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武侠 > 大唐 > 第112章 翻云覆雨

大唐 第112章 翻云覆雨

作者:荆柯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12-26 05:46:15 来源:免费小说

  “轰隆!轰隆!”

  数十投石机连连攻击,只见一连串震天动地的巨响之后,本来已经伤痕累累的城墙,在漫天沙尘碎石中,轰然倒塌了一片。

  烈焰腾奔而起,方圆数十里内的高空,覆盖着浓厚的乌烟。城墙被撞破多处,缺口潮水般涌入唐军,剩余的僧兵拼命抵抗,誓死搏斗。

  萧铣身披的重甲,已经伤痕累累,手中的长刀染满了鲜血,不过,他的身边,还有上百卫士,在此等生死存亡之际,仍紧紧伴在他身侧。

  这些卫士,实是当年西梁国留下来的最后一点火种,若非有他们的支持,萧铣也走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

  “万岁,万岁,万万岁!”外面唐军的声音震耳欲聋,战鼓一下接一下,大批有生力量,在号令之下,一起攻入城中。

  一名身穿将军战胄的大汉,带着着十多名亲兵,迅速来到萧铣面前,躬身施礼的说着:“二当家,城墙已破,还请二当家速速退出,我等掩护二当家出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萧铣眼光掠过左右,双目厉芒闪动,这时,只见下面高举“唐”、“杨”、“罗”的大旗,高出其他战旗一丈,正集中大量兵力而徐徐进入,战鼓的震响愈来愈密,叩动着整个战场上每一个人的心弦。

  萧铣全身一震,感觉到了英雄末路的预感,当下就点头,准备突围。

  生死拼搏,虽然连战十余日,早已经筋疲力尽,但是这时,萧铣手持长刀,奋起余力,策马离开,就在离开的一瞬间,他已经抛下成败,一时间,心灵进至无波无浪的境界,知道自己武功大进,如是获得修养的机会,必可上窥本门最高玄妙。

  但是,这时,却半点喜悦也没有,长刀所向,凡是正面对抗的唐军顿时被砍杀。

  这时,墙**,已经涌入大量唐军,后面的将士,已经纷纷倒地,但是也冲到了北门,命令开门,然后厉啸一声,杀入敌阵,直破出城。

  但是就在这时,突然之间一声号令,唐军阵势分开,三百骑弩兵,一起举弩。

  只听见“蓬!”的一声,漫天箭雨,朝他们洒来。

  “二当家!”剩余的三十余卫士,纷纷上前,以身体阻挡住弩箭。

  只听“噗噗”之声不绝,弩弓穿入他们的身体,一转眼之间,还剩余的卫士就死伤狼藉,立在数千唐军之前,竟然只有他一个孤零零的身影。

  萧铣狂喝一声,持刀直扑而上,直冲向唐军,但是这时,“嗤嗤”声又是连绵不绝,数百上千的弩箭,像雨点一样向他射去。

  萧铣身上不知中了多少箭,又冲了数米,才轰然倾倒,立毙当场。

  命令强攻,已经第三天了,才攻下了巴陵城,听到了萧铣死亡的消息,已经入城,并且据有太守府的杨宣凝,端坐不动,心中思潮起伏。

  争霸之路绝非一条康庄大道。

  不但前途渺茫难测,崎岖难行,随时有粉身碎骨之祸。而且歧路甚多,一个不小心,便错失直最关键的机会,而失去了争夺天下的一线之机。

  战略时机,实是最关键,幸亏自己洞察天机,论得眼光,天下无人能比,才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王上!”罗士信上前,打断了他的思考。

  杨宣凝醒了过来,柔声说着:“罗爱卿有何事要禀告于寡人呢?”

  “禀王上,我军已经控制四门,占有全城,只是零星僧兵,持有武功,各据要点,还是拼死抵抗。”

  “无妨,再过一二日,自然可清理掉,我军伤亡多少?”

