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聚宝盆中的大明 > 第141章 新制度新消息

聚宝盆中的大明 第141章 新制度新消息

作者:呓梦痴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5:40:55 来源:书海阁

攀西基地西北二十里,是新命名的和平村地界。

这里有一条五六米宽的小河,自北发源于打冲河,又向南注入金沙江中。

小河东岸建有几十个四合小院,不依河势,仿佛按着一根看不见的竖线,排列的整整齐齐。

乍看起来,它们失去了南方园林错落有致的美感,可再仔细观察,又莫名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

其中一间背水面阳的小院外,池德树捻着花白的胡子,看看平整的围墙,看看平平的屋顶,怎么看怎么满意,脸上掩藏不住露出笑容。

“当家的,这房子你一天要看个十七八回,失心疯了蛮?”院里传出一个女声。

“你啊,头发长见识……”池德树摇头说话,不料颌下一疼,摊看手掌看去,一丛胡子正躺在掌间。

他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几步跨过门扉,戟指院中扫地的老妇,骂道:“老夫看得是房子蛮?老夫看得是德政,是叶大人的诚意!唉……算了,和你说不清楚。”

池树德意兴阑珊摆摆手,任由手中的胡子随风飘落,怔怔无语,好像在祭奠已逝去的青春。

老妇一扫把扫过来,嘀咕道:“才扫的地又弄脏了。”

“唉,你……”池树德被迫退开两步,嘴上却不饶人,“扫地,扫地,你就不晓得去田头把树桩子挖出来哇?”

老妇人根本不理池树德,只顾扫光水泥地上所有浮尘,直到光可照人才罢,接着扭身又去了东厢房。

过了片刻,房中传出她的声音:“别个民正办宣传个嘛,要成立啥子村民互助组。像我们这种无儿无女的老东西,有组员帮忙的。”

“哪个龟儿说老子没得儿子的?老子有!”池树德气急败坏道。

“在哪儿嘛?”

“在……在……打仗……”池树德红着脸吭哧几声,最终又化为一声长叹。

东厢里也传出几道啜泣声。

长久的静默后,老妇人的声音再度响起,“当家的,我听民正办的人说,村头可能要选三老。你读过书,以前在灌县也当过三老,要不你出切和村头的人走动哈嘛。”

池树德听完本来要反对的,心道哪有自己去拉关系的,太不体面。只要民正办的人稍微一调查背景,舍我其谁?

可转念一想,老婆子好不容易主动岔开儿子的事,自己要再在家里呆着,不免又会说回去。

池树德是老童生,也是读过几本医书的,知道忧思伤心,遂听话出了院子。

他已经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不能再失去与他风雨相伴几十年的伴侣。

几日过去,新搬来的村民们都习惯了新的环境。

水泥浇铸的四合院再也引不起他们的惊叹,纷纷把注意力转到了各自的田地当中。

和平村互助组也在民正办的“帮助”下成立了。

成立的第一天,就是帮池树德平整他家的二十亩田地。

田地里的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老妇人热络地提着水壶穿梭田中,给需要喝水的人添水,并送上两句感谢的话。

池树德没有参与劳动,他站在田垄上,含笑看着忙碌的人群。

突然,他巡视的目光一定,接着一溜小跑过去,冲刚从田里上来的人说道:“王民正,怎可你亲自下田?要是磕了碰了,小老儿担待不起哦。”

王民正姓王,叫纯杰,建昌道民正办办事员,因联系和平村,作风亲民,故被村民们亲切称作王民正。

他这时听到池树德的恭维,忙笑着摇手,用挂在颈上的布巾擦了擦头上的热汗,说道:“兵宪教诲我们……”

说到这儿,王纯杰和池树德都不自觉的身体一正。

“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好呀,叶大人高瞻远……”池树德马上闭嘴,因为王民正依然气势磅礴,没像要停下来的意思。

果然,就听王纯杰继续念道:“兵宪又说了,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

然后放松下来,笑道:“所以啊,我这都是在践行兵宪的路线。请你老不要担心。”

“叶大人真是……真是……心系百姓,清官,清官呐!”池树德发自内心的赞美道。

“哈哈,池大爷觉悟了。”王纯杰夸了一句,问:“你老找我有事?”

“呃……”池树德搓着手扭扭捏捏道:“王民正,你们说那三……三老的事……”

王纯杰听后呆了呆,表情赧然不好意思道:“池大爷,三老的事是我们民正办的失误,是擅自决定的,没有经过兵宪的同意。来建昌这几天,通过组织学习,我们决定改正错误,以后村不再有三老,将设立村支书和村主任。”

“没有三老了……”池树德怅然若失。

不过,他毕竟是当过三老的人,有点正治意识,瞬间反应过来,追问道:“村支书和村主任……”

王纯杰摇摇头,“村支书你就别想了,村主任你还有点希望。”

“请王民正教我!”池树德打蛇随棍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王纯杰深深看了眼他,淡淡道:“池大爷,村主任和以往的三老可不一样。他不仅不能骑在村民头上作威作福,还得低下身子为村民服务,你确定你能做到么?”

