皇上是怎么考虑这事的。”

  尹睫淑知道皇后说的事情,是为自己讨封号,她不在意地淡淡笑了下:“皇后不必为这事操心,陛下总是有他考虑问题的方式。况且,尹睫淑能够侍奉在陛下身边,已经觉得非常满足了,不敢再有别的奢望。”

  姚楚菲叹息了几声,和她拉了会家常,就听尹睫淑说道:“皇后,您听说了吗,美人娘娘肚子里有喜了。”

  她嘴里说的美人娘娘就是安小惠,姚楚菲和安小惠情同姐妹,听到后笑着说道:“是啊,我也听说过了,昨天还顺道去看了她。小惠现在嘴谗得很,老是嚷嚷着和我要好吃的。我被她缠得没有办法,刚才打发人出去给她送去了几样点心。都快当母亲的人了,却还是像个长不大孩子一样。”

  “皇后对她真好。”尹睫淑微笑着说道:“我曾经听皇上念叨,要是再有个儿子就好了,将来多几个儿子,才能看得出谁有当太子的潜质,才能放心的把这片江山交到他的手中。”

  这话让姚楚菲面上一紧,皇上的这话是经常放在嘴边说的。皇帝似乎不太注重长子继承的惯例,而且看皇帝的意思,将来挑选太子,肯定会从儿子们中间遴选。王竞尧三十岁都不到,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将来再多添几个儿子不是什么难事。

  偏偏这点是最让姚楚菲担心的,没有哪个母亲在对待自己的子女上是不偏心的,姚楚菲也是同样如此。她一门心思的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继承帝位,做个像丈夫那样英明神武的好皇帝。

  现在尹睫淑的话,在不经意间刺到了姚楚菲心中最脆弱的部位,她的眉头紧锁,好像在竭力考虑着什么一般。

  “皇后,我知道您的意思。”尹睫淑叹息了声:“不过您也不必过于担心,不管怎么说,您的儿子都是长子,您又贵为皇后,将来在立太子上,陛下肯定会优先考虑的。况且,您才在常州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我就不相信陛下一点都不念及这些。”

  “你不知道陛下的性格。”姚楚菲叹了口气:“陛下这人决定的事情,一般人很难改变。将来真要册立太子,我这个皇后他可根本不会考虑。而且陛下最近还再次下令,严禁后宫参与到政事之中,严禁后宫和将军大臣接触,我看这可能就是当初我擅自调动军队,解救常州之围的事情吧。”

  尹睫淑皱了皱眉头:“这可有些难办了。不过尹睫淑倒有个办法,不如您去向陛下恳求,等渡崖到了七岁之后,不要为他专门请老师进宫,而是把他送到军校之中学习。等长大成人之后,再将他送到军队。皇上最重军功,这样一来将来在册立天子的时候,必然会优先考虑到这点的……”

  姚楚菲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自己怎么没有及早想到这点?她握住了尹睫淑的手,说道:“这个办法实在太好了,我明天就去向陛下请求!”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