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论一个江湖大侠的失败养成 > 第五十八章 还未弑虎先做虎皮”

会被百姓和身边的师爷恨之入骨的官吏,当然是贪官。

这位上任不到两年的县令,贪婪无比,升堂全凭心情,断案全靠银钱。据说这位县令家中靠着战乱发了一笔财,后来在新朝第一次科举中榜上有名,据说还不是末榜。腹中有诗书,手上也紧紧攥着钱。靠着祖上发财的天赋,县衙的账面也做的很漂亮,那县令在酒席上洋洋自夸:聪明人,就该聪明的发财,留下把柄的贪官,不算什么好贪官。

县令也曾苦读过,也曾头悬梁锥刺股,也曾风尘仆仆布衣赶考。这一切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扬眉吐气,为了大发横财,为了民脂民膏。

当地百姓被各种重税压得喘不过气,叫苦不堪。不是没有上告过,头一年,当地的一个乡绅挺身而出,越级上告了当地的知府。知府还算是明理,于是派了官员下级探查。

无果。

账面清白。税收原因合情合理。在一切合情合理的纸面条例上,百姓被倒打一耙。

两个月后,那个上告的乡绅被发现逼死家仆,被依法关押,后乡绅在开堂审理之前在牢中自尽,发现的时候,颈部血喷溅墙面,瓷碗的碎片松松的捏在手中,眼睛睁的很大。乡绅是在夜里自尽的,左右牢房都是空的,据狱卒说,乡绅是趁他去茅房的时候打破盛饭的瓷碗的。

因为是畏罪自尽,乡绅全部家产被查抄,家人四散。

听到这里,容小龙猜测:“那个乡绅是不是被冤枉后来被杀的?那个所谓的‘被逼死’的家仆,其实是被杀掉的?”

“不是的,”小杨先生说,“那个家仆是自尽的。县令给了那个家仆很多钱,多到足以让他的家人一生无忧的钱。换这个家仆一条人命。”

容小龙恍然,看起来好像是个亏本买卖,可是后来县令冤死了那个乡绅,查抄了他的家产,这两厢一对比,县令也不是亏的。

夹衫鬼说:“不止如此。乡绅死后不久,县令就接到了一封信,说那个家仆的妻儿在临县添屋置地,家仆的儿子还娶了妻,女儿出嫁,好大的一笔嫁妆。”

这就是很直接的证据,以及乡绅逼死家仆的前因:乡绅发现家仆偷窃,家仆自尽,乡绅被抓。

家仆罪证确凿,所获利者流放,家产查抄。

好划算的一笔账,好漂亮的一盘局。

容小龙听到此处,都已经有点佩服这个贪污的县令了。

“这个县令这么聪明,一个小小的县城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贪的再多也有限吧?”

夹衫鬼说:“小兄弟这你就不懂了,这叫‘闷声发大财’,又叫‘山高皇帝远’。”

他说:“你知道我们那个地方有多偏?城中还好,城外的猎户和农夫夜里都能听到虎啸,山里有草药,有野兔,有人参,可是也有老虎和野狼。县与府之间隔山跨河,言语不通。好多年前,我们那里原本要从县郡改为改为州郡,结果要来上任的郡守在途中被猛兽给咬死了。”

夹衫鬼唏嘘:“一大家子,不知是狼还是虎,咬死了郡守和夫人,似乎还有个孩子,吃的骨头都不剩下。只见到撕成碎片的襁褓。”

这真是个强有力的例子,又具有说服力又惊悚。容小龙不再纠结,接受了。于是再绕回主题上去。

“好,你们那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很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偶然经过的江湖人,于是向他救助了?你们怎么求助的?直接求他去杀了那个县令吗?”

当然不是。

那个距离皇帝很远,有山有水有猛兽的地方连悦来客栈都没有,那个不知道打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江湖少年,偶然的出现在这个地方。他形色匆匆,面上也无好奇之色,似乎并不打算久留,那样的浑不在意,给了小杨先生他们一丝慌张的希望。

就像河水中划过手心的水草,你感觉触手可及,可是等到要伸手去抓,却眼睁睁的流逝于指缝中。

何况他年纪又实在太小,没有达到小杨先生他们的预期值。比如,当丛林传来震声撼动,风吹草动之后,出现眼前的确实一只猫一般的小虎崽,那这一边已经弯弓代发的猎人,是动手,还是不动手?

