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全球战国 > 第四七四章 天启矿业改革

全球战国 第四七四章 天启矿业改革

作者:混吃等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35:52 来源:88小说

大明是有冶税这个税种的。从这个税种就可以看出来,对于采矿,大明并没有搞一刀切,完全的要求官营。

事实上,除了金银矿严禁私人开采偷采、官商勾结的盗采也很多,以及朱由栋之前,盐矿名义上也只能官营之外私盐极为泛滥。如铁矿、煤矿等,都是允许私人资金进入的。到了万历年间,如北京的门头沟煤矿,已经全部是私人矿产,其出产供应京津地区所有民户的生活用煤绰绰有余。而大名鼎鼎的南直隶濮万业钢坊,更是击垮了好几家大明国营的炼钢厂。

但是煤、铁矿允许私人资金进入后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便是税率过低。如煤矿,当年老朱建国的时候,说小民每天生火做饭都要用煤,所以把税率定为三十税一。即便是铁矿,老朱也说农民需要农具,因此定了个十五税一这也是按照生铁产量制定的税率。而在21世纪,铁矿石的资源税差不多就是十五税一。这么算下来,大明如果是按铁矿石的产量来收税,那税率估计是五十税一甚至更低!

在14世纪,国家的收入项目比21世纪少得多的情况下,还制定这么低的矿税,只能说,老朱在心怀百姓的同时,真的不太懂经济不要说21世纪了,在公元11世纪,北宋的铁矿也是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怎么征税呢?按生铁产量征税,五税一。

如此低的税率,使得国家在矿业上得到的好处极少,还间接导致国营铁厂的倒闭民营钢铁厂的利润太丰厚了,国营厂的工匠乃是管理人员都被撬走了。

但是,国营厂倒闭或者因为人才流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后。民营厂的产品并不能替代以前的国营产品提供给军方大明对钢铁的需求量很大,光是挣民间需求的钱就已经坛满钵满了,为啥还要投入巨额资金做军品呢?

所以,大明早年朝纲严整,户籍完备的时候,国营厂的工匠还在老老实实的给国家做工,那时候明军火器质量还算不错。到了历史本位面的万历、天启年间,国营厂要么倒闭,要么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再也拿不出合格的军品了。78中文更新最快 电脑端:

无序的民间资本介入矿业,除了让国家获利极少,加速国营厂倒闭或者质量下降外。还因为大明对民间资本进入矿业是采取的默许制度。也就是说,国家没有明确产权,法律不保护这些民营矿主。这自然的会导致官商勾结、黑恶势力滋生......

以前朱由栋改革盐政,一方面是真的缺钱到了极致,一方面是盐政作为国家统管得最严的部门,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而在盐场私有化后,国家盐税直接翻了数十倍不说,盐的质量上来了,盐价下降了,私盐也基本绝迹了。

那么现在,是时候对矿业进行彻底的改革了。

怎么改呢?这就如杨彦明所言,现有矿场,除了保留几个核心大矿捏在国家手里外,其他的都一律拍卖明晰产权是杜绝官商勾结、消灭黑恶势力的第一步。

至于说那些已经在某些矿上自行经营了很多年的矿主?你能拿得出产权证明么?拿不出来那就不是你的!说起来,你们这些家伙这么多年下来,拉了多少官员下水?为了保住矿场,弄了多少泼皮流氓欺压当地百姓?你们这些年在这么低的税率下挣了这么多钱,难道还拿不出钱参加拍卖?

