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秘宋 > 第三百六十章论兵(上)

秘宋 第三百六十章论兵(上)

作者:荆洚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2:22 来源:免费小说

  秋深风寒,一杯冲泡出来的热茶,虽无斗茶那么多讲究、花色、咬盏的讲究,但捧在手里,总是能添几分暖意。以至于言语之间,不知觉都少了些戾气,那怕是军中大帅高遵裕,脸上也有了几分笑意。

  没错,来访的,就是大宋太后的叔父高遵裕。

  或者更为正式的说:引进副使、带御器械,知镇洮军军事、进西上阖门使、荣州刺史,充总管,复知通远军,加岷军刺史,高遵裕。

  他是回京述职公干之余,代表着皇家过来徐州走这一趟的。

  相比于陪在下首的刘昌祚,高遵裕看去上当真是威风八面,对刘瑜说话的态度倒还好,毕竟高遵裕是有资格知道秦凤边境内幕,知道刘瑜做了什么的。所以对刘瑜还是算客气,但言语之中,有时提及刘昌祚,那真的是跟呼儿唤仆一样。

  刘昌祚脾气很好,虽然是武人,但举止有礼,并不因为高遵裕的态度而生气。

  “高总管此来,是为了什么事呢?”刘瑜有点不明白高遵裕的来意。

  所以茶过三巡,他就选择了直接切入主题。

  不过高遵裕倒也坦率,抚须道:“老夫此来,是想问问子瑾,与夏人对垒,可有良策?”

  刘瑜一听就有点无奈了,这怎么回答?

  这问题非常不专业啊,刘瑜实地去了青唐这么久,很多东西,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的。

  但总得具体问题,多少兵,在哪里,什么地形,双方粮草、兵甲等等如何。

  然后才能谈,有什么好的策略吧?

  不过不等他开口问,高遵裕马上就堵死了这个方向:“子瑾莫要再问,便依此答来就是。”

  高遵裕再怎么不成,也是能在去年破西夏军于野人关的啊,所以他不可能问出这样的问题。

  至于这个问题到底是谁问的?答案已经不须揭晓,谁让高遵裕来的,就是谁问的吧。

  所以刘瑜不得不认真去组织一下措词,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刘昌祚在边上是听得愣住了。

  因为这玩意,越有军事常识的人,越觉不好回答。

  要是啥也不懂的外行,倒是很好说了,东拉西扯给说上三天三夜都行。

  古典浪漫主义的外行人,能从阵前斗将吹起,搞不好弄个英雄令广发天下,组织个大宋四猛八大锤;

  略为懂点的外行人,指不准能让组织个长枪阵,所向无敌,一路推到莱茵河去。

  但刘瑜不能这么吹啊,要这么吹他也会。

  问题是,出了这题的那位,身边有许多内行人帮着把关呢。

  刘瑜要敢这么吹,那得,一辈子好好在这徐州钓鱼吧。

  想了半晌,刘瑜才抬起头来,望着高遵裕说道: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高遵裕听着脸色一变,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过了半晌才点了点头道:“子瑾知兵!”

  很显然,高遵裕是打算看刘瑜笑话的,他高总管练兵破敌,水平如何不论,至少战场上带着兵打出来的官职,他这一路过来,都觉得这问题没法答——要答得有水平不瞎扯,又能扣题,他自己都觉得悬乎。

  但没有刘瑜想了一会,张口说出来,却真的就不偏不倚!

  列好阵势,然后作战,这是战争的常态,也可以说是准则;

  但战略战术上,巧妙灵活的运筹帷幄,就全在于善于思考了。

  这话它很能对上那个空洞的问题,但又非常有水平,耐得住推敲。

  所以高遵裕才会觉得刘瑜怎么可能答得出来?感觉不可思议。

  当然妙了,刘瑜心中苦笑,他是没办法了,这本来就是南宋最璀璨的军事家,岳飞岳武穆的军事理论。这理论放在大宋现时,怎么可能不牛逼?岳武穆战略、战术的成功,又不是吹捧出来的,那是真的以少胜多,一场一场打出来的啊。

  得了刘瑜的回答,高遵裕明显此行的任务已完成,闲话了几句,便辞了去。

  出于礼节,刘瑜当然也要送别,不单要送出门,还要送得高遵裕离了徐州城五六里地,才依依不舍挥手作别,这年头就这礼节,除非说刘瑜做到韩琦、富弼那位置。不然的话,不这么干?可以,落个狂生什么名头是小事,关键是在整个大宋官场,那就自我孤立了。

  王安石吃鱼饵的呆事,许多人都听过,但换个人试试?

  他能呆,是因为他是王安石,换个人来,随时可能就因为君前失仪吃罪,或是自此被认为脑子有问题,不再被器重大用吧。

  刘瑜送了高遵裕回来,刘昌祚却就一脸崇拜地望着刘瑜:

  “我说及北地边事,父执长辈教我来访直阁相公,原来以为,相公于用间处,有不可思议之大能,今日听君一席话,方知能者无所不能,相公于兵事的见解,只怕也少有能及者!”

  刘瑜一时倒也来了兴趣,就和刘昌祚讨论了起来:

  “子京兄不要太客气,若有兴趣,你我不妨印证一番。”

  通事舍人刘昌祚大喜,原本他以为,刘瑜是看在他父亲刘贺的面子上才见他的。他父亲刘贺是定川之战中牺牲,素来都有传闻,刘瑜对军中儿郎极为亲切,更对烈士后代十分照拂。甚至多次说跟范仲淹不太对付的狄青足以称军神等等。

  没有想到,刘瑜这么没架子,愿意跟他一个小小的西路都巡检讨论兵事。

  要知道,刘瑜再怎么冠带闲住,也是直秘阁馆职在身的士大夫阶层,刘昌祚为了能访刘瑜,其实不单使了钱,还是带了他父亲的朋友,所写的书信,和李宏搭上关系,才得以见到刘瑜。

  刘瑜对刘昌祚很客气,甚至,比对高遵裕还热情。

  但过不了一阵,刘瑜开始顶不住了,当他提出:“子京大哥,我刚才提出的军官团,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不知与五代的孩儿都,银枪效节都之类,有何区别?”刘昌祚渐渐放开之后,就开始提出自己的问题了。

  刘瑜说是挑选青壮,然后加以培养训练,形成军官团嘛,那就有个问题,这种法子,五代的节度使都干过啊,类似的孩儿都,银枪效节都,不都这样?”选军中骁勇,置银枪效节都”嘛,跟刘瑜说的军官团,有什么区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