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农三代的青云路 > 第六十四章 领头人

农三代的青云路 第六十四章 领头人

作者:开心萱萱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1:42 来源:88小说

“哼!”承恩伯愤怒的双手一拍双膝,犹嫌不解气,愤怒的小手指向春华,又愤怒的跳起来拍双膝,全面的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体现了中原地区的愤怒的老妇女无可奈何的撒泼精神。

“阿碹,说说,你怎么得罪国舅爷?”

承恩伯听了认真的点头,就像被老师撑腰的小学生,显然酒醉和愤怒腐蚀了他的理智。

春华不由自主的偏头看向慕容铧,捕捉到他嘴角的那一丝笑意。

将冯茜茜拉到身后,顶着脖颈说,“哪里是我得罪他老人家,‘又是黄巢的不第诗’,又是抢我矿二哥曾今的未婚妻子,又是说祖父有言,‘欺辱他就是抗旨’,我就不知道了,我同小安正喝酒,承恩伯在我面前作践冯茜茜,我一没骂他、二没打他,他亮了兵器了我领人走这便是抗旨不尊?”

承恩伯酒顿时吓醒了,看了看插在桌子上的宝剑。

“殿下,说话要讲证据,咱说起来大家都是一兜子亲戚,嗯?”

春华还想要定死承恩伯,却不想慕容铧正对她,拦住了承恩伯的视线,“啪!”

一巴掌让承恩伯顿时翘起了尾巴。

“李矿是逆臣,是你哪门子的二哥,承恩伯这是教你认清法度,错了没?”

眼泪瞬间就汇聚在眼眶里,慕容铧,我草你八倍祖宗,还认为他对你有意是弱智加傻缺加——接下来该怎么办?

不认,想想李碹以后的志向,自己这短时间的辛苦白费了,还可能将所有的视线汇聚到自己身上,认,李碹日后还能在权贵中登顶?

春华拔出承恩伯的宝剑,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中奉起宝剑捧过头顶,单膝半跪在慕容铧面前,目光直视慕容铧,“李碹认罚!”

慕容铧惊讶的看向春华,心底是妥妥的赞赏,也是一丝孩子终将长大的失落,“李碹亏礼废节,谓之不敬,其罪幽微,少年义气,功过两抵,于府中圈禁一月,可服?”

“李碹领罚!”

承恩伯听了还想说点什么,慕容铧肃着一张脸看向他,“我作为长辈罚了自己晚辈,承恩伯若还有话,不如我们大理寺见?”

想到与他为敌的都死于非命,想到自己方才的诸多不敬之处,承恩伯秒怂,“我是觉得罚郡王的太重,咱们都是一家人,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就见外了不是,不如免了!”

去大理寺,自己才是真正的大不敬的那个人,自己又不是脑袋坏掉。

慕容铧客气的笑笑,做了个请的姿势,承恩伯识相的领着随从离开,安逸从他冷下脸就跑了,众人麻雀一样,顿时清场,只有程安之守在春华身边。

“我的意思你懂?”慕容铧看向春华,眼神同曾今一样温和多情。

“您帮我扫除隐患,懂!”慕容铧处理了她的不敬并没有处理承恩伯的,这时不处理不代表以后不处理,承恩伯自己没看出这意思来注定要被坑。

“但懂并不代表理解,在我看来人心比什么都可贵!”

春华说完,拿起剑,起身离开,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哪怕是肩负天下,也不能对爱自己的人肆意利用,毫无尊重,你若视我如草芥,你在我心中便如草芥。

是蝼蚁就注定要被欺负,但她也可以不做这里的蝼蚁,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富贵于我如浮云,从来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没有她也有冬华、夏华去替代她原本的位置。

骑马出门,愤怒的想要尽快找个地方待着,然而戏还要演完,正愤怒,只见一匹枣花马跟了上来,却是程安之。

他一声不吭,只是跟着,小跑了一段路,春华将酒葫芦递给他,“你跟着我做什么?”

“实话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跟着,大概是看你难过也未可知?”程安之微笑着,皎洁的像头顶的星。

春华跳下马,爬上一旁的坊墙,依靠在光秃秃的坊墙上看星星。

旁边的侍卫驱散了围过来的坊丁,程安之嘱咐了他们几句,跟着跳上了坊墙,学着她的样子躺在一尺宽的墙上,看星星。

靛青的夜幕上,星星多的像灰尘,但却又美,就是有密集恐惧症也不觉厌烦。

“你可怜我?”终究是春华打破了沉默。

“你可怜吗?”陈安之反问,“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美丽的容颜,你比天下百分之七十的人聪明。”

“还有那百分之三十呢,你吗?”春华气笑了,这人安慰人都带着地雷。

“我知道你总是喜欢听真话的,我确实比你聪明,当然,这个聪明的人也包括李碹、长兴侯,我们就是天生过目不忘!”

好气哟!

春华闷闷的喝了一口,心底鄙视程安之的低情商,他这样的理工男八辈子也娶不到老婆,好老婆!

“但你也有你的好处,你的情绪过于激烈和外露,你还善良,虽然不够聪明,但也能举一反三,还是胜过不少人。”

“呵呵”情绪外露是夸奖?直接说她烂泥扶不上墙不就好了!

“反应太快,其实是件很痛苦的事,明知道犯错还做那是一种不能允许的愚蠢,往往我们也就难免顾及不到一些不理性的方面,尤其是情感。”

春华不由的将话听进去了,这是安慰。

“我们这样的人喜欢的就是你这样的,不够纯粹的情感就像酒里兑了水,我们知道,你是有温度的,所以你很好!”

程安之大大的饮了一口酒,不留神,呛的直咳嗽,脸涨的通红,他两下跳下墙头。

“欸,你跑什么?”

