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秘宋 > 第二十八章亮剑

秘宋 第二十八章亮剑

作者:荆洚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2:22 来源:免费小说

  “小人彭孙,原随狄帅为国征战。狄帅去后,封赏不公,小的便自去落草;后来有官人见我只杀青唐人,不杀宋人,便劝我还须从军才是报国正途,小人也以为是,现时便为龙骑第一下名都虞侯。”

  “今日与伙伴上街吃酒,目睹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当街勒索商户百姓钱银!小人一时气愤填膺,这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如何有这等恶徒横行!于是便将那厮摔倒,谁知这泼皮又构陷边上的官人,说是那官人使小人打他。又说甚么军巡使是他后台,日后要找那官人和左右街坊的麻烦。小人最敬读书人,听着一时性起,以为除恶必务绝,将那人杀死。众邻舍都是证见。”

  这就是彭孙在开封府衙的自首状辞。

  刘瑜挤在人群里,嘴角微微弯了起来,明明彭孙动手时,说的就是替刘瑜出头,还骂那厢吏,“狗一样的人,也配跟我家官人张牙舞爪?”

  这倒好,来了开封府衙,就变了样了。

  不过当时场面激烈,那些商贩、邻里,有的听头,有的听尾,反正彭孙说的也有**是事实,他们自然也不会去出头。再说那跟着去的百姓和小贩,平日里不知道受了那厢吏多少的盘剥,纷纷给彭孙求情。

  此时开封正堂是李肃之,听着便叫书吏去查对军籍,果然这彭孙,皇祐四年开始,到至和二年是跟过狄青征战的。

  李肃之当年是受过狄青举荐的,倒也有些同情大宋军神狄青的遭遇,听着又是狄帅旧部,语气倒也放缓了几分:“既是自行前来出首,又有军职在身,就免了打。”

  刘瑜此时在门外听着,不禁无声失笑,这彭孙,看不出来却是个人物。

  比那水浒里的青面兽杨志,还会说话来事。

  他开头先说自己跟过军神狄帅,然后落草不是他的错,便是落草,也是不杀宋人的。

  真的是这样?反正这知根知底的刘瑜,是不会开口异议的了。

  然后还念着报国,现时还有武职在身。

  又说自己是义愤云云。

  还要最敬读书人!

  任是水浒里的杨志,也没彭孙这般奸滑。

  突然之间,刘瑜的脸色渐渐不好看了。

  因为他是文科生,以前没见着彭孙这方面的本事,倒没往这里想。

  此时见识到了,却就想起一个典故:捧臭脚!

  这个典故是怎么由来的呢?

  据说就是北宋将领彭孙,给太监李宪洗脚而来的。

  李宪明明有脚气,这彭孙却说道:“太尉之足,何其香也! ”

  连这太监自己都听不下去,用足踏彭孙的头:“奴谄不太甚乎!”

  刘瑜重新抬头,望着府衙里,正作激昂壮怀状的彭孙,一时不禁无语。

  难道这彭孙,就是捧臭脚的彭孙?别说,今儿看了彭孙的自首表演,刘瑜真觉得有几分可能!

  “所识非人!”刘瑜不住的苦笑,自己认识的,怎么就没个好人?

  先是童贯,后是彭孙,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这时节,看来大局已定,无论是判官黄劲松,还是左军巡使顾风也不可能跳出来。

  所谓民愤难平嘛,所况开封正堂看着已是要将彭孙轻轻放过。

  因为已定义了自首,那就是降二等,流徒罢了,不用杀头。

  李肃之又使文吏去问百姓,这厢吏平日恶行,搞不好就是为民除害的节奏。

  但想起黄劲松那嘴脸,刘瑜隐隐却就觉得不对劲,对方必定有后手的。

  要不为何现在还不跳出来?

  眼看开封正堂李肃之,就要定下判词,然后将彭孙收监。

  刘瑜脑中灵光一动,大喝道:“慢!此案有隐情!”

  在人群外的黄劲松冷笑望着刘瑜挤了进去,对着身边的顾风说道:“这厮今天却是无法收场了。恶了你我,却想一子不弃,岂有此理?不愿弃子,便是全盘皆输!”

  顾风摇了摇头:“年兄这是欺负人了,其实不论刘某怎么做,弃子不弃子,年兄早有成计于胸,他不出头又如何?只要彭某人一收监,到了牢里,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黄劲松“扑哧”一笑,点头道:“便是如此!现时百姓头脑发热,又是从众,一并过来求情,我等出去硬抗,闹得民怨声起,倒是不美;过上几日,百姓一冷静下来,又无带头的,谁敢来出头惹事?到时彭某人一攀咬,再有其他厢吏出来作证,刘某人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这便是刘瑜心中不安的根本原因了。

  没错,现在黄劲松也好,顾风也好,出来指责彭孙,那就是正面硬抗民意,绝对落不了好。如果惹得民变,他们更是要吃挂落的。但过几天呢?过几天,又不是自己亲友,谁还记得这事!谁还会来替彭孙不平,过来求情?

  说话间,刘瑜已挤到堂前,向着李肃之拱手道:“刘瑜见过李公。”

  如是称包拯就叫包公一样道理,李肃之也是天章阁待制,当得起这尊称。

  “刘瑜刘子瑾?”想不到李肃之听着刘瑜的名字,却一下子叫出他的字来。

  “正是小子。”

  李肃之摇头失笑道:“大理寺丞,听于馆阁读书,刘瑜刘子瑾,你不好好读书,来此做甚?”

  外面听得懂的,如黄劲松和顾风,无不笑了出声来。

  因为李肃之明显在怪刘瑜不务正业,他把不是差遣的“听于馆阁读书”,当成了刘瑜的差遣,意思就是跟他说,这是皇帝给的殊荣,要好好珍惜!看,得到这殊荣的人是如何之少?连开封府正堂,一听名字都能叫出字来,换句话说,就是让刘瑜没事快滚蛋了,好好去读书了。

  刘瑜听着,脸上也不禁通红,如果可以,他倒是想滚蛋的。

  可他知道,一旦滚蛋,麻烦就大了。

  所以他硬着头皮拱手道:“瑜实有不得已之处,请李公容禀。”

  “你且说来,只是若无道理,下旬老夫得闲,却便要绰上藤条,去监督馆阁学子一番才是。”李肃之把身子往后靠,指着刘瑜这么说道。说不好,那李肃之本就是天章阁待制,他当然有资格,指导“听于馆阁读书”的刘瑜,嗯,就算用藤条指导,这年月,老师这么指导学生,是不会有任何指责,甚至还被认为严师,好事来着。

  黄劲松和顾风是笑到腰都直不起来:“这厮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谁不知道,李公最恨不务正业的?笑死我了,只恐不等你我动手,倒先让李公抽残了!”

  那些百姓,有些开过蒙识字的,听得个大概,在人群里分说起来,一众人等,无不暗暗为刘瑜担忧:这刘老爷,怕是要吃藤条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