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秘宋 > 第六十四章归心

秘宋 第六十四章归心

作者:荆洚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2:22 来源:免费小说

  听着张商英的谋划,刘瑜点了点头,他抬头对张商英笑了笑,却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只是揣摩了半晌,方才对高俅说道:“去请子京大哥过来。”

  高俅应了之后,马上转身出去。

  坐在下首的张商英就皱了皱眉,他是有些看不起武人的。依他看来,刘瑜定下方向,他把章程列出来,与杨时、高俅等人互相印证,再呈给刘瑜批准之后,就让刘昌祚这等武将去执行就得了。

  和他们商量什么?

  这年头,大宋的文官打仗很利害。

  不论是夏竦、韩琦、范仲淹,包括王韶也是文官的出身,他们还倒真有点底气。

  可是是刘瑜不认同这一点,战场的事,还是要跟武将商量过,看看是否可行才妥当。

  “天觉,我不是好名之人,此事不容有失。”刘瑜是看出了张商英的不满,淡淡地提点了这么一句。

  张商英听在耳里,却就觉如雷贯耳。

  无他,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毫无疑问张商英就是个内行人,他看到这份地图时,并不了解比例尺和等高线的概念,也就是说,他本身是看不懂的。但是就凭着对于地图上,那些规范的线条和标识,他很敏锐的知道,这是一件什么的东西,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而在刘瑜指点下看懂了地图,他很快就上手了。

  愈是了解,愈觉得不可思议,特别刘瑜还直接声明,是沈括的功劳,更让张商英,心中对刘瑜愈加推崇。

  此时刘瑜说他不好名,这一点,绝对是经得起推敲的,单是他在京师,一有诗作,就是推说别人酒醉所吟,不肯承认自己所写,也可以看得出来,刘瑜真不好这么个虚名。

  于是张商英不禁自省,自己这样不愿跟武将讨论,到底是不是为名所累?

  “天觉,此事能胜不能败。一旦有误,不单整个青唐的细作网络,可能尽化乌有;而且恐怕还会连累王机宜、高副使他们那边的行动。”刘瑜年看着张商英的表情,又低声给他加上了这么一句。

  张商英听着,不禁起身,向着刘瑜一揖到地:“大帅真君子!”

  安抚使司就是帅司,安抚使也称帅使、大帅。

  他是觉得刘瑜压根不好名之外,还主动负起责任,一点也不在意王韶和高遵裕之前的举止。所以张商英觉得刘瑜真是一心为国为民的正人君子。

  但对于刘瑜来说,这事很简单:“我不太懂军略,但总归阳谋多于阴谋,堂堂之阵,正正之兵才是正道。我们要围抹邦山,必定就要投入兵力。那么留在秦凤机动、防守的兵力,自然就不可能太多,如果我们的军事行动,无法镇住青唐人,那么不但起不到接应姚武之他们的作用,而且还把我们的软肋露出来,所以,不由得不慎重啊!”

  说话之间,高俅已把刘昌祚请了过来。

  见了礼之后,刘瑜伸手请刘昌祚坐下,挥手让苦娘退下,自己冲了一泡茶,教座间众人饮了,方才开口道:“这行伍上的事,我是不晓得的。天觉方才所说,我以为颇有见地,所以请子京大哥过来,参详一番,把章程定下来。”

  刘昌祚连道“不敢”,他是个知分寸的,尽管与刘瑜结拜,他可从不敢拿着这拜兄的身份招摇。

  不过看着案上的地图,刘昌祚的眼睛却就亮了起来。

  他比起张商英,在军事上有更多的敏锐,根本就不用刘瑜指点,刘昌祚指着地图上的点:“这,这是狄道城吧?对,这边就是抹邦山!”

  刘瑜看着,也不禁暗暗佩服,当下又为刘昌祚讲解了一番,方才说道:

  “我只是提了一点想法,这地图是沈存中弄出来的,画出这地图,依靠的是山民、细作,包括军是硬探的记忆,才得以把地图标尺化。但是,估计不太精准,所以也能参考着用,不能真以此为凭据来排兵布阵。”

  毕竟又没有航拍的条件,硬探还好,往往能给出一些比较靠谱的数据;那些山民、细作、青唐牧民,不少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他们对度量衡单位,那是完全没谱,往往都是以“走上一阵”、“约莫半炷香”、“怕有七八里地?许是三五里吧。”

  但对刘昌祚来讲,他觉得足够了:“哪有完全精准的地图?有这图,实已是不易之宝了!”

  张商英也很以为然,刘瑜便让他把刚才的谋划陈述了出来。

  “下官以为,如此布置,应当是妥当的了。”张商英说完之后,很有自信地作了个结论。

  刘瑜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开口,只是望着刘昌祚。

  他的眼神,却就让下意识要附和的刘昌祚,愣了一下。

  因为刘昌祚看得出来,刘瑜并不是要他来附和的。

  不然的话,没必要请他过来,直接让他按这谋划行事就行了啊。

  只是刘昌祚素来都很谦逊,不太愿得罪人,张商英说的也无大错,所以他不禁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开口。

  刘瑜没有说话,这个东西他帮不了刘昌祚,如果他帮刘昌祚到这一步,后者依然没有什么改变,那么历史上,他那不幸的结局,就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了。

  “末将以为,恐怕蕃部那边,不一定会遵从军令。”刘昌祚酝酿了一下,开始分析起来,对于进军的路线也好,进军的目的也好,他倒没有意见,关键是他只有五百人啊,其他的,得去找乡兵、蕃兵来凑。

  蕃部是否会按令调兵?张商英一时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闻言之下,下意识就要开口反驳。

  没想到又怎么样?只要他愿意开口,从大义,从圣贤,从天时地利随便忽悠,再引经据典,怎么也能忽悠出一个局面,那就不是他张某人的缺失,而是刘昌祚这武人,没有看到这其中的关节罢了!

  因为,对于蕃部是否出兵,张商英匆促之下,也已有了两三个腹稿。

  总而言之,只要他开口,那是一定忽悠得过去。

  但当张商英一接触到刘瑜的眼光,突然之间,不知道为什么,竟就拱手道:“帅使当面,不敢饰非,下官确实不曾想到此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