啥?你说你就是不参加拍卖。谁要是买到了你的矿场,你就让买主吃不了兜着走。呵呵,能够通过拍卖拿下矿场的,恐怕都不是省油的灯哦。更不用说,产权明晰后,朝廷会旗帜鲜明的支持、保护买主的利益了。

在这个时代,虽然经过穿越者稍稍加强。但朱由栋早期并没有真正的把手伸入煤、铁行业。所以,这时候大明的生铁产量大约是23万吨。至于煤?大明此时已经掌握了地下煤矿采取技术,天启二年的产量是900万吨。

由于穿越者的原因,这个世界已经开始进入蒸汽时代,至少是西班牙、奥斯曼和大明三国。对钢铁的需求量急剧上升。而煤,则是现在乃至很长一段时期内,冶炼钢铁的主要原料。所以,煤钢改革,必须同时进行。大明现有的大部分煤矿和铁矿,也都在天启三年,同时进行拍卖。

当然,朱由栋深知,华夏这块土地,煤、铁的蕴藏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现有的产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他也出卖资源勘探权当然,后世几个很大的煤铁产地,他是不会拿上来拍卖的:这个,他准备自己派人去勘探。

在明晰了产权后,他就要改革矿业的税率了:得益于前年年末开始的商税改革中,国家工商总局除了收取商税以外,也切实的保护了缴税商人的合法权益,处理了很多的官员。所以这一次,商人们在未来缴纳矿税方面,抵触情绪少了很多。

相比而言,铁矿的税率好计算一些:我以生铁为计税基础就好。但是煤矿就比较麻烦了:不同的煤矿,出产出来的煤经过洗煤后差异极大。所以,在经过和众臣反复协商后,朝廷决定:铁矿的税率统一为按生铁计税,五税一。煤矿按照煤的品相分为五级,最好的煤税额最高,十税一,最差的是五十税一。

......

“各位叔伯兄弟,朝廷拍卖煤矿的相关法令,基本上就是这么规定的。我杨家因为在盐矿上投入较多,所以现在能够抽调的资金有限。幸得三叔公提醒,现在我估算了一下,就算找银行贷款,估计也就能拿下一个大煤矿和一个县的勘探权。所以,真的需要各位叔伯兄弟的鼎力支持!”78中文首发 . .

杨彦明说完,在祠堂中央拜了一圈罗圈揖。此刻,祠堂里的亲戚们倒是不闹了,但很明显,仍然存在疑虑。

“那个,彦明啊,刚才听你和三叔讲了那么多,我们也不是真的冥顽不灵。所以,这全家以后的重心从采买销售转变为实业,我是没什么异议了。只是,这投资煤矿真的能赚钱吗?”

“六叔放心。”杨彦明微微一笑:“若是经营丝厂、棉纺厂什么的,我从来没有管过具体生产,还真的心里没底。但是煤矿?我山西到处都是煤矿啊,虽然对煤矿生产不是很精通,但至少知道个大概吧?到时候请一两个善于煤矿管理的不就好了么?至于说这样的人才,以我杨家在山西的能力,想来是不难找的吧?”

“嗯......能给我们杨家做事,只要钱给的足,想来是不难找的。只是,这煤产出来了,销路?”

“在这点上,六叔就更不用担心了。国家这些年在拼命修路,煅烧石灰石的水泥厂要煤,炼钢铁要煤。据闻朝廷在两月前下水了新式的铁甲舰,船上没有风帆,全靠蒸汽推动,而烧水为蒸汽的,还是煤。正如前些日子的长安日报所言,国家进入了蒸汽时代,最基础的动力源泉是什么?煤!所以,未来数十年,煤是绝对不愁销路的。侄儿估计,若是我们真的能够拿下一个年产百万斤的煤矿,一年的纯利当不下于五十万!”

“嘶彦明侄儿,这么说起来,若是这煤矿获利为真。那再加上盐矿的利润,一年下来,咱们家......”

“是的,六叔,一年利润不少于七十万。而且,我们虽然缩减了商铺和商队,但是最精华的铺面和路线是不会让出去的。因此,这么算下来,一年的利润大约在八十万以上。比起现在全家上下分这四十多万的利润要多得多。”

如此一来,整个祠堂内的气氛就热烈起来了。

“干了!不就是把土地拿去质押么?又不是马上就要搬家。这点风险,比起襄毅公当年在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当中辗转腾挪可要安全多了!”

稍后,达成一致意见的一众人等,在祠堂里摆开了香案,对着杨博的牌位善祈善祷了起来:“唯愿襄毅公在天之灵,保佑我杨家转型顺利,再次兴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