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秘宋 > 第二百零九章君子六艺

秘宋 第二百零九章君子六艺

作者:荆洚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2:22 来源:免费小说

  “年后,把那些老人,慢慢全换掉了。”杨时陪着刘瑜巡视新开的酒楼,低声向刘瑜禀报。

  刘瑜拍了拍杨时的手臂:“开年你也要入场的,切莫因着此间事务,误了科举。”

  “是,先生。”杨时笑着应了。

  换做旁人,或者会认为,这又不扯蛋吗?皇城司这边在铺的情报网络,基本上就是刘瑜定好方案,然后由杨时拾遗补缺,接着再由杨时带着三个编校列出细节,然后安排执行、验看等等。他哪有时间读书?刘瑜这话,根本立不住啊!

  但对杨时来说,不是这样的。

  年方十八的他,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

  什么叫神童?这就是神童。

  刘瑜平时看他做破题文章,都不得不叹服,所谓“天生人,有不同”,这叫天赋。

  所以刘瑜很是鼓励他,明年去试上一试。

  但是程颢很反对这一点,向来从没跟刘瑜唱过对台戏的程颢,为这事跟刘瑜吵过一回。

  主要是程颢觉得,科举考考就算了,主要还是治学,杨时应该把精力放在治学上。

  再就是觉得杨时现在去科举,有点早,认为刘瑜是拔苗助长。

  其实对于刘瑜把杨时拖过来皇城司办差,程颢也很火大的。

  但是杨时这人很讲规矩,他把刘瑜当成自己的老师,又跟刘瑜亲近,所以程颢也无可奈何。

  看了三处酒店,杨时又对刘瑜禀道:“三处酒楼,用了三十七人,还有五十一人,其中四十二人,以先生的吩咐,已然安置在汴京诸处。另外九人,穿行客栈、青楼等处,收集情报。除非三处酒楼之外,其他全部按单线联络。”

  “嗯。”刘瑜点了点头。

  “其实在大宋国土,本来没有必要这样的。”

  “我们完全可以弄一个衙门,或如石得一那样,直接把探事司亮出来,光明正大。但有两个事,一是党争接下来,怕会愈演愈烈,我怕到时因为党争坏了此间事;一是我们的目标,不是京师,而在西夏,在辽国。人手得从现在练熟了,到时到了异国他乡,才能快速任事。”

  杨时笑了起来:“这却是教人神往啊!”

  “你再神往,也不可能派出去的,不然伯淳兄得来跟我拼命了。”刘瑜禁不住打击了杨时一下。

  “所以这些人,到时能不能任事,你的本事如何,就靠他们来体现了。”

  杨时虽然尊师重道,毕竟少年,哪能没些血气?听着把拳头往手心里一砸:“学生省得,先生放心,这批人,学生必定勤加操练!”

  所谓操练,就是反侦讯之类的训练。

  把保密条例背熟,只是让这些入内院子,知道什么是泄密。

  半夜突然被拖出来审讯,才能考验出,到底这人能不能信得过,能不能派出去。

  响鼓不用重锤,刘瑜也没再三叮嘱些什么。

  事实上也不必再多说什么。

  只要这套东西能推行得下去,百万人口的汴京,有四十几个情报点分散在各处;又有三个情报集散地;加上那些随吴十五、彭孙当初一同来京师,潜伏下来的人手。何况这是大宋的京师,探事司完全是可以堂堂正正走出去的衙门啊。

  基本上,京师对于各国细作来说,便已是天罗地网。

  刘瑜每日有闲,都会抽时间去外剥马务。

  甚至有时候,他还会亲自和工匠、刀手一起,去剥皮。

  “我就是一个臭皮匠。”这成了刘瑜近日里的口头禅。

  只不过东京国子监的学生,就叫苦连天了,因为每天早上,刘瑜都会带着皇城司的亲事官,把他们一个个揪起来晨跑。还美其名曰,君子六艺,威胁一众学子,如果不跟他晨跑,就要马上考核他们“御”、“射”之艺。

  当然不是驾车和投壶了,而是按古礼来,鸣和鸾、逐水车、舞交衢、逐禽左之类,来考核“御”。也就是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射也当然按古礼,白矢、参连、剡注、井仪等等,大约这些科目,还不是中靶就行,箭要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那些东京国子监学生听着真心想死,一群读书人,有这本事,考武举去了好么?