更何况,他们一开始所谓的求助于江湖人的路见不平,不过只是随口一说的念头罢了。

偏偏就是这个随口一说的话,被上天的神灵听了去。于是来了一个江湖人。

他们还记得当时一屋子的沉默,有人小声嘀咕了一句:“原来苍天真的有眼,不过就开了半边。”

小杨先生很正经地回应了这句话。他沉默很久,说:“年年岁岁都有人求老天开眼,老天不会再垂怜我们第二次了。”

那人崩溃,嘀咕变高了音调,言语中都充斥着对于这次垂怜的不满:“那为什么不垂怜的圆满一些呢?那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能成什么事?”

“再小也是江湖人,”里面有一人说,“能拿的起剑,砍的下头就行。”

话糙理不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那个江湖少年只在此地停留一天,而神灵给的机会,只在这个晚上。神灵的机会给的匆忙,他们先前只抱怨,只许愿,只祈求,这一切都建立在毫无信心的基础上,所以并没有做过任何具体的准备来迎接神灵的福祉。

在机会忽然降临的时候,纵然手忙脚乱,也要接住的。

代表他们去见雁南声的,是小杨先生。

到这一幕,在坊间流行的故事本里,往往是一幕很不错的文戏,没有多余的动作描写,仅仅只要靠着大段的对白就可以将故事情节推进一个**。在这一段,就连说书先生都会趁热讲述下去,因为后续情节无需下回分解,只要是精通的看客,对于下一幕的场景怎么会不知道呢?

那必然是江湖豪杰,热血沸腾,一袭夜装潜入府邸,怒斩贪官。而城中百姓,皆拍手称快。

而此时此刻,英雄往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事他的插曲,却是百姓的福音。

这些通俗的话本,小杨先生也是听过的。

容小龙说:“听起来是个俗套的故事。”

小杨先生说:“不是。”

并不是。

他很顺利的见到了还是的雁南声。当然彼时,他对这个少年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了解。他是个寻常的老百姓,他是个寻常江湖人。彼此都贴着千篇一律的标签。真实的人格都隐藏在那或无趣寡味或晦涩难懂的称谓后面。彼此都对对方的内在和过往毫无兴趣。

在小杨先生看来,他们要的只是个江湖人。而那个江湖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俊是丑,于他们都毫无关系。

很应那句‘黑猫白猫’的俗语。

“所以,”小杨先生又沉默了很久,久到容小龙渐渐失了耐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话说一半并不是个很礼貌的事情,容小龙觉得,既然对方已经不礼貌,那么他也可以一而再来插个话,“所以你们见到了雁南声了没有?”

小杨先生说:“见到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朝堂和江湖是两条平行并且并不交融的江河,而老百姓,就是在那中间仅有的一条路上行进的人,人只有两只脚,船却有很多浆,若是运气好遇到顺流,那江边的人只能眼睁睁羡慕着看着江河中的人乘船远行,去那光明之处。

江河淘淘,也有沉船也有落水,可是大多数的行人眼里,只有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畅快。

大江大河,延绵无尽头,似乎永不交融。

江湖江湖,那么江湖,且比作江。那朝堂,就是大河。

江水宽阔,不好渡河,易遇凶险。

河就好很多,十年寒窗苦读,往往就能换来登船的机会。渡过那条河,彼岸是金碧辉煌的春之所在,马蹄沾花,一日看尽。

活着不易,百姓惜命,往往还是羡慕渡河的人。江中有蛟龙,下江虽易,可是善泳者死于水。还是罢了。

小杨先生在那个夜凉如水的傍晚拜访江湖少年人。打了个照面的功夫,抬首就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江水。涛涛勇勇,意气风发。

容小龙到底少年,好奇之心被勾起便是压不住,他催问:“那,雁南声听了你的诉状?接了你们的委屈吗?”

