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全球战国 > 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巨贪

全球战国 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巨贪

作者:混吃等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35:52 来源:88小说

元宵节之后,大明帝国天启七年的第一次国务会议就紧接着召开了。

“皇上,各位同僚。”户部尚书王绍徵首先发言:“经过春节期间户部的紧张工作,天启六年的收支基本出来了。”

按照惯例,春节后的第一次国务会议,皇帝和参会大佬首先要听的就是户部的收支报告。不过大明实在是太大了,真要完全统计每年1~12月的收支,其结果根本不可能在第二年的一月中旬就拿出来。所以,大家经过协商后改为:前年的12月到去年的11月收支,视为去年的收支。

“天启六年,朝廷累计收入一亿八千三百五十六万银元。”

“嚯~!”这个数字报出来后,大家稍微惊讶了一下,然后开始拼命的鼓掌。

“各位。”笑意盈盈的王绍徵待得掌声停歇后拱了拱手:“我在这里要提醒一下,这个数字,比起去年的一亿三千万是多了很多,但是诸位要知道,从去年开始,朝廷施行了田赋全面折银的政策。所以,朝廷的收入,以后都是钱,没有粮食米面这样的实物了。按照我大明以前收取田赋一般能够入库两千万石粮食实物,而两石粮食能够换到一块银元的比例计算,实际上这个数字起码要少一千万。”

“大司徒,已经很不错哪。就算减掉一千万,也比去年多了四千万啊。这个增幅,不得了啊。户部在你的领导下,干得好啊!”

“呵呵,大冢宰谬赞,本官不敢居功。这增幅,主要还是来自工商总局和皇家银行。前者收税收得多,后者放贷放得多,这利息转化为盈利的也自然就多。”

“哈哈哈,明白明白,李局长和曹行长也辛苦了。那么,大司徒,这支出呢?”

“支出嘛,总的支出是一亿五千六百万,朝廷去年总体盈余两千三百余万。”

“哎哟,这可真是大幸!”

“是啊,从天启二年开始国家每年收入猛增,但是这支出却也跟着居高不下。搞得每年不是轻微亏空就是勉强持平。现在总算是看到较大的盈余了。那个,大司徒,这支出主要花到哪里了?”

“主要有五项,全国官吏的俸禄和办公经费,大概占了20%,军费也差不多占了20%,基建30%。因为国家不再直接收取粮食,而为了备灾,又必须保证各个粮库的总库存在三千万石以上。所以去年户部一共花了一千二百万购买粮食,这一块占比7.6%。

最后一个大项是教育和医疗,按照皇上的要求,自天启六年起,国家完全按照以前的方山模式,进行一府一中学,一县一小学的建设。去年礼部一共是建了三十二所中学,一百二十五所小学。各位,这建学校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学校建好后的维持。教师的薪俸按照皇上的要求,小学教师不低于九品,不高于七品。中学教师不低于八品,不高于六品。光是这薪俸就不得了。而且这学生入校后,除了书本费,不收学费不说,学校还倒贴午餐......户部为此前后划了八百余万给礼部,这一块占比5%多一点。

至于医疗,按照皇上的意思,每府都要建设一家综合性医院。除了日常收治病人外,还要承担该府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去年户部划给太医院六百余万,建成了三十五所府医院,占比3%多一些。剩下的就是各种杂项了。”

“好啊好啊,国家强盛,文教大兴。正是本届内阁该做的事情。”

看着下面抚掌相庆的众臣,朱由栋微微一笑:这点盈余算个啥?毕竟大明已经好些年没有打仗了。在砍掉了所有的卫所、军镇兵后,常备军也维持在了三十万这样的低水平。这支出减少了这么多,而收入却因为蒸汽机的普及,大东亚市场的全面打开而迅速的飞升。不出现盈余才是不正常的好吧?

说起来,这点盈余还差得远呢。真要是将来打举国之战,我起码得把常备军扩充到五百万,这点收入和盈余怎么养得起?

不过,大明现在的战略优势很大,确实不用急着卷入新的大战。还是再好好修生养息一段时间吧:如汉民族这样勤劳、坚韧的民族,只要当政者不乱折腾,给老百姓一段安稳发展的时间,什么人间奇迹他们都能创造出来。

待得群臣安静下来后,朱由栋开了口:“大司徒辛苦了,朕再提一点要求。”

“臣请皇上示下。”

“人,要对国家有用,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其次是丰富的知识。前者靠医生,后者靠教师。所以,天启七年,国家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要继续增加。朕跟你们讲过很多次了,钱要用起来才是钱,不然就是占地方的破铜烂铁。为了国家安全,户部保证有一定盈余是没错的。但是这盈余太多,其实对国家也不好。具体的理论,方山的金融课程已经讲得很清楚,你们应该也懂。”

“是,臣领旨。只是皇上,建学校和医院简单,但这人才储备,着实不够。去年户部主动询问礼部和太医院,要不要更多的经费。结果他们都说手里没有足够的人才,建不了更多的学校和医院。若是接了太多的钱却没能办事,都察院是要找他们麻烦的。所以......”

“哈哈哈,原来如此。看来是朕着急了,好,此事,朕不给你们过大的压力了,且稳着点来。”

“臣等遵旨。”

“好,钱的事情就到这里。接下来,吏部。”

“皇上。”吏部尚书孙承宗起身:“吏部去年完成了对全国官员的梳理和定级。经过查验,我大明在天启六年,一共有文官三万七千五百六十人,武官一万三千六百人。各级吏员三十五万七千六百人。按照皇上的旨意,我大明于天启五年取消全国百姓徭役,改征徭役税。故而我大明从天启六年开始,不再有差役一说。以前差役的工作,将由吏员承担。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官吏比例过于悬殊,吏员的前程受限极大,所以吏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很差。最近一年来,都察院查处的人员,官占比极小,被查处问题来的,绝大多数都是吏。”

“确实如大冢宰所言。”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彦起身:“皇上,都察院去年查处全国官吏一千九百八十六人,官只有七十五人,其余全都是吏。而这些小吏虽然没有品级,但由于他们才是真正对百姓进行管理的人,所以这手中的权力着实不小。这些人要做坏,造成的危害也极大。臣手里有一个亲办的案子,工商总局负责查账的一个小吏,通过收取商家贿赂,对其假账视而不见,三年下来,收取了三十余万银元赃款,给国家的税收造成了近五百万的损失。”

“嗯......”听完孙承宗和赵彦的讲解,朱由栋又习惯性的敲起了桌子。

大明以前的官大概是八万余人,其中文官两万多,武官五万多。但是经过朱由栋的军改后,卫所、军镇全部解散,这武官的数量自然就下来了。

同时,由于社会的剧烈变革,使得国家的管理机构也相应增加,所以,文官的数量这些年在猛增。

但现在看起来,增加的还是不够啊。

官是通过科举考出来的,而吏呢,以前是官员自己任命(较重要的岗位需要秀才身份,并且向吏部报备)。现在是大量的既往卫所兵、军镇兵充任。你要说现在就打通官、吏之间的隔阂,让吏也有一个通畅的上升渠道。别说读书人和官不答应,就是老百姓都不认同啊。

但是,不让吏有上升渠道,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吏的世袭化、无耻化。如此一来,不管都察院多么努力,都无法彻底扭转吏治。

这个事情的根本,最终还是得着落在官员选拨标准的彻底改变上啊。

fpz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