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把季景的娘亲休掉也是有原因的,老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便与自己的嫡亲弟弟关系十分要好,两个人本就是血脉相连,更别提一起长大关系就比旁人更好上一些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从晋亲王当初承诺要帮助自己的嫡兄争夺皇位的时候,老皇帝就已经打上了要给晋亲王后院塞人的主意,但是当时晋亲王与原配妻子的感情十分好,两个人一直琴瑟和谐,可以说是一对神仙眷侣。更别说人家还是刚刚成亲不久了。
那位原配夫人据说也是母妃精心挑选的,两个人也是一见如故,正好互相都对对方有意思。这件婚事因此就定了下来。
于是碍于这方面的情况上,老皇帝也就打消了念头,两个兄弟的关系还是没有改变。直到皇位争夺开始到了白热化的时候,晋亲王那个时候已经很是明确地跟当初的皇帝提出了要求。
选择去遥远的边境去镇守国土,皇帝当时也是十分的欣慰,其实对于这些孩子之中,皇帝最为看中的还是晋亲王,但是人家却没有想要做皇帝的意思,可以说一点那方面的想法也没有,但是晋亲王从小就天资过人,无论是兵法还是学识上面都远远地比其他的皇子要出色。而且晋亲王还是皇后的子嗣。
自古皇帝立太子都是要考虑嫡庶之分的,但是晋亲王不是嫡长子而是嫡次子。当初皇帝选太子的时候也是十分的犹豫,因为皇后是想要全力地栽培自己的嫡长子并没有打算为嫡次子晋亲王想要争夺一些什么。
皇帝一时之间也是十分的迷茫,于是立太子这件事情开始推脱了下来。直到晋亲王提出想要去边境之后,皇帝终于松了口,给晋亲王很高的册封,当时的皇子看了也是十分的眼热。要说老皇帝没有嫉妒自己的嫡亲弟弟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同时老皇帝也是十分的庆幸自己竟然有如此出色的弟弟。
更别说自己的这个弟弟根本无心于皇位了。那么碍于血脉上面,晋亲王是肯定要帮助自己的。因为晋亲王没有任何理由去帮助别的皇子。
第一点是因为晋亲王从小就是体弱多病,一直以来都是老皇帝自己一直照顾着,因为皇后要处理后宫的大大小小的事务根本没有闲空来照看晋亲王。
最关键的是因为生晋亲王,皇后失去了再为人母的机会,那次生产可以说直接要了皇后半条命。皇后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死亡距离自己如此之近。
身体也因此受到了亏损。因为晋亲王是早产儿的缘故小时候身体一直很病弱。皇帝当初说了要为晋亲王滋补一下。但是皇后丝毫不在意。仿佛那不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皇帝也十分无奈。
只好私自在暗里偷偷照顾晋亲王,晋亲王小时候一直跟在老皇帝的身边,因为皇后自从与皇帝因为晋亲王的问题吵架,导致皇后有一段时间在后宫的处境有些尴尬。更别说还有一个副皇后,张贵妃。
张家的嫡女都会按照管理送进后宫,倒不是都要送进来而是每隔一个皇帝继位都要送进来一位,而且必须册封为皇贵妃。仅仅次于皇后。无疑对于皇后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不过还好的是,那位张贵妃虽然说是背后的张家势力滔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是张家的女子都不会生出男子,也就是皇子,如果生的话必定是女孩子。
在这方面皇后可以苟延残喘一下。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晋亲王的身体不在那么娇弱。开始以一种十分迅速的生长方式开始变得十分强壮。无论是剑法或者是骑马都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的皇子。哪怕是年长晋亲王好几岁的老皇帝跟晋亲王比起来也是逊色不少。
就这样晋亲王带着自己的妻子远走他乡,虽然说是远离了京城,但是晋亲王也因此手中拥有了兵权。无论是在哪里都有了话语权。更别提因为晋亲王走之后而被皇帝册封的太子殿下。
也就是现在的老皇帝,皇后背后的母家也是不弱的,在朝堂之上虽然不是什么一品大官员但是皇后的父亲桃李满天下。可以这样说,在朝堂之上有一半的官员曾经是皇后父亲门下的学生。
这怎么令人不忌惮呢?要知道这可是比一位朝堂之上一品大臣还要重要的多了。
所以说,在当时的时候,并没有人敢打老皇帝太子之位得主意。只是安都在培养自己的势力。想要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把老皇帝给拉下太子之位。
渐渐的,老皇帝似乎也感觉出来这些皇子都开始心思活络了起来。
