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珠 > 第47章

重生明珠 第47章

作者:七和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5:45:26 来源:免费小说

  卫表妹一脸警惕的盯着她娘,卫姨妈刚点头说了个好字,卫表妹就跳了起来:“娘,我不要,我不要在这里住!”

  “闭嘴!”卫姨妈低斥,卫表妹显然很怕她娘发怒,坐回椅子上不敢再吭声了,只是一脸不情愿,又去看她哥,希望她哥给她求情。

  只是卫江俊显然也想到了留下对他妹妹的好处,便装没看到。

  卫姨妈见女儿这样的举动,越发坚定了主意,便对陈夫人笑道:“大姐姐说的很是,只是月丫头顽劣的很,我很怕她欺负她妹妹们,外甥女婿又不好管教她。”

  陈夫人笑道:“妹妹说的什么话,我看月姐儿就好。你只管放心,安哥儿媳妇自然明白的,她便是好性儿,不好怎么着,还有我呢。”

  这便是商量定了。

  郑明珠虽知这是烫手山芋,可是她的确心中怜惜这表妹,卫姨妈一生命苦,表妹从小也是吃苦,留在侯府自有诸多好处,总是一件好事,这才开口提出来。

  卫表妹见娘亲已经和姨母商量定了,自己眼看就要被拘在这到处都是规矩的侯府了,越发坐立不安,一脸发愁,郑明珠在一边看着,觉得很有趣。

  陈夫人见了笑道:“孩子们总拘着坐在这里也不自在,不如让她们姐妹出去一处玩。”

  “正是。”郑明珠笑道:“玩到一起了,表妹就舍不得走了。”

  陈夫人便叫嬷嬷们带了小姐们去花园玩,又嘱咐陈颐宽:“你是大姐姐,好生带着妹妹们玩,不要淘气。”

  陈颐宽应了,就带着几个小姐出去。

  陈夫人又打发丫头:“去厨房拿些新鲜果子,宫里才赐下的点心到花园去,叫小姐们用,好生服侍着茶水。”

  这才和卫姨妈拉着家常,又问他们如今的营生。

  卫江俊便答道:“原是回了金陵后,舅舅把他老人家的一个织坊交给我,我就跟着大掌柜学着到各地收了丝,交到织坊织成布匹缎子卖,因这两年丝收的多了,织坊又招了不少人,出的缎子也多,我听说同样的缎子,运到帝都来卖价格高约三成,便在这边盘了铺子试一试,若是好,也算多一条路子。”

  郑明珠观察他的神情,见他虽说是听说,但却是很笃定的样子,知道他绝对不止是打听而已,必是早就试过水了,便笑道:“江南丝绸虽说在帝都卖的价高,但织坊之间货色价格差别却不小,不知表弟这织坊特色是什么?”

  卫江俊心中一动,这位表嫂倒颇知行情,他就笑道:“舅舅这织坊原是老坊了,开在锦城,沿袭的是锦城老金雀花坊的手艺,最讲究颜色。”

  这些事情,郑明珠心中有数的很,当年她身边那位廖三娘子,一代刺绣大家,对各地各坊料子、丝线如数家珍,唐家虽然绸缎生意做的不大,但唐白月接手后做的极有特色,关了两间普通货色的铺子,只在朱雀大街留了一间大铺子,专做高档尖货量少的品种,只可惜,刚刚有了点名声,却骤逢大变,廖三娘子出京,铺子也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郑明珠想起刚才卫家送的礼,便笑道:“原来是老金雀花的手艺,他家的香云锦自是一绝,就是帝都不大得见,只怕人家不认得。”

  锦城老金雀花坊四绝,小金雀花坊四绝,都曾在唐白月那间铺子卖过,虽说是由廖三娘子主理,郑明珠多少也知道些。

  卫江俊眼睛一亮:“表嫂真是见多识广。”

  他送侯府表嫂以及众位表妹的缎子就是自己织坊产的香云锦,没想到这位表嫂只看了一眼,便随口道破。

  郑明珠笑道:“香云锦颜色虽好,就是厚些,这个时候虽然还不很热,但也差不多是在做夏衣了,表弟的铺子里还该主推七丝罗和花软缎才是。”