  没法子,只好每天早上,起来跟刘瑜晨跑。

  只不过,刘瑜却就暗地里多了个外号:刘剥皮。

  探事司报上来,刘瑜失笑道:“随他们去,不必计较。”

  “何必如此?子瑾,年关将近,你就消停些吧。”苏轼过来国子监访刘瑜,不禁出言相劝。

  刘瑜认真地摇了摇头:“如果有一天,东京城破,我不指望这些学生,能手持利刃, 慷慨报国。但我希望他们还能跑,抢到马车会驾驶,有把弓箭在手,能威慑路上的盗贼,至少能活下来。”

  苏轼不以为然笑道:“你疯了么?东京号称八十万禁军,说破就破?”

  “就算我疯了,早上起来跑跑步,他们也没损失什么,对吗?”

  “先让他们起来跑步,把身体练好,过了年,若我还判国子监事,这御与射就得让他们操练起来,不单他们练,我也要练。”刘瑜很从容地拿出一份训练计划,递给苏轼看。

  苏轼苦笑道:“这,这是教读书人,还是练兵?学了这些,他们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

  “用上了,就是一条命,苏大胡子,你明白么?”

  苏轼临走时,拍了拍刘瑜的肩膀:“我看过了年,这判国子监事,就得换人了。没人会让你这么疯下去的。”

  “我之所求,不就是辞了这差事么?”刘瑜附耳与苏轼说道,又冲他扬了扬眉毛。

  苏轼愣了一下,捧腹大笑起来。

  这就是现在刘瑜的生活,他原谅了自己,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

  所以他不会再跟陈留任上一样,希望自己能当好一个知县,能带着一县百姓奔小康。

  他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谍报这一块。

  早晨就去国子监拉一轮仇恨;傍晚去外剥马务闻一闻皮革臭味,警醒自己不要太过自大。

  “不单要学会西夏语,还得学会带着西夏地方口音的大宋官语,带着西夏口音的吐蕃话。”刘瑜对着杨时跟那三个编校秘阁书籍的文官说道,他指着列出来的教学科目,语言这一项所注明的事:

  “一步步来,我们听着差不多了,让他去跟来往宋夏边境的商贩听听,如果能过关,再入青唐,慢慢渗入西夏。把话说好,比练什么身手都强。放出去的人,他们就在西夏潜伏,他们就是西夏人。”

  那三个编校秘阁书籍的文官之中,便有人不解地说道:“可是如何从青唐渗透到西夏去呢?”

  “这个再议,先把这基本功练好了再说,佛经也要背上一卷半卷,西夏寺院林立,一个从小在那里长大的西夏人,不可能连一句佛经也不会念。”

  “遵先生吩咐!”杨时等人纷纷拱手答道。

  不过京师举行的诗会里,刘瑜的骂名日盛,刘白狗,刘剥皮,一众学生,恨不得食肉寝皮啊。那不是一般的恨吧,因为接近年头的这几天,刘瑜每天拉仇恨的项目越来越多,已经开始让国子监的学生开弓了,教练不是皇城司的李宏他们,而是吴十五那批西军的老卒,全部戴了头套,只露出眼和嘴,想认好人,以后报仇都没法认。

  然后那些老卒就跟行伍里训新丁一样,该骂就骂,该抽就抽。

  早晨那一个半时辰,国子监的学生真是生不如死。

  不是没人上书投诉的,但连司马光也不管这事。

  因为君子六艺,孔子年代就存在的,只是现在没人提起而已,射箭也弱化成了投壶。

  司马光还好,梁焘这些年轻的,更是避着国子监走,深怕刘瑜发疯,要跟他们切磋一下君子六艺!大伙都觉得刘白狗干得出来这种事!

  “直阁,那些西夏暗桩、辽国暗桩,如何处置?”李宏倒是有些蠢蠢欲动。

  不过刘瑜并没有答允他行动的请求,天罗地网织就,什么时候收网,还不是刘瑜啥时想动就动的事?无形的绞杀,足以让辽国的细作,只能得到,刘瑜想让他们得到的情报。

  但到了这一天,刘瑜却了李宏和杨时过来:“召集人手。”

  “东京城里必须有一条规则,细作也得遁从的规则。”刘瑜冷冷地说道。

  “得让他们明白,随便动刀子,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间谍就老老实实当间谍,想干杀手的勾当,那就得伏法。”

  杨时不太明白:“先生,那接下来怎么办?”

  “让他们流血。”

  “足够多的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