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奇幻 > 探秘者说 > 第十章 碧血红缨染战袍

探秘者说 第十章 碧血红缨染战袍

作者:山泽乙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7:55:17 来源:书海阁

“弘农杨氏?”我难以置信地反问道,心说什么鬼,我姓杨的怎么都不知道有这茬事,该不会是这老鬼随便忽悠我的吧?于是对她说道:“我家世代贫下中农,读书少,别骗我!”

不过听她这么一提,我倒是想起来了我爹曾无意间提过的事情。

据说,我们祖上是从江西逃难过来的,最后在湖北一小村庄定了居。其实许多人都知道,很多时候村落都是由一些关系亲密的氏族所组成的,要么是整体搬迁,要么是举家逃难,虽然原因不一,但是村里人细细算起家族历史来,总能找到沾亲带故的点。

而中国人大多数往上三代数都是农村人,作为在乡下待过的孩子,我们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关于氏族枝干、姓氏起源、辈号堂号之类的传统文化。

我每次跟我爸说到这种话题,都特别有求知欲,因为我觉得这种话题特神秘。

我爸就说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大概九十年代的某天午后,桑拿天,我太爷爷带着全家人在大门口乘凉。突然万里晴空说变就变,顷刻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我老太爷看着不对,估计要下雷阵雨了,立刻提着小板凳就往屋里冲,果然人前脚刚进屋天后脚就打下豆大的雨点来。

雨势越来越大,我爸和他两个兄弟就呆呆地倚在门口望雨落。这时,雨中一个模糊的黑影忽然映入眼帘,我爸他们还没反应,那抹黑影就冲进了堂屋来,我爸他们定睛一看,竟然是个衣衫褴褛、糟里遭气的淘花子(叫花子)。

孩子们一下子炸锅了,朝着我太爷就一阵叫唤:“爹爹爹爹,淘花子跑里屋来了!淘花子跑屋里来了!”

我太爷也是个善心人,就连忙制止了孩子们:“东里西里(胡说)!人家就进来避个雨,瞎叫唤么子哟?”说着就搬凳子让叫花子坐下,请他喝口茶歇歇脚。

叫花子走时千恩万谢,问起我们家姓氏来,太爷说免贵姓杨,叫花子恍然大悟,说道:“是四知堂后人啊!”太爷哈哈一笑,这事就算是过去了。

多年后我爸跟我谈起时还笑话那叫花子知道个啥,也不晓得在哪儿听到的话就揣着说。我记得我当时还问我爸这话到底是真是假,我爹神秘一笑:“据村里老人说确实是这样,但据说据说,不就是没有根据瞎说,鬼知道是真是假哟!”

后来有次我偶然想起来,就顺手查了查关于“四知堂”的事情,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所谓堂号,其实就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而我发现四知堂的堂号起源竟然可以追溯到东汉杨震。

话说这东汉杨震,就是我所谓的先祖,是个大官,到底有多大权力呢?大概就是那种他路过一个郡县,郡守都要半夜偷偷跑来给他送五斤金子的水平吧。面对这种赤果果的诱惑,我祖先作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当然是严词拒绝了。但送礼的人贼心不死,还继续大言不惭地劝说我祖先:“这大半夜的,就算你收了我的礼,也没人知道啊。”杨太守听了打了他一巴掌,说道:“怎么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而这“四知”其实就是四知堂堂号的由来,杨震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四知堂的始祖。

当我的思绪还在千里之外漫游时,老太婆的声音忽然一下子把我拉了回来,仔细听了听她的解释,我才明白过来,原来她口中的“弘农杨氏”就是四知堂所指的氏族!

稍微了解点古代历史的人,应该都很熟悉盛行一时的氏族门阀制度,而弘农杨氏,就是天下杨姓的第一望族。自杨太守以来,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备受尊崇。无论是初唐杨炯,还是盛唐杨贵妃;无论是三国杨修,还是北宋杨家将,等等这些历史名人均系弘农杨氏族人。

弘农杨姓名人数不胜数,可眼前太婆却偏偏提这两位:其一是玄宗宠妃杨玉环,其二则是播州领主杨端。

杨贵妃位极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逸闻趣事素来为世人熟知;但这个杨端又是何许人也?就是这个被历史遗忘的小人物,又有什么资格与杨妃相提并论呢?

