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百妖物语(出书版) > 第15章

百妖物语(出书版) 第15章

作者:翩竹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6:48:54 来源:免费小说

  此身如草木,

  埋没尘土中;

  实事诚可哀,

  花谢不再开。

  咏罢引太刀15自裁,刀尖破腹而出,渡边长七唱洒泪为主公介错,用衣襟包裹首级,突围而出,将首级沉入宇治川中。以免首级为敌军所夺,再遭凌辱。

  主公、少主、高仓宫、众同僚已皆先我而去。竞再无生念,只是倘若落入平家士卒之手,怕是又要遭到一番屈辱折磨。主公死后,吾守着他的尸身脱甲下拜,取出他腹中之刀,置于肋下……回想起这数十年的戎马岁月,真仿佛三月樱花般炫目而短暂,又如同酒后醉梦般空渺虚无。廊外的喊杀声近了,大限已至,吾已不能再写。望这份手卷将来能被有缘人拾得,正我源氏赖政君臣威武之名。吾之一生,忠勇无二,杀敌无数,唯有一事可叹——当时从平家盗出的,若是那把真的宝刀,主公之结局,是否可以不必如此凄凉呢?

  四、督御前之婢

  嵯峨山的花儿又开了,原本荒芜的山原间,因有了这些无名小花的点缀,竟然也有了些许令人陶醉的春色。今日是夫人圆寂周年的忌日,我特意准备了香烛祭品,又采摘了一把野花,前往夫人的坟茔前洒扫。

  我是这清间寺的女尼小净,原本是高仓天皇宠姬督御前的侍婢,数年前与夫人一同被迫出家,到今日,已过去了数个年头。曾经鲜花一般妩媚动人的夫人,如今业已入土,再看不到这山间短促的春光。而我所能做的,也只有年年为她祭扫这无人铭记的孤坟,为她和高仓天皇祈祷冥福,如是而已。

  遥想夫人未出阁前,乃樱町中纳言成范的爱女,貌美且贤,又抚得一手好琴。当时身为中宫的建礼门院16因正与葵御前争宠,便命人将夫人接进宫来,献于圣上,我也便随着夫人一起入宫。夫人初时有些害怕,好在天皇陛下是个温柔亲切的好人,未出几日,两人便琴瑟和睦,牵手共赏银汉,手指双星许下海誓山盟。我当时尚且年幼,但见得夫人与天皇总是笑面相对,曲乐欢欣,心中总是感到喜悦的。

  只是当初,我们对宫中的阴暗之事都一无所知。建礼门院见夫人得宠日盛,有超越葵御前的风头,几次三番派遣女官训斥警告夫人。夫人出身名门,自然懂得进退,立即备礼前往中宫处赔罪。建礼门院笑脸相迎,好言宽慰,并送一碟当令果子作为回礼。我捧着果子回到御所,夫人却始终闷闷不乐,命我将果子碾碎喂给笼中的黄雀,黄雀啄食后,不出半日便双腿蹬直,一命呜呼。我正讶异,夫人却仿佛了然一般,长叹一口气,自此御所中再难听见那美妙绝伦的琴声了。

  夫人尚未入宫前,曾被冷泉大纳言隆房猛烈追求过。彼时隆房尚是少将,风姿倜傥,与夫人倒也算门户相当。然而少将不久后为求取功名,娶了平清盛的长女为正妻,当今中宫建礼门院亦是平清盛之女,少将作为国戚,得以在大内时常走动。一日与夫人在御园赏花,不意正撞见了少将。夫人暗忖如今已是圣上之宠姬,不可再与其他男子有所纠葛,便转身退回御所。不料少将一见夫人,却旧情萌发,写下一封情笺投入御所帘中。夫人不愿再起事端,便命我将未启封的情笺依样丢回院子里。少将满面羞愤,收起信匆匆离去。我隔着帘子偷偷松一口气,却不承想之后竟闹出了更加不成体统之事。

  原来少将回去后,心中郁闷难平,竟留下和歌打算自尽!歌中写道:

  今朝缘何拒玉章,

  难道芳心已绝情?