  饶是金陵长大的陈夫人和卫姨妈都听的一头雾水,可是卫江俊却点头笑道:“表嫂说的是,我也是这样想的,就是不知帝都风气,是七丝罗为主,还是花软缎为主。”

  七丝罗暗花为主,每种颜色都有七种同色深浅极其接近的丝线,以那一种极其细微的差别,而使织出来的罗缎在行动间颜色微变,如水般荡漾。素净雅致,却又光彩夺目。

  花软缎则是以颜色的强烈对比制造出闪色效果来,十分艳丽。

  郑明珠说:“都使得,有人爱艳丽,也有人爱素净,花色不是问题,如今要紧的是,帝都向来以杭绸为主,近年来蜀锦也渐渐进来了,锦绸虽好,却也只有新老两个金雀花坊的货才算上等,产量不高,少有外传,帝都却少有人知道。”

  老金雀花坊也好,小金雀花坊也好,对外也都统称锦绸。

  卫江俊是真没想到这位高贵的表嫂这样懂行情,连锦绸这样的产量少,流传不广的料子,提到织坊都能如数家珍的随口说出有些什么料子,便是行内人,层次略低些,也不见得有多清楚老金雀花坊四绝是哪几种料子,都适合什么季节。

  卫江俊忙笑道:“可不就是表嫂说的这个,论料子好坏,我是不怕比的,一直就是怕不好推开来。”

  郑明珠听得做生意这种事,早就技痒的很了,此时不由的给他出主意,抿嘴笑道:“我倒是有个法子,只是需要母亲亲自出马,表弟只要能说动你姨母,这事儿就成了。”

  陈夫人和卫姨妈早听郑明珠和卫江俊的对话听得都忘了拉家常了,此时突然听到话锋一转,转到自己身上,倒是呆了一呆,陈夫人就笑道:“我?安哥儿媳妇倒捉弄起我来,你表弟生意上的事,怎么就和我相干了?我哪里懂这些个。”

  卫姨妈却不由问:“外甥媳妇这话可是怎么说?”

  郑明珠笑道:“下月初是贵妃娘娘千秋,月尾又是皇长孙女百日宴,母亲不妨选了上等各色七丝罗及软花缎送到东宫,若是太子妃殿下肯赏脸在这两次盛会上用这些料子,那表弟也就不用愁了。”

  卫江俊听得眼睛发亮,简直熠熠生辉,郑明珠这话一说出来,他立刻知道这是一条极其难得的捷径。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如今宫中没有太后,没有皇后,大盛王朝最为尊贵的女人便是太子妃殿下,其次才是贵妃娘娘。

  只要太子妃殿下在两次重大的盛会上都穿着锦绸所制华服,何愁帝都的贵妇们不对锦绸青眼相加?

  其实早在三年前,蜀锦突然在帝都异军突起的时候,郑明珠就与手下的大管事讨论过这种事了,蜀锦三大坊,当时锦官坊为贺贵妃娘娘晋封,送上了一匹金色底百鸟朝凤的蜀锦,金底金凤本是大忌,锦官坊的高手却是用了特殊的织法,金凤凸出,栩栩如生,贵妃娘娘艳压群芳,蜀锦顿时在帝都广受青睐,因其织法新颖,花色新鲜,风头一时盖过了杭绸。

  如今蜀锦在帝都的销量已经占了约三成了

  这件事郑明珠印象深刻,只是当年的她就算有心效仿,却也苦无门路,如今卫表弟的锦绸想要在帝都打开销路,立刻便想到这现成的法子。

  ☆、背后的意思

  陈夫人虽没做过生意,但从女人的本能中便知道了这个意思,笑道:“我倒是可以替俊哥儿说项,只是太子妃眼界向来高,若是看不上,我可没法子。”

  卫江俊大喜,站起来深深一辑谢过陈夫人,又谢郑明珠,卫姨妈也在一边笑道:“还是安哥儿媳妇有见识,俊哥儿为这事发愁不是一日两日了,竟没想到这样一条明路。只是又要偏劳大姐姐,实在不安的很。”