貌似是知道了他们的实力不如老皇帝的实力。于是就开始抱团。一致的目标就是为了把老皇帝拉下水。然后他们几个人在各凭本事争夺太子之位。
俗话说的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样子不仅仅可以把最难对付的敌人给拉下水。还能出去一个巨大的隐患,何乐而不为?于是,朝堂之上的形式开始急剧变换。即便是皇后母家的势力十分。庞大也无济于事。
皇后的父亲身体开始一日无如一日。于是,朝中的官员因此借机将往后的父亲给拉下官职,朝堂之上,虽然有一半的官员是皇后父门下的学生。但是,皇后父亲的身体已经十分的年迈了,岁数也愈发年长了起来。身体也不大,不如之前出自对于学生。对于老师的关照。
老皇帝失去了一大助力。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白热化。身为太子殿下的老皇帝开始焦急了起来。这几年的形势对于老皇帝来说十分的不利于。所以说这种形式十分的针对老皇帝。
如果有种现在的局势发展下去的话,太子之位,换人只是时间的问题。再加上当任的皇帝身体不如一天。其余各封地的王爷还有外在势力。都开始。纷纷有了计策。千里之外远在边境的晋亲王也收到了老皇帝的消息。
如今的晋亲王已经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皇子了。现在的晋亲王手里面掌握着10万大军。根本不需要惧怕任何一方的势力。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根本都没有想到那个远走他乡的晋亲王,于是自然而然的也就忽视了这一点。
但是老皇帝却并没有忘记。自己远走他乡的嫡亲弟弟,要知道,这可是。老皇帝的一大助力。晋亲王走,他想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放弃争夺皇位。
早在那个时候,皇帝我已经打算准备册封晋亲王为太子了,当初皇后知道这个消息,也是十分的震惊。倒不是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太子。只是自己的嫡次子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个位置。
说到底还是当初生产给皇后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导致对于晋亲王也喜欢不起来,倒是对自己的嫡长子十分的喜爱。因为老皇帝知道观察别人的眼色办事情。
而晋亲王只是知道但是并不会说破,只会默默的把事情做好。可以说就像是不留名的好人一样。大家相反,老皇帝就是那种做了很小的一件好事情之后,就会把这件事情放大化的。传出去只是为了博得一个贤名。
两个人虽然是一母,但是性格方面却有着千差万别。也许是两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同,所以导致了他们的性格也不相同。
晋亲王回京之后,朝堂之上的官员纷纷都立马改变了站队。风向变得十分之快。原本还是站在那些皇子身后的大臣。见到晋亲王回京之后立马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选择站在了太子这一队上。
只是因为惧怕晋亲王手中掌握的10万大军。这些年来晋亲王一直在保卫边境自然而然的积累了一些好的名声。所以无疑这也威胁到了老皇帝。
之前原本打消念头在这个时候也升了起来。五年前的时候,因为,晋亲王与季家的小姐成亲之后两个人乳胶似泥,两个人去往了边境之后更是感情深厚。
但是五年却没有子嗣。老皇帝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其实这也是拉拢人的一种方法。
是老皇帝,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并不是。跟自己想象的那样。可以说与那些人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不是一类人。
但是迫于压力。晋亲王还是选择了接受自己嫡亲哥哥的安排,以无子嗣为由休妻,季家作为京城之内的世家大族自然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
也进入夺皇位的战争之中。结果自然是老皇帝坐上了皇位。季家也因此被安插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满门抄斩。
季景的母亲为了躲避追杀,于是,逃往了千里之外的江南。从此隐名改姓。但是即便如此老皇帝没有放松警惕。斩草要除根,这是老皇帝的底线和准则。
晋亲王虽然内心怀有愧疚,但是对于自己的兄长来说,这些愧疚根本就是不足为提的。
直到有了季景的消息。
(本章完)