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春色来仪 > 第十八章 多管闲事(4)

春色来仪 第十八章 多管闲事(4)

作者:不坠地狱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6:53:19 来源:书海阁

黄燕山接到三皇子侍卫来报,说要取十万两银子的时候,正在焦头烂额的对账。今年江西一带大旱,又遭蝗虫灾害颗粒无收。去年预支了商户的银子,今天拿粮食对账这事儿,眼见要泡汤,各大商户闹得不可开交。这几年皇上专心民生,保护商业,再说这一百万两不是小数目,一位年轻的皇子,用了这么些个银子,皇上怎么可能不起疑心?万一闹大了叫朝廷知道,叫皇上知道,他这颗脑袋可万万保不住。

他得想个办法,要么退银子,要么给粮食。粮食是肯定没有,这么大的数量,要从别处调运过去实在太引人注意,只能给银子了。

黄燕山看着乱成一团麻的账簿发火,这上面哪有多余的银子。一抬手使劲扔在地上,冲坐了一屋子的管事吼道:

“爷把铺子生意交给你们打点,就给爷打点出这么个玩意儿来,银子呢?银子呢?”

众管事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出头说话。

黄燕山更是气极,随手指了一个,说:

“你给我说,到底这银子哪去了?”

被指到的管事胆战心惊,委屈的说:

“回黄爷的话,这两年主子不知为何,要用的银子太多,流水都被抽的一干二净,没有本钱生意哪里能做得好。能保住铺子已经是万幸,多余的利润可再没有了……”

“狡辩!都是废话!主子要用银子也要跟你说明?你算个什么东西。主子操心的是大事,也轮得到你来问东问西。”黄燕山走过去,抬脚就踹,一下踹到他肚子上,疼的缩成了一团也不敢做声。他气的来回转圈,不停的骂:“一群废物,眼瞧着八月了,御史台要派人依律巡查各地方政纪。你就叫爷把这么团乱账交给主子?混账东西!”

他正发火骂人,下人推门来报:

“爷,三爷那边来人了。”

黄燕山一听,迅速冷静下来,连忙赶过去。他以为三爷这么着急忙慌派人来寻他,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哪知竟是来要银子。黄燕山嘴里像吃了黄连一般,苦涩难耐却不敢不给,只问了句:

“十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可知三爷要了做什么?”

“爷允了松竹馆的曹妈.妈,十万两银子办酒席顺带赎身。”

黄燕山气了个仰倒。他都被江西那笔粮食逼得快要没命了,爷还有闲情狎妓!可他能说什么,敢说说什么?只得叫他稍等,返回议事厅。急忙叫人东拼西凑,凑了十万两银票交给护卫。

刚送走护卫,没一会居然又来一个,张口还是一句:

“爷命我来取十万两银子,即刻就要。”

“这回又是因为什么?”

“爷说了,这十万两给牡丹姑娘押箱底。”

黄燕山气的鼻子都歪了。勉强忍住气和护卫说:

“你回去回禀三爷,现银这会无论如何凑不齐,这事儿不用着急,明儿我叫人给牡丹姑娘送去便是。对了,你和你们三爷说一声,晚上去瞧瞧祖母,祖母前些日子说好久没见着你们爷,想他想的不行,用膳都减少了。”

护卫得了话,也不多说痛痛快快走了。

黄燕山又急又气。

他是主子,祖父父亲都说过,不管他做什么怎么做,他只能听着。他不是那些幕僚,不用他交爷怎么做,哪儿做的不对。他只需要听着,一句不错的办妥就行。

他记住呢,可他怎么能一句不错的办妥?江西的粮食是大头,一百万两银子才能添满这个窟窿。去年,去年是因为给皇上贺寿,手里没银子才预支了江西商户的银子。这是大事花了就花了。虽说给皇上贺寿也用不了这些银子,旁的也花销了不少,这便不提了可今天这事儿?