  陈夫人笑道:“原是举手之劳,姐妹之间何须如此客气,只要俊哥儿好了,比什么都强。”

  说着,又看了郑明珠一眼,目光中颇有点深意。

  郑明珠心中一凛,不禁暗忖是不是一提到生意上的事,就太得意忘形了一点?按理,郑明珠可是不大懂这些庶务的。

  她就忙笑道:“也亏得表弟是做缎子生意,我平日里又最喜欢做衣服,才在这些事上这样留心,可巧就帮上了忙。”

  卫姨妈笑道:“女人哪有不爱这些个的?别说你们年轻,花儿一般的女孩儿,正是该打扮的时候。就是我,这样的岁数了,看着俊哥儿拿回来的新鲜花样缎子,也忍不住要留些下来呢。”

  陈夫人也就笑道:“说得也是,岂止这些料子衣服,我年轻那会子,便连哪家铺子出的胭脂水粉好,哪家出的花儿钗子精致,也是心中有数的很呢。”

  郑明珠忙笑道:“母亲说的这是什么话,还年轻的时候?母亲现在也还年轻的很呢,一时出去,和我站一块儿,不认得的,哪个敢信您竟是婆婆?”

  陈夫人摆手笑道:“妹妹你看,我这媳妇嘴多甜,倒打趣起我来。”

  卫姨妈笑道:“这是大姐姐的福气,这样好的儿媳妇,模样好,性子好,又孝顺,哪里寻第二个去?我家俊哥儿今后讨的媳妇,有安哥儿媳妇一半好,我就谢天谢地了。”

  郑明珠笑着说:“姨母夸的我脸都红了,我哪里是会说话,其实这都是母亲教导的,我人笨,心又直,只会说老实话呢,大爷就常嫌弃我说话不和软。也就是母亲才疼我。”

  陈夫人笑道:“你这样还笨?”她又转头对卫姨妈笑道:“不怕妹妹笑话,我这媳妇进门来,便连安哥儿都抱怨过了,怨我我就疼媳妇了,他正经儿子倒靠后了。”

  卫姨妈笑道:“这也怨不得大姐姐,有这样可人疼的媳妇,如何不爱?”

  郑明珠抿嘴笑。

  不管真实情况如何,陈夫人在外人前这样给她脸面,她必要领情的,话自然就说的更动听了。

  这里几个女人说的热闹,只一边坐着的卫江俊得了那一个主意,哪里还有心思在这里坐着应酬,又不好走,十分的坐立不安。

  郑明珠看在眼里,在一边笑道:“我看表弟不妨这会儿先回去,把上等的缎子选些送进来,请母亲掌掌眼,不更稳当些?”

  卫江俊觉得这位表嫂的主意一个接着一个的好,陈夫人富贵一生,对这些东西的眼光自非寻常人等可比,卫江俊自己来选,哪里及得上陈夫人的眼光呢?

  卫江俊便连忙赶着回去,刚走了不到一盏茶时分,曾家嫡次女四小姐,陈夫人的同胞妹子赵二奶奶也到了,姐妹见了礼,赵姨妈就笑道:“俊哥儿怎么没来?月丫头呢?”

  陈夫人说:“月姐儿在这拘的慌,就打发他们姐妹去园子里玩去了。”

  卫姨妈又把郑明珠出的这个主意说了:“俊哥儿回去取些好料子来,想请大姐姐掌掌眼,太子妃到底是大姐姐的外甥女,大姐姐自然最明白。”

  赵姨妈听了笑道:“哎哟,这主意倒是好,这样新鲜的料子,我也要厚着脸皮讨些,回头做了衣服去贺贵妃娘娘的千秋,也叫她们开开眼。”

  这就是在帮她了,卫姨妈心中明白,感激的很,一时倒说不出什么来了。

  便又坐下来重新上茶,姐妹们多年未见,话题渐渐的就往早年生活里带去了,郑明珠便不再多说话,只静静坐着。

  没过多久,卫江俊就带了一车缎子回来,郑明珠笑道:“就放在院子里摆开看吧,外头日头底下看起来才好,不会偏了颜色。”

