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我在聊斋写小说 > 第287章 昆仑仙山的传说…

我在聊斋写小说 第287章 昆仑仙山的传说…

作者:蜀三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30 03:09:20 来源:免费小说

  太子、公主、锦衣候惊现陵丘县衙!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府衙,吓坏了府衙一众官员。

  以知府为首的几个官员连夜启程,于拂晓时分抵达了陵丘县。

  当天上午,县衙贴出安民告示,说将于明日上午开仓放粮。

  并且,城外东、西、南、北将设定四个点,为灾民提供米粥、馒头。

  同时又张贴了另外一张告示,说之前的赈灾粮之所以没有如数发放,是因为有人从中克扣,故而导致百姓受灾受难。

  此事太子殿下已经获知,将会亲自出面彻底查,为全县灾民讨个公道云云。

  告示一出,全县百姓自然是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更有不少百姓趁着这个机会跑到县衙击鼓鸣冤,状告苟东喜,以及城里的一些恶霸……

  这下子,整个县城可就热闹了。

  为了方便百姓告状,太子干脆将公堂搬到外面,挑选了城中一处宽敞之地,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公审。

  对此,两个小公主简直是乐翻了天,不停地夸赞王兄英明神武,夸得太子都有些汗颜……

  虽说他有雄心壮志,但毕竟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这些主意都是顾鸣暗中授意的。

  当然,两个小丫头的心思太子也是心里有数,无非就是贪图个热闹。

  因为此案涉及到的人员比较多,不仅仅只是苟东喜,包括县丞在内的几个县衙官员皆有参与,甚至还有府衙的官员。

  另外还涉及到城里的十几家商号,以及乡下的一些乡绅、土财……

  这要换作正常审讯,恐怕得拖个一年半载。

  毕竟,这伙人也不傻,大多留有退路。比如,很多事并不亲自出面,而是找手下出面办理。

  如此一来,一旦出事也好有个背锅的。

  甚至,发现风头不对杀人灭口之类的狠事也常有,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掐断线索,来个死无对证。

  也就是说,明知对方是幕后主谋,但却拿不到确凿的证据,只能任由其逍遥法外。

  这就是典型的钻朝廷律令的空子。

  可惜这一次却是个例外。

  太子亲眼目睹了灾民的惨状,自然是铁了心要收一波民心,立一个大功,做一件大事让父皇另相相看。

  两个小公主上窜下跳,成天怂恿哥哥说把坏人全抓起来,一个也不能放过。

  顾鸣更不用说……

  要什么证据?

  陵丘县受苦受难的几万灾民就是证据。

  百姓的血泪控诉就是证据!

  因此,根本不容那些个想用手下顶包的人狡辩,先押进大牢再说。

  不承认?

  没关系!

  要么大刑侍候,要么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不容置辩。

  想钻空子,别说门,窗都没有。

  当然,在这过程中,顾鸣还是要把一把关。有他在,只需要问上几句,便能识别出对方是否真的冤枉……

  快刀斩乱麻,仅用了四天,这起侵吞赈灾粮案便告一段落。

  以苟东喜为首的几个主犯被判了个斩立决,令全县百姓拍手称快。

  其余从犯交由府衙,该审的继续审,该杀头的杀头,该抄家的抄家,该关押的关押。

  通过这次的事件,太子也算亲眼见证了民间疾苦,以及地方官府上管理的诸多弊端。

  比如捐官这个陋习,表面上朝廷收入了一大笔银子,但却因此而埋下了不少的隐患。

  这些个捐官的人大多都是乡下土财,大字识不了几个,花一大笔银子捐官,一上任,还不得拼了命的捞损失?

  对他们来说,做官就跟做生意差不多,有投入自然就得有回报。

  因此根本不会把民生放在眼里,无视朝廷律令,一味地昧着良心敛财。

  比如这个苟东喜,竟连用来救百姓命的赈灾粮都视为发财的机会,要侵吞一点点也就罢了。

  关键这家伙心太黑,几乎全部侵吞,然后让那些粮商拿出一些发了霉的糙米应付一下百姓,因此导致了全县至少上千百姓活活饿死。

  还有不少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甚至是卖儿卖女。

  如果不是恰好经过这里,这些个蛀虫岂不就得逞了?

  因此,太子的心里沉甸甸的,因为他不知道天底下到底还有多少像苟东喜这样的蛀虫。

  而且,顾鸣也趁着这个机会讲了一下以前郭北县的县令秦守。

  同样,那家伙的官也是捐来的……

  启程的时候,太子的心情依然有些沉重。

  虽说收获了美名,也立了一个大功,但他依然高兴不起来。

  于是,趁着路上休息的时候找到顾鸣,一脸凝重道:“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殿下有何疑惑?”

  “关于朝廷捐官这个规矩,老师以为有没有必要存在?”

  顾鸣想了想,道:“捐官的习俗由来已久,据史载,应该是从西汉开始盛行,之后,历朝历代皆沿袭了这个习俗。

  这是朝廷为了解决库银紧张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措施。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既然捐官能沿袭至今,可见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听到这里,太子不由皱了皱眉:“那老师的意思是说,还是支持捐官的?”

  “也不是说支持,凡事有利就有弊。

  关键还是要看决策者如何去平衡,争取将不利的一面,转变为有利的一面。

  捐官的确称得上是一种陋习,但,如果突然废除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意料不到的后果。

  毕竟,朝廷每年从中也算收获了不少的库银。”

  “那,老师是否有什么好的办法,将不利的一面,转变为有利的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