  所幸发现及时,被人所救,但自尽之事与和歌还是传到了入道相国平清盛耳中。得知少将自杀源于夫人,清盛大怒,当众下令:“中宫乃吾女,皇上系吾女婿,冷泉少将亦为吾女婿,小督一女占吾二婿之心,大为可恶,必须早日处置以绝后患!”夫人闻言大骇,连忙制备行囊,改换仆役服装,带着我趁夜色混在出宫的大人牛车队伍里,私逃出宫。

  夫人出宫后隐居于嵯峨郊外,时光倏忽,转眼几个月过去,已到了仲秋时节。遥想起往年此时,与天皇携手赏月的良辰美景,夫人不由得心生凄楚,遂取下封藏已久之琴,鼓起唐人乐府调一首《想夫恋》。

  哪承想一曲未终,茅舍门外却响起了敲门之声。夫人一惊,嘱我去应门。我微微开启门扉,屋外站着的是一名面熟的武士。来者自报姓名道:“吾乃弹正少弼17源氏仲国,受皇命所差,前来找一位失踪的宫中贵人,请开门。”

  我心中一沉,慌忙答道:“阁下敲错门了,宫中的贵人是不可能住在这种地方的。”说罢便想将门掩上。不料对方猛力将门推开,直入屋中,对夫人道:“您为何要不辞而别,孤身躲到这种地方?若不是仲国曾与您有过合奏之缘,今日恐怕也要错过了。如今陛下思念成疾,恐有性命之忧,这里有陛下的手书,您请自阅吧。”说罢便呈上一封书信,原来自夫人离开以来,天皇茶饭不思,卧病已久,暗中下令派遣仲国前来寻找夫人下落。仲国已在京都四周寻访了一个多月,杳无音信,眼看打算放弃时,忽然听见山中传来非同寻常的琴艺。仲国大人精通笛艺,曾在宫中与夫人为圣上共同演奏过,故而听音了然,循着琴声找到了夫人的所在。

  夫人读罢圣上手书,泪如泉涌,哽咽道:“非小督狠心,抛下皇上龙体于不顾,只是平清盛相国因冷泉少将及中宫失宠一事迁怒于我,如在宫中恐遭不测,反为陛下之累。如今陛下龙体抱恙,我却不能亲身侍奉,该如何是好呢?”仲国闻言,连忙好言宽慰道:“清盛相国虽手眼通天,但他毕竟身为人臣,不可能悖逆主上,作出逆乱无礼之事。仲国今日愿做陛下与您的信使,请您至少先修书一封回于陛下,让他知道您尚在世间,以慰相思之苦吧!”

  夫人听罢,即刻复信一封,又交给仲国一套女官宫装作为信物,一并交由其连夜带回京都。数日后仲国带着牛车与仆从,再度来迎。夫人起先不肯回去。但仲国声称天皇已在大内以外为夫人备下住所,绝不会为入道相国察觉,又一再相劝,夫人才点头上车,还返京都。

  夫人回到京都后,与皇上度过了一段你侬我侬的平安岁月,期间诞下了一名公主。入道相国虽在朝中翻云覆雨,甚至强迫高仓天皇退位,让位于建礼门院所生的三岁稚子,但皇上因有夫人,聊相慰藉,便也渐渐释然了。圣上不在夫人身边时,也常常派遣仲国前来探望。一日,仲国如往常一般带来了圣上的恩赐,临行前忽然对夫人下跪请求道:“仲国有一事,除夫人外无人得以相助,请求夫人施以援手!”

  夫人吓了一跳,连忙扶起仲国道:“大人与我及圣上有大恩,有什么请求尽管直说便是,何出此言?”仲国大人低头沉默许久,才堪堪道出事由:“不知夫人是否有所耳闻,平家之所以如此嚣张跋扈,是因为清盛早年曾从严岛大明神处获得了一把宝刀。此刀目前尚在六波罗内,但无人知道其具体下落。我听闻您曾与清盛长婿冷泉少将有过交往,请您魅惑少将,让他潜入府中,盗出宝刀,将霸权归回皇家所有!”