  如今在场众人隐隐然就是都在听郑明珠的主意了,卫江俊果然把带来的绸缎都在院子里摆开来,百十种颜色花样,在太阳底下,每一匹都泛出柔润的光泽,有几匹闪缎简直如一捧珍珠一般,耀花人的眼,简直如同摆开了一家绸缎铺。

  天下女人,不管老少都一样喜欢这些,不仅是曾氏姐妹看的眼花缭乱,就是伺候的丫鬟,连同院子里的粗使丫鬟婆子,都在探头探脑。

  虽用不起,到底看个新鲜。

  陈夫人看了一遍,笑道:“太子妃雍容,喜爱艳丽,我瞧着这些不错。”选了十五匹各色花软缎,五匹七丝罗也都是鲜亮的颜色。

  赵姨妈也选了两匹蝴蝶海棠花的花软缎及两匹银红并杏色遍地花不落地的七丝罗。

  卫江俊听说,把陈夫人选的那些都包起来,又笑道:“真是多谢姨母了,剩下这些,我也懒得收拾了,姨母和表嫂留着赏人吧。”

  陈夫人嗔道:“这孩子,倒与我客气起来。”

  郑明珠却笑道:“难得这都是上好的厂丝,竟比市面上买的强些,我只要一匹七丝罗做件衣服,别的我就不管了,母亲只管遣人收起来,赏人是糟蹋了些,自己做两件衣服或是送人倒是极好的。”

  说着,就叫翡翠拿了一匹浅蓝色竹枝暗花的七丝罗收起来。

  陈夫人看见,笑道:“怎么这个素净颜色,做件袄儿还是裙子?”

  郑明珠笑道:“原是给大爷预备的,我不大穿这个颜色。”

  话音刚落,就听见外头小丫头报:“大爷来了。”便见陈颐安大步走进来,一边笑道:“我刚到门口就听到有人说我呢。”

  一边给陈家三位夫人行礼,又和卫江俊见礼,赵姨妈笑道:“安哥儿气度越发好了。哪里是说你,是你媳妇想你呢,挑匹缎子都想着给你做衣服。”

  郑明珠有点不自在,笑道:“亏的四姨母还是长辈,哪有这样打趣人家的。”

  陈颐安却是笑着看她一眼:“要给我做衣服?我瞧瞧。”

  翡翠忙把郑明珠选的那匹七丝罗捧过来看。

  陈颐安看了,点点头,走过去在那边绸缎堆里看了看,拿了一匹石榴红缠枝花的花软缎,笑道:“明珠拿这个做条裙子罢了。”

  翡翠忙接过来,郑明珠笑道:“才刚做了一箱子呢,又做什么。”

  倒是卫江俊笑道:“表嫂这样的气度,做了衣服穿了给人看到,也不比太子妃逊色。”

  郑明珠笑道:“我给表弟出主意,表弟倒捉弄起我来。”

  陈颐安不妨听到这句,有点不明白,便问:“怎么?”

  卫江俊忙把郑明珠这个主意又说了一遍,陈颐安点头:“这也不错。”

  却在大家都重新进去的时候,轻轻拉了郑明珠一把,落到后头,小声说:“捧着太子妃和贵妃打擂台呢?”

  这是什么意思?

  郑明珠不懂,眨眨眼:“什么意思?”

  陈颐安说:“你是真不知道?”

  郑明珠非常诚恳的说:“真不知道呀,你这到底什么意思?”

  两个人就站在多宝阁前低声说话,陈颐安说:“蜀地虽偏远,却是天府之国物产丰饶,只是不若江南交通便利,如今好容易搭上了贵妃这东风,这两年蜀锦在帝都造势良久,眼看内库司招标在即,你把太子妃捧出来打蜀锦?”

  原来是这样!

  郑明珠刚要解释自己只是想替姨母想个法子,给表弟帮个忙,而且锦绸因为织法精致繁杂,所以产量一直不大,和蜀锦不能同日而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