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中国体育人 > 第二四八章 呼啦圈

中国体育人 第二四八章 呼啦圈

作者:过关斩将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9:41:31 来源:书海阁

这一根聚乙烯塑料管,让陈强想到了一门赚大钱的生意,那就是呼啦圈。

陈强这个穿越者不懂得什么发明创造,像是什么尼龙丝袜、青霉素,他是一窍不通,可要是连呼啦圈都弄不出来的话,那就真是智商该充值了。更何况现成的聚乙烯管就在他面前,现成的塑料生产公司就在他面前,原料、工艺和生产也都不用陈强『操』心,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搞出呼啦圈。

作为一个体育人,陈强对于各种健身器材是比较了解的,这自然也包括呼啦圈。未来呼啦圈在八十年代进入到中国以后,迅速的在大江南北走红,后来还出现了很多研究,说晃呼啦圈会对人体的脊椎造成影响,陈强作为体育大学的教授,虽然没有研究过类似的课题,但是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论文。

北美的印第安人当,很早就有一种“呼啦圈舞”,不过印第安人的呼啦圈是使用藤条编制的。而在澳大利亚的土着人当中,也有一种竹子制造的“运动圈”。

五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加州的一个玩具公司老板将去澳大利亚旅行,顺便将那种木制的“运动圈”带回了美国,而后经过改良,制造出了塑料的呼啦圈,并且于1958年的7月份开始在美国进行销售,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就卖出了2500万个呼啦圈。要知道1958年的美国人口也不过是17亿,这相当于是每七个美国人就有一个买了呼啦圈。而到了1960年的时候,呼啦圈的销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亿个

呼啦圈刚刚推出的时候,每个的售价是93美分,有些地方因为供不应求,价格涨到了1美元以上,而对于当时出售呼啦圈的玩具公司来说,每个呼啦圈的利润差要超过30美分,也就是说这么一个小小的呼啦圈,在两年时间内给玩具公司带来了6000万的利润

当然如今只是1940年,美国的人口以及市场的繁荣程度都远不如1958年,陈强也不奢望两年可以赚到6000万美金,能赚几百万,陈强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陈强拿着手中的聚乙烯管,向着中间弯了弯,随后开口问道“贝克兰先生,我想把这个做的细一点,然后做成一个圆圈,在工艺上困难么”

“当然不困难,这很容易,只是加一道成型的工艺而已。”小贝克兰开口说道。

“那在这管子里面加一些沙子,应该也没有问题吧”陈强接着问。

“可以是可以,不过这东西的质量不好,不够结实”小贝克兰马上解释道。

“我不是用头来运送沙子,只是在一面加一点点,比如一汤勺那么多。”陈强开口说。

“如果只是一汤勺的话,那完全没有影响,虽然聚乙烯材料并不坚固,但还不至于连一汤勺的沙子都受不了。”小贝克兰回答道。

“如果我想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的话,你觉得可行么”陈强又问道。

“大规模你指的是多大规模”小贝克兰立刻问道。

“比如我要做这么大的塑料圈。”陈强用手比划了一下,接着道“一天能生产五万个么”

“你说什么一天五万个你是要拿着这东西去欧洲战场消耗么”小贝克兰惊呼一声。

陈强却接着问道“贝克兰先生,到底能不能做到一天生产五万个”

“理论上是可以,但实际上这很困难,即便是我单独开设一个生产车间,生产你说的这种东西,一天的产量顶多能有一万个。”贝克兰开口答道。

“为什么是原料原因,还是工艺原因”陈强开口问。

“主要是产能原因,我的公司没有那么高的产能。”贝克兰双手一摊,接着说道“原料方面你不用担心,生产塑料的材料,只不过是提炼石油过程中的副产物而已,如今欧洲需要大量的汽油和柴油,所以塑料的原料,我们要多少有多少,那些石油冶炼公司巴不得我们能多买一些。至于工艺方面么,我认为还有进步空间,但现有的工艺水准应该能满足你的需求。但是我没有那么多的设备和车间,也没有那么多工人。”