小杨先生点头又摇头。

雁南声听了他的诉状,也听了他们的委屈。

雁南声说,只有父母官才能听你的诉状,接你们的委屈。

这一句话,宛如一盆兜头的凉水,激得小杨先生反应不来,他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样的回应,或者说,从他走近这家客栈,从他见这个江湖少年开始,他就没有做好去应对别的答案的准备。

他少时读过那么多的坊间江湖传记,翻遍任何一本书,没有一个江湖人物,会给予这样的回答。这样的一本伸冤录,他竟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笔。

他呆若木鸡,惶惶盯着眼前的人。

小杨先生已经回忆不起当时自己的神情,他只记得,当时眼前的少年十分困惑的与他对视。那种直白的困惑令小杨先生觉得委屈。他一遍一遍回忆刚刚的流程:他很客气的请小二为他送上拜帖,很客气的请店小二为他带路,然后扣门,是少年亲自为他的开的门。他自报家门,少年却犹豫一下,才报之自己的名讳。作为礼貌,他很是对这个名字恭维了一番。

难道是最后那个恭维太过于敷衍?

那个少年眼神明显一顿,说:“我是雁南声。”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他还没来得及想出其中的原因,那个少年已经开口:“官有官道,民有民路。你所诉状的官员不过只是个小小的七品县令,朝中并无人脉,所谓的只手遮天,也不过是仗着山中无老虎耍点小聪明罢了。”

雁南声年轻虽然小,可是礼数却十分齐全,他接到拜帖,已经叫小二送上了茶果点心,他示意小杨先生用一些,同时说道:“不过你们山中倒是真的有虎狼。”

小杨先生没有这个心思,他追问:“少侠是准备袖手旁观吗?”

雁南声反问:“那我能做什么呢?一剑斩下昏官的人头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有何不可?”小杨先生道,“我们物证桩桩件件皆在,我们自己就是人证。人证物证皆在,那狗官有什么好抵赖?”

雁南声说:“人证物证皆在,那么去上告直辖知府又有何难?”

“自古官官相护,少侠人在江湖,是不会懂得。”

雁南声无奈,长叹一声:“那我若是今日行了这个仗义,一剑斩杀了这个昏官,就能救你们于水火了么?”

“当然,山中猛虎若除。猎户自安。”

雁南声不以为然:“猛虎除去,还有豺狼。若此山水草丰美,他山之虎,必然虎视眈眈。”他问,“那个时候我已经离去,你们又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等到下个江湖人来行这个侠义?”

小杨先生反驳:“古有‘敲山震虎’一说,恶虎捕之,虎头挂于山门,虎皮曝于天日之下,必震退豺狼虎豹。”

十六岁的雁南声一时间无言以对。半晌,才说:“你们还未猎虎,已经想到坐上虎皮椅的滋味了。”

这句话容小龙并不懂。他有点羞愧,他十五岁,却听不懂当时十六岁的雁南声的话,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求知欲,他问小杨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个声音替小杨先生回了他:“意思是,有些人还未曾对抗恶鬼,就自己先入了魔。”

深夜忽然出现的声音吓了在场唯一一个人两跳。他循声望去,果不其然是适才说要去山中夜游的朱成良。他应该是听了个头尾。

容小龙想问他是不是跟着自己来的。可是有感觉这样问会伤了朱成良的面子,又一想毕竟朱成良才是自己人,见外就不好了。于是回避了这个问题。

他装的仿佛一早就知道朱成良会来的样子,随意的问他:“这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朱成良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对视于小杨先生,说:“我想他是知道的。”

两个鬼再打哑谜,夹在中间的容小龙左左右右的来回瞄看,谁也不肯先给一个答案。

气氛比刚刚还要糟糕。原本是回忆往事的沉重,如今沉重中,还夹着不知道从何而来的火药味。

朱成良替容小龙了下文:“那后来呢,后来怎么官兵就入了城了呢?”

小杨先生说:“那不是官兵,是士兵。”

他抬头,对着朱成良嘴角扯出凄惨的一笑:“官兵士兵,一字之差,我们就能够从平民,变成暴民。”

喜欢论一个江湖大侠的失败养成请大家收藏:(wuxia.one)论一个江湖大侠的失败养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