  夫人一听大惊失色,连忙回绝。仲国大人继续恳请:“非仲国异想天开,竟然胆敢唆使主上的爱姬去勾引敌人,但现在事情已到了非同小可的地步。清盛那厮在朝中任意胡为,内宫之中则是建礼门院大权独揽,国中上下,俱是平家子弟斗富弄权的所在!如今上皇被废,法皇又遭幽禁,长此以往,恐怕天照大神18之子嗣江山都要易主!仲国斗胆,请督御前以皇家江山社稷为重,姑且抛开身家名节,为上皇窃取宝刀,重夺王权!倘若此事能够成功,想必陛下也是会谅解的!”

  夫人听罢,左右为难,但拗不过仲国大人的苦苦请求,最终答应冒险一试。一日黄昏,夫人差我去向已升任大纳言的冷泉少将送信。我将夫人表达旧情的信笺交由冷泉大纳言,大纳言见信,果然欣喜若狂。原来他自尽未遂后受到入道相国训斥,又得知夫人失踪,心下黯然,早已对夫人不再抱有希望。今日得见手书,又是情笺,怎不是喜上眉梢,恨不得即刻相见。待到晚间,大纳言瞒着家人骑马出门,由我带路,寻到了上皇为夫人置下的处所。夫人虽答应仲国大人魅惑一事,但仍然谨记妇道之礼,隔帘与大纳言相见,共叙旧情,按下不表。

  大纳言如此这般,与夫人私下幽会了数次,一日抚琴过后,夫人对其说道:“你如今虽身为大纳言,但实际上仍只是平清盛的一个傀儡。他平家满门如此专横,清盛过世后,难保他的子孙不会嫉妒你的高位,到时想取你这外姓之人而代之,便再没有人能够阻止了。你身居高位,如何能不为将来的前途和子孙的未来着想呢?”

  一番话果然打动了大纳言的心思,夫人见大纳言沉默不语,继续劝诱:“妾身曾在大内听建礼门院说:‘平家的权势,俱是严岛大明神所赐,入道相国的宝刀便是信物。’倘若真是如此,不如将这把宝刀据为己有,这样平家所拥有的一切,便是你的了,而今后再没有人可以对你颐指气使,你也再不用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了。”

  大纳言听后无话,与夫人闲谈几句后,便匆匆告辞。夫人等了十数天,再未见到大纳言来访,却等来了六波罗的兵马。夫人知道事发,沉着打扮后跟随官差前往六波罗平家府上,面见平清盛。我跟随牛车前往,一问之下,果然是大纳言窃刀未遂,反而告发了夫人,入道相国大怒,发兵前来捉拿夫人,一并问罪。

  后来之事,我因不得进入平家府邸,故而只是听说——传闻入道相国一见夫人便惊为天人,色迷心窍,许下不追究不问罪之承诺,只要求夫人答应改嫁,成为清盛之妾。夫人严词拒绝,不惜犯相国一怒。后被迫前往清间寺削发为尼,再不得踏入京城半步。

  闻之夫人遭遇不幸后,高仓上皇再度病重,很快撒手人寰。夫人得知,悲哀欲绝,也绝食诵经十数日,一瞑不起。我追随夫人落发,苦劝无果,只能为其料理后事。伉俪情深,本是一桩千古流传的美谈,然而在这朝不保夕的乱世之中,也只是徒余一声叹息罢了。

  五、常盘

  常思人世,如仲夏之花,烂漫而无常。虽有盖世功名、倾城容貌,仍逃不过六道轮回之宿命。纵有“明眸祸水”、“京都第一美人”之名,但当适逢乱世之际,对于自身的命运依然如流水浮萍,难以把握。

  妾身之名为常盘,源氏左马头义朝之妾,判官大夫源义经之生母。想当年,初入宫闱之际,正值豆蔻年华,虽只是九条院陛下的侍婢,但美名早已如宫墙边生长的樱花一般遍传大内。殿上人争相书写情笺,请求一近芳泽;云中卿驻足路上等待牛车经过,只为风过帘时能够一睹仙颜。无奈近卫天皇早逝,妾身未及临沐恩宠便遇上了保元之乱。到了如今,青丝白发,早已是红颜不在的垂暮之年。于月色凄清时回首往事,偶尔也曾抱怨天不作美,明珠遭弃。但一想到当年的种种不如意,俱是为了与他相遇,那即便再苦上三生三世,也是值得的了。