“贝克兰先生,我会给你一个以百万计的大订单,相信你会为此增加生产车间的。”陈强笑着说道。

为了筹钱生产呼啦圈,陈强又跑到银行,直接将他整个“陈强健身”的品牌抵押出去,这才获得了一笔贷款。

陈强自己的那个健身房,抵押出去也没有多少钱,但前不久陈强却招收了十几个加盟商,不仅仅是在纽约,就连华盛顿和波士顿,都有陈强的加盟店,一整个连锁品牌,当然要比单单的一个健身房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

由于欧洲战争的缘故,此时的美国贷款是很容易的,很多工厂老板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纷纷跑到银行去寻求贷款,银行也知道欧洲急需美国的工业产品,现在扩大生产规模就跟捡钱差不多,所以也很乐意贷款给企业家。

资本社会就是这样,经济越景气的时候,企业贷款就越容易,因为银行知道这个时候贷款出去稳赚不亏;而经济越是糟糕,企业贷款就越是糟糕,因为银行担心放出去的贷款会打水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搞定了贷款之后,贝克兰公司的样品也已经制造出来了。

陈强拿着刚制造出来的呼啦圈样品,仔细的端详起来,时不时的还用手捏一捏。

片刻后,陈强终于开口说道“质量太好了”

小贝克兰本以为陈强是在夸他,可看到陈强的表情后,小贝克兰却微微一愣,此时的陈强正皱着眉头,一脸不满意的样子。

“这是什么表情,感觉像是在嫌弃产品的质量太好这怎么可能客户永远都是嫌弃产品的质量不够好,怎么会有人嫌弃产品的质量太好了”小贝克兰有些不可思议的想道,随后他开口问“陈先生,你对这件样品有什么不满么”

“生产这样的产品,成本需要多少”陈强开口问。

“如果你能给我一百万件订单的话,我可以将成本降到28美分。”小贝克兰开口答道。

1958年时,一个呼啦圈的生产成本差不多也是30美分左右,考虑到近二十年代的通货膨胀因素,1940年的呼啦圈有着28美分的生产成本,已经是够高的了。这主要也是因为1940年的工艺水平还不行,特别是聚乙烯的工业生产技术还不如1958年,所以呼啦圈的生产成本才高达28美分。

陈强心中估算了一下,28美分的生产成本,他卖给零售商最少也得50美分才有赚头,零售商卖买给客户大概会是75美分的价格,对于1940年的美国人来说,这是有些贵的。

“最好将终端的零售价格降到70美分以下,这样的话我卖给零售商的价格,就必须要低于50美分,所以一个呼啦圈的生产成本,最好能降到25美分。”

想到这里,陈强开口说道“贝克兰先生,我希望将产品的成本降到25美分一下。能做到么”

贝克兰想了想,随后摇了摇头“那不可能,25美分是做不出来这样的产品的。”

“你可以试着降低一下产品的品质。”陈强马上说道。

“什么”贝克兰顿时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要求。

此时此刻贝克兰终于确定,他刚刚没有听错,陈强的那句“质量太好了”,的确不是夸赞,而是在嫌弃。

“真见鬼,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人嫌弃产品的质量太好,反而要一些劣质的产品么”小贝克兰一脸的『迷』茫,他已经完全猜不透陈强的意图。

“陈先生,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但既然你是我的客户,我就应该对你负责,我不能像你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小贝克兰一脸正义感爆棚的说。

“这美国人真是死脑筋”陈强心中暗骂一声,随后开口说道“贝克兰先生,难道你不觉得,满足客户的要求,才是你对客户负责的表现么”

“当然,我当然要满足客户的要求。”贝克兰点了点头。

“那好,我的要求就是做一种更加廉价的产品,至于质量可以降低一些。”陈强开口说道。

贝克兰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同时他开口说道“陈先生,如果你执意那样的话,我也只能按照你的要求生产产品,但我必须提醒你的是,不管你生产的是什么,消费者都不会为劣质产品而买单的。”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欧美国家,还是很注重产品质量的,德国人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就不用说了,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是意大利人,都很注重产品的质量,美国作为当时第一大工业国家,也不会去生产劣质产品。

这也是时代原因所造成的,早期的工业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经历都的是一个从研发到生产的过程,任何一个新产品被投入到工业生产以后,首先考虑的都是生产规模和产品推广,而不是降低成本。