给个窑姐儿办嫁妆,还一办就是二十万两,真是好大的手笔。这差事无论如何他办不了了,他也不能说,还是叫祖父父亲去说吧,他再也办不了这差事了,他还想留着脑袋安安稳稳睡觉。

想到这儿,黄燕山再也无心给众管事议事,说了句:

“今儿就这样,都散了吧。回去好好想想,怎么把铺子生意整顿好,爷请你们不是听你们说借口找理由的,散了吧。”

撵走了人,黄燕山叫人备了马车,往家赶去。他急着回去,想找家里长辈商议,这会他身无分文,三爷要银子,便是打死他也弄不出银子来。

回了府中,他爹黄老爷还在当差并不在家,黄燕山寻了祖父,礼部尚书黄老太爷。黄老太爷正巧身体不适,请了几日假在家养病。

黄燕山见到黄老太爷时,黄老太爷正半靠在榻上,举着本书看,时不时咳嗽两声。黄燕山委屈的不行,扑通就跪在他面前。

黄老太爷瞧他情绪不对,皱着眉头问:

“这是怎么了?”

“祖父劝劝三爷吧。”

“三爷出什么事了?你先起来慢慢说,没什么大不了的,瞧你这点出息。怎么还要哭鼻子?都是做爹的人了,这点稳重气都没有。”

黄燕山顺从的起身,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又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听祖父的话,从来不多问不多说。可这差事实在是做不了了。江西粮食的事,从去年起我就说了无数次,总得想办法解决。可三爷嘴上说知道了,从来不以为意。总说今年收了粮食抵银子不就是了。我怕事有万一,想准备些放着。三爷也不让,说是我小心太过不堪大用。我就不敢多说什么了。”

“今年春天江西一带天气就不对劲,热的出奇。收到报信说当地积年有经验的种田人,都说今年必然大旱,我禀报给三爷,又说我小题大做,听风就是雨。”

“今天我正在议事堂想办法,平了这笔帐,三爷倒好,派了护卫来要十万两银子给松竹馆曹妈.妈,说是嫁女儿。我没敢说什么,东拼西凑交了十万过去。可没过一会,又来一个还要十万两。”

黄尚书奇怪的问:

“不是给过了,要重了?”

“若是要重了我能来找祖父诉苦吗?说是再拿十万,给牡丹押箱底。祖父你听听,一个妓子玩意儿一样的东西。开口就是十万压箱底的银子,倒是比千金小姐还贵重了!不过是仗着三爷宠爱,狮子大开口罢了。”

“这事儿是有些过了,等见着三爷我和他说说。狎妓之事可大可小,眼下他可不是任性的时候。”

“祖父!”

“好好好,你说你说,我听着呢。”

“这不是狎妓的事儿,三爷这般行事,全然没有想过我的难处。这银子又不是流水趟来的,说变就变说有就有。祖父可知马上就要到御命的巡查之日,弄不好我这脑袋就得掉了。这差事我做不了了,谁爱做谁做,反正我是做不了了!”

黄燕山像是找到了吐苦水的地方,吐了个痛快。

黄尚书原本和悦的脸色,渐渐消失。严肃的看着他,听他说完也不说话。黄尚书身上有些风寒,年纪大了就算是在夏天,也总觉得身上凉丝丝地。他慢条斯理拢了拢身上的披风,眼光锐利如刀,看的黄燕山没了火气,有些站立不安。

“祖父为何这般看我。”

黄尚书正色问他:

“我问你,假如是皇上今天跟户部说,江西大旱颗粒无收,朝廷要拨银子过去赈灾,正巧又遇到太皇太后六十大寿。户部是不是要跟皇上说,江西都大旱了,哪儿还有银子给太皇太后过生辰,这不是为难人,叫皇上干脆随便吃点生辰就别过了?”

黄燕山一时哑口无言。脑筋一转说:

“那当然不一样,祖父这么说是混淆视听,这怎么能一样呢?”

