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珠 > 第42章

重生明珠 第42章

作者:七和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5:45:26 来源:免费小说

  郑明珠笑道:“母亲这样说媳妇可当不起,不过好歹事儿完了,便想着求母亲索性多住两天,媳妇陪您出去走一走。”

  陈夫人笑道:“这次不行了。”

  话还没说完,却见翡翠在门口探头,陈夫人便说:“这是你的丫鬟吧,是不是找你?”

  郑明珠回头看看,翡翠才敢走进来,赔笑道:“奴婢不过来讨少夫人示下,晚饭送来了,多早晚摆呢?”

  陈夫人说:“这个点了,怎么晚饭还没吃,正经吃去吧,我就说,晚来一会子也使得啊。”

  因洪妈妈留在府里管事了,陈夫人身边只有两个大丫鬟,桑柔便笑道:“奴婢瞧着夫人还有话跟少夫人说,难道过一会儿少夫人又走一趟不成?不如索性把少夫人的晚饭摆在这边屋里吧,奴婢帮着妹妹们伺候就是。”

  郑明珠忙笑道:“使不得。”

  陈夫人笑道:“倒也好,就吩咐端过来吧,我正好把话说完,免得你又跑一趟。”

  翡翠见夫人发话,忙就回去端食盒。

  陈夫人笑道:“你这丫头倒是知疼着热的,你自己也要保重身子,吃饭按点儿才是保养之道,身子好了,多少孝心使不得?身子不好,便纵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呀,可别仗着年轻不知保养,你是知道的,我这里没有大规矩,自己一家人,越发要相互体谅才是。”

  郑明珠笑道:“这是母亲疼我呢。”

  陈夫人接着说:“先前安哥儿打发人来说了,明儿午后,他要过来接咱们回去。”

  郑明珠不免奇怪,说:“那日不说说好了,先住五天,走不走再打发人回去说的么?”

  陈夫人含笑道:“原是这样,不过安哥儿那边说了,我娘家三妹妹来了,因她与别的妹妹不同些,安哥儿便打发人来回我,明儿就来接。”

  既然陈夫人要走,郑明珠自然要一起走的,她便说:“既然三姨妈来了,自然该回去请安才是,只是这位姨妈我还不认得呢。”

  陈夫人自然要跟她交代的,此时便叹口气:“她也是个苦命人啊。”

  原来这位陈三小姐是陈夫人娘家的庶妹,因她的生母原是陈夫人的亲娘——陈家大太太的陪嫁丫头,后来给了陈老爷做了通房,生了女儿后又抬了姨娘,偏生没多久,怀了个哥儿,却没养住,七八个月就掉了,倒把身子给弄坏了,熬了一两年就去了。

  只留下了这一个才几岁的女儿。

  因这位姨娘从小儿服侍陈大太太,情分不同,又只留下这样一个没娘的丫头,只比陈夫人小两岁,陈大太太就把她养在膝下,与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没什么区别了。

  后来这位陈三小姐长到了十五岁,也是陈大太太做了主,许了原浙闽总督卫家的老三,虽说是庶子,却是生的仪表堂堂,又考了武举人的功名在身上,且家中嫡母早逝,人口简单,也是一门极好的亲事。

  陈三小姐嫁了过去,夫妻恩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倒也过了几年美满日子,却没料到元嘉十二年秋天,爆出了浙闽总督勾结海盗,私卖武器一案,证据确凿,当今圣上震怒,下旨满门抄斩十四岁以上男丁,女眷等流放西北边陲。

  郑明珠听到这里,不禁掩嘴而惊,女人一生,至要紧家族安宁,否则,便有天大的本事,也没办法。

  陈夫人叹气道:“陈家就算是大族,这样圣上亲审,事涉兵事的大案上,如何敢出面跑动,也不过就是在发配之前,打点一下小吏,给她们母子送一些钱财罢了。”

  郑明珠也跟着叹口气。

  这样的大案,别说是陈三小姐一个庶女,便是陈大小姐这样的嫡女,也只有接旨的。

  这位陈三小姐真是命苦。

  陈三小姐在西北过了十年,因环境恶劣,两个儿子也没了一个,待得十年后,当今圣上册太子,祭天告庙,大赦天下,陈家趁机跑动了一下,毕竟是十年前的旧案,不再是焦点,便终于拿到了赦令,把陈三小姐和她的一子一女接了回来,住在娘家。

  陈家待子女倒是十分看顾的。

  郑明珠笑道:“原来是这样,这次三姨母是过来看母亲的吗?”

