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全球战国 > 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

全球战国 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

作者:混吃等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35:52 来源:88小说

身在官场,那是求咸鱼而不得的。逆流而上,不断求得更高的职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之本能。

而现在大明朝廷的机构出现了剧烈的变动,对于官员们来说,那是往上升职的难得机会。错过了这一波,再想有如此的机会,那可能只有等改朝换代了。

所以,连房壮丽这样的吏部副职都应接不暇了。在他之上的官员,那就更不用说了。

“方正化,最近到你哪儿求职位的有多少啊?”

轻轻笑了一下,方正化行礼道:“承蒙皇上信任,让奴婢在皇上身边贴身伺候了十多年。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奴婢能办成不少大事……嗯,一个多月下来,目前奴婢收到的拜帖大概有七八百份吧。”

“哈哈哈,方秉笔,你也是个红人了。”

“哎,皇上就不要取笑奴婢了。这些拜帖,九成以上都可以置之不理,但还是有少数的,奴婢也不敢硬推啊。”

“哦?都有哪些神佛,连你都觉得挡不住?”

方正化伸手入怀,取了一个小本出来翻了翻:“皇上,太后她老人家想给自家亲戚求差事,还有皇后、游贵妃家里的亲戚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拿点实权……”

“哧~朕有那么可怕吗?怎么朕的母亲,媳妇儿想要给自家亲戚求官,不求朕,却找你?再说了,我大明自有祖制,后族外戚只能享受爵位,不能有实权的。”

皇上你也好意思说,你自监国之日起,不知道废了多少祖制了。最近更是连太祖‘不得再设丞相’的祖制也明目张胆的废了。

不过这话方正化也只能是在心里吐槽,说是不敢说,他纠结了一下脸部肌肉,挤出一个笑脸:“可能是最近卢驸马下到近卫师做了营长,让大家误以为皇上是不在意外戚掌实权的吧。”

“呃……”被方正化不硬不软的顶了一下,朱由栋也很无奈。他挠了挠脑袋:“具体人员名单呢?拿来给朕看。”

方正化做事还是很仔细的,后妃们打招呼的人员,他不光记载了名字,还详细的备注了年龄,平日道德操守表现等。

“都是些普通人啊。”摇摇头:“此事朕知道了,稍后回宫去跟她们说明,想做官,参加考试就是了。像这种直接求某部主事的事情,想都别想。”

“是,奴婢知道了。多谢皇上为奴婢解压。”

“哎,看来这事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官心不稳不说,便是一些不相干的人,心里也有不该有的心思了。”

起身在房间里踱步几下后,朱由栋道:“通知内阁三位阁老,吏部三位主官,还有曹化淳、魏忠贤、田尔耕、麻承诏等十人,今天下午两点在皇极殿第三会议室候命。告诉吏部三位主官,让他们把初步的各部门拟任人选带上。今日之内,朕要定个大致的框架出来。”

“遵旨。”

自隋代建立三省六部制以来,一千三百多年间,虽说历朝历代多有微调。但是如朱由栋这般彻底废掉这个制度,新建一套近代政府制度的做法,还是稍显激进了。也因为如此,以至于整个大明官场人心浮动:京官们这会自不必说,便是那些地方官们,心思也被牵扯了很大一部分:这中央机构调整完了,地方上也要跟着调整啊。

原先朱由栋还觉得要多酝酿一下,尤其是一些新增设的部门,其第一任主官的任命更是要慎之又慎:他的性格,很可能就是这个部门以后几十、上百年的性格……

结果这才一个多月,跑官要官的都快把几个阁老,吏部三个主官给堵得没法上班了,整个官场都陷入了动荡。面对如此局面,朱由栋也只有快到斩乱麻,不求最优,但求稳妥的赶紧把各部主官给任命了。