  “禀王上,三日强攻,我军伤八千,其中至少有三千或者战死,或者重残,不可再用。”

  “嘿嘿,真了不起,二千僧兵,在我三万大军之下,还能够重创我如此之军。”杨宣凝冷笑的说着。

  按照现代某个粗浅的模型,假如个体战斗力量相当,那敌军有100的话——我军出兵100,几乎是同归于尽,但是如是出兵110,伤亡就可锐减到65人,而出兵150,伤亡减少到40人,出兵200,伤亡是27人,出兵300,伤亡是17人,出兵400,伤亡是12,出兵500,伤亡10人,可见人数差距带来的伤亡变化。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粗浅模型,现实中有许多因素影响,但是也可以看见里面的道理,也就是说,本来三万对二千,应该只损失几百就差不多了,但是现在,却反过来损失八千,虽然其中有五千可以恢复,但是这个数字也极其惊人了。

  不过,这样的军队,到底少见,倒也不必担心太多了,因此杨宣凝命令的说着:“我给你一万兵,并且所有伤兵也留给你,你给我清理郡内,并且控制和收编水师,一月之后,我会给你旨意,横扫附近郡县。”

  “臣遵旨。”

  顿了一顿,罗士信终于开口问着:“王上,是不是要立刻回去讨伐呢?”

  “正是如此,你想问的是秦琼吧,此人已率数百人,进入沈法兴军中为将,爱卿对此,有什么意见呢?”杨宣凝森然说着。

  “秦琼背弃主上,死不足惜,但是念在是一员大将,有益王上大业的份上,还请王上给个机会。”

  “给个机会,怎么说?”杨宣凝语气转柔。

  “臣写信一封,劝之重投王上,戴罪立功,还请王上天恩。”

  “若是他不肯呢?”

  “若是不肯,就是他自弃忠义,我和他的兄弟情意,就此一刀斩断,以后各为其主,绝不容情。”罗士信凛然说着。

  “好,爱卿有忠有义,公私分明,寡人怎会吝啬,就再给他一次机会,你自可去办,好了,你可以退下了。”

  “是,臣告退。”

  等他离开之后,杨宣凝哑然失笑,果然,能够留名青史者,都不简单,想必罗士信知道秦琼谋反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和犹豫,图谋怎么样化解,毕竟秦琼和他同出一军,又是同乡,论关系实是不浅。

  只要杨宣凝稍有几分猜疑,罗士信的前途就可忧,但是如果一点也无动于衷,又使人觉得此人无情无义,让人心寒——现在如此求情,不但表现了其人有情有义,仁至义尽,而且也表明了自己最后忠诚于主上的决心。

  如此短短几句,也真难为他了,其实这仅仅是走过场,秦琼犯了这样大的事情,岂会因为一信而回来?

  就是一种情义的仪式。

  这事处理完毕,又有御卫进门,恭身施礼说着:“徐子陵求见王上!”

  杨宣凝一呆,他从窗口望出去,就见得远远的庭院入口处,就是徐子陵,他点了点头,说着:“让他进来。”

  徐子陵这时,立在庭院口的一棵大树之前,这时,已经三月初,春光明丽,春芽发来,欣赏着其中勃勃的生机,他感到心胸扩阔至无限,人世间一切你争我夺,都变成永恒中无足道的小事。

  这三个月来,他一直在唐军之中,见多了杀戮。

  这一次,更是见得了无数僧兵,一个个横尸在地,却半点也救不得。

  这种感觉,顿时使他生出了无比的厌倦心,这是第二次人生的重大打击,别人是无法理解他心中这种沉重而无奈的感觉。

  自己在扬州,知道寇仲死后,是第一次受到人生的打击,似乎生命中失去了一个无比重要的部分,再难完美,在失魂落魄的情况下,他遇到了东溟派,并且被选中,他当时只想离开伤心地,因此不顾一切的上了船。

  在东溟派,他获得了武功的传承,虽然只是二流功法,但是却也使他越来越愈来愈沉醉于武道的探索里,只有这样,才能忘记一切伤痕。

  随着他武功的进步,吸引了东溟夫人和公主的注意,威胁到了尚明的地位,因此暗箭冷刀层出不穷,他又厌倦这些,离开了东溟派,转流浪天下。

  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师妃暄,并且获得她的赏识,获得了一卷宁道奇注译的道经,因此打开了通向无上武道的大门。

  也因此第一次品味到了爱情的滋味,对他来说,这是继寇仲之后,生命里最难以承受的东西,每当想起她,他便涌起神伤魂断的感觉。

  因此他才答应,为她作些事情。

  但是经过这次战斗,亲看见上万人就这样死去,感觉到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又离开军中,不自觉之中,来到了西湖边,也许这时因为大战的缘故,宽阔的西湖上,出奇地不见片帆只船,惟见西湖滔滔,滚流不休。