春华笑得直不起腰,看向疑似告白落荒而逃的程安之,果然开心了起来。

没有什么伤心是一段新的喜欢替代不了的,不是说取得什么利益,只因单纯的,有人觉得你不错,是值得喜欢的,是一种肯定。

就这样,接下来的十天,春华老实安分的圈禁在唐王府中,看看书,写写字,练练题,知足安分。

但长安城中却有一股暗涌喷薄而出。

不仅是皇位,更有的,是思维之争。

当今皇帝发起的军机处凌驾三省六部之上,尽管开始时有人

反对,但有能力反对的人都是后来的军机大臣。

三十年后的今天,尽管也有不少得志的贵族们偶有怨言,但大宣是世界的中心,任何人不否定当今的文治武功。

几经替换,随着近几年出现的几件贪腐大案,越来越空虚的国库,庞大的军费开支。

更有甚者,是小冰河时期层出不绝的酷寒引发的连年灾害:水灾、20次,局部旱灾16次,雹灾39次,蝗灾11次,地震12次,霜雪12次,瘟疫10次。

这些都动摇着当今宣称的君权神授。

若非有新大陆的物产,早动摇了皇帝的权威。

开放了近两百年的风气,部分掌握着底层政权的女性也越来越反对相夫教子的社会环境。

更有蒸汽机的流行带来的空气污染,因为权利的**而更收敛不住,恶化的环境污染。

贪腐、自然和人为的灾害,女权运动,这些隐隐发酵的内部矛盾影响着大宣的对外关系。

在新大陆,大宣扶植的代言人不得不开始被动的发动战争来维护新大陆的秩序。

这所有背后的力量都汇聚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潮水,急需一场革命来找寻更妥帖的领头人。

终于,在这年元宵节的这一天,一场由当今太子发动的政变被英郡王李碹执行下来,在长安最有名气的一个地方,玄武门,发动了大宣历史上的第三次政变。

李碹带领着玄甲军攻破大明宫,细数承恩伯康家和康淑妃的十宗罪,清君侧,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十五的灯楼还像往日一样热闹,徐文将狼皮袖筒递给自己的干儿子,额头太阳穴上的两根神经像蛛网一样明显的鼓胀着,青而紫。

他低着头急忙赶路,他身后的玄武门上血淋淋的挂着一排人头,首当其冲的是近年极为煊赫的承恩伯,还有以承恩伯为主心骨的几名酷吏。

十三皇子同康淑妃已经被赐死,也有传说被送到了新大陆,谁知道?

徐文不在意这些,他快步赶路,头发微微濡湿,但他管不了这些,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承恩伯掌权大半的底气来自他同他背后的崔如意。

而今皇帝吊着气已无知觉,他的出路在哪里?

从玄武门往西进内院,却是一片愁云惨雾。

大大小小的宫苑里面皇帝的妃嫔们,哭的不能自己,皇帝下诏退位,所有宫中无子的嫔妃都有明旨发往皇陵旁的明光寺清修。

在宫中虽有各种不好,但毕竟是宫妃,各种俸禄用度皇帝从未克扣。

是以承受力低些的小庶妃们哭哭啼啼的,有胆子大些的甚至闯宫。

但这些都被金甲军们劝退了。

崔如意原本不在这批名单之上,她是自请修行。

此时的她安安静静的坐在条案上饶有兴致的练字,徐文惊慌失措的进来时,正在临两百年前唐朝大诗人王维写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慌什么?”

她不屑的瞟了徐文一眼。

“杀了,都杀了,承恩伯的那人头就那样血淋淋的挂在玄武门上,还滴着血,我们——”

十三皇子都杀了,他们这些经手的怎么可能逃脱?

崔如意并没有回复自己这个手下,她只是将自己的字拿起,吹了吹,又提笔写下另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写完,她慢条斯理的吹干墨迹。

“我滴姑奶奶欸,都什么时候了!”徐文忍不了。

“现在不杀就不会杀,我毕竟是太上皇的妃嫔,不过是清修,你急什么?”

所有的事儿她只是煽动,自始至终她不曾在明面上争权,她手里掌握那么多的机密。除非有确凿的能吃定她的证据,否则便要小心她的反咬,起码这几年是。

何况,她从不曾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承恩伯果然是个废物,皇帝疼爱幼子,兵权交给他,都已经御笔写下传位诏书了,还能叫人拿到把柄,浪费她的精神。

徐文不是傻瓜,她这一点,忽然明白过来。

看着崔如意从笔洗里沾了几滴水滴在写的字上,顿时想起崔如意同曾今的宋王,如今的太子,不,嗣皇似有若无的露水姻缘,顿时喜笑颜开。

连忙上下帮着打点行礼,“崔姐姐,不,崔娘娘,您这真要出宫?”

“圣旨下了自然要出宫。”

崔如意不在意的笑笑,将书架上一套锦盒装的一部竹筐大小的《地藏经》放在皮箱里,然后是一个小小的锦盒,装满柜子的珠宝首饰一件没带,另一个皮箱箱里只装了半箱里衣,和两件大毛衣服。

“您这些——”这一屋子是众人十几年的孝敬,不客气的说比太子妃的私库都厚实。

“命里有时终须有。”崔如意笑而不语,在决定争位时她就陆续将好变卖的东西换成金圆券、钱、金子存放在京郊一个小院子的地窖里。

她手握数万两金,最珍贵的就是这用秘法写就了所有珍贵情报的《地藏经》,至于这些首饰,从来不在她的眼里。

“你与其在这里叽歪,不如去收拾东西,今夜所有该走的人都必须离开皇宫。”

若不是他还算好用,崔如意都不愿搭理他,不过,聪明人有她一个就够了。

“谢娘娘不弃之恩!”徐文好歹没有傻到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