  那一日,战乱初平,后白河天皇于内苑宴之松原中为凯旋的尊王义士们赐宴洗尘。吾等宫女侍婢,也得以在廊间帘下,偷偷一窥这些当世豪杰之风采。妾身躲在一株紫藤树下,手持小扇,远远便瞥见一众粗豪武夫中,唯有一人与众不同——那位大人身穿白色朝服,头戴折乌帽子,眉目清俊,似有郁结之色。此时正好身旁有人劝酒,他举杯之时,目光恰好扫见了站在远处的妾身。四目相投之时,妾身几乎感到心跳漏了一拍,连忙持扇掩面,匆匆退下。

  后来之事,发生得如此顺其自然——妾身在宫中听闻讨逆功臣源义朝向主上请求九条院之侍婢作为赏赐,心中忐忑地从牛车上踱下,见到的却正是那个朝思暮想的人影……宫中的荣华、曾经受封女院、宠冠后宫之类的梦想,此刻都不重要了。从此以后,妾身就只想着与眼前之人宿夜厮守,为其生儿育女,荣辱不离,直到白头。

  可惜天不遂人愿,不久之后,夫君因为天皇封赏不均,又逼迫他杀死亲父及同族,举兵反乱。夫君战败被杀的消息随着隆冬的寒风一并传来,妾身虽肝肠寸断,但彼时吾已为亡夫诞下三子。长子今若刚刚七岁,幼子牛若尚在襁褓中。听闻帮助天皇平叛的平清盛正在大肆搜捕亡夫遗族,妾身不得不忍住眼泪,带着三个孩子逃入深山之中。

  大和山的风真是冷啊,往日的仆役成群早已四散逃遁,唯有我孤儿寡母四人在皑皑白雪中艰难行进。双足都冻裂了,洁白的雪地中留下了一行行鲜红的足迹;两个长子都走不动了,幼子牛若更是啼哭不止,让人心烦意乱。勉强拖起三个孩子,几乎是在半昏迷的状态下抵达了宇多郡,藏匿于亲戚家中。如今想来,这大雪中连夜翻山的不可思议之举,仿佛是有神佛在暗中护佑,令妾身得以保留下源氏一脉。

  只是祸事并未就此远离:平清盛那个卑鄙狠毒的小人,见搜捕不到我们母子,竟拘捕了妾身的母亲,想拷问她来得到吾等的下落!为使老母免于受苦,妾身不得不主动现身。然而面敌之际,妾身也并不是万念俱灰——那一日,妾身身穿绛紫宫衣,手抱琵琶,双目垂泪面见仇敌,婉转哀求留我骨肉一条生路。果然,平清盛这个好色之徒亦被妾身之容貌所惑,答应不杀吾等母子四人,但妾身需入六波罗侍其为夫,三子必须分开抚养,且必须出家。为了延续义朝之血脉,吾强忍心中之愤恨与嫌恶,一一答应下来,委身于敌,但立誓心中之贞节只为一人,一定要寻找机会,为夫报仇!

  时光荏苒,转眼妾身在六波罗中便度过了十余年的岁月,期间虽为平清盛诞下一女廊下姬,但心中的复仇之火一日未曾熄灭。于适逢清盛期间,妾身从平家人那里得到了一个了不得的传闻:相传平清盛之所以能获得如今的高位大权,全是仰仗当年从严岛大明神那里获赐的一把宝刀。此刀我于侍寝时曾经见过,是一把银色丝边的小长刀。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妾身当时并没有去触动宝刀,而是暗暗记下了宝刀的样子,暗中用积攒的首饰财产请刀匠打了一把相似的小长刀,再伺机偷入清盛卧室,换出了那把宝刀。

  宝刀既已到手,妾身便将其藏在盛放米饭的竹筒内,托人带给了在鞍马山中修行的幼子牛若——三子之中唯有其坚持不肯削发,妾身虽不能亲自抚养他,但从传信的鞍马山寺僧口中隐隐感知,此子言行颇有其父当年之风。为恐牛若之异状为清盛所觉,妾身私下授意寺僧禀报清盛:牛若也已出家,法名遮那王,正在山中安详修持,并无二心。

  牛若长到16岁时,在化身黄金商人的义朝旧部帮助下,逃入陆奥,投身藤原秀衡帐下,行了元服之礼,得名义经。彼时妾身已年老色衰,被清盛厌弃,赐予家臣藤原长成。昔日名动京都的美人,如今被人当做随手抛弃的玩物,心下虽有不忿,但比起日日铭记的深仇大恨来,这些屈辱已无足挂怀。妾身日日祈祷,吾子义经能为父报仇,肃清平家满门,重振源氏之威风!