  陈夫人说:“原是你三姨母的小子如今在做生意,听说做的不错,刚在帝都盘了几个铺子,因这次本钱不小,他亲自来看着一阵子,你姨母不放心,便带着女儿一起进京来。”

  原来是这样,郑明珠点点头,示意明白。

  陈夫人却踌躇了一下,说:“你姨妈和你表妹,在西北那边住的久了,礼仪上或许略差些,你见了,好歹不要和她们计较。”

  郑明珠眨眨眼。

  陈夫人接着说:“还有你表弟,他也是没法子科举了才去从商,虽说低贱些,好歹不在咱们府里,也碍不着什么。”

  咦,陈夫人很疼这个妹妹呀。

  如今特意提前跟她说这个,无非就是担心自己高门贵女出身,看不起犯官女眷,看不起商家子。

  若是以往的郑明珠或许会,她连安王世子妃都敢看不起,可是自己一点障碍都没有。

  尤其是卫家表弟,不打算只靠着外家的资助过活,放得□段从商,已经是不错,而且根据他的年龄,就能到帝都盘铺子,就算有陈家资助,也是不容易的。

  这种人,郑明珠其实颇为欣赏,不由的要引为知己。

  她便笑道:“母亲说的这是什么话,嫡亲的姨母,又是母亲从小儿长大的姐妹,自然是我的长辈,就是表弟表妹,也和府里的弟弟妹妹们是一样的,依我说,姨母虽说是来照顾表弟的,母亲倒该留姨母住在府里,才好亲近。”

  陈夫人听她这样说,就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你姨妈一向主意大的很,也不知她是怎么个想的,回头咱们见了再说吧。”

  郑明珠自然点头称是,此时饭也摆了上来,郑明珠告了罪,匆匆的吃了晚饭,又和陈夫人说些闲话,陈夫人不自觉的就忆起了许多旧事。

  论听故事,郑明珠一向是个好听众,十分的捧场,适时的追问,表情生动,听的非常有兴趣。

  一说就说到快亥时了,桑柔才好容易遇到个话缝子,笑着劝道:“今儿虽说兴致好,这也该安歇了,明儿还要回府呢,这说古一时半刻也说不完,少夫人一向孝顺,夫人什么时候有兴趣了,照样会来捧场的。”

  说得陈夫人和郑明珠都笑起来,陈夫人笑道:“这丫头,越发的胆大了,把我们两个都打趣了。”

  郑明珠站起来说:“亏得桑柔姐姐看着时辰,哪像我听起来就入了迷,耽误母亲安歇时辰了。母亲先安歇罢,回去再讲给我听去。”

  陈夫人此时颇觉得这个媳妇亲近,也就起了身,任随郑明珠带着桑柔两个亲自服侍她安歇,睡下了桑柔拿着个琉璃灯殷勤的送郑明珠出去,小声笑道:“夫人这些说古,也亏得少夫人听得下去。”

  这种高门大宅的八卦谁听不进去?郑明珠倒诧异了,笑道:“我是真觉得挺有趣的,我本来见识少,母亲说起来又这样有趣。”

  桑柔这时顿时觉得这位少夫人有趣起来,半点儿不像她见过的贵妇人,掩嘴笑道:“要说讲古,少夫人没见着过年的时候,府里来了那些老姑太太,老舅太太,老姨太太们,一说一下午,小姐和少奶奶们都恨不得立时逃出去呢!”

  过年的时候!对,那个时候,郑明珠正被气病了,昏迷着呢!

  不过她现在倒颇有些悠然神往了。

  ☆、喜怒无常

  第二日才刚吃过午饭,便乱着收拾东西了,郑明珠叫翡翠去瞧着装东西,翡翠虽不大伶俐,却是心细,又有耐性,细务交给她一向放心。

  又叫人打听着陈夫人那边的动静。

  除了早晨赶着收拾的行李之类,夏长富和裴国海并那些小管事都有孝敬,具是乡间的野物,干菜糟鱼风鸡之类,郑明珠酌收了一些,零零碎碎倒也装了一车,便又都有赏钱。

  倒是裴国海使人送来两只鹦鹉,毛色好,嘴角也训的好,郑明珠便收下了,预备送与琪哥儿玩去。

  这边乱着,郑明珠又叫了郁云儿来问郁叔的事,郁云儿一脸惶恐的回说:“爹爹打发人来说了,谢少夫人赏脸,这样看得起他,只爹爹心绞痛好没好,委实来不得,待少夫人回帝都了,爹爹再上门赔罪去。”

  郑明珠也不急,只是笑道:“老爷子养身子要紧,既然肯见我,那么等我见了再说。”

  郁云儿心中本就忐忑的厉害,此时忙道:“少夫人这样说,奴婢惶恐的紧,只是爹爹一向脾气孤拐,求少夫人恕罪罢。”

  郑明珠也知道,这种平头百姓面对高官时那种惶恐,倒笑着安抚了郁云儿几句,一个小丫头就跑了进来:“少夫人,大爷到了。”

  郑明珠忙打发了郁云儿,带了丫鬟迎出去,陈颐安正往里走,身后跟着七八个青衣灰剑的侍卫,那些侍卫见了郑明珠一身锦绣,又带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鬟,忙都站住了,躬身行礼。

  郑明珠避了半个身子,轻轻颔首回礼,又对陈颐安笑道:“大爷来了,路上可还清净?”