经过内阁、军方、吏部、内廷、情报五个方面的核心十人团与皇帝闭门磋商整整两天后,大明中央政府机构大调整后,各部局的主官终于新鲜出炉了。

首相,温体仁。副相,袁可立、李戴。

在一个国家朝纲严整的时候,人事是内部管理最大的事情。所以朱由栋思前想后,还是让孙承宗继续坐镇负责官员职务调动的人事部。

劳动部其实就是社会保障部,当然,这个时代什么社保资金医保资金是不可能有的。但是赈济灾民,保障工人最低薪资,保证农民收益等工作,是维护国家稳定,使得底层百姓不起来造反的最基础工作。在大明社会新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兴起,农民收入不管怎么保障都在相对下降的当下,社会保障愈发显得重要。所以朱由栋这一次专门拆分出了一个部门来做此项工作。至于第一任尚书的人选,朱由栋选择了现任南洋总督陈时济:这一位,还在做县令的时候就靠近了当时的皇太孙,二十多年下来,履历和经验都足够丰富,忠诚度更是不用怀疑了。

而陈时济调任后,原方山学子彭子勤则接任了中南总督的位置。

户部是这一次被拆分得最多的。第一任财政部尚书,朱由栋选择了曹三喜:这位一方面是银行行长的位置上待得太久,必须挪一挪。另一方面,朱由栋深知自己大手大脚的毛病。以前有个许弘纲时不时的顶一下他他还知道收敛,现在这个王绍徵软不拉几的,从来都是鼓励皇上多花钱——必须要让曹三喜这个更强硬的人来管国家的钱袋子,不然朕这会儿把钱花爽了,以后真要开全球大战,没钱的时候怎么办?

曹三喜从皇家银行离任后,出身于方山学校的数学家李国俊,则是去接了银行行长的位置——这两位,一个行商出身,一个是胥吏之子,却都爬到了朝廷正二品的高位。若不是穿越者独裁,是怎么都不可能的。

而李国俊以前的两个副手,王华钦出任税务总局局长,专职负责大明所有税收的收取。王执则接任工商总局局长。原户部尚书王绍徵平级调动到农业部,专管农业。随同陈子壮一起在奥斯曼出任使节多年的崔呈秀,出任商务部尚书。

从以前户部里拆分出来的还有一个部门:审计署。是专门对政府部门进行经济监督的。朱由栋给这个部门配上了让全国官员心惊肉跳的主官:信王朱由检。

教育部尚书自然是喜欢教书育人的张以诚。而兼管理藩院的外交部尚书,则交给了陈子壮。

国防部尚书仍然是杨镐:大明这会的国防部其实就是一个军队后勤部。而独立出来的负责征兵、建立后备役,安置退役士兵,保障将士利益的兵役总局第一任局长,则是朱由栋小时候的侍卫长,原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院长,李世忠。

第一任公安部尚书,是从方山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各地做推官的简王朱由?。

司法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狱管理、犯人劳教、诉讼、普法以及未来的大明司法考试等事项。经过大家反复会商,最后定下,由当年在孔府案中表现积极的王在晋出任第一任司法部尚书。

而最高法院院长,自然是熊廷弼出任。

第一任建设部尚书,由文震孟出任:文徵明家族是这个时代最着名的工程师家族,大明几乎所有顶级权贵的私人庭院都是由其家族设计。大明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城市规模将急剧扩张。家学渊源的文震孟,将担负起全国道路规划、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等繁重的工作。

重工业部尚书,由在建设河套重工中心时表现出色的袁应泰担任。而轻工业部尚书,则由在应天担任巡抚多年,熟悉轻工业生产的李标出任。

科技部尚书,徐光启。

卫生部尚书,吴又可。

宣传部尚书,大明政治学院院长,张世泽。

原通政司主官通政使陈子壮调任外交部后,原顺天巡抚顾秉谦出任通政使。而原福建布政使孙传庭则接任顺天巡抚。洪承畴则出任应天巡抚。

都察院左都御史仍为赵彦。

这一批主官里,帝师党仍然牢牢占据核心职位,但真正的方山学校出身的师生们,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同时,整个中央政府的各部官员,经过如此调整后,其平均年龄也从以前的60 一下子掉到了45 。

中央都是如此了,在地方上,方山学校出身的师生们,毫无疑问将会获得更多的职务。大明官场,新老交替逐步开始。朱由栋花费数十年心血培养出来的近代人才们,开始迭次走上舞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