  战事初期,的确如我所祈求一般,义经与其异母兄长源赖朝结盟,集结奥州勇士,响应已故高仓宫与源氏三位入道赖政之令旨,起兵讨伐平家。养和元年,清盛病死,义经率兵突入一之谷、攻下屋岛,势如破竹;最后更是在坛之浦覆灭平家满门,报了先父血仇!常盘此时虽是飘零之身,但也深感快慰,哪怕即刻横死入灭,也无愧于夫君所托了。

  然而妾身未曾想到的是,吾儿义经的战功与人望,竟然会引来其兄长赖朝的嫉妒!平家覆灭后不久,赖朝便以义经私自受封官职,拥兵自重为由,要求法皇下旨追讨义经!同时,从九州方面又传出挑拨离间的谣言,说义经藏匿有平清盛掌握武家天下霸权之宝刀,更是坐实了其叛逆罪名!吾子年仅而立,便被亲兄逼迫自尽,吾作为娘亲费尽心机为他夺来的宝刀,却成了促使他被害的凶器!造化弄人也!神佛在上,为何要如此折磨妾身呢!

  六、维盛

  忆往昔亡父在时,时常引用我朝与唐土史料,告诫吾与众兄弟不可骄横;须时刻谨记万物不可过茂,过茂遭损;万事不可盛极,盛极必衰。当时尚自懵懂,只是付诸一笑,今日想来,悔不曾谨遵亡父教诲,以至今日也。

  在下小松三位中将、平氏维盛,已故内大臣重盛长子,已故入道相国清盛之孙,如今只是一介亡命天涯的行脚僧,孑然一身,飘零海上,空茫无寄。往昔平家权倾朝野之际,吾与诸兄弟帽簪樱花,足踏青海波舞,仆役簇拥,高朋满座,真有如一场幻梦一般。

  自祖父亡殁之后,平家的祸事便一件接着一件发生——先是木曾义仲19领兵叛乱,占领京都;平家人被迫西迁,后又在一之谷接连遭遇源赖朝、源义经奇袭,兵败如山倒,如今只剩下屋岛一处苟且存身。逃离京都之际,我因不忍妻儿同遭流离之苦,故而将他们留在了京都,未承想今日却遭来同族的猜忌,疑我早有二心,打算投奔源氏。维盛左右遭忌,百口莫辩,索性带着三名亲信,逃出屋岛,幸得故人泷口入道时赖相助,出家为僧,翻越重重关卡,今日来到那智海上,行将自沉。

  遥想当年,亡父尚在时,曾有一日急召我入内,摆下酒宴,又命家臣捧出一把长刀,郑重交付于我。我初时以为是家传重宝、朱雀天皇所赐的“小乌丸”太刀20,没想到接过细看,却是大臣殡葬时佩戴的无文太刀。我当时心中愕然,还以为是家臣送错,不料父亲含泪命我收下,沉声道:“没有拿错,这就是大臣入葬时子息佩戴的无文太刀,此刀本来打算在入道相国辞世时为父自用,如今为父要走在入道公前面了,此刀便先传给你吧。”

  我闻言大惊,连忙追问父亲何出此不吉之言。原来日前,父亲前往熊野神社参拜时,曾在神宫前如此祷告:“今观吾父入道相国之言行,愈发狂态毕露,偏离正道日远。吾身为人子,不能说服父亲收敛暴戾;身为人臣,不能扳正倾斜之朝纲,实在左右为难,竭思苦虑。请求神佛能止入道相国之邪心,还社稷朝纲之清明;如若不然,则减去重盛之性命,以救平家子孙来世苦难。”说罢忽感体内有灯火般的物事从中飞出,隐入神宫中猝然不见。父亲明白神明所指,心中黯然,回到家中便染病不起,心知时日无多了。