  怎么带了侍卫?郑明珠不由的问这一声。

  陈颐安便吩咐侍卫们在门口等着,便说:“我本来是出城办个差使,所以身边有这些人,并没有什么,你别担心。”

  郑明珠笑道:“原来是这样,我还当大爷特地来接我们的呢!母亲那边也收拾好了,这就能走。”

  陈颐安打量她两眼,见她穿一件石榴红的褙子,挽着乌鸦鸦的头发,白腻的肌肤透出一点点红色来,颇为柔美可人,便说:“这外头到底疏散些,你看起来倒比在家里气色好些。”

  郑明珠抿嘴笑道:“可不是,虽说这里不如家里精致,这两天吃饭我倒能多吃一口。”

  郑明珠又问家里一切可好,两人说着闲话,一径往正房走。

  郑明珠觉得几日不见,摆正了心态之后,通过时间的沉淀,自己的态度果然自然起来,面对陈颐安,心境竟是意外的平和,既没有以往那种患得患失,也没有那种陌生的既喜悦又期待的感觉。

  简直是自然的不能再自然的平静。

  或许这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吧,心境平和,态度自然,不过分亲近又不过分疏远,一样可以相互关心,有依赖有爱护,却没有过多的情感,便能在许多时候能够及时抽身,不至于有太多伤心难过。

  郑明珠甚至怀疑,这才是正确的夫妻之道,许多夫妻一生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样的相处之道吧。

  所谓情深不寿,感情太激烈,眼里自然揉不下沙子,一点小事,甚至只是一些猜测,就足以毁了一切。

  郑明珠觉得,自己是真的顿悟了。

  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果然是处处有禅,时时顿悟!

  陈夫人住的上房的院子门口也是一派忙乱,几个丫鬟带着婆子门口在装车,陈夫人坐在上房,身边是裴国海家的,夏长富家的并几个儿媳陪着说话,听报大爷陈颐安来了,几个妇人唬的忙往里间躲。

  陈夫人笑道:“他一个小孩子,有什么要紧,你们是安哥儿媳妇的人,他见一见也是好的。”

  听到这样说,夏长富家的和裴国海家的才留了下来,只打发了几个儿媳妇。

  陈颐安进来请了安,两人也忙着给陈颐安磕头,陈颐安便吩咐丫鬟打赏了银子,笑道:“我听明珠说了,这几日她忙着别的事,都是两位大娘陪着母亲,多有辛苦。”

  两个妇人磕头谢赏,笑道:“我们庄稼人,不会服侍,亏得夫人宽宏。”

  陈夫人问了侯爷可好,又说了几句家里一切都好之类的闲话,陈颐安才笑道:“刚我进来,看外头收拾的差不多了,不如母亲这就上车走罢,也免得路上太赶。”

  陈夫人就站起身来,郑明珠说:“早些走,路上慢些也罢了,大爷吩咐着些儿。”

  陈颐安点头,亲自服侍陈夫人上车,郑明珠又嘱咐翡翠坐最后一辆车,检查有没有疏漏,便与陈颐安坐上一辆车。

  裴国海夏长富等人带了有头脸的管事跟在后头,送出一里地去。

  待那些人都看不见了,陈颐安才笑道:“你的事儿办好了么?”

  郑明珠点头:“没什么要紧的错处,我就往宽了办。”

  她细细的把这两日的情形说与陈颐安听,听到郑明珠釜底抽薪的法子,陈颐安点头笑道:“你的主意倒是不少,倒也有点意思。”

  郑明珠只是笑,并没有多说的意思。

  这马车很宽大,郑明珠坐的旁边有个小几,上面放了一个黑漆嵌钿食盒,郑明珠拿起来揭开,见里面是一格蒸的鱼肉饺子,一格是一种碧绿的团子,就递到陈颐安跟前,笑道:“一路赶过来,午饭只怕来不及用吧,我叫人赶着拣了些点心,略吃一点。”

  陈颐安有点意外,却又觉得熨烫,接过来笑道:“你倒惦着我,这个绿的是什么?”

  郑明珠抿嘴笑:“我不惦着你还能惦着谁?这个是这一带的野吃法儿,叫什么软浅草,捣碎了合了糯米,有的包红豆沙,有的包香菇肉馅儿,上笼蒸了吃的,你没得闲来住,吃一点野菜,也当来了一趟罢。”

  陈颐安很承情的拣了吃,又说:“我带来的弟兄们呢?”

  郑明珠笑道:“自然不用你操心,先我们进去的时候,我就叫人吩咐了,厨房里头现成熬的鸡汤,每人一大碗汤面,另一人一碟点心。”

  陈颐安颔首:“你倒是想的周到。”

  郑明珠笑:“难得你想着来接我,虽说是沾母亲的光,我也很承你的情。”

  陈颐安又顺手拧一下她的脸颊:“这种醋也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