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难道不是自己的梦境?对于上官婉儿来说这简直就是荒谬。
父亲之前是收养了一个男子不假,只是虽然那孩子才十几岁的样子,但是也没有这朝堂之上的那男子这般出色。
经过那个男子的一番言论,就算是父亲的弟子也未必可以那般条理清晰。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预言梦境吗?上官婉儿在内心发出了疑问,但是这未免有些过于荒谬。
她起身开始观察这些官员的面貌。
第一位是站在最前面的一位大臣,看上去十分年轻的模样。上官婉儿走了过去,发现这些人看不见自己,于是便大胆放心地走了过去。
这种感觉十分的新奇。
瞧着男子如玉一般的样子,感觉男子浑身的气质很像是一个人,但是上官婉儿想不起来是哪个人了。
只见上官婉儿路过男子的时候,发现男子低着脑袋,出于尊重以及礼仪,上官婉儿行了一个礼。
优雅、尊贵的男子淡然一笑。男子头戴缀有银色璎珞流苏的头盔。腰佩长剑,那剑鞘以银蓝色为主,上面泛着银白如玉的光芒,光芒熠熠,肩罩玉色绣披风,用金丝线绣着的青色眸光闪烁,逼真至极。男子碎金色迷人的眼睛完成了月牙状,睫毛长而微卷,嘴唇抿起一个好看的弧度。
自然,上官婉儿并没有看到这一幕。
下一位官员上官婉儿发现也有些过分的年轻了,难道是发生了政变吗?所以朝廷之内的官员大换血了?
冰蓝色的眼眸多情又冷漠,高挺的鼻梁,一身蓝色的锦袍,手里拿着一把白色的折扇,腰间一根金色腰带,腿上一双黑色靴子,靴后一块鸡蛋大小的佩玉。
而且都长得很俊俏。
第三个。
他肤色白皙,五官清秀中带着一抹俊俏,帅气中又带着一抹温柔。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好复杂,像是各种气质的混合,但在那些温柔与帅气中,又有着他自己独特的空灵与俊秀。高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剑一般的眉毛斜斜飞入鬓角落下的几缕乌发中。英俊的侧脸,面部轮廓完美的无可挑剔。
第四个。
一身灿绿色罗衣,天边晚云渐收,淡天琉璃。惨绿少年的脸如桃杏,姿态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少年灵动,水晶珠一样的吸引人。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第五个。
黑亮垂直的发,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孑然独立间散发的是傲视天地的强势。
第六个。
只见那人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充满了多情,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另人目眩的笑容。
第七个。
一袭银白色常服,柔滑的锦缎盖不住与生俱来的霸气,几株竹绣在袖口和袍上,金丝玉冠束起墨色的发丝,清冷的目光一凛,剑眉轻扬,薄唇微抿,好看的侧脸棱角分明,长身玉立,浅浅叹息。
第八个。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以及第九个第十个,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出色。不过除去这十个人之外便是一些相貌普通年纪比较大的大臣了。
上朝的人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可以上朝的。
四品以上,才能上朝的,四品以下,皇帝特许,也可以上朝,有封爵之人也可以上朝,一般按品级排,左武右文。汉代时:三师三孤第一,三公第二,诸侯王第三,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其次,九卿其次。郡守上朝,应该在九卿之前,刺史的话,在卫将军之后,唐代,三师三孤,第一,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御史中丞其次,三省副员,御史台副使其次,诸侯王其次,六部其次,九寺三监其次。刺史,节度使来朝的话在三省之后。
其次就是上朝排序的位置顺序。
相应的官职代表了不同的等级以及特权还有管辖的范围以及职能和义务。
如果划分类别的话是,有武官以及文官之分。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上官婉儿的父亲就是帝师。
有三个意思,一是帝王的老师,例如广成子是黄帝的帝师。二是古星名。三是国家宗教的最高领袖,例如八思巴为元朝忽必烈时期的帝师。此外,封建时代皇帝敬赠智博功高德隆之臣也有称帝师的,如明朝开国谋臣刘基就被赐称帝师。
帝师在古代是帝王的老师,此外,封建时代皇帝敬赠智博功高德隆之臣也有称帝师的,如明朝开国谋臣刘基就被赐称帝师。元朝蒙古统治者崇奉吐蕃佛教,帝师在元廷地位极高。帝后妃主都接受灌顶(洗礼)。
帝师来去京师,百官隆重迎送。生时受大量布施、赠赏,死后赙金可达上千两黄金、上万两银和上万匹缯帛。帝师的子弟和门徒很多人被封为国师、司空、司徒、国公,这些高级僧侣也享有种种特权。
x祖曾把乌思藏十三万户指给第一任帝师八思巴作为供养地,使之成为xx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在那里,x朝皇帝的诏令和帝师的法旨并行。款氏帝师世代继承这种地位。帝师制度对巩固元朝在xx地区的统治,起了很大作用。
帝师作为全国佛教的最高领袖,其法旨也行于内地各寺院僧徒。帝师的存在使佛教在全国获得了高于其他宗教的优越地位。
所以身为帝师之女的上官婉儿其地位也是非常之高的。
一般情况下,上朝时官员都是按文武分列两班殿前候旨,同时按官位大小前后排列的。
大臣上朝时拿在手中的器具是笏板。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
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从上可以得知既然《礼记》中已有记载那么玉笏板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春秋时期,估计在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
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皇帝十分满意,一道倩影突然出现在了大殿之内,前面站着的十个男子早都已经看见了上官婉儿。只是没有出声说出来而已。
这一点已经在他们的内心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皇帝也是在刚刚空神的时候才发现了上官婉儿的身影,除了这十一个人之外其余的大臣都看不见上官婉儿。
女子眉目灼灼,容颜清丽脱俗,一身紫衣绫罗让她看起来高雅尊贵,但偏偏她身姿柔弱,脖颈纤细,手腕如雪,整个人说不出的温婉如水。
合适的衣裙勾勒她完美的曲线,未挽的青丝如绸缎般流泻一身,一双蕴着慧气,天底下最亮的眼眸盈着浅浅笑意.一股聪慧清雅的气质从骨子里隐透出来,别有韵味。
是个极美的女子。皇帝瞧着那个女子十分的眼熟,情不自禁的开始回忆了起来。仿佛透过那个女子看到了十年前自己闯入帝师府的时候。
在江南。那个娇媚如水的女子。
一身白色的拖地长裙,宽大的衣摆上绣着粉色的花纹,臂上挽迤着丈许来长的烟罗紫轻绡。芊芊细腰,用一条紫色镶着翡翠织锦腰带系上。乌黑的秀发用一条淡紫色的丝带系起,几丝秀发淘气的垂落双肩,将弹指可破的肌肤衬得更加湛白。脸上未施粉黛,却清新动人。
那一眼,足以令独孤天战沦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