说起杨端,不得不提起的却是一段被历史的废墟掩埋的,铁与血、尘与土的惨烈家族政权兴亡史。

当老太婆说起“播州”这个地名时,我心头一震,觉得耳熟,却又无从想起,只好苦恼地撇撇嘴。

播州,即两千多年前的夜郎之国,唐始建以招抚夷人。就是这个一向被视为蛮荒的地方,却出现过一个极度汉化的政权,它的财富曾在整个西南地区首屈一指,它的兵马曾强悍到震惊整个中原王朝。就是这么个波澜壮阔的宏伟故事,却是近期才在考古学家的工具下逐渐苏醒过来,徐徐向世人诉说着往日的荣光。

它,就是历唐、宋、元、明四代,雄距播州七百年的杨氏家族政权。而它究竟又为何湮灭于历史的烟尘中?就是后话了,并不是今天我们要在这里讨论的命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我们且先说那个让谪仙李太白既爱且恨,值得他挥毫泼墨、绣口一吐的那半壁盛唐。它,一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一直是无边无垠江山大地上最让人神往的神域。它的伟大不光在于那足以称霸世界的强兵壮马和兴荣百业,更在于它一手缔造了代表着古代世界最高水平的灿烂文化,留下来无数个浪漫奇幻、动人心弦的故事。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杨妃与唐明皇的生死之恋了。

那日,马嵬,六军不发,他们沉默着、他们驻足着、他们等待着,他们与这场沉默的战事毫无瓜葛,但他们每个人同时又是这场世纪谋杀的始作俑者。终于,有人催逼着他的主上动手了,但快刀斩乱麻,真的可以永绝后患了吗?他、他们期盼着,怀着微茫的希望。

此时,那抹明黄,显得是那么渺小和暗淡无光。他心里清楚大势已去,此时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懦弱、无助、自私、茫然、害怕、疯狂和些许深情却如海水般丝丝泛滥,逐渐要漫上他曾极力坚守的高地。

他知道外面那些人的意图是什么?呵,不就是退位!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立刻死;要么如狗一样再多苟延残喘几年,哼,我的好儿子,只怕还会给我按个什么“安乐太上皇”的称号来折磨我呢!

前半生叱咤风云,最后却落得个如此下场,难道这就是所谓天道?看着眼前这个双目赤红、梨花带雨的女人,自己发誓相守一生的女人,突然感到心脏像被紧紧攥在手里一样疼。自己捧在心尖尖上的人儿,今天却难逃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葬身的命运。

头脑突然清明起来……“不!我要亲自送她走!如果我不默许这场屠杀,当叛军杀了我之后,又会怎么对待她呢?那会是不可预期的巨大痛苦……”他紧攥着双拳锤向坐榻,颤抖着颤抖着。

他颤抖着轻轻擦去身边可人儿腮上的泪,对她说:“朕要为你保全作为贵妃的最后的尊严。”

她是个相当聪慧的女人,她明白这个男人已经为她奉献出了全部,背负了一切可能的指责和骂名,只是可惜得很……不能共赴黄泉了。

贵妃上前,褪下腕间昔日跳霓裳羽衣舞的手串赠与君王,退后几步,回头璀然一笑,取白绫。

天宝十四载,杨妃自缢而亡;宝应元年,玄宗崩。

“如何四际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阴阳昏晓,风云更迭,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经过了盛世的繁华后,唐朝如同一个垂垂老矣老人一般,迅速步入了人生暮年。

皇帝昏庸,国力衰弱,让这个曾经繁荣强盛一时的朝代烽烟四起、支离破碎。南诏入侵、农民起义,让本就焦头烂额的中原朝廷更是雪上加霜。

播州,乃唐西南地区交通中枢,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又岂能落入外族贼人之手?于是权臣献计:招募世间悍将,迎战入侵之敌,如能力挫,便许永镇斯土!

杨端,太原杨氏家主,贵为太原令,但他的野心却从不止于此,于是做出了一个让家族命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决定:响应号召,入“播”参战。

他飞跨两千公里,亲率八姓子弟兵,斩杀罗闽部族,力挫蒙古铁骑,建立奇功伟业,以铁血手腕收复播州。

金銮殿上,他恭敬万分地跪在那个掌世间生杀大权的小孩子脚下,身体由于过分紧张有些不由自主地微微颤动,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进眼睛里,他甚至都不敢抬手擦。

皇帝大袖一挥,朗声说着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复播有功……特命永镇斯土为宣慰使……”

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杨端就像泄了气一般瘫软了下来。

正待退朝,小皇帝突然怔了怔,对匍匐在地的杨端说道:“此外,朕念你功高,特赐弘农杨氏族宝雕花手串一副,太原杨氏从此位比弘农……”随后,又像喃喃呓语一般:“昔日杨妃与玄宗皇帝情深,每舞霓裳曲,必以此相配,玄宗以琴相和,宫人惊为天人……后藏于七巧玲珑宝盒之中,朕每念及,感怀甚笃……”

杨端双手接过的那一霎,忽然觉得腕上有千斤之重,它是一个象征,或者说是一个节点。恍惚间,他看到了整个家族的腾飞,和那被无数英灵染红的罗闽河水;也看到了自己和子孙今后变化无常的命运,和那片将为之不懈奋战且殒身不恤的疆土。

喜欢探秘者说请大家收藏:(wuxia.one)探秘者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