  就在这时,日落西山之下,夕阳的馀晖,照得西湖水霞光泛彩,有种永恒不灭的美,徐子陵看得心神皆醉,停步负手静观,只觉整个人的精气神无限腾升,与万化冥合。

  在这刹那的光景中,他再无内外之分。

  顿时,他明白了。

  天下这种事,并非他这种毫无所求的人干得来,师妃暄,也并非是他可以获得的,在这个时候,他只想抛下一切,单身云游天下,甚至到塞外去,探索这个奇异的人世,探索武道的最高境界,勘破生命的奥秘。好好体会生命中的一切。

  所有的以前,就算一时忘不了,也不再是他的负担,终有一日,他会真正获得自由。

  “徐子陵到!”

  御卫的唱喏声,打断了他的冥想,他已经到了门口。

  “唐王!”徐子陵平静的施礼,在这一时,他再无半点勉强,也无半点波澜。

  “子陵三日不见,竟然气度大变,恭喜了。”杨宣凝见得了他,不由生出一丝异光来。

  春光灿烂下,徐子陵,平静如水,不见半点情绪波动,但又有一种说不出的风流潇洒,似乎飘然于世上,形成奇特的魅力,让他生出初次认识徐子陵的怪异感觉:“不知子陵今日前来,有什么事情呢?”

  “唐王过誉了。”眼见精气凝聚,卓立不凡的杨宣凝,心中涌起难以形容的感觉。

  这时的杨宣凝虽穿黄金盔甲,佩带长刀、外披白色大披风,眸中神光凝聚,当真是英气逼人,自有极慑人之处。

  顿了一顿,才说着:“如今巴陵已下,唐王也用不着我了,我想告辞了。”

  “哦,子陵怎么突有此意?今日我也要回会稽,不如和我一起走吧?”杨宣凝讶然说着。

  “不了,这等事情,本不是我所能够办的,我只想追求武道。”徐子陵如此说着:“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自吸取了高达十个宗师的元精后,杨宣凝的境界虽然仍旧停留在一流高手的境界,但是却自有一些特殊的感应。

  在他的感应中,徐子陵此时,字字说真,竟无半点虚假。

  心中一动,欣然说着:“子陵必是三日悟得,进入一流高手的境界,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既然子陵无意军政,那我也不勉强,只要子陵记得,无论什么时候,我的大门都为你敞开就是。”

  又说着:“子陵,你游得江湖,也需要一些金银,来,我就为你取得一些。”

  说着,低声命令几声,顿时,没有多少时间,一个侍卫就捧出了一盆金叶子,金叶子每叶重如一两,里面正有一百叶左右,放入特制的囊中。

  徐子陵知道推辞了反而麻烦,当下洒然一笑,接过了,再行一礼,然后飘然出门。

  转眼之间,除了禁卫外,大厅和庭院之中,都空无一人,阳光斜透进来,一片宁和,杨宣凝默然而立,心中泛起难以说出的感慨。

  然后他又叹的说着:“石公既已来了,又何必隐藏,此时此地,必有所教我吧!”

  石之轩突然之间,就出现在庭院上,缓缓而来,唱着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马,游戏宛与洛。”

  杨宣凝纹风不动,命禁卫收回了兵器,此时的石之轩,似已经完全弥补了以前的破绽,如此的可怕,若非超越人类极限的元精,带给他同样超然的灵觉,他也不能感觉到石之轩的靠近。

  石之轩走得近来,深深的望了杨宣凝一眼:“唐王为什么要放过徐子陵呢?”

  “此子虽然才学粗浅,但是天具道性,如在武道上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只要他从此不在与我为敌,我何必杀之呢?”杨宣凝步下台阶,庭院中了无人迹,成荫的树木已经抽枝出叶,哑然笑着。

  石之轩不以为忤的说着:“说的也对,此子现在不足为虑,唐王果然能取得天下,比当今圣上,是强了许多,我实是心服口服,先还于唐王圣舍利。”

  说着,魔门人人梦寐以求的圣舍利从他宽袖内滑出,落到了石桌之上,晶石黄光湛然,但是再感应不到它内蕴的邪气异力,短短时日,竟然吸取了其中元精。

  杨宣凝失笑的说着:“恭喜石公了。”

  却是半点没有放在心上。

  石之轩凝视于他,许久,才淡淡的说着:“我回到江都,助了圣上一臂之力,这是我为隋臣,最后为他所作的。”

  杨宣凝这下,真正变色,默然半晌,才平静下来说着:“石公惊才绝艳,让我佩服之至,当日我听见李播受伤的消息,还怨石公不出力,现在才知道,石公的确是无双国士,不知江都的情况怎么样?”