  我哭泣着接过无文太刀回到卧室中,心中郁结,却无可奈何,正想将刀交给家臣收纳,未承想却在刀鞘和刀身间发现一片绢角。我诧异起身,拔刀出鞘,只见太刀刀鞘内不是精铁刀身,居然是一把木刀!木刀之内嵌藏着一把银色小长刀,刀身上绑着一卷帛书。我展开帛书,竟是父亲写下的遗嘱——原来太刀中的银色小刀就是祖父当年从严岛大明神那里得到的宝刀“武家之节刀”!祖父年迈后将其交由父亲保管,父亲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心知自己过世后,叔父宗盛一定会来讨要这把宝刀,而宗盛父子又缺乏德才,没有统领武家之气魄。父亲唯恐我年幼,无法保住节刀,故而将刀藏入无文太刀内,秘密传授于我。手持着这一件武家重宝,我心中久久难平,泣不成声。父亲为国为族所留下的种种良苦用心,吾等实在是难以企及。

  父亲过世后,遗物中因寻不见节刀,着实在平家乃至整个京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种种谣言喧嚣尘上。祖父虽然骇怒,好歹还沉得住脾气暗中搜查,宗盛叔父果不其然大为惊惶,举家上下闹得不得安宁,甚至杀害了传闻梦见节刀丢失的源中纳言雅赖大人的郎党。紧接着,战乱随之而来,高仓宫、木曾义仲、源赖朝、源义经先后举兵,平家一夕之间从国之栋梁沦落为朝敌逆党,人人得而诛之。

  自逃亡屋岛后,吾知平家气数已尽,为防身死后节刀落入贼人之手,也不愿家族弟兄为此刀再起纷争,此次出逃,我仍旧贴身带着这把节刀。手握世间人人渴望的“武家之霸权”,我心中此刻却只想再见留在京中的妻儿一面。纵是千乘之尊、万户之巨,回首人世,不过寥寥数十载,如叶尖朝露,转瞬即逝。今日面对这缥缈无垠之瀚海,更感叹生而为人不过昙花一现、沧海一粟。维盛今日便带着节刀,投身这无边无际的深海之中,但愿海神能够接纳这件宝物,留下平家些许血脉流传,也算是维盛为一族祈求的最后冥福吧。

  七、西行法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21)。

  没想到昔年崇德上皇梦中所言的种种劫难,竟然真的一一应验了!自小松殿重盛公病逝后,入道相国果然渐入魔道,而京都内外则四处谣传节刀失落,武家霸权将要易主。如今木曾义仲已经领兵入关,源赖朝与源义经也各自揭竿,割据一方。平家出逃海上,眼看已是强弩之末,恐怕真要应验上皇“悉数葬身海底”的诅咒。贫僧虽早已知道这结局,却无力改变千万人之命运,只能心中蹉叹,徒增哀怜。

  这一日,贫僧行至八叶之峰,这里已是高野山的佛国净土,哪承想竟然也被战火波及。贫僧路过一座小村庄,见草木歪斜,房屋破败,昔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如今只剩一片焦土。我跟着山中的马蹄痕迹一路追寻,走了三五里路,一路上尸体零星散落,身上或插箭簇,或有刀创,表情惊恐万状,仿佛仍在拼死挣扎逃跑,却无一留有一线生机!南无阿弥陀佛!世尊在上,人间惨遭如此劫难,您为何不向这些无辜百姓展现神迹,施以援手!

  在接近山顶的草丛中,贫僧发现了一具童女的无头遗骸,女孩身穿绛红色短裙,双足**,满身伤痕,从身量判断最多不过十二三岁年纪……南无阿弥陀佛,贫僧在东国旅行时,曾从一法师处习得“转生之术”,但此法有悖天行大道,是折损寿命的禁忌之术。不过今日、此地,贫僧就拼上这垂朽之体,让这朵尚未绽放便凋零的乱世之花,再度复苏吧!