而后来发展起来的工业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中国,经历的则是一个从模仿到生产再到研发的过程,当这些国家开始生产某种工业产品的时候,这种产品已经出现了很多年,所以这时候需要考虑的是降低成本,这样才能占有市场。而后等这些国家的工业能力提升了,便开始提高质量,直到加入研发者的行列。

也因此,美国人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抱怨日本货质量差,九十年代的时候抱怨韩国货质量差,二十一世纪以后又开始抱怨中国货质量差。然而九十年代的美国人却忘记了日本货质量有多差,他们很乐意购买索尼的电子产品,开着丰田的车;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美国人又忘记了当年怎么说韩国货的,他们用着三星的手机,开着现代汽车。

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不断的升级,其产品质量也会不断的升级。而事实上当工业升级到一定程度时候,都能生产出来高质量的产品。

当然经济体的产业规模不同,区别还是有的,未来的德国或者是日本,由于产业规模的原因,你只能买到高质量的产品,人家只做高端。而在中国,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一分钱一分货,你有钱的话,能买到高端货,没钱的话也能买到低端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二战以前的工业国家,还没有产品质量的概念,几乎每个工厂老板都很自觉的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最好,可以说那是一个真正属于匠人的时代。

然而陈强却不需要什么“匠人精神”,他要的至是一种廉价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呼啦圈。

在陈强的思维当中,呼啦圈就是一个消耗品,售价要足够的便宜,坏了也不用心疼,再买一个就是了。几十美分的呼啦圈,要是用上十年还不坏,那陈强还怎么赚钱

而且陈强手头上的资金也并不多,尽可能的缩减成本,也能多生产一些呼啦圈出来。因为呼啦圈这东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很容易就能仿制出来,所以陈强需要大量的呼啦圈,在仿制品出现之前,尽快的占领市场,等纺织品出现之后,陈强的呼啦圈已经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后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销量。

历史上在1958年呼啦圈上市以后,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很多山寨产品,各种品牌的呼啦圈层出不穷的出现在市场上,甚至欧洲和日本的塑料加工企业也都开始山寨起了呼啦圈。

陈强没有办法阻止那些山寨者,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用便宜货抢占市场,哪怕以后出现了大量的山寨货,陈强的呼啦圈也已经卖出了足够多的数量,到时候也已经赚足了。

最关键的则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同样的一种产品,购物者必然是率先倾向于便宜货。

未来的美国人就是如此,整天批评中国制造质量不好,但却不看看自己买这件东西才花了多点钱,花10块钱想要买到100块钱的质量,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实际上美国人买的中国产品,都是美国自己的商人下的订单,中国人又不知道你美国人想要什么规格的产品,还不是美国商人订什么货,中国工厂就生产什么货,然而美国自己的贸易商不舍的花钱订购质量好的东西,最终只能把锅甩给中国质量。

曾经看到过一则故事,一个美国人拿着一个价值5000美金的意大利沙发来到佛山的一个家具厂,希望佛山老板仿造一批。佛山老板说,我们能仿造,造价是2000美金。

美国人说太贵了,问1500美金行不行,佛山老板说,我们把后面和底座的真皮换成人造皮,造价就降到1500美金了。美国人又问,还能便宜么佛山老板说,我们把里面的海绵换成便宜的,造价就降到1200美金了。

而最终,美国人选择了一个700美金的方案,下了订单满意的走了。而实际上700美金的沙发,除了外观跟样品一样之外,能省的都省了。回头美国人把700美金的沙发拿回去,卖个2000美金,美国消费者还觉得赚了,2000就买到了和5000块一样的沙发,等回头沙发坏了又骂,你这2000块的沙发比5000块的差远了

那么为什么美国贸易商不订购一些质量好的产品呢因为质量好的产品价格更高,不好卖。美国那些贸易商也知道,订购一批质量更好价格更高的产品,消费者却不愿意买账。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美国消费者贪小便宜。

当然,贪便宜是人『性』,没有人会放着便宜东西不卖,去买贵的。

就比如呼啦圈,一个卖90美分,另一个卖70美分,两个外表看起来没什么区别,相信消费者都会选择70美分的。

陈强认定,一个价格更加便宜的呼啦圈,也更能够吸引美国的消费者掏钱

至于质量嘛,那不重要。

求票票票

喜欢中国体育人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中国体育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