  本来石之轩任务,就是制止宗师级的高手刺杀,出了事情,当然要怨石之轩,但是一说到回到江都,杨宣凝立刻为之惊叹。

  宇文家这次,制止禁军,容得杜伏威和沈法兴举兵,就已经暴露出对禁军的控制和不臣之心,偏偏这时,隋炀帝还没有到山穷水尽之时,还有余力反抗,因此回到江都,助隋炀帝,立刻就可分化禁军。

  “有我助得圣上,再得独孤阀,现在禁军已经二分,圣上和禁军掌控三万,而宇文化及掌得七万,但是圣上毕竟是正统,这七万军,要真想攻向圣上,还是不能,二方面保持着默契,知道这时不是对抗之时,但是矛盾已经尖锐,宇文述一死,宇文家就再无真正的才智之士,宇文化及如此行事,只为人作嫁衣而已。”石之轩叹息的说着。

  杨宣凝略皱眉:“那不是等于朝廷军,在江都再无镇压之力?李子通、杜伏威、沈法兴,都如脱得监牢的猛虎了。”

  不过,这样一来,其实对杨宣凝是好事,因为这三家,其实都不足为患,李子通和杜伏威元气未复,根本没有达到历史上鼎盛之时,论兵力,最多各有二万可战之兵,至于沈法兴,虽然起兵三万,但是根本没有久战之精兵,也是无用。

  石之轩这一策,顿时将南方可用之机提前了一年。

  石之轩深深凝看着他,说着:“今日我前来,就是想和唐王商量一个事。”

  杨宣凝愕然往他望去,首次感受到石之轩的诚意,当然,这也是因为取下了巴陵,唐军成气候,已成定局的缘故。

  石之轩缓缓说着:“只要唐王立誓娶石青璇为正妃,我就拜你为主公如何?”

  杨宣凝眸子亮起:“石公真有此意?”

  石之轩泛起一丝冷笑,沉声说着:“鱼与熊掌,两者难以兼得,这个道理,我第一次和你谈话,就知道了。”

  杨宣凝身子一震,显是品味到其中真意,默然说着:“石公此意,真合我意,只是王后之位,不能给青璇。”

  石之轩双目异采连闪,徐徐说着:“皇后之位,给宋阀又如何?我家青璇不争。”

  杨宣凝长身而起,心中对石之轩实是佩服之至,知道他又设下了未来争夺的大局关键,然后哈哈笑着说:“好,就此一言为定,我必封石青璇为贵妃,是四正妃之首!”

  石之轩顿时肃穆,上前拜倒:“裴矩拜见王上。”

  杨宣凝连忙上前:“裴爱卿请起。”

  “裴爱卿,我有一事给你办,你回到江都,就给圣上所说,就说,我愿意支持圣上北上,回到洛阳,如何?”

  一句话一出,石之轩才真正变色,真正明白杨宣凝翻云覆雨的手段。

  对隋炀帝来说,这时,连禁军都真正暴露出了问题,他再也无法靠禁军来成事,再不回去,只怕立刻有杀身之祸,而且南方大局,已经不受他掌控,只有返回洛阳,才可有翻身的本钱——他别无选择。

  而隋炀帝要回到洛阳,必须清理沿途,只有和杨宣凝联合起来打击杜伏威部,至于隋炀帝到了洛阳,洛阳到底是帝都,以隋炀帝圣上之威,最怕真的能够重掌洛阳大局,至不行,洛阳也增了十万兵。

  李密再难得胜,只有崩溃的下场。

  隋炀帝甚至可以影响关中,使李阀取关中之势,受到重重压制。

  而杨宣凝,却可以真正飞龙在天,全力攻略南方。

  偏偏的是,禁军都是关中子弟,早就思乡回去,逃亡者甚多,一旦圣上宣布北上,宇文阀,也难以反对,不然就立刻失了兵心。

  这正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无上阳谋手段。

  杨宣凝笑而卓立,这是第一次不依靠预知而成事,但是一出手,应势成事,就是大手段,大神品,已经注定了李密的失败,心中知道,自己已经真正具备天下人的才能了。

  天下沉浮,舍我其谁,这一时,就算不凭预知,他也有信心打倒历史上千古一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