  欲行转生之法,受术之人的骸骨必须齐全。此时女孩躯体虽在,却少了最为关键的头颅,实在是令贫僧为难。我在山林中找了许久,也没发现与之匹配的头颅下落,却在一处被马踏毁的旧坟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头骨。从坟冢中遗留的长发和衣服来看,白骨主人身前也应是个豆蔻年华的年轻女子。机缘巧合,我便将此头骨带回,连接于少女尸身上,为其不间断施法七七四十九日,以待在这乱世之中,能够拯救哪怕一个生灵。

  四十九日后,从供奉于术坛下的秽土之中,果然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女孩眉目秀丽,肢体健全一如常人,却失去了所有人世记忆,如同白纸一般懵懂无瑕。呵呵,也罢,重生之躯壳,自然不会有累世污秽之魂灵。从今往后你便是一个新的“人”,既然你是从古坟之中的灵骨接合而来,就叫你“舍利姬”吧。

  满山的红叶一如四月里盛放的花海,在充满杀戮与鲜血的乱世之中,一个新生的女孩在林间洒落的阳光下面,绽放了人生初次的笑容。

  1西行法师:日本平安末期著名和歌僧,生前游历日本多处名胜古迹,创作有和歌两千多首。

  2佛教认为人身是由四大即地、火、水、风组成的,人临死前四大均会离去,称为“四出”。

  3崇德上皇:鸟羽天皇长子,因鸟羽法皇出家退位而得以提前称帝,即位后因不得鸟羽法皇宠爱,被迫让位给弟弟近卫天皇,近卫天皇去世后,崇德上皇希望自己复位或者让儿子重仁亲王即位,却又遭鸟羽法皇拒绝,再度扶持上皇之弟后白河天皇称帝。崇德上皇怨愤难平,遂在鸟羽法皇去世后发动叛乱,后失败遭流放。

  4保元之乱:即崇德上皇为与后白河天皇争位发起的叛乱,“保元”是后白河法皇的年号。崇德上皇一方有左大臣藤原赖长、源为义,后白河天皇一方有平清盛、源义朝等。

  5雅仁:即后白河天皇。

  6美福门院:鸟羽天皇的皇后,近卫天皇(体仁)的生母。

  7节刀:一种日式传统武器。

  8震旦:中国的古称。

  9高仓宫:即后白河天皇第二皇子以仁王,因母非贵,不得获封亲王,因居于京都三条高仓地区,故称“高仓宫”,在安德天皇即位后与源赖政等人发起兵变,后失败被杀。

  10泷口竞:“泷口”是宫中卫士的称呼,因当时的警卫机构设在清凉殿东北的瀑布口而得名“渡边”是这名武士的本姓,“竞”是本名。

  11源赖政:日本平安时代末期著名武士,是平家专政时期官位最高的源氏族人。“保元之乱”时立下战功,后因支持高仓宫叛变失败,切腹自尽。

  12源赖光:平安中期大将,因与麾下“赖光四天王”多次退治魔物而得名,其退治的魔物有:酒吞童子、罗城门鬼、土蜘蛛、鵺、产女等。

  13平治之乱:“保元之乱”后,源义朝因不满后白河天皇封赏不均发起叛乱,趁平家出外参拜之机软禁天皇,占领京都,后被班师回朝的平清盛剿灭,义朝逃往尾张途中被部下杀死。

  14关白:日本官名,当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朝政便称为“摄政”,天皇成年后,原摄政大臣便改称为“关白”,一般由当时官位最高的大臣兼任。

  15太刀:日本平安时期武士的一种佩刀。

  16建礼门院:即平清盛之女平德子,高仓天皇皇后,安德天皇生母。

  17弹正少弼:日本官名,是负责纠弹官员不正行为的部门,“少弼”为弹正台的次官官职。

  18天照大神:日本神道教大神,相当于太阳女神,日本神话中认为天皇是她遗留在人间的子孙。

  19木曾义仲:即源义仲,出身河内源氏,是源赖朝和源义经的堂兄弟。但因为其父为赖朝及义经之父义朝所杀,故与赖朝兄弟有世仇,并不亲近。与源平合战中率先击退平家大军进入京都,时人称其为“朝日将军”。后因治军不力,失去民心而兵败被杀。

  20“小乌丸”太刀:平家世代相传之家宝,因刀身上饰有乌鸦而得名,是平家祖先平贞盛讨灭将门之乱后,从朱雀天皇处获封的宝刀。

  (21)“诸行无常……”一句:出自《涅槃经》。

  (全文完)

  书香门第唐逸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