“怎么不一样?你是不是要说,皇上和三爷怎么能一样。国事和家事怎么能相提并论?我告诉你,就是一样!”黄尚书苦口婆心和他说:“咱们是三爷外家,打从三爷出生起,就在一条船上,这船不是你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的。难道你忘了宫里的贵妃娘娘了?那是你嫡嫡亲的姑姑。皇上是主子,是这天下的主子。三爷也是主子,是我们黄家的主子。将来也会是这天下的主子,他也必须是!”

“你和三爷之间,不管三爷做什么说什么,我是和你说过,不要多嘴办好差事。但不是叫你死办事办死事!江西这事儿,去年就出了,你做不好为什么不来寻我,寻你父亲。哪怕寻三爷手下幕僚讨教主意也行,也不至于弄到现在这般狼狈!这上头,就看出你没有灵活变通的能力。”

“你别说话,听我说完。你是不是又要说,我和你父亲吩咐过你,三爷的事尤其是银子上的事,用了多少,用在何处,千万不能叫别人知道?”

“却未曾想过,三爷是主子,认三爷为主的,可不止你黄燕山一人。同样都是三爷的奴才,难道除了你,余下没有一人,真心为三爷考虑的?这一点,就说明你没有识人之明!”

“你口口声声说,这差事办不了了,不想办了,随随便便就能说出这种话,你这份忠心这份耐力着实不堪大用,此其三。”

“这三点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庸才蠢材,你却能占着三皇子府五品管带,你若不是生在皇家,生在尚书府,凭什么身居此位?”

黄尚书讽刺一笑:

“旁人求也求不来的职务,你竟然不屑一顾,便因着这么点小事,哭着喊着不做了。不做便不做罢,明日起你自己寻差事去,你有大才,我是无能为力了。将来黄家是荣华富贵,还是烈火焚身,都与你黄燕山黄三爷无关!”

黄燕山被黄老爷子一连串责问,问的头低的不能再低了。禁不住落泪,求道:

“祖父别说了,我错了,是我想岔了,求祖父饶了孙儿这一回。再不敢如此了!”

黄尚书任由他哭了好一阵子,看他慢慢止住哭泣,方才站起身把他扶起来,扶着坐在身边。

叹了口气,黄尚书轻声说道:

“山哥儿别怪祖父。咱们家因着你姑姑,享着别人一辈子享受不到的富贵,就得担着别人一辈子承受不了的责任。不论三爷行事如何,他都只能是主子,是咱们全家依靠的山。江西一事,回头等见了三爷,我和他商议寻个法子出来。至于那十万两,等会你走时从我的库房支取便是。”

黄燕山看着黄尚书。

“从您账上支取怎么可以,我再想想办法吧。”

黄老爷子看着这个有点执拗的孙儿,拍拍他肩膀说:

“不要紧的山哥儿,祖父话虽说的重,却知道你的脾气秉性,若不是逼急了也不会说这样的话。不过是十万两银子,这都是小事。”

黄燕山只能听话点了点头。

“好了,去拿银子给三爷送去,顺便叫三爷来一趟咱们府,我有事和他说。”

“孙儿来前已经叫人和三爷说,祖母想他了,让三爷晚点过来一趟。”

黄尚书欣慰的点点头,说:

“嗯,这事儿想的周到,有些话你不好说,我和你父亲还是可以说两句的。去吧,别耽误了三爷的事儿。”

“孙儿靠退,”

黄尚书看着黄燕山抹干净眼泪出了门,立刻叫人传信,寻那户部侍郎罗晋,罗晋在尚书府待了大半个时辰才走。一回了家就和妻子陶氏商议,先行取了五十万两送去尚书府,剩下的五十万两尚书府绞尽脑汁才凑齐了,平息了江西一事。

只是经过此一事,几家手里皆拮据没有多余的银子花销,赚银子的事更加急促紧急起来。

喜欢春色来仪请大家收藏:(wuxia.one)春色来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