“我……我……”池树德“我”了半天,就是说不出一囫囵话。

王纯杰嘴边掠过一丝笑容,道:“池大爷你慢慢想,不着急。什么时候想好了,就写份履历报给我。”

池树德懵懵道:“然后呢?”

“然后再由我交上去,由兵宪大人定夺。”王纯杰撂下一句话,再次下田劳动。

池树德则木在原地,嘴里翻来覆去道:“去还是不去?”

……

事实上,关于三老制度,并不像王纯杰说的那么轻描淡写,基地中为此引起过很大的争议。

叶宰想废除,王之临坚决反对。

他说的相当有道理,“三老”是从秦汉就传下来的制度,到皇明太祖又发扬光大,是为牧民官不足的补充。

三老由乡民推举,州县衙门任命。主要职责为代官府掌理教化,劝课农桑。他们虽然不是政府的正式官吏,但其地位特殊,往往成为乡间的重要人物,对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故而,无论从祖制还是从实在效用上讲,三老制绝不能撤!

秦佐民当即出言附和,宋伦也频频点头。

其他委员们都不说话,但看他们样子,应该是在心里默默支持王之临的提议。

叶宰对此表示理解,革故鼎新向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些顽固势力仅存在表面上,好解决。可有些顽固势力并不只存在于表面,实际上还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百年前,王阳明不是说过么,“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两百多年后,还有个姓辜的大师也对嘲笑自己的学生说过:“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三老制度同是如此,它传承一千多年,在座诸人全都习惯了乡里有那么几个话事人,骤然抹去的确令人难以接受。

但是,对于起哄架秧子的绝对不可放过!

叶宰微笑看向秦佐民,问道:“佐民,我问你,你们石砫司有三老吗?”

秦佐民摇头。

“没有?那你为何要说话?”

“我据理而说……”

“你据的什么理?我一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叶宰虽然还在笑,但眼中的冷意却像一柄锋利的刀子,向秦佐民扎了过去。

秦佐民马上萎了,低下头研究新烧制的茶碗。

王之临一看不好,盟友要叛变!张口就要说话,哪料叶宰一摆手,说道:“三老制度现在已经名存实亡!这并非我危言耸听。

在座的不是读书人就是原卫里的小官,你们得了优惠,却根本不知道下面的疾苦。我这儿有个数据,你们听听。”

说罢朝郭保点点头。

郭保站起身,从公文包中取出一摞纸,清了清嗓子,念道:“依照兵宪的指示,宣传办走访了混合营及新兵上千人,采得数据如下:

觉得三老好的,有一成;

觉得三老可有可无的,有三成;

觉得三老已沦为当地恶霸的,有六成。”

念完后,叶宰压压手示意郭保坐下,敲敲桌子道:“再好的正策也架不住底下的人乱来。太祖到现在多久了?两百六十多年。三老制度早就不合时宜,完全违背了太祖的初衷,已蜕变成为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

攀西州本来是一片白纸任由我们图画,我们又为什么要把这项腐朽的制度引进其中呢?”

与会众人可不知道数据是能造假的,于是都信了,再加上叶宰的结论,仿佛暮鼓晨钟敲击心中。包括王之临在内均若有所思。

“当然,我也不敢说新的制度就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如今是摸着石头过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叶小平。

……

此次吹风会后,攀西州文吏系统火力全开,叶宰要求他们下乡帮助民众的同时,再收集民意,考察合适的村主任人选。

如果工作得力,派去的人就是当地的支书。

宋伦也滞留下来,叶宰需要他多看看,把这项新制度的施行情况带回给李唯辅。无他,三老制度就是李唯辅授意民正办搞的,要反对这个老顽固,没有依据不可能成功。

然而,宋伦还没等到第一个村成立村委,叶宰便急匆匆把他撵回了建昌。

只因一封信。

周延儒管家写的,但应该是周延儒的意思。这让叶宰非常欣慰,五千两银子总算没有白送。

信中提到,成立攀西军民州的题本内阁票拟同意,皇帝照准,但多加了一句,升格为四川布正司直隶州,让叶宰留意。

再有,秦佐民升任副总兵上了兵部题本,照准。

第三,因攀西州改土归流,让皇帝有种开疆拓土的感觉,恰好此时皇帝又恢复了太监监军制度,故派出四川镇守太监,顺便前去行都司宣旨。

嗐……

叶宰当时就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镇守太监基本都在边地,除了南京、凤阳,没听说内地有啊……

莫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可不管他心里有多么古怪,还得把宋伦派回去镇场子,否则建昌城里那些暂时蛰伏的军头们,听到消息后有可能会趁机作妖。

(感谢书友“田原”投出的月票)

喜欢聚宝盆中的大明请大家收藏:(wuxia.one